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2:爱你爱你!快来看看扬州人疫情下婚礼的故事……
昨天是2020年2月2日,
在数字上是个罕见的对称日,
2020的谐音又是爱你爱你,
这一天简直太适合结婚了。
但疫情当前,扬州民政部门取消了昨天的结婚登记安排,虽然有点可惜,但新人们都表示理解。说到结婚,春节假期,扬州不少新人都计划举办婚礼,但在疫情面前,他们作出了不一般的选择。今天,小编带你看看他们的故事。
2月1日下午,记者在微信上接到“报料”,称高邮男子柳晓宏在八桥集镇家门口搭有婚庆的彩虹门。如果在往常,这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新鲜事,但在这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这个婚庆的彩虹门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难不成在这节骨眼上,这户人家要置政府相关公告于不顾而顶风大操大办婚事?当晚6点,记者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赶至柳晓宏家一探究竟。
在位于八桥集镇中心西路的柳晓宏家门口,一个写着“祝:新郎柳军新娘陈莉丽 新婚快乐”的彩虹门很是醒目。令记者好奇的是,走进该户,门上、窗户上“囍”字随处可见,却见不到一个亲朋,也没有看到一桌婚宴,家中只有柳晓宏和妻子王银兰两人。
说明来意,柳晓宏一边递过来喜糖,一边笑着告诉记者,当天确实是他的儿子柳军、儿媳陈莉丽结婚的大喜日子。但是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在与女方重新商量后,前些天,他将春节前早就订下的17桌婚宴全部退掉了,并通知所有的亲朋好友莫要来赴婚宴。
当天,家中除了安排轿车轻车简从将儿媳陈莉丽从高邮迎娶回来,中午及晚上,家里只有他们夫妇俩和儿子、儿媳四个人简单进餐,没有任何婚庆司仪,也没有一个客人,更别说有一桌婚宴,这不,儿子、儿媳刚吃过晚饭,按照农村习俗,赶在傍晚太阳落山前,开车早点上高邮婚房(新居)休息去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53岁的柳晓宏是该镇张余村柳家组村民,其妻子王银兰在家做缝纫工。儿子柳军,今年 31岁,在邻近的江都真武镇从事钣金工,儿媳陈莉丽,今年33岁,在高邮开美容店。
儿子、儿媳恋爱后,经双方家长商定原准备于今年农历正月初八(2月1日)热热闹闹地把婚事办了,宾朋好友事先都通知到位、婚宴也已预订好了17桌。然而疫情突然来袭,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柳晓宏主动决定儿子、儿媳的婚事不改日期,但简化掉所有的程序,退掉所有的宴席,谢绝所有事先邀请的亲朋,门口放置一个彩虹门。他的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女方父母的同意,其儿子柳军、儿媳陈莉丽对此也表示赞成。
柳晓宏告诉记者:“今天是我儿子大喜的日子,我们也想热热闹闹的,但特殊时期一切从简,为了大家的健康,我们就家里四个人简简单单吃个便饭,我觉得这样的婚礼很有意义!”
“我们张余村村民柳晓宏,今天他家儿子结婚,一切从简,一个客人都没有,一家四个人只吃了一个便饭,我们为他点赞!”陪同采访的张余村干部叶转英如是说。
檀慧敏是广陵区汶河街道四望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1月25日,亲友们都收到她发来的一封致歉信:“思虑再三,安全最重要!原定于初八的婚宴暂时取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给亲朋好友添麻烦了!”
檀慧敏(中)向社区人员宣传防疫知识
消息发出时已经是正月初一,离婚礼只剩下7天,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但檀慧敏和爱人为了防止病毒扩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决定取消筹备了大半年的婚礼,返回工作一线。家人朋友和同事对于这名25岁女孩的举动,纷纷表示支持。
正月初二,檀慧敏接到上岗通知后,她立即从安徽老家赶回扬州,投入到疫情防控战斗中。作为代理网格长,檀慧敏每天上门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忙起来经常忘记吃饭喝水。
“说实话,我也想开开心心做个‘新娘子’,但在疫情面前,人人有责,更何况我们是为百姓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檀慧敏说。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喜庆而隆重的事。面对疫情,广陵区李典镇的一对新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取消在酒店举办的婚礼。为了不给疫情防控添乱,一场暖房酒,只有新郎、新娘和各自父母共6人参加,新郎说这一特殊经历会铭记一辈子。
1月30日,本来是张先生大喜的日子,但就在婚礼举办的前几日,他忙着给亲朋好友挨个发微信,“撤回”已经发出去的电子请柬。
张先生和唐女士原定于正月初六完婚。“酒店早就订好了,就在李典镇上。电子请柬也早已发出去,就等正日子的到来。”而让张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婚礼会和别人“如此不同”。
大年初二,村、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听取了工作人员的讲解后,张先生和唐女士商量后,取消计划已久的婚礼。
1月29日,暖房酒。没有宾客,不在酒店。当天一大早,没有婚庆公司,没有车队,新娘家人开车,将唐女士送至张先生家。“婚宴”是普通家常菜,双方父母聚在一起,见证他们的爱情。张先生说,这是特殊时刻特殊的婚礼。
疫情当前,新人们的选择是担当的体现,请为他们点
通讯员:吴继原、戴璐、宝珠、卢梅、孙韵
记者:杨宝岭、陈晨、朱轩卿
新媒体编辑:刘巧、刘雷
文字校对:王海艳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精彩推荐
《经霜梅花更有节》——“抗击疫情、中国力量”系列诗朗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