查看原文
科技

AI 2.0 公司,产品和售前体系缺失、都在做交付?完了……

hanniman hanniman 2023-11-28

上图评论,是本文前些天在星球首发时,社群PM们的“感同身受”……


1,别看现在各家AI 2.0 公司发布大模型,热火朝天,但据说不少头部公司内部比较乱,甚至“乱成一锅粥”。

 

这个乱,还不是那种组织结构、管理混乱——这些问题,当公司高速发展的时候,还不是致命的。

 

而是说,“没几个人知道怎么推动产品和技术规划”。

 

更具体的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标准化的销售培训流程——“说明产品和售前体系缺失,都在做交付”。

 

2,当我听到这个说法,第一反应是

 

完了……

 

3、有朋友说,某公司8、9位数的营收了,重交付。

 

不知道能确收多少、不知道能不能哄住投资人。

 

4、为啥感觉这么不好?

 

短期商业结果我不评价,我只看“里层”的那个东西,决定了根本的基本盘、加速度。

 

本末不能倒置,产品是本啊……


5、根本问题,可能在于公司一把手或高层

 

看不到、不重视(产品),说明不懂——不是不懂技术,是不懂整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

 

可能重点只关注“技术—>收入”等表层看得见的东西;只管表面的结果,不重视根本的东西,迟早会崩的。

 

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但是,当面临冲突的时候,二选一,到底选哪个?这才是关键。你的价值观、你的认知,对这个重视程度到底如何。

 

6、即使靠做项目(本质是外包),上市了,又能么样?如果AI圈最前沿的公司,都慢慢失去了理想,失去了内心最宝贵的东西,那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信心。

 

7、有人可能说,A股有些公司更差,没错,但咱们不能跟更差的比。

 

我是真不希望这么好的契机、行业资源和人才青春,就这么被不珍惜的挥霍掉了。

 

8、另外听到一个行业判断,仅供参考:明年上半年,才用产品拼毛利,现在还有窗口期(纯靠发大模型、刷榜、说算力/技术参数,就足够PR了)。

 

9、汇总说下:有一类公司现状,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1)产品和售前体系缺失、都在做交付;

2)短期收入看起来上去了(项目、外包),但其实内功根本不行,业内人都心知肚明;

3)一直要坚挺自己在PR界的头部位置,虹吸资金和资源;

4)等公司上市了、高管赚钱了,但产品落地还是那个水准。


以上内容,各家AI公司朋友,真的不用对号入座,因为这是阶段性现状、共性问题。2012年起,我就在一线AI公司,完整经历了AI 1.0时期,大致清楚哪些是可能改变的、哪些是短期不能苛责的


今天能分享这些,也是因为我目前行业第三方身份,没有利益牵扯、无冤无仇,只是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从业者,对这些问题足够重视,未来能有1、2家真正做产品的AI公司,扎实的跑出来。


加油。



【One More Thing】
本周,即将开启我的小报童专栏「黄钊的AI日报·第二季(12月1日~2月29日)
周三(后天)晚上,会举办“抢跑群”活动,首发早鸟票」、专栏内容及相关福利介绍,包括但不限于:
  • 原价90元早鸟价仅需60元。正式开启早鸟后,每增加100人,涨价10元,增加300人后,恢复原价。
  • 免费赠送「AI季度资料包」(原价19.9元,详见这里 )
  • 小报童用户,还会有“专属读者群”。
  • ……

黄钊的AI日报」,并不是常见的新闻汇总模式,而是站在11年AI产品经理的视角,将原AI信息中的干货认知,提炼成我自己的文字、展示“what I see”,之前口碑非常好。

适合人群:对AI感兴趣的CEO/CXO/VP产品总监/产品经理技术大牛/投资人/AI媒体朋友、AI/互联网同行、高校老师/大学生。

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加乐乐微信,回复「127」,预约抢跑群,锁定最低价


---------------------

作者:黄钊hanniman,前腾讯PM,前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AI产品经理,11年AI、14年互联网经验;垂直于AI产品经理的第一社群“AI产品经理大本营”(6年)和自媒体“hanniman”(9年);作品有《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黄钊的AI日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