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记得那位暖心的宿管大叔么?63岁,他决定去支教!

欢迎关注 浙江工业大学 2022-05-04

 


63岁的时候你想做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去年官微的这篇文章

热爱生活的浙工大宿管大叔刘诗晖

在他的朋友圈写下了18万字的日记


点击图文回顾详情


推送结尾这样写道

“以后等我不当宿管了,

我想写一本自己的自传,

那肯定是厚厚的一本呢。”
 今年
63岁的刘叔决定去井冈山支教
这本自传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山里的省优秀教师


时间回到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20岁的刘诗晖积极备战却连续两次失利。但他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自学,最终考上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开启了四十余年的教师生涯。

在教书育人方面刘叔有自己的一套心得,“首先,用江西话来讲就是‘要管牢他,扎紧他’。”当时他是班主任,带着两个班,上课之余都要时不时走到教室看看。搭档老师说:“这人就是睡在教室的,一点儿也不夸张。”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不爱听课的同学,他说:“那就要‘婆婆嘴妈妈心’,用好的道理、故事来引导他。”

也正因他的敬业努力,1986年10月刘诗晖被评上了省优秀教师,接受了时任省委书记的授奖。


























































 重回山区的支教老师


刘叔也“追星”,他的偶像是陈立群“我听过陈立群校长很多讲座。”刘诗晖始终记得,躬身支教的杭州市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说过,“支教是感恩和回馈”“给孩子一点光亮,他会还你一片天空”。

在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叔了解到了教育部的“银龄计划”,退休时想去支教的梦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今年8月,刘叔回老家准备齐全了相关资料,成功报名并通过了审核。

有学生问:“退休之后不考虑跟孩子住一起好好休息吗?”

“本来也可以休息,但我这个人闲不住,想再做点有意义的事。支教虽然没有工资,但是可以让我的人生充实起来。那边支教志愿者的年龄上限是65岁,我还有两年的时候。我的身体棒棒的,我每天坚持学习,我想了许多许多自己可以做的事。”

刘叔和偶像陈立群校长合影

下滑查看刘叔朋友圈原文▽ 


写在杭城的冬天里(26)

 

《一片丹心 躬身支教——听陈立群“人生从大学

起步”报告会》

2020.12.17


      “支教扶贫,一片丹心;躬身教育扶贫,重视‘精神成长’不改初心本色;他用‘师者’的爱心和责任,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注入时代精神;为边疆地区孩子点燃梦想和希望”。这段精彩语言是浙江工业大学老师对陈立群校长最美的评语。12月15日下午,浙工大团委、计算机和软件学院邀请陈校长在朝晖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为上千名大学生作了一场“人生从大学起步”的专题报告。我有幸参加了这场报告会。

       原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2016年退休后放弃民办中学百万年薪聘请,毅然选择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他在报告第二部分“我为什么选择支教”,与大家分享了他支教的一个个故事。他说,百分之九十八的苗族,一半以上学生家长在外务工;有个五个小孩之家,父亲离世,母亲远在外地务工,家里只有大的带小的度日;学生听不懂英语,班级考试平均17分;他去家访,访问了180多个贫困家庭。但他听不懂苗语,要带当地老师当翻译;2017年春节后开学全校60多人沒来报到,今年疫情后全县中学近200人沒有报到;高中学生准备辍学去外地打拼……这是陈校长支教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在努力改变。“目前在校学生普遍比家长文化素质高,他们将成为从文盲、半文盲家庭到‘知识家庭’的‘过渡一代’,整体上看,需要有一两代人的努力”“处在‘后喻文化’历史阶段是一个相对困难时期,需要教育者的情怀与坚守”。

      “支教的初心——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要初心不改,遇到工作、生活、心理、精神上的诸多困难,都不是什么问题。”这就是陈校长爱国爱生的情怀。他在报告中他精神饱满的讲话,时时爆发出一句句金句,这些很有激情的话语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赢得了台下学子们阵阵掌声,让大家,特别是让即将奔赴四川省万源山区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团员们深受极大的鼓舞。

      最后,他总结说:“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知识分子需要有家国情怀,对民族复兴有一份责任与担当,这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精神基础。"

      报告后,他与台下学生互动交流。我问:“陈校长,有位退休教师也想去山区支教。能胜任这份工作吗?”他回答说:“有这种家国情怀是值得赞扬的,只要身体健康是可以的。因为支教是感恩和回馈。”他的话是一种鼓励,也是给有梦想支教的人一种动力。


大学宿舍里的育人之师


好多同学通过微信得知刘叔即将离开校园去支教,他们纷纷赶来“东18”与刘叔话别。机械学院大四的黄岳钊特地送来两盒红茶、绿茶,还说:“明天下午我会来送您,帮您运行李箱”;设计与建筑学院大二的方同学买了新鲜的葡萄,陪着刘叔看公寓楼外正在开放的腊梅花;一位不知名的同学悄悄地把一枚印有“浙江工业大学”烫金的精致书签放在值班台上,书签上写着:“山路遥遥,先生珍重!”



“我能有一个个这样的小欢喜,让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刘叔说。


这些年在工大,刘叔也get了很多新技能,考驾照、拉二胡、弹电子琴,做PPT......这些都可以在支教时派上用场。



临行前一晚,刘叔拉着黄岳钊最后再温习一下PPT制作技巧。他想用PPT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一些新鲜知识。在他的文件夹里,依次排列着PPT“自我介绍”“浙江工业大学”“志愿服务”“3D打印”等等。


下滑查看刘叔朋友圈原文▽ 


写在杭城的冬天里(33)


《件件礼物寄深情——我在“东18”做宿管的最后

 一天》

2020.12.26


      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小和山下、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88的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学生公寓“家和东苑”18楼,浙工大师生爱称“东18”。它是大一男生过渡楼,每年9月至次年6月入住着六百多位大一新生。我2017年退休后有幸来到这当上了“东18”的宿管员。由于我爱浙工大、爱学生,每天以高兴的心情、饱满的的姿态来到“东18”上班,以“尽我所能、全心为你”的浙工大容大后勤宗旨,热情周到地为大学生们服务,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我上班这天,600多名学生出入楼里,有不少学生亲切地叫我“大爷好!”“刘叔早!”,或是招招手以示问好。我和大学生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东18”也成了“我的公寓我的家”,感觉格外温暖,格外幸福!

       12月26日,星期六这是我在“东18”最后一天当宿管了。因为我明天就要离开“东18”,离开浙工大屏峰校区去回江西省吉安市支教了。这是我退休后的一个梦想,我也通过网上报名,现在江西省教育厅已批准了我的支教报名申请。我受援地是井冈山市,受援学校是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我认为,这个选择更有意义,正如一片丹心、躬身支教的杭州市学军中学原校长、现为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说得好“支教是感恩和回馈”“给孩子一点光亮,他会还你一片天空”。

       让我惊喜的是,浙工大的一些大学生通过微信得知我快要离开校园了,有好几波同学今天先后到“东18”来话别。如机械学院大四的黄岳钊特地送来两盒上等的红茶、绿茶给我,还说:“明天下午我会来送你,帮你运行李箱”;设计与建筑学院大二的方同学买了新鲜的葡萄送给我,还陪我看公寓楼外正在开放的腊梅花;一位男生悄悄地把一枚印有“浙江工业大学”烫金的精致书签放在我的值班台,书签上写着:“山路遥遥  先生珍重!”……看到这一件件小礼物,真是物轻人义重,友情值千金。还有不少朋友微信上鼓励我:

“刘叔,加油!相信你!”

“你是我的榜样,我也一直有支教的梦想。”

“恭喜老师,你是棒棒的!”

  ……

       隆冬的寒冷日子里,看到朋友们送给我的这一件件小礼物,读着朋友们一句句鼓励我前行的话语,我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呢?我还什么理由在支教的学校不好好工作呢?

       在“东18”当宿管的最后一天里,我能有一个个这样的小欢喜,让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我把这些写在我的朋友圈日记里,也让它留在我的记忆里。


 去做想做的事,什么时候都不晚


12月27日晚上8点10分,刘叔踏上了开往井冈山的火车,开启了他新的支教生涯。



黄岳钊说“认识刘叔已有三年时光,他一直以热情、负责、真诚的心对待我们每一个学生,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最让我感动的是刘叔曾经连续三年坚持送一位腿脚不方便的学生到车站搭车回家。我意料之外的是刘叔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而情理之中是刘叔早已在教育事业耕耘42年。刘叔的微信名是‘回到童年’,我祝愿他永葆少年气息,极力挥洒色彩,尽情地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发光发热!”

下滑查看刘叔朋友圈原文▽ 


写在杭城的冬天里(34)

 

《离开小和山  去上井冈山》 

2020.12.27


       小和山,它座落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巍峨挺拔、绵蜒数里,更因为它山脚下有个高教园,更有一所著名的、浙江省与中国教育部共办的综合性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而闻名。今天早上,当我从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学生公寓“家和东苑”18楼完成了最后一天当宿管的工作已交接班后的大门走出时,走在校园大道上,看到大学生们匆匆赶路去上课,又远望冬日晨光映照下的小和山,想到自己马上离开小和山,离开校区时,我的心情恋恋不舍,难以平静。

       我在屏峰校区生活、工作了三年多,每日能看见几万名青春学子,常常能看见他们在支干路上开展社团活动;有机会欣赏到他们的“夏季风”、十佳歌手演唱会;听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校长和老师代表的致辞、发言;一年四季能闻到花香,冬天又见漫天的雪花……。这些,我都用我的笔记录下来了。我至少把20万字的朋友圈日记献给了工大,赞美了浙工大。我还用10万余字写了杭州西湖美景,让我的朋友,我的家乡人都认识了杭州,知道西湖十景,知道西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为她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今天上午,我手机不停地“叮咚、叮咚”地响着,那是浙工大学子们给我送别的祝福语

“优秀的大爷,前段时间碰见你,你说走就走啊!我想见见你一面。”

“大爷真棒!”

“祝大爷一路顺风!”……

       我走在校园的大道上,与我擦肩而过的男生女生也许不认识但他们从同学那儿知道我马上离开浙工大,就挥挥手说,“大叔,再见!”;有的亲热的叫我“大爷”,还立即与我合影,让我留下在校园最后的美的记忆……

       令我欣喜的是,上午快十点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茜,特地从杭州市中心驾车来看看我,让我陪她到我做宿管的“东18”楼看看,又在校园里走走,我俩边走边聊,一边看校园的正开着的腊梅花,又一边遇见和我打招呼的同学。她又立即进行路边采访。她笑了,因为她又采访到真实的新闻内容,采访到一个普通的、真实的又有新梦想的宿管大叔。这,就是我一位普通的浙工大宿管大叔的、浙工大学子给我的一个个小欢喜。

      下午快3点钟了,我真的要赶车了。还是让我诵读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几句诗作结吧!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本条评论)

朋友们!下午好!

       我现在在广知楼写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又看到朋友们送来了一条条祝福语。读着,读着,我哭了!眼泪籁籁而下!……

      这是依依不舍的泪,是激动的泪。我不知怎么来抑制它,又不知怎么来感谢大家,感谢浙工大!只有用我的心声来说出:祝朋友们生活愉快,万事如意!祝浙江工业大学越办越好!祝浙工大学子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今天,我还有好多朋友此时此刻奋战在考研上战场上,现在我无法再见上他们一面,只能祝愿他们考研成功!

       别说再见了,浙江工业大学!别说再见了,我亲爱的朋友们!聚散总有时。有缘总会千里来相会。



往期回顾



zǎo shàng hǎo!

戳我看看→




 今天我只想和你说...

戳我看看→


 《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浙工大沈寅初院士!“我只是个科研成果转化的

启动因子”

戳我看看→



文字 / 王萧扬 戴天祥推送 / 王嘉怡 夏凌星投稿邮箱 / officialzjut@163.com

为刘叔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