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30,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致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

欢迎关注 浙江工业大学 2022-04-28


2021年5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1年5月30日

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今年的主题为“众心向党,自立自强”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学校围绕把握时代脉搏

服务重大需求,唯实创新奉献

推动工大特色

“四个面向”创新体系迭代升级的主题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科研大讨论

以大讨论推进思想大解放

形成大共识,促进大改革,实现大发展


传递科学理念

弘扬科研精神

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

听听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心声


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员工信部-面向工业催化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负责人


观点:在如何实现党中央提出的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方面,老一辈工大人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为一名老工大人,深受工大“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三创精神的影响和引领,一直坚持面向产业需求,做有用的科研。这次科研大讨论系列活动为年轻的新工大人凝练科研方向、规划学术道路和传承工大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浙工大未来可期,为浙工大点赞。

生物工程学院

教  授


观点聚焦我校的特色优势学科领域,发挥长板优势,让“长板”更长,“亮点”更亮。加快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一流学科攀登工程建设,引育一流的科学家,汇聚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全面增强学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药学院

教授、院长助理兼学科办主任


观点:继承和发扬浙工大老一辈精神,着力优化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国内或区域内产业界、同行皆知的产自浙江工业大学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浙工大”品牌。

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员中药健康产品研究所所长


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点领域。如何利用长三角绿药协同中心,发挥工大的工科优势?以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突破原创性中药大健康产品研发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有效部位筛选、药效机制阐述,促进中药资源优质高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更好服务公众健康。

环境学院

教  授


观点: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在许多核心技术上被别国“卡脖子”,而我们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应该坐得住“冷板凳”。在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研发的过程中,我团队自立自强、不断突破,成功研制高精度温室气体检测仪器,为我国早日达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科研人员要有家国情怀,工作要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为国家发展提供实质性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  授磁电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


观点:高校的科研活动应该紧跟国家、产业、地方的重大需求,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并举,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迷眼睛”、“卡脖子”、“拖后腿”等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到生产线上。在做有用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校聘教授


观点:做大做强科研团队,紧紧围绕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实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研团队瞄准大成果、大项目、大平台,形成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具有国际化高水平的重大学术成果;人才团队建设要与学科方向密切相关,打造梯度合理、竞争有序的高水平科研团队;鼓励学科交叉,聚焦“卡脖子”难题,引领科技创新,力争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促进大改革,实现大发展。

机械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先制所副所长


观点: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领域发展中对于装备制造技术的迫切需求,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激光与增材制造、关键基础件、智能装备等学科优势,把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平台、地方研究院建设的发展契机,进一步夯实与重点企业的协同创新。围绕前沿技术、重要产品、重点产业链,拥抱学科交叉,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坚持自主创新,凝炼杀手锏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教  授


观点:营造青年教师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完善适合于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激励考核体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中坚力量;围绕学校特色研究方向,制定“0-1”原创探索类项目指南,采取相关激励与考核政策支持青年人才深挖其研究选题;鼓励设立学院间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推进交叉方向研究成果融入研究生教学及人才培养体系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  授


观点与袁隆平等老一代科学家相比,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学习老一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心中有星辰大海、诗和远方。在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的激励下,勇于跳出科研的“舒适区”。瞄准国家和浙江省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敢于创新,勇攀高峰。

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副院长


观点: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六种思维”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重点突出创新在科研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和谐奋进的科研环境,推动学院科研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理学院

教  授


观点: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国家的命运与前途。作为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创新自信是我们的崇高追求。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源泉,在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攻关上,基础研究可以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与重视,非常荣幸可以为国家基础研究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管理学院

副教授


观点:科研就像攀登,不仅要有勇攀高峰的决心,也要选好合适的山峰;不仅要有个人的拼搏,也要有团队的协作;不仅要有团队的前线奋斗,也要有组织的后勤保障;不仅要关注最终的登顶,也要留意途中的每个小山峰。最后,登上顶峰固然可喜,但历经努力即便未能登顶,仍应怀有欣赏沿途风景,收获美好经历的豁达。

经济学院

教授、副院长


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事经济研究的科研人员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研究领域提出建设性方案,讲好中国故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重大创新,以服务经济发展。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副院长


观点: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阶段、新命题,聚焦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发挥省属高校责任担当。抓住机遇,突出优势,拓展领域,强振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化人文社科学科交叉和融合,强化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建好人文社科智库平台,推动我校人文社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外国语学院

教授、院长


观点:外语学科建设对学校整体发展不可或缺。作为基础人文性学科,该学科可弥补学校学科布局结构性短板,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还可结合学校优势,服务于区域国际化战略。外语学科对理工科院校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无学科积淀外语教学是无源之水。将外语学科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战略布局刻不容缓。

人文学院

教授、副院长


观点:第一,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时代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不仅是传统文史哲的打通,同时应文、理、工融合交叉,深化科学思维、技术方法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推动。第二,在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上,继续参与浙江文化工程建设,在侧重传统文史研究的基础上,关注浙江文化现代性发生发展。

设计与建筑学院

副教授科研管理专项办主任、城乡规划系副主任


观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设计与建筑学院的青年教师党员,要把爱国爱党之情转化为创新奉献之能,以先行者的姿态扛起使命担当,积极投身高水平省域治理现代化科研实践,服务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绘制“美丽浙江”,纵笔“美丽中国”。

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主任


观点:法学是一门“形而下”的学问。在我省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的大背景下,作为法学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密切关注法治战略的论证与策划、法律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司法政策的设计与安排,在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创新理论、培育人才、贡献智识,发挥高端智库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

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副院长


观点:如何保持科研的持续创新力,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基础研究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紧密结合,人文社科类的研究更是如此。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与痛点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是研究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科研的持续创新力,保证咨政建言报告的深度与广度,需要强有力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所以,对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讲,扎实做好基础研究并逐步拓展非常重要。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  授


观点: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须紧密结合“窗口建设”实际,深入总结浙江改革开放成效,从理论层面凝练提升经验和规律,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把握。力争在“打造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中成为排头兵。

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

特聘副研究员


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从事经济研究的我们更应响应总书记号召,杜绝“飘在高空”,从现实需求出发,形成以深入调研掌握现实问题,以现实问题引导科研工作,以扎实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闭环,用“落在实地”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

副教授、副院长


观点:新发展格局下,突破卡脖子技术成为实现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目标的安全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集中攻关已成为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曾以举国之力在两弹一星、高铁系统等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获得成功。而在当前新型举国体制下,需要系统处理国民经济各细分产业卡脖子技术,并形成更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

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副院长


观点: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高校科研工作面临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背景下,组织全员参与的科研大讨论非常及时和必要。作为学校直属研究机构,要争当机制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潜能,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通过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不断拓展研究院的“生命线”。

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副院长


观点:围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重大战略,积极推进信息、计算机、人文社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攻关电磁空间安全、公共互联网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通过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及组织和承办各类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不断扩大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知名度,逐步建立浙工大特有的品牌效应”

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

教授、副院长


科研微谈:“十四五”期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迈向现代化走向“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我们房地产领域的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要更加关注住房保障问题,尤其是新市民和“双困”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我一直认为,住房问题研究务必要立足国情,坚持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实际、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福利来啦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为感谢我校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校科协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践行科普惠民,联合德清科协、地理信息科技馆向我校推出限时免费(原价60元)参观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的活动


免费对象:浙工大师生(未成年人免费)


免费时间:5月30日--6月30日


参观方式:预约制(可现场预约)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7:00(中午12:00-13:30 设备维护保养,不开启体验设备)


馆区地址:德清云岫南路611号



馆区电话:0572-8880698


注意事项:1、携带浙工大师生校园卡,凭卡入馆。2、遵守馆区疫情防控要求,戴口罩,亮绿码等。


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由“导航与位置服务”“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地图及地理信息文化”“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美丽德清”六个专馆以及序厅和未来影院组成,面积为72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内容最齐全的地理信息专业性科技馆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党史学习进行时”专栏第四十四期题目来啦~快来跟我们“一期一测”学党史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吧!
点击查看答案

往期回顾


学党史 办实事 | 浙工大2021年度民生实事看这里!


戳我看看→


权威发布丨浙江工业大学2021年招生章程


戳我看看→


期待!省建设厅和浙工大共建“美好生活研究院”!


戳我看看→

来源 / 科研院(工研院、军工院)校科协 社科院 各学院及直属研究院
制图 / 吴雨纯
推送 / 刘修齐
投稿邮箱 / officialzjut@163.com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