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音乐主题小酒馆、做黑胶DJ......他们用旋律治愈了生活

设计的韵律之美 ELLEDECO家居廊
2024-09-07



莎莎最近沉迷的黑胶与设计相关。她看了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博朗的传奇工业设计师Dieter Rams的纪录片,他著名的“设计十诫”虽然是出于产品设计角度,但对当代音乐创作也无比适用,而纪录片的原声音乐更是由当代音乐大师Brian Eno打造,如果要说谁是在音乐中实践Rams的“设计十诫”最完整的,那就非他莫属。



身为黑胶主题的饮品空间,DUFOUR的空间排布也与声场效果息息相关。二楼呈长廊状,为了让不同的人都享受到当下,DUFOUR特意设置了区隔。吧台一侧靠近喇叭,气氛十足,不少人愿意站在这里随着音乐轻轻舞动;临街一侧远离吧台,更适合友人聊天而不被打扰。同时,考虑夜间营业,天花板设有厚厚的隔音棉,以保证不打扰到周边的邻居。



坐落在乌鲁木齐中路的DUFOUR,是一家结合律动黑胶音乐和手工鸡尾酒的双层空间。历经三年多的耕耘之后,这里已经成为上海极具在地特色的潮流文化交流据点。合伙人之一的莎莎,每个月有三分之一的时候都泡在这里,赏月、赏乐、品酒,和三五知己谈天说地,不会有比这里更惬意的居所了。“我们很高兴能在疫情期间成立这样一个有社区感的音乐空间,好让我们很久没有出过家门的朋友,走到街上就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去。你永远可以在DUFOUR碰到熟悉的朋友。”



DUFOUR的大小角落,都藏着音乐的踪迹。一楼的红色招牌是个隐形音响,矮桌是二手市场收来的废弃音箱,酒单也是黑胶唱片封套的模样,就连酒名也与音乐有关——比如“上海宝贝”是将在地性和山下达郎以前和大贯妙子组成的乐队Sugar Babe结合起来;“呛口海水”出自细野晴臣和铃木茂、山下达郎合作的专辑《Pacific》。



从小住在上海音乐学院旁的莎莎,在音乐的伴随中长大。楼上小提琴、楼下钢琴,左边古筝、右边古琴是常有的事。上中学后,她开始听中国台湾地区的独立音乐,听家人买的格莱美,听Radiohead和Beck。高中毕业后,莎莎前往英国布里斯托求学,那里诞生了trip hop三大件:Portishead、Massive Attack、Tricky,也是英剧《Skins》的拍摄地,因此聚集了一大批喜欢独立文化和亚文化的年轻人,也让莎莎毫无保留地与独立音乐坠入情网。





工作后,莎莎成为一名生物医药人,接触到了大量肿瘤、抑郁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时,除了科学诊断和药物治疗之外,常常还会有一些非药物治疗,音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多听一些舒缓音乐,在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的领域都有不错的效果。音乐是一剂良药,也是莎莎切换不同状态的开关。


“就像取决于当时天气、心情而见的朋友,上班路上听帮助我进入状态的音乐,工作时听纯音乐,下班后迅速切换到欢快的状态。我是个自带bgm的人,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bgm,这样是不是会活得开心一点?”回国后,莎莎在Shelter、老Elevator以及Arcade这些培植黑胶文化的传奇酒吧里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但随着旧日天堂的关张,他们发现再难找到一个能听到动人黑胶的好地方。于是在2019年年末,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心开一家主打黑胶唱片的空间。



空间播放设备为松下Technics 1200、Pioneer DJM S7 mixer、McIntosh MA6500功放以及音响JBL4319。



DUFOUR在2020年5月开业。整家店分为上下两层,一楼的开放空间提供咖啡特调,二楼则是更为隐蔽的紧凑鸡尾酒吧,于晚间开放。它以黑胶唱片为载体,呈现上世纪70到90年代具有温度的音乐,从Funk、Soul、Jazz到City Pop甚至World Music,应有尽有。当耳朵和味蕾在享受,眼睛也有属于它的感官体验。DUFOUR没有刻意做繁复的室内设计,点点滴滴都来自合伙人们的集思广益,反而呈现了生活的本真状态。





设计灵感来自曾去过的日本、韩国以黑胶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店铺,DUFOUR的一楼是大开面的落地玻璃大门,在晴天带来让人心情舒畅的阳光,除此之外,只用镜子和绿植作装点。“我们尽量保持一个简单的空间状态,从而放大‘人在此处’的重要性。在阳光下,人在玻璃里看到自己的影子,真的会带来幸福感。可能这就是非常多的人愿意坐在门口,拍上一张打卡照的原因。”


二楼没那么灿烂,却一样自然。门店的前身是一家餐饮店,莎莎他们选择把所有的墙面装潢都铲掉,保留下墙体本来的纹路,再涂上恰到好处的清漆。当一前一后两盏月亮灯的暖光打在斑驳的墙面上,绿植静静伫立,时间仿佛于此尽情流动又于此静止。即便尽量控制了成本,DUFOUR的美依然是惬意的。





Yuta的家位于乌鲁木齐中路与五原路的交界,一条狭窄的弄堂里。他觉得这片区域和日本一些古老的街道一样,既保留了生活的烟火气,同时又有很多新生的潮流事物。弄堂外人行色匆匆,走进去却让人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


整个家的空间约30平方米,室内保留了原始的方正结构,客厅与卧室一体,整个空间一览无余,简单清爽。地上铺着他从网上购入的编织草席,营造出榻榻米的氛围。



Yuta的家中一角,他对音乐、冲浪、摄影的爱好,尽显于此。值得一提的是,青色椅子来自ikasas,它以海鸥展翅飞行为设计为灵感,是Yuta师兄的作品。



公寓虽然不大,但到处都藏有Yuta在世界各地淘来的宝贝,件件都有藏着他的美好记忆。红色达摩和会摇头晃脑的纸老虎来自京都,他喜爱京都的手工艺品;红黄相间的tuk-tuk来自泰国;就连装饰画上,Yuta也悄悄放置了一枚写着city boy的徽章。如此种种,让整体素净的房间多了一丝趣味。空间内最瞩目的便是Yuta收藏的200多张黑胶和黑胶播放器。在他眼中,音乐与播放设备的关系密不可分。



Yuta家中的音乐播放设备Mixer: DJM-250MK2/Turntable: Technics SL-1210MK5/Speaker: KRKG4 Rokit7/Headphone: Sennheiser hd25。



一个好的设备决定了听者能否捕捉到高音、低音,而黑胶又比手机等电子播放器提供了更精细的声音。闲暇时,他总是挑选一张喜欢的黑胶唱片作为生活的背景音乐,配合着窗外乌鲁木齐中路上人来人往的喧闹,开启沉浸式的音乐人生。



当DJ时,总是播放单曲。但Yuta一个人在家时,更喜欢挑选一张喜欢的唱片整张播放。Yuta喜爱的五张黑胶唱片,分别是:Cha-Cha-Cha,石井明美/出云南记,Kawa/I love music,The o’jays/Plastic love,Friday night plans/Ride on time,山下達郎。



音乐是Yuta融入异乡最好的媒介。虽然从小就喜欢独立音乐,但Yuta真正成为一名黑胶DJ,是去年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上海 DJ group GARDEN的主理人O-MORI之后。东京的社群文化和上海并不相同。在日本,很多DJ已经是40到60岁,他们的社群更加私密,这让内向的Yuta难以融入。而上海的音乐社群总是热情地欢迎新人的加入,“很open,容易交到朋友,而且上海的工作也更轻松一些、节奏没有东京那么快。”


相比大多隐于暗室的音乐活动, GARDEN如其名一般是个欢迎一切群体的大花园。“男孩来、女孩来,大人来、小孩子也来,狗狗也来。音乐爱好者来、运动爱好者也来。我们还会配合做一些pop up,希望把快乐分享给更多人。”不止音乐,Yuta还和朋友们还策划了“Let’s have fun”谐音“来吃饭!”的聚餐活动,每周二选一个好的餐厅,采取报名制,所有人都能来一起品尝美食、喝酒、聊天,人与人的距离如此靠近。



墙上贴着来自GARDEN的海报,它是由数位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组成的DJ group,强调根据现场氛围而不是固定的音乐流派进行选择,理念“我们不是来当 DJ 的,我们是为了Party”。



Yuta身份多元,但每个身份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音乐的元素常常出现在Yuta的设计里。在做项目策划时,他会和设计师一起聊天,大家构想空间主理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他可能喜欢house、他应该喜欢hip hop……于是Yuta会将相对应的设计元素融入餐厅、菜单的设计中,让音乐变为可视的内容。“我还会参考音乐史、艺术史里的故事,再把它们的理念现代化。比如我很喜欢80年代纽约一家迪斯科舞厅的风格,一个人能不能进场,并不取决于他是否富有,而在于他与舞厅的文化是否契合。这种概念就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社群模式。”





关于制作《Ketchup》的契机,Yuta提及在东京生活的时候,很少在书店看到有关中国生活方式的内容。再加上他十分喜爱《Popeye》,便想以此为出发点记录下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投入到《Ketchup》的制作中时,Yuta也将自己喜爱的设计与音乐变为选题。他曾制作《欢迎来我的房间》专刊,探访了十多位设计师、DJ的家和工作室,了解到了不同的先锋理念。




而在《乌鲁木齐中路》专刊,他走遍了整条街的店铺,积极与本地店主交流,以获取自己未来可以参考的设计元素。刊物本身的平面设计,也由一群朋友协助Yuta一起去完成。现在《Ketchup》不仅成为了在沪日本人的出行指南,更入驻了东京的书店。Yuta告诉我,下个月回到日本之后,他计划带着杂志走访位于京都、广岛的书店,希望将上海的在地文化传播给了更多的日本年轻人。



位于上海永嘉路的黑胶唱片店The Melting pot,Yuta有时会在此处当DJ。


Yuta向我们剧透了《Ketchup》下一期的主题,是关于生活在上海的老年人,采访对象都在60岁以上。其中一位是年过70岁的老爷爷DJ,他做了一辈子DJ,走路的时候拄着拐杖,扔掉拐杖立刻就能随着音乐舞动起来。Yuta到了80岁还会做DJ吗?他笑着连忙摆手,“应该不会了,他太厉害,有一般人没有的毅力。”



看完设计与韵律专题,你最喜欢哪一位的家呢?分享你近期在听的音乐是什么?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份新刊哦~


文 | 余佩文 摄影 | 蔡云普、STONE 造型 | 吴量、Zorya

 编辑 | 冷面、关迪

设计 | Yuun  新媒体编辑 | 冷面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回归黑胶唱片世界,追溯声音的黄金年代


歌单Vol.2:假如房间自带BGM,你的会是哪一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ELLEDECO家居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