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于江北 “长”成“百亿”!

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江北新闻 2024-04-15


有好的土壤,就会孕育更多的“小巨人”

在江北这块土地上

不仅布局有先进制造业

还在做强已有存量基础上

不断寻求下一个百亿矩阵

新材料突破国外封锁,反向占领世界市场

新能源车加速推进成就现象级产品

轨道装备产业成为行业迭代引领者

……

华龙网“寻找下一个百亿”

大型媒体公益寻找计划

走进江北企业

探寻江北“准百亿”的成长故事




润际远东:

“生”于江北 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钢铁和铝合金合金熔炼中,添加一种“神奇材料”,在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这样的科技出自重庆市江北港城工业园。


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际远东),凭借新材料研发优势,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生产的高浓度合金元素添加剂系列产品,用于高端特种钢和高端铝合金的制备,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铁、大型船舶等高端应用领域广泛。“VIP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钢铁集团及多个知名铝合金行业巨头,宝武、鞍钢等企业评价该公司产品在多个实现进口替代的高端特种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解决国家关键材料国外技术封锁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润际远东实验室  

为何选择江北?这是一段高科技企业与江北港城“双向奔赴”的故事。


润际远东的展柜里摆放着铁、铝、锰、钛、铬等各种合金元素添加剂样本,墙上则挂满各种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公司成立18年来,已获授权专利近80项。


据润际远东研发负责人介绍,合金元素添加剂和晶粒细化剂,是先进合金制造的关键添加材料,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将熔点高达1200°C-2000°C的高熔点金属在710°C-735°C的低温下实现5分钟快速熔化、且收得率达到100%,避免低熔点金属在高温下进行熔化时产生大量氧化物、氮化物、氢化物,从而出现金属疲劳,同时保证合金元素在合金化后均匀分布,在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节能降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是一种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耗能、低排放的良性循环方案。

▲润际远东科研人员正在做材料试验 

凭借独门绝技,润际远东以高熔点金属低温熔化为特征的“高浓度合金元素添加剂制备关键技术”斩获了“2020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谈及今天的辉煌,就必须谨记昔日的艰辛。


2005年1月24日,润际公司在江北港城工业园完成初创,生产基地位于唐家沱标准分区E区(A片区),公司主要从事合金元素添加剂、硅粉体材料、晶粒细化剂等高性能金属结构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也就是说,该公司主攻方向和主营业务一直没变。

▲润际远东东厂区 

“难就难在,高熔点金属低温熔化技术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有技术,国内也缺乏技术参考,一切只能靠自己。”润际远东相关负责人说,好在创业之初就得到了江北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公司在“高浓度合金元素添加剂这一新赛道,一干就是16年,不仅技术上反超了国外同行,也为公司自身发展壮大打牢了基础。


去年,润际远东凭借在研发、市场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目前,润际远东也在上交所主板的上市申请已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港城园区管委会全方位服务企业。江北区经济信息委不仅组织专家上门为企业研判分析,还积极为企业争取各项政策资金,让企业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润际远东董事兼总经理付黎说。


投桃报李。润际远东也表示,发源于江北港城工业园,公司做得再大也不会离开。


对润际远东来说,留下来是一步活棋。


一方面,公司在江北港城工业园已经深耕16年,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从区级层面,再到园区,优渥的营商环境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另一方面,江北港城工业园也将新材料作为新的百亿级产业加以打造,“主宾”双方的诉求其实是一致的。


江北港城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港城工业园区将继续支持润际远东等新材料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同时园区也将强化对重点新材料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推进前沿材料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引导形成发展合力,实现产业协同,为港城工业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相关链接

寻找下一个百亿丨润际远东深耕江北港城 百亿新材料初长成




长安深蓝

“生”于江北 迅速成长为百亿车企




深蓝,这家位于重庆江北鱼复工业园的汽车生力军,在新能源赛道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淘汰赛阶段,却能作为后来者,一路“超车”实现了逆袭,靠的是什么?


汽车,已经成为江北区三大支柱产业。以江北鱼复工业园为圆心画圆,方圆二十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多家汽车整车厂,零部件配套厂家不计其数,重庆也依托近十家整车厂,跻身全国造车第一梯队。此外,重庆更是提出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新目标。


身居最好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深蓝汽车心无旁骛,专注深耕新能源赛道。


冬日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深蓝汽车一款热销车型SL03正在火热生产。


装配线上,摄像头扫码零部件,根据件号进行匹配;冲压线上,全自动冲压机正以每分钟15次的节奏运转;焊接车间,激光焊接精度到了1.5毫米内……整个数智化工厂一派热火朝天。

▲深蓝汽车高强度车身结构  

“长安汽车从2001年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耕了二十余年。”深蓝汽车战略市场部总经理国桐说,为应对产业变革,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发布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全面向新能源转型,深蓝汽车应运而生。


过去三年,深蓝汽车成功量产了 Lumin 、SL03、S7等全新纯电平台车型。Lumin 上市后,销量持续稳定在每月1万台以上,真正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国民精品代步车。


一个年轻品牌,为何如此生猛?


深蓝汽车技术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技”高一筹。深蓝坚持技术自主研发,打造了原力超集电驱、原力智能增程、电驱高频脉冲加热、零起火动力电池、iBC电池管家、域控电子电气架构、长安智慧芯、自主燃料电池系统、EPA1全电平台等核心技术,为深蓝汽车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技术领先优势。

▲深蓝汽车业界领先的三电技术 

2022至2023年,深蓝汽车连续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优秀奖,有了自己的技术底座,造出更加低碳的汽车产品,才是赢得消费者的根本。


相关链接

寻找下一个百亿丨深蓝汽车专注智慧出行 开创新能源新蓝海




重庆中车长客

“生”于江北 成长为全球单轨之王




重庆中车长客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中车长客)原本是江北区百亿级装备制造产业的成员,“一不小心”自成体系,养成了百亿级轨道装备制造产业。


位于江北鱼复工业园的重庆中车长客,由长春南迁而来,落户山城16年,又从重庆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轨生产企业,同时还在激烈的地铁车辆市场竞争中实现逆袭,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重庆中车长客已具备年产500辆、检修300辆城轨车辆的生产能力,累计实现总产值168亿元。


在重庆中车长客,装配车间、调试车间、大修车间一派忙碌,随着重庆新一轮轨道建设项目获批,加上存量轨道项目,这里的订单在催着产能跑。


重庆中车长客自成立以来,已累计生产3000多辆轨道车辆,广泛用于重庆轨道1号线、2号线、江跳线等市内多条轨道线路。


说到重庆轨道2号线,重庆中车长客正是凭借这一跨坐式单轨产品走红市场。重庆作为都市旅游新宠,著名的“轻轨穿楼”就是拜重庆中车长客所赐。

▲重庆中车长客单轨驱动系统检测  

而江跳线,更是填补了行业的一项技术空白。


“江跳线使用了我们自研的全国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自动切换技术,实现了与城区轨道交通‘零换乘’。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供电制式通常分为交流25千伏和直流1.5千伏,前者供电距离远,适用于干线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后者供电距离近,适用于城市地铁和单轨,不同技术特征的两张轨道网,通常不能跨线路运行,双流制市域列车能够在交流25kV和直流1.5KV两种供电线路上运行,并且在1分钟内完成切换的数十个动作,实现两种制式线路的互联互通。”重庆中车长客研发负责人说。

▲由重庆中车长客生产的江跳线列车于轨道5号线贯通 

身为来渝央企,重庆中车长客从创新中实现了快速生长,未来也会在研发上体现央企的担当。


“安家”江北之后,重庆中车长客创立了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重庆分中心,世界编组最长的八辆编组跨座式单轨和上述江跳线项目,均是从这里诞生的。


此外,重庆中车长客作为重庆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链主单位,在市政府的帮助下,在江北区的协助下,通过引导投资建设、外地引进、本地培育、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带动建立了重庆本地轨道交通车辆装备重点企业链。


与之对应的是,近三年重庆本地零部件配套产值随着重庆中车长客公司营业收入的提升大幅度增长,2021年及2022年较上年度配套总金额增长率分别为26.2%、58%,2022年飙升至60%,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重庆轨道本地配套产值将由17.79亿元增长至21.45亿元。


重庆中车长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轨道产业的集群效应,向国内其他城市和国际市场输送优质轨道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无论是大运量单轨,还是新近开发的中运量单轨,我们都具有先发优势,在中小国家,尤其是像人口稠密的东南亚国家,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走出去也是必须要做的战略,目前,已与东盟客户达成意向合作。”重庆中车长客相关负责人说,在重庆战略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江北(鱼复)园区的帮助下,公司有信心走出国门,“跑”赢国际市场。


每天,价值超过百亿的轨道列车,奔驰在重庆轨道线网上,每年,又有近50亿的整车及配套产品下线,重庆中车长客“生”于江北,长于重庆,未来更加可期。



相关链接

寻找下一个百亿丨重庆中车长客自成体系 轨道产业链转起来







总编辑:谷杰

副总编辑:刘昆责任编辑:瞿泽娟编辑:唐维迪来源:华龙网

推荐  阅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