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北林冬奥志愿者真诚坚守,传递温暖
“让异国他乡的媒体(记者)在这里,也觉得是有人在陪伴,哪怕是和他们站在一起不说话,其实都是一种陪伴,都会让他们感受到在外国是温暖的。”
北京林业大学冬奥会交通志愿者武萌萌面对央视的镜头,真挚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而此时已经是除夕当晚的深夜,录完简单的采访,她又拿起手台,走向了她值勤的站台。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校冬奥会交通志愿者武萌萌
在北京林业大学冬奥会志愿者队伍中,交通业务领域志愿者共有57人,他们在主媒体中心负责交通上下车引导和服务台问询,引导媒体记者和转播商前往正确的站台、协调车辆情况、引导司机规范等。
自1月3日以来,他们奋斗在冬奥一线,已累计工作40天,人均工作时长达320时,共同保障着主媒体中心赛事交通的正常运营。
奋战与坚守
提及为什么选择报名冬奥会,黎恬安有太多想说的,作为南方人的她从小就对冰雪十分向往,这也是促使她报名冬奥会志愿者的根源。
“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冰雪的盛会对我而言是一种圆梦”,她说,“特别是除夕夜值班时,当我帮助一位瑞士摄影师成功购买到他需要的高铁票后,他非常感激地对我说‘Thank you very much! I’m so happy you can help me!’。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我内心充盈着满足感。我想,这种满足感也许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与魅力。”
对于已经保研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齐子薇来说,这是代表母校出征的最后一次机会。她说,今年6月底,她就要踏上另一段新的征途,她特别感谢北林老师们对她的栽培和爱护,她想为北京冬奥、为北林助一份力,也为自己留一段无悔的青春印记。
交通志愿者为外媒记者提供服务
1月21日,主媒体中心交通业务领域进入24小时运转,任宝便是这近4000名运行团队第一批排到夜班的志愿者,回忆起那一天,他只记得是漫天的飞雪和冻僵的手指。他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是老大哥了,这点苦不算什么。
交通志愿者们每天要走很多路,任宝就曾连续几天脚背微微疼痛,直到一天凌晨被痛醒,才发现脚背上已经有了一个指甲大的血泡,他去医务室做了简单处理,驻地的张医生告诉他,最好休息一夜。他嘴上说着“太好了,我可以休息了哈哈哈”,却在晚上又踏上了九点半值夜班的班车。因为他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他休息一天,同组的小伙伴们就要多分担一天。
志愿者们冻僵的手指
在寒风和大雪中,在除夕夜和开幕式上,他们依旧坚守岗位,为午夜下班的媒体记者提供乘车服务,为赛会的有序开展贡献力量,对于他们来说,那一方小小的站台就是他们的舞台。
“怎么能不遗憾”,开幕式当天还在交通服务台工作的李祉瑶说道,“特别是当时序厅在进行着开幕式的直播,烟花在门外绽放了一次又一次,心里还是有一些难过。”不过她在交班的最后,还是在场馆门口看到了五环形状的烟花,说到这里,她的眼神又重新变得坚定:“为冬奥服务,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哪怕只是在冬奥的一线看一次开幕式的烟花都能让我们觉得此生无憾了。”
寒风凛冽,漫天飞雪,极端的天气加上身体的疲惫,给志愿者的工作带来挑战。下雪那天晚上十一点半左右,武萌萌发现站台有一名乘客等车,于是主动上前询问其乘坐车次及目的地,在得知乘客是提前五分钟到达站台候车,然而车却晚点的情况时,她及时通过手台与车辆调度室联系,询问车辆发车和运行情况。在与调度室沟通期间,任宝、施想也前来帮忙安抚乘客情绪,向其解释车辆晚点原因并抚平其在大雪中等车的焦躁情绪。最终,他们积极沟通,并陪乘客在寒风中等待近一个小时后,乘客终于坐上临时加派的班车回到酒店。
第一批夜班志愿者合影
谢壹添也曾遇到过类似的紧急情况,那一天是早班,两位乘客的求助把他从清晨的些许困倦中拉了出来。一名外国记者把手机忘在了班车上,内含有重要资料。谢壹添先用之前就有丢失行李被顺利找回的事例来稳住记者的情绪。按照应急处理预案,在打过失物招领电话登记后,他询问记录好记者乘坐的班车线路号和班车进站时间以及手机型号,然后在同一条线路的站牌处等候车辆进站。每进站一辆车,他就去和司机核对之前的进站时间记录,看是否可能就是失主乘坐的班车,把范围缩到最小。最后终于确定好班车并找到了手机。
志愿者在站台服务
“自豪、骄傲”王梓铭用了两个词总结了自己的感受,“MMC虽然名为主媒体中心,但其实还有一个职责——赛时记者和运动员团队的交通枢纽,因为它承担了从不同场馆与酒店之间换乘站的作用。开幕式当晚,我们领域七十多名志愿者虽然无法去参观开幕式现场的盛况,但是我们铭记着职责,想到我们能够为冬奥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就觉得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我们的工作是值得自豪的、骄傲的。”
温情与成长
交通引导和服务台受理问询都需要很专业的外语口语技能。这对景筱溪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她在短短的一周,逼着自己去交流沟通,从最开始的难以启齿,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心理准备,到后来的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并能够与他们自如地聊天。她笑称:“这是我在此次志愿服务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志愿者在服务咨询台解答记者问询
令崔露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遇到两位外媒问她回酒店的车辆问题,她耐心解答后,有一位记者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枚徽章送给了她,崔露丹非常惊喜,摸了摸口袋,也将一枚具有中国年气息的可爱小老虎作为礼物回赠给他,没想到他身旁的另一位记者对他开心地说:“正好今天是你的生日,收到了礼物!”几个人相视一笑,为着这份美妙的邂逅。
在杭娜眼里,他们是户外的片片雪花,她用了“五味俱全”总结了这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
甜是媒体乘客们离开时的一句:“thank you~”,于旁人而言是稀松平常的一句礼貌,但对于他们而言,是得到认可的一种甜甜的喜悦;咸是来源于泪水,杭娜自己因有风眼的小疾,强光大风都会泪流不止,因此有了咸味;苦是24小时轮岗,是身边伙伴背包里装了好久的奶茶因为没有热水眼巴巴地看;酸是得知交通志愿者必须在关键时间节点全员上岗而对其他场馆志愿者能够参加多彩活动的羡慕;辣是热火,是晴天雪天白天夜晚,是除夕之夜冬奥会开幕式始终坚守岗位,是深夜还秒回消息的负责人,是这一群交通服务台的十几位小伙伴和上下车引导的所有交通志愿者们。
这一群星星点点的光亮,温暖又闪耀。她说,我们之间的故事精彩纷呈。志愿者们心中真诚的光,照亮每一个坚守的时刻。
志愿者在站台回答记者疑问
提到交通业务领域的经理张亦啸,志愿者们都竖起了大拇指。闫少勇说:“张老师对我们的工作指导很细。同时他也非常体谅大家,一方面努力减轻我们工作上的负担,比如尽可能减少夜班的频率,另一方面又积极为大家争取各种福利,还经常在交通休息室‘投喂’零食。”对他来说,在交通业务领域当志愿者的每一天都是温暖和快乐的,他也会继续做好服务,把这份温暖和快乐传递给服务的媒体朋友,让他们快乐地度过冬奥时光,收获一段难忘记忆。
而对于郑奕来说,张经理既是战友,又是家人,“交通志愿者的活动板房是我们的一个小家,我们在里面一起坚守过很多个黑夜,再一起看着太阳升起。”郑奕又看向了板房外的班车和站台上的小伙伴:“永不言弃、超越自我,这不仅仅是体育精神,大概也是激励我的志愿精神吧。”
志愿者在手台旁短暂换班休息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交通业务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单调,但因为九千余名的媒体记者和转播商的存在时常发生美好的事情。大年初一的晚上,韦长江即将交班,一位乌克兰的记者走到他旁边,询问他是否通晓英语。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那位女士的眼睛一亮,和他聊到她的儿子今年9岁了,正在学习中文,希望韦长江可以用中文和她儿子打个招呼,激励他努力学习中文,快乐成长。韦长江想到这既能传播中国文化,又能激励异国的小朋友认真学习,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对着镜头,他打了招呼,说到:“我现在在北京2022冬奥会的主媒体中心,听说你现在在学习中文,中国现在正在高速发展,希望你可以好好学习中文,健康成长,以后有机会一定来中国看一看”。“再见”两字还没有说,班车就到了,韦长江匆匆与那位乌克兰女士道别。
虽然他们的相遇是短暂的,但相信这段视频,已经将东欧的小朋友与韦长江、与中国文化联系在一起,萌发出饱含希望的嫩芽。
志愿者们在上岗前通过了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等多项培训,并完成了23门考试,累计学习时长超过84个小时,但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杨涵虚有次在站台执勤时,就突然被三位韩国记者叫住,他们向杨涵虚询问道:“那座可以一直变换颜色和图案的奥林匹克塔有多少层?它有多高?”当杨涵虚告诉他们有82层,高达264.8m时,他们大为震惊,连连惊呼和称赞。一时竟也分不清是对志愿者的博闻强识称赞还是对中国的基建震惊。
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冈义堂因为不买衣服也要抢着购买冰墩墩而火出圈,他也成为主媒体中心的“顶流”,走到哪里,都会被轮休的工作人员遇见,然后一起开心地合照。网友还亲切地给他起了个外号“义墩墩”,后来再合影的时候,离老远就能听到他和志愿者们一起喊着“冰墩墩、义墩墩”的口号。
志愿者与“义墩墩”合影
在小闭环期间,由于晚高峰等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出现TG班车晚点的情况。一天晚上,一条线路整体晚点。周兆福考虑到记者们刚刚结束工作,又在寒风中等候,便耐心解释晚点原因并道歉,但记者们纷纷表示理解。一位加拿大记者姐姐还打趣道:“还好啊,这辆车只晚点了一分钟”。一句玩笑,顿时化解了他内心的担忧。尽管不同国家地区间存在文化差异,但人类所共有的美好品质是相通的。这些美好品质让我们心心相惜,一起向未来。
正如交通业务领域志愿者组长武萌萌所说,不管有多晚,不管什么地点,都会有交通志愿者在,志愿者的工作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正是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人,做的小小的事,贡献小小的力量,最终汇聚成大大的力量。
志愿者在站台值勤
主媒体中心内外
像武萌萌这样的257名北林志愿者
在各个角落
用不同的方式
保障场馆服务正常运转
传递着友爱与温暖
北林冬奥志愿者正用点滴努力
为冬奥会添砖加瓦
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志愿者合影
推/荐/阅/读
-bjfu1952-
北京林业大学新媒体联盟
出品 | 北京林业大学新媒体中心
来源 | 校团委
特别鸣谢 | 武萌萌、谢壹添、交通业务领域57名志愿者
作者 | 潘林威、邱圣童
审稿 | 马樱宁、刘伟
校对 | 康笑语
责编 | 张薇、高霞
审核 | 朱天磊
设为星标
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为优秀的北林人
分享+点赞👍+点亮666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