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培养“粉圈邪教”和“舆论黑恶势力”的土壤?
但是,这一系列文章还漏了一个重要环节:平台。新浪微博、MCN公司在粉圈乱象中扮演了怎样推波助澜的角色,是下一篇文章中需要着重分析的。
为了更全面搜集素材,我那天发了一条微博:“各位朋友有没有因为批评过流量明星,导致社交账号使用异常的?有没有被经纪公司投诉的,甚至是收到律师函的?把素材都发给我。准备发力了嗷同志们。”
果然发布之后立竿见影,我近期一系列批评流量和粉圈的内容全部被“夹”,就连微博账号也被封禁:
当然,后来微博解释说这都是误会,我姑且相信它是误会,但是我只要发任何相关“收集素材”的微博,都是这种下场:
微博敏感的一比,只要有啥批判平台纵容流量明星、粉圈相关的内容,它马上就夹了,比任何舆情都要上心。
我甚至都没点名是哪家平台,就说是泛泛说“社交网络”,你为啥不以为是豆瓣呢,豆瓣也是知名粉圈撕逼的粪坑啊。
它真的是很急着对号入座啊,我哭死。
所以本文,就先从孕育粉圈乱象的社交网络平台写起。
十年之前我刚上大学,那时候同学追星也很多,当年我也追星,看我微博的后缀其实就是当年取的追星ID,至今一直没改。那个时候追星,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打榜、什么控评、什么做数据、什么洗广场、什么上热搜……那么这种“游戏玩法”是谁规定的呢?这种“粉圈生态”是谁培养的呢?一切都指向了新浪微博。
1、明星势力榜
2014年被称作是“流量元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标志性的事件,开启了流量时代:第一是吴亦凡、鹿晗等流量明星从韩国回国,意味着对于流量明星来说,中国娱乐市场的重要性(韭菜肥沃程度),已经超越了“精神鸦片主产地”韩国。第二是新浪微博推出了“明星势力榜”,通俗点讲就是比谁家粉丝氪金多、刷得多谁家偶像就排名靠前。
这就是粉圈话语中“打榜”一词的由来——上篇文章中讲解了粉圈“逼氪”的特性,而这种精准针对粉圈割韭菜的排名榜单,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暴利。因为这个榜单吸血吃人的本质,以及微博“一言堂”制定霸王规则的特性,该榜单自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还经常被主管部门约谈。
2019年,因某明星的粉丝花费千万元打榜,以及随后引发的持续争议,“明星势力榜”被北京消费者协会约谈。之后,微博调整了送花规则:鲜花不能买,只要是微博会员就免费送。月度或季度会员每月可送3朵、年度会员每月可送5朵。但是,微博会员也得花钱买啊。这个调整,无非是从恰大钱变成了恰小钱,这五年的野蛮生长中,微博早就赚得盆满钵满。
2、“追星贷”
微博干的最牛逼的事情还不是这个,而是推出了与打榜制度密切结合的“追星贷”。使用新浪金融旗下借贷产品“微博借钱”,借款金额大于1000元,点赞翻2倍;借款金额大于5000元,点赞翻5倍;借款金额大于8000,点赞翻8倍。这个点赞数据是流量明星“打榜”排名的重要数据,所以被洗脑的粉圈小孩子们纷纷趋之若鹜,成为了“当代黄世仁”的韭菜。
当然,后来微博解释:这都是误会——点赞翻倍在特定的活动界面才生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博通过宣传误导、暧昧暗示、并在特定的场所(追星打榜)下推广贷款业务,是严重的擦边球行为。
本身混粉圈的人特点就很明显:第一,智商不高,难以分辨好坏——不管是演技的好坏还是金融产品的好坏;第二,服从性强、或者说“盲从”,割割说啥就是啥、粉头说啥就是啥,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在重复着打榜、数据、控评;第三,把割割的数据看的无比重要。
所以在这些大前提下,微博非常暧昧的定向推广互联网贷款产品,真的是有点太……太那个了。讲道理,咱正常人刷微博,谁会需要5倍赞、8倍赞啊?给你点了就是点了么。这种规则绝对就是精准投放,常威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呢?但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从银保监会到各大官媒也频繁提醒追星中的金融风险——
3、“超话”等级制
微博除了真金白银,也看重自身的数据和流量,于是它通过巧妙的规则设置,把流量明星的流量与自身的流量合为一体,用相关机制的设定,让粉圈蝗虫们永远围绕着“数据、流量”嗡嗡嗡飞来飞去。
相关规则的设定,最典型的就是超话规则。最早最早的超话功能,是类似于贴吧一样,相当于一个兴趣爱好与亚文化的自留地。但很快微博就发现了超话功能与流量明星结合所能带来潜力,推出了超话等级制榜单——依然是通过排名的形式来决定你家割割的位置。
所以说微博把人性吃的死死的,追星代入感特别强的人,本身脑子就不大灵光,那么他们就特别看重明星势力榜、明星超话的排名。对家哥哥比自家哥哥高,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说到底还是微博这个规则“好”,流量恰到饱。
4、“拉偏架”行为
我开头那条微博问:“各位朋友有没有因为批评过流量明星,导致社交账号使用异常的?”并没有点名微博,但是那条瞬间就被夹了,账号也无法正常使用,所以说是谁对号入座了呢?
一直以来,微博都在普通网友与流量明星的较量中“拉偏架”,普通网友批评流量明星,往往会导致账号异常,这是相当多数网友感同身受的,都可以为我作证。因为这个“偏架”太过于明显,有网友还专门做过统计:
单单这条统计就有一百多条,为了阅读体验我没有把截图全放上来,但是光看这些活生生的ID,就非常之触目惊心。
微博“拉偏架”的根源无非两点:第一,微博就是靠流量起家,割粉丝韭菜有巨大的收益,自然会偏袒自己的“衣食父母”。
这个判断不是恶意揣测,最早的“微博女王”姚某因为一句“恶之花”引发网友普遍质疑,微博CEO来去之间亲自下场为姚晨站台,部分质疑的网友惨遭封号。
第二,流量明星有着庞大的法务团队,有足够的资金雇佣市面上最优秀的律师,甚至就有专门为流量明星维权、吃这碗饭的律所——比如星权律所。在这样豪华配置之下,普通网友完全不是对手,而平台本身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原则,也会捡着好欺负的来——毕竟留着批评流量明星的言论,可能面临诉讼风险,你普通网友算个屁,喊破喉咙也没人理你。
厦门仲夏之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流量明星肖战工作室的关联企业——
这是网友批评华晨宇,被流量明星本人亲自投诉。
微博的“偏架”不仅仅局限于流量明星,我自己就被阿里巴巴投诉过。大公司大企业都有不平等的法律资源,普通网友面对他们是一场完全不平等的较量。
所以在华为“251事件”的时候我就说过:有人嚷嚷“华为251”事件已经走了法律程序了,舆论就别想审判了,一切以法院判决为准。然而残酷而真实的现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劳动者跟资本处在一个绝对不平等的地位;甚至垄断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地位都不平等,否则就不会有“南山必胜客”的神话。大公司高薪养着一圈法律团队,还可以跟市场上最顶级的律所合作,他们的职责就是专门用来为公司应对法律问题的,专门拿着法律大棒敲打不合资本心意的刺头们的。
然而劳动者要工作、要养家、法律知识和相关规则要从头学起,用什么跟那些拿着高薪的专职法律精英来比?华为一个法务团队打了251天官司那是人家的业绩,搞不好还因为这个多拿几个月的年终奖,劳动者用251天专职诉讼,谁来养活你?我说这些不是在为违法犯罪现象洗地,而是要点明一个绝对不平等的事实。
对流量明星也是同理,这是一场完完全全不平等的较量。经纪公司、宣传公司、微博平台、知名律所,任何一个拿出来,都足以压死一个普通网友,而这背后共同的看不见的手,叫做资本。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知识点:流量明星就是资本的一部分,是资本制造出来噶韭菜的工具。
所以这时候就能看出来都美竹有多难能可贵了——诚然,她是有些夸大其词,运用了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来获取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她能够依靠的只有社交网络上舆论力量了。但是,炒作不犯法、代笔写微博也不犯法、想红也不犯法,而吴亦凡的事则是真真正正犯法了。
吴亦凡有着强大的经纪团队、公关团队、法务团队,多年以来反映他“生活作风”问题的当事人纷纷噤声。我说一个八卦,当时吴亦凡经纪公司已经开始联系网络爆料女孩子的父母了,试图在父母层面出钱摆平,并给女孩子压力。这一招非常毒辣,因为父母往往非常保守,尤其是涉及到自己女儿“声誉”问题上,甚至还会有一些“女子贞操观”这种封建思想残余,所以遇到一个收钱大事化小的机会,肯定会给爆料女孩相关压力。
吴亦凡团队一手出钱摆平争议,一手挥舞着法律大棒狐假虎威,还有茫茫多粉圈僵尸为他控评擦屁股,曾经一系列争议——如睡粉、选妃、小G娜经济舱、推搡抗洪民兵等事件,全部被他安然度过,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都美竹引爆了全网舆论,这一次众多女孩集体曝光吴亦凡的公关危机,会不会又让他安然渡过呢?
这屋子里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唯有把屋顶掀翻,然而难免会落一个恐怖分子破坏狂的罪名。
5、舆论黑恶势力
微博想吃流量这碗饭,但最终还是为流量付出了代价。最典型的,流量明星粉丝占据了所有空间,对正常人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愿意使用微博的正常人类、优质人类越来越少。于是微博就成为了流量明星和他们粉丝自娱自乐的舞台,广大用户会向其他平台飞速分流。
但凡说几句不合流量明星粉丝的话,你就会被问候全家,你是怕不怕?
就算你是一个闭麦的正常人,看微博想看一点资讯,你也会发现热搜榜上全是流量明星,相关评论全被粉丝控评……一点有价值的信息都得不到。
微博想要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交媒体运营,举报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上图那几个非常疯狂的流量明星粉丝,但是举报的渠道被蝗虫一样的粉丝们垄断了,来去之间自己都承认,微博中95%的举报都是无效的“粉圈举报”。微博受理的举报数量遥遥领先:
下图就是粉圈的一个大粉,日常会挂一堆不利于哥哥的言论,号召粉丝们集体举报,动不动就是“来1000人举报”——
有点心疼微博普通工作人员的,这举报又不能不受理,本身就有很多不良信息靠举报发现的;但是处理吧,95%又是这种粉圈无良举报,处理不完还得加班,夹总这么抠门也不知道发不发加班费。
这就是“舆论黑恶势力”啊朋友们,经纪公司和粉圈蝗虫枕戈待旦,平台在旁边装傻拉偏架:一旦你发了哥哥差评,一手律师函糊脸,一手粉丝问候你全家。结果就是普通人越来越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句话就怕被举报、被网暴,尤其不敢对流量参演的电影、电视剧、晚会发表差评。
还有,社交平台这样堵嘴、拉偏架,何尝不是“舆论黑恶势力”?
舆论场也需要一场“扫黑除恶”了。
6、养蛊反噬
然而养蛊终究会被反噬,微博也控制不住自己培养出来的蝗虫了。另外盯着粉圈和流量这块蛋糕的不止微博一家,有些机构薅羊毛也会薅到微博头上,比如这个已经违法的“星援APP”——
其实简单理解这个“星援”就是一个自动做数据的刷水平台,粉丝只要付费再交出自己的微博账号密码,就可以自动给割割做数据。这当然损害了微博的相关权益,也威胁到了用户的隐私。但是,是谁制造出来流量数据的相关制度呢?是谁培养了为数据疯狂的无脑蝗虫呢?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典守者不能辞其责尔。”
当然,微博并不是唯一一家饲养粉圈蝗虫的平台,只是它太有代表性,所以拿出来着重分析。豆瓣也在粉圈乱象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豆瓣的踩组堪称是互联网上最肮脏的角落,只有少数贴吧才可与之匹敌。在那里真是恣意挥洒这人性最阴暗、最丑陋的部分。我骂微博好歹还是因为我用微博,豆瓣那种地方,真是看一眼都嫌脏。
还有其他专门割粉圈韭菜的平台,也基本被封差不多了,不过可以给大家开开眼,比如这种,靠花钱投票互撕的,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6、“清朗行动”
粉圈的舆论乱象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21年开始国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清朗行动”,微博配合这一行动,全面下线了“明星势力榜”,取消全部打榜入口、功能,关闭了大量追星乱象相关的超话。从2014年开启的“流量元年”,到去年开始明显走了下坡路。
但是粉圈乱象是根植于资本驱动、根植于人的劣根性,“清朗行动”也遭到了粉圈的抵制。比较典型的是,“清朗行动”要治理网暴行为,那么被流量粉丝们定义为——批评我们家哥哥就是“网暴”行为。于是又发动起庞大的举报能力,扰乱正常舆论治理的秩序。
啥叫“网暴”、啥叫“带节奏”,这个定义权就很微妙了,毫无疑问的是,粉圈在争夺这个“定义权”,只要他们家哥哥被批评,他们就会攻击“清朗行动”无效——
另外,平台也在争夺清朗行动“定义权”,夹总表示经纪公司和相关方受平台方的保护。经纪公司和相关方,不就是资本么?
各方根据自己的利益掌握运动的定义权,去诠释运动的内涵,找到规则漏洞并满足自己的最大利益,这场景为何如此似曾相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相关阅读:毛泽东一生最大的敌人
“流量明星”算不算资本家?“粉圈邪教”算不算工贼?烂片算不算对观众的剥削?
第二本新书正在付费连载中:《资本囚笼》:结语——革命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