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核”“器”有幸——在浙工大护“核”安全的十载青春
编者按
在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布的2020年度浙江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中,我校2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1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省优博和省优硕学位论文数量均位列省属同类高校首位。在本次评选中,我校省优博、省优硕数量以及入选总篇数均创历史新高。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2020年度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6级博士生闾川阳的故事。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道路虽远,仍有春风相伴;脚步漫长,不忘当年初心。在浙江工业大学的十年时光,在闾川阳的记忆里,是努力成长,不懈奋斗的十年。自2010年本科进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来,闾川阳在本科与博士导师高增梁教授和贺艳明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已在Mater. Sci. Eng. A、J. Nucl. Mater.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受理和授权专利20余项,获得2020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十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工业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资助等奖励以及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机会。2020年,闾川阳取得了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博士学位后选择了留校任教。次年,他入选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温及强度专委会委员。
硕博连读期间,闾川阳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便熟悉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并很快投身到具体科研项目的参与中。在自身兴趣的牵引之下,他日复一日夯实技能,积极主动跟进学术前沿,孜孜不倦求索破题路径。他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结构安全的科学难题作为博士课题研究出发点,开展事故下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钢的变形机理和模型研究,进行大胆尝试和细致探索。然而,博士课题的研究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每一小步的进展背后,都意味着交叉学科的知识积淀与科研工具的熟悉运用。他说:“学科和导师的多维度培养与知识传授,帮助我在科研的起步阶段打好了基本功。”在这其中,导师高增梁教授以其博洽多闻的学识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贺艳明副研究员以其秉节持重的治学态度为他树立了科研道路上的榜样。这种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培养模式,不仅使他得以“厚积”科研“基本功”,更坚定了他迎难而上的自信心,激励他化繁为简,攻坚克难。
“苦心人,天不负”,他对于极端环境下材料变形机理和模型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论文被多次引用。该研究成果还服务于国内多家企业的高温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评价中,充分发挥了研究的应用价值,实现了成果转化与落地。
“我觉得我对科研的爱更多是‘磨’出来的。”这不仅是闾川阳读博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更是他科研生活的真实写照。自本科入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来,闾川阳便受到了来自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培养,这不仅打开了他的学术视野,更为其科研生涯打下了广博的学科基础。“这些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极大提升了我的思维广度与思考高度,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起到了一个‘打地基’的作用。”闾川阳博士如是说。
课题伊始,他便在楼下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做着热处理和研磨试验。这些日子在他人看来或许极其无聊,但于他而言却是苦中作乐的“家常便饭”。实验学科的研究生活大都是在漫长的摸索和反复的失败中度过的,然而当实验成功或是出现惊喜结果的时刻,刹那的成就感足以令他倍感满足。而后,他又会再次埋头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开展下一步研究。在旁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又一个枯燥无趣的循环。但他却认为“科研生活的无趣是常态,但就是那历经无趣后的瞬间有趣吸引我投身其中。”就在这种看似“无趣”的生活中,他对于科研的态度也由一开始的好奇和向往慢慢“磨”成了内心的坚持与热爱。
“每一个课题在完成过程中总会遇到无数个困难瓶颈。”闾川阳在完成博士论文的课题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建立本构模型。他曾困囿于这一难题将近一年,穷尽文献仍未找到合适思路。在这关键时刻,在导师高增梁教授和贺艳明副研究员的点拨下,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助下,他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吴犀甲研究员和卡尔顿大学刘蓉教授团队的深入交流,极大启发了课题的研究思路,以相变动力学和变形机制为依据,成功建立了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钢的高温蠕变本构模型。他说:“一年中不断尝试却都没有结果的苦恼是一个极其煎熬的过程,但在科研中,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与再挑战。”他认为,科研中遇到困难很正常,只要勤思考、多阅读文献、多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最终就一定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博士阶段的科研训练给予闾川阳最大的成长就是让他学会了如何在科研中“独立”又“合作”地完成课题。
当闾川阳获评浙江省优博论文的好消息传来时,他说:“感谢导师的耐心指导,也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此次获得浙江省优博论文是对博士阶段工作的肯定,但更是激励我未来不断努力进取的动力。”2020年,闾川阳在浙江工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成为了化工机械设计研究所的一名青年教师。同年9月,秉持“学海无涯,见贤思齐”的科研梦想,他进入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院士课题组,成为一名在职博士后。
在未来,他将继续以能源、石化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典型高温压力容器的结构完整性评价方法作为研究方向,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他说:“在结构完整性研究的道路上,也许大部分时间比较单调和枯燥。但正是长期的坚守与付出,才有可能收获回报。但既然下定决心要从事这行业,就要不断激励自己并为之努力奋斗,成果总会在坚持中慢慢呈现。”
青年学者闾川阳,让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查看答案▼
|往期回顾
从源头上抑制“超级细菌”出现,《自然通讯》刊登浙工大教授重大突破!
浙工大的这堂课,“玩”出亚运主题国风文创
超美!浙工大樱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