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最繁复的人间用最简单的方法镜像”,看《三昧》如何玩转舞台

点击关注→ 广州大剧院 2022-06-09

发生在北京城的几段往事

三本人生的流水账



三张高凳

三个演员

三把好声音

或悲或喜若苦若甜

近近远远短短长长

说说笑笑叨扰叨扰



缘起戏剧大师李国修

6年9稿,4年蓄力

“京味儿”匠心之作

嘴皮功夫,珠落玉盘

曲艺美声,多语口技

浓浓爱国心,深深故土情



舞台广播剧《三昧》

——在戏中品尝人生百味



2017上海静安戏剧谷最佳人气奖

2018受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2019北京新文艺团体优秀戏剧展演最佳剧目

2019北京新文艺团体优秀戏剧展大麦人气剧目

2020年大凉山国际艺术节上大获好评


©《三昧》主题曲


我喜欢简单点,可在艺术的层面做到从里到外的简单不易,似乎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但仅是由繁到简的过程,也足以让我们乐在其中。《三昧》是一部简单的舞台戏剧作品,把最繁复的人间用最简单的方法镜像,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玩法。来剧场坐坐吧,看看这几条性感的好声音怎么玩转舞台。

——著名音乐人 老狼


看过一些京味的话剧,最后往往沦为北京话补习班或某条老街、某个老字号的活广告。《三昧》的艺术野心有《茶馆》的影子,有《霸王别姬》的张力,以北京最早的戏园广和楼为舞台,有广阔时空,有史诗抱负,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已足以值得喝一个彩。

——专栏作家、剧评人 潘采夫


多少野调荒腔,说寻常未必寻常,更能消几番风雨,几许怨女痴郎,拿沧桑不当沧桑,最可叹一望苍茫。

 ——著名编剧、策划人 史航

    

在创投界有一个概念,“投资就是投人”。在众筹领域,更是这个理儿。《三昧》的制作人四四是我的好友,我了解她超高的情商,靠谱的性格以及在文艺界庞大的朋友圈,制作一部成功的戏对她来说是没有悬念的事。更何况这部戏是张一弛编剧导演,用大量曲艺元素讲述两男一女跨越几十年的老北京“城南旧事”,从形式到内容,非常期待。张一弛《三人行不行》?很多人都知道答案,我相信,四四+张一弛,“两人一行”。     

——新京报文娱新闻主编 金秋


简单的《三昧》,在看似轻描淡写的态度之下,在笑料不断的表演之中,时事的更迭与人性之善恶若隐若现,个体与历史的角力此消彼长。人生如梦,但人生就是这样。 

——著名作家 赵赵


除了粗糙,简陋和喧嚣,总得坐下来想点事吧?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参与《三昧》这样的事,不在多少,在心意。《三昧》的本意就是澄心、不动,如此,本来鲜活于中呈现。

——著名导演 唐大年


《三昧》是一个语言艺术的游乐场,三个演员在舞台上使出浑身解数见招拆招,话剧、戏曲、曲艺、音乐、口技杂糅其间,把“舞台广播剧”的概念玩儿得不亦乐乎。在当下的话剧舞台,《三昧》无疑是一个有趣、丰富、特别有创意的存在。 

——著名创作人 科尔沁夫


《三昧》真火,唯有乾坤玉露、四海海水可灭。它极具舞台剧的穿透力、感染力、爆发力,集聚观众的目光之火,意念之火,气动之火,让人一边看,一边乐,一边哭,一边无限感慨。它把一个时代的变迁,用三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剧中听不完的京戏小曲,代表了小人物的内心情绪与大时代的一言不合以及不屈不挠。人们的命运与大时代一同起伏,受不了颠簸的永远离开,经得住折腾的迎来春天,就像苦守寒窑的王宝钏终于迎来了薛平贵。小人物的色彩、音韵、欢聚,被冰冷的时代遮掩,但永驻内心。

——著名评论家 王五四


一座城池一城人。读着读着像是翻开了李碧华的《生死桥》。虽不是生在这座四九城,但是那浓汁浓味的时间更迭、人情冷暖也让人感觉亲近。  

——BTV著名主持人 悦悦


该剧尝试用声优表演来刻画一个城市的悲喜恩怨,借助“说戏”与“听戏”这一本土的传统的舞台观演方式,完成一次难得的对人生三昧绘声绘色的剧场实践。

——戏剧学者 高音

  

师弟李国修先生英年早逝,是华语剧坛的一大憾事。一弛是国修的爱徒,跟随他学习戏剧编剧,虽然时间不长,却获益匪浅颇得风骨。在当下重笑果不重效果的演艺氛围内,难得一弛有此坚守,愿意深入生活的背面,提炼那些不随时代变迁而衰减的人性光辉。作为一个常年从事喜剧、曲艺相关的电视文艺工作者,他也将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编导这部不一样的《三昧》。同时,这也是他对老师的一份感恩与纪念,舞台剧《三昧》值得您一看。

——相声表演艺术家 刘伟


每个人都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每个人都是推动世界的蚂蚁。《三昧》这里有你。

——著名作家 媒体人 于一爽


当李国修老师要收一弛为徒时我曾经力劝慎重,但阅人无数的大师坚持要收下这个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徒弟。当陪国修老师为一弛单独授课时,他对师父的传授感悟之快令我惊讶,我也看到了国修老师满意的笑容。一弛的语言天赋和对李国修戏剧理论的精确理解与领悟,造就了他改编内地版《三人行不行》的成功,并获得师父的认可。虽然斯人已逝,我相信一弛先生必将不忘师恩,秉持李国修戏剧精神坚定前行,他这次编导《三昧》也意在慰祭李国修老师的在天之灵。国修老师,相信这个徒弟不会给你丢脸。

——李国修生前好友,前《屏风表演班》北京特派员 杨文军


如果在一个故事里,能感受到语言的趣致,会让人感觉愉悦。能通过演员一唱三叹的表演,感受到韵律,就会让人满足。愉悦、韵律、满足,这都是念头生起后情绪的延展。而《三昧》恰恰说的又是一个止息念头的事儿。这很有趣。

—— 媒体人 罗兵


结识张一弛,尚在少年时,我在台上疯,他在台下痴。忽然有一日,见其把笔执,文美且风趣,通俗现真知。以文来会友,喝喝又吃吃,喜猫亦同好,赠养到今时。深造拜前辈,李国修大师,三人行不行,奠定新阶石。数年磨一剑,必定有价值,炉火淬三昧,且看张一弛!祝一弛兄编导的《三昧》大获成功!  

——著名评书、相声演员  王玥波


一弛是个聪明又调皮的创作者,他巧妙地运用广播剧的形式来呈现《三昧》的文本,对白妙语如珠,语言富含戏剧性的行动,把相声、京剧、流行歌曲成功地融在叙事当中。然不管《三昧》的剧本裹上再多层喜剧的外衣,我都可以清晰地嗅出文本背后埋藏知识分子的情怀,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台湾《故事工厂》艺术总监、戏剧编剧、导演 黄致凯

编著《李国修编导演教室》


《三昧》是由我的好朋友好兄长一弛精心打造的舞台广播剧。这是一次在舞台上有趣的实验,言之有物、有情有感、包袱不断,简单说是个好玩儿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原创戏剧,多多支持这部有趣的《三昧》!

——BTV著名主持人 曹扬



舞台广播剧《三昧》

——在戏中品尝人生百味

2022年1月20-21日 (周四-五) 19:30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

时长:110分钟(无中场休息)

*每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票价:280 380 480VIP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或许你还喜欢




【浦发银行购票优惠】

【浦发银行·广州大剧院定制储蓄卡优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