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稳定增长,消费持续恢复——沪市主板公司完成2022年三季报披露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沪市主板1669家上市公司完成三季报披露。总体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有力支持下,沪市主板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实现稳定增长,消费等阶段性困难行业显示出边际修复的积极态势,各行业恢复发展基础持续稳固。
一、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23万亿元、净利润3.39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6%。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7%、1%和2%,主要业绩指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5%,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下属央企增长势头更加明显,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幅分别达14%、15%;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6万亿元、净利润0.40万亿元,基本保持稳定。实体类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98万亿元、净利润1.62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和10%,经营指标优于整体;金融类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25万亿元、净利润1.7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行业修复态势更加均衡
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近九成大类行业实现盈利,其中超三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随着输入性价格传导压力减轻、保供稳价政策逐步落地,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部分中下游制造业盈利增速回升。具体看,受车辆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驱动,汽车行业复苏势头明显,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0%、77%。工程机械、医疗、环保、能源及重型设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8%、16%,前三季度毛利率较上半年增长0.4个百分点。运输设备制造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7%、13%,带动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转正。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保持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净利润延续上半年超30%的增速。
消费方面,受暑期假期外出热潮的带动,住宿和餐饮业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3亿元,扭转上半年的亏损态势,推动消费服务业边际修复,以客运为主的交通运输企业第三季度环比改善较为明显。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46%和16%,较二季度增幅进一步扩大。批发零售业第三季度同比保持增长,前三季度降幅有所收窄。与此同时,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15%。
此外,伴随用电需求增加,煤炭中长期协议改换签推进及履约强化带来的结构性降本,火电行业盈利改善趋势延续,第三季度实现盈利26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从上游行业的情况看,前三季度,石油、煤炭、有色三大原材料采掘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55%、73%、43%,较上半年增速回落5、32和46个百分点。
三、保民生作用持续发挥
从衣食住行到能源供应,沪市主板汇集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在疫情反复、外部挑战增多的形势下,这些公司努力发挥自身产品优势、克服各类困难,为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国民经济畅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能源供应方面,今年夏季以来,全国多地电力运行紧张,作为主要电力供应来源的火电企业开足马力,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坚持“应发尽发”,沪市主板10余家火电企业合计完成发电量约5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与此同时,面对输入性价格和通胀压力,上游煤炭企业中国神华、中煤能源等带头签足、签实中长期合同,中长期合同销售比例持续提高,煤炭自给能力显著增强,实现稳价到位。
食品保供方面,沪市调味品类、商超企业积极内部挖潜,在维护产品价格稳定的同时,控制成本开支,前三季度毛利率保持平稳,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同比下降约0.1、0.5个百分点。基建物流方面,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一批大型基建公司承担国内主要公共设施建设重任,积极统筹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沪市主板22家铁路、公路运输企业全力保障国家主要干道枢纽运行稳定,巩固货物顺畅流通“基本盘”;快递物流公司积极打通物流堵点,前三季度圆通速递、德邦股份快递业务完成量同比稳步增长。
四、龙头公司带动产业链安全稳固
沪市主板各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和外溢效应,在引领行业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光伏、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链在龙头公司的带动下均成绩喜人。以光伏行业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受海外及国内市场装机需求量不断增长影响,上游硅料龙头通威股份获得超三千亿元大额销售长单,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119%、266%;上中游单晶硅龙头隆基绿能受益于海外出口收入增长及汇兑收益,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55%、45%。在龙头公司的带动下,沪市主板光伏产业链相关公司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及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又如汽车行业,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头部车企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和45%,净利润同比增长65%和53%,在带动整车行业发展的同时,对上游零部件行业亦贡献显著,福耀玻璃受汽车终端需求企稳影响净利润增长50%,均胜电子利润增幅超6倍。
与此同时,光伏、汽车等行业的外溢效应激活了部分增量市场,其中,半导体相关细分应用领域均呈现产销两旺。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第三季度汽车领域收入占比达50%,车规、工业领域产品竞争力突出,带动半导体业务第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环比8%、16%的增长,同比增幅为17%、35%;IGBT龙头斯达半导主营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风力发电等领域快速放量,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由上半年的47%进一步提升至51%,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7%、121%,进一步创新高。
五、绿色科技发展势头喜人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引领下,沪市主板绿色产业布局已初具规模,从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设备制造到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打造了一支践行“双碳”目标的“先锋队”,绿色新兴行业业绩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能源结构加速调整带动下游新能源发电企业装机容量稳步提升,沪市主要电力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完成风电、水电、光伏发电量约2279亿千瓦时、1131亿千瓦时、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5%、71%。反映在盈利增速上,风电、水电、光伏等清洁发电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25%、9%、22%。另一方面,下游发电需求增长带动产业链上游装备制造行业业绩迅速攀升,风电设备、光伏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123%。
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是绿色科技创新的动力。沪市主板实体公司前三季度合计研发支出约463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风电设备、光伏设备行业研发支出增幅达33%。绿色金融也为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活水,2022年前三季度,上交所债券市场新增发行64只绿色公司债券,募资规模合计671亿元,用于绿色产业项目投资及业务发展。火电等传统能源企业加强新能源投产力度,积极拥抱转型变革。上海电力打造规模化清洁能源大基地,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于三季度末已达793万千瓦,较五年前增长238%;宝钢股份日前推出三个超低碳汽车板零件,并率先发布中国钢铁企业首份气候行动报告,深入详尽阐述了碳中和工作中长期目标及行动路径规划。
六、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制造业长期资产购建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合计支出5545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实体企业整体投资增速近15个百分点。受制造业补链强链影响,在产业升级驱动下,汽车、电气机械、化工、有色金属加工、造纸表现突出,投资增速分别达23%、21%、35%、84%、22%。值得一提的是,基建投资持续发力,与制造业共同驱动长期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建筑材料行业投资支出同比增长74%,中国能建、隧道股份、上海建工等一批沪市主板公司充分发挥主业优势,推进重大基建工程加快落地。
与此同时,融资需求持续回暖,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投资活动。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实体公司融资现金流入合计9.76万亿元,同比增长7%;有息负债成本约3.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沪市主板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家银行净利差明显收窄,行业平均降幅达0.1个百分点;三季度末行业合计贷款余额达137.5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41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发挥“头雁”作用,投放力度更加突出,信贷规模增长9.66万亿元,增幅达11%。
七、外资持股规模保持稳定
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外资持仓保持稳定。以沪港通、QFII、RQFII为代表的外资净买入合计约470亿元,同比实现约33%的增幅。在这期间,外资增持公司数量达783家,占沪市主板公司比重近半数,新进公司数量24家。截至三季度末,外资股东在沪市主板公司流通股中的持股市值约1.57万亿元,持股占比约4.4%,与年初基本持平。与此同时,沪市公司进一步拓宽境外融资渠道,三季度以来,明阳智能、杉杉股份等多家新能源企业已完成发行并挂牌上市,隆基绿能、华友钴业也披露了境外发行GDR的相关公告。
同时,外贸出口保持韧性,港口数据显示,上港集团、宁波港、青岛港前三季度合计集装箱吞吐量8668万标箱,同比增长6%。沪市主板出口型企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净利润1060亿元,同比增长4%。汽车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出口类公司实现净利润增幅16%、26%、19%。
八、增持回购突破千亿规模
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新增披露回购计划139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565亿元,合计257家次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已回购金额达546亿元,其中前期存量回购计划实施金额285亿元。从金额看,海尔智家、中国石化、恒力石化等公司拟斥资规模超10亿元,其中海尔智家预计回购上限达30亿元;从频次看,伯特利、大名城、万通发展等公司年内多次披露回购计划,通过真金白银切实维护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增强市场信心。
增持方面,沪市主板公司前三季度新增披露重要股东增持计划101家次,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达2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增持规模累创新高。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成为股份增持主力军,占比高达69%,彰显沪市主板公司“关键少数”对于公司稳定发展的充足信心和良好预期。未来,伴随增持与回购的新政策落地实施,预计沪市增持与回购金额将继续稳步提升。
九、业绩说明会召开比例保持高位
目前沪市主板公司业绩说明会已逐步常态化,成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越来越重要的沟通渠道。在这其中,视频直播录播、“云参观”、可视化年报等创新形式多番涌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主动意识明显提升。今年以来,沪市主板1600余家公司召开年报业绩说明会,实现基本全覆盖的新突破,1100余家公司召开半年报业绩说明会,覆盖面亦高达约七成,投资者观看量超2000万人次。进入三季报披露季以来,沪市主板近200家公司召开或披露即将召开三季报业绩说明会,其中招商银行、中国人寿、宝钢股份、中国交建等公司已召开,上证50、上证180等大盘蓝筹权重股公司预计将全部召开业绩说明会。
十、恢复态势尚需进一步稳固
三季度,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上下游利润结构有所改善,消费市场在波动中恢复,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但也看到,成本压力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位,部分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企业,利润仍然承压,行业间、企业间发展结构性不平衡的情况还较为突出。前三季度沪市主板277家公司发生亏损,占17%,较上半年亏损家数基本持平,较上年同期增加108家;合计亏损金额18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57亿元。
行业方面,航空运输业仍处于深度亏损区间,亏损额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在季度周期性因素、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上游材料价格高企影响下,部分企业面临阶段性困难,房地产、钢铁三季度单季转亏,化工、食品制造、纺织、计算机净利润环比分别下降40%、22%、32%、23%,整体恢复态势仍需进一步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