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丨五浦汇实验学校的君子养成实践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清晨,七(一)班学生杨思淇在名家诵读《论语》的优雅女声中醒来,“今天好像是《雍也篇》”在半梦半醒中听了几句,她渐渐辨识出这是课上学过的篇章。

 

每天,五浦汇实验学校525名住宿生都在这一特殊的“起床铃”中开始崭新的一天。初一语文教师兼年级组组长李金财告诉记者,这正是学校实行全方位“君子养成”教育中的一个小小举措。



学:从典籍到生活


五浦汇的君子养成教育以人文经典的学习和践行作为抓手,人文经典的学习与文化行走结合、理论学习与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结合。要养成现代君子,首先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将“君子”概念贯穿始终的文化元典《论语》。

 

为此,学校每周专门辟出时间安排学生精读《论语》。在学习《论语》的第一阶段,老师选择重点讲解,强调《论语》对于当下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并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让古圣先贤的智慧落地生根,直接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对接。“学生通过有计划的学习,逐渐从简单的背诵、默写,过渡到在写作中运用、在生活中自觉践行。”李金财表示,目前《论语》学习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即由学生选择书中的几条内容,模仿老师给全班讲解,并写下学习心得,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将结成文集供师生交流。




在传统课堂之外,学校请来专家,以“走进先贤”为题,在整个6年级开展系列讲座。每次1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主讲者以不同的主题来全方位诠释孔子生平。学生们从一个个小故事中逐步了解到,孔子除了是一位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出色的音乐家、教育家、生活家……在孩子们心目中,孔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不同侧面的“君子”。君子“人人可为”,君子之行即“日常之行”,从而,他们会在不知不觉间从一个或几个维度去慢慢靠近这位可爱的先贤。

 

在五浦汇,很多学生家长原本就十分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开展《论语》学习之初,不少孩子已经自学了儒家典籍。对于具有传统文化家风渊源的朱锦川来说,尤其如此。他的儿子朱文卿现就读于六年级。上初中前,朱文卿在鲍鹏山浦江学堂读完了“四书”,目前,在校接受君子养成教育的同时,他自己也开始学习《道德经》。很多人会问,传统文化有什么用?朱锦川说,孩子作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孔子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人通过学习,可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塑造自己,成就自己……”看到这句话,朱锦川深感欣慰,他知道,孩子已经能够超越考分来看待学习,把学习当作“终身大事”。此时他也发现,五浦汇“据于德、志于道、依于仁、立于礼、游于艺”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儒家的君子之风、成己之学也正在成为融入骨血的生命印迹,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自由精神 和而不同


学校通过践行“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先贤传记,为学生树立文化榜样。本学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主要以指导整本书阅读《苏东坡传》《王安石传》作为具体的操作抓手。每周五安排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李金财告诉记者,整本书阅读之所以选择苏轼,一方面经过多次相关的名家讲座,学生对其人其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苏轼的人格魅力突出,堪称古代社会的君子典范。读《苏东坡传》,让初一学生杨思淇最受感动的是他的乐观旷达。




“苏东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到一处都造福当地百姓,这说明他政绩卓著,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同时他能在自己遭遇不公、背叛、迫害的情况下,仍然能坦然面对,寄情山水,自得其乐。这样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另外,苏东坡超人的才华,他的诗词散文书法,都令杨思淇赞叹不已。从苏东坡身上,她看到了《论语》中所说的“谦谦君子”。读罢《苏东坡传》,苏轼已经成为她为人、为学的榜样。选用《王安石传》作为读本,同样别有深意。教师希望通过与《苏东坡传》的比较阅读,让孩子们明白“君子和而不同”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读完这两本书,七(二)班学生杨天舒仿佛悟出了一点点“门道”,她告诉记者,读《苏东坡传》时,感觉林语堂把王安石写得很“不好”,但是读《王安石传》又感觉梁启超把王安石写得“太好”。“开始我觉得很混乱,不知道到底应该相信哪位作者。后来听老师说,同时阅读两本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去对比,形成自己的判断,锻炼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吧?”

 

行:既读万卷书 又行万里路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学生们在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走徽杭古道、拜谒绍兴王阳明墓、在兰亭下共读《兰亭集序》,在曲水流觞开展诗词接龙、参观越王台、游宁波天一阁、瞻仰河姆渡文化遗址……寒暑假期间,学生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听校长讲《兰亭集序》、接龙诗词、品尝绍兴黄酒……对于七(一)班的曹天啸来说,在绍兴的三天是一段一生难忘的经历。他在游记中这样写道:“一到兰亭,我便觉得,王羲之找对地方了,我们也去对地方了。”他发现,正如老师们在课堂上所说,这里果然是书法的圣地,到处是历代书家的遗迹,而且风景秀丽。在兰亭,徜徉在曲水流觞的美景中,师生们模仿古代文人君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诗歌接龙,共同完成联句诗。顾敏至今记得,自己的即兴诗在校长手中化为漂亮的书法:“流水潺潺引人思,遥想古人当年事。曲水流觞不不朽文,听人传颂千古篇。”

 

除了君子之雅,“行走”还培养了学生君子般坚毅的品质。去年,黄玉峰在青浦区图书馆开展“颜氏家训”主题讲座,结束后,他带领本校参加讲座的八十几名预备班学生步行7、8公里回到学校,年近七旬的校长亲自扛着校旗走在队伍最前面,给学生们最直观的榜样示范。 “走的路多了,看的多了,经历的考验多了,获得的机会也多了。我们的学生自然而然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和思考。”顾敏表示,学校将继续利用假期为学生提供身临“文化之境”的真实体验。在不久的将来,学校计划带学生前往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进行交流体验,让中学生给小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开动脑筋设计活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体会作为一名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智慧、责任和担当。


文:时报记者马辰燕

摄影:陆嘉辉



本次研讨会的相关报道,请见周三(12月28日)出版的《东方教育时报》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