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漠蝗虫会来吗?知己知彼,理性应对!

请收藏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2-08-09

非洲蝗虫

    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非洲之角的沙漠蝗虫数量一年半内暴增6400万倍,如果不加以控制,蝗灾将导致1900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一场大范围的蝗虫灾害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遭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而肯尼亚正经历70年来最严重蝗灾。

此时非洲蝗虫已进入巴基斯坦

根据巴方需求

中国政府已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巴


一时间,宁波鸭请求出战

我国十万鸭军出征巴基斯坦的消息

一度冲上了热搜

还没等一众网友充分表达完:冲鸭!

专家就纷纷出来辟谣,表示此法

并 不 靠 谱



那么,正确预防蝗灾的姿势是什么?

看看官方部门怎们说......






    近日,我国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称,6-7月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沿青藏高原河谷地带直接侵入我国西藏,或继续向东迁飞经缅甸侵入我国云南,或从巴基斯坦向北迁飞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我国新疆的可能性,存在对我国造成危害的风险。

    经专家研判,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此次发生的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经缅甸侵入云南,或者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风险。云南、西藏、新疆等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接壤的省区,要高度关注、密切监测沙漠蝗的变化动态,在可能迁飞路径上布置监测点,切实做好边境地区的沙漠蝗监控工作。同时,要加强协调沟通,开展省际间的协作,实现信息、资源、技术共享,保障工作高效协调开展。

    林业和草业局已成立草原蝗灾防治指挥部并成立了相应的蝗灾防控专家组,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草原蝗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通知》指出,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草原蝗灾的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特别是对农牧交错带、林草交错带要开展联查联治行动,实现全面监测和对重点发生区的有效防治。









    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呼吁加强蝗情监测,理性应对蝗虫灾害威胁。

    蝗虫是农业害虫的重要类群,世界上已记载的蝗虫种类超过1万种,对农林和牧业可造成严重为害的蝗虫约有300种。沙漠蝗灾害在国内曾有分类学上的记载,但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过去曾频繁暴发的蝗灾并非沙漠蝗引起。专家提示,沙漠蝗具有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危害特点。危害植物包括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物,番茄、马铃薯、瓜类等各类蔬菜,苜蓿、豆类、棉花、烟草、花生等农作物及葡萄、扁桃、杏树、柑桔、香蕉、番木瓜、海枣、无花果、石榴等果树和桑树、咖啡等。  






沙漠蝗虫会来吗?

    尽管沙漠蝗在我国邻近的印度、巴基斯坦暴发成灾,但凭借中巴、中印天然地理屏障,目前直接进入我国的可能性极小。专家提醒,5月将是沙漠蝗的成虫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而境外蝗情得不到控制、灾害持续暴发,6、7月下一代沙漠蝗成虫通过各种路径迁飞进入我国境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产区不可掉以轻心。 要积极跟踪相邻国家蝗虫的发生发展动态,加强蝗情监测。


什么是沙漠蝗虫?

    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此类蝗虫形成的蝗群密度大,流动性强,以进食粮食作物和植被为生。此外,它们还是贪婪的食客,一个规模为1平方公里的小型蝗群(约8千万只)一天内吃下的食物相当于3.5万人的日进食总量。沙漠蝗通常只出现在非洲半干旱和干旱的沙漠地区,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此区域面积大约160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约30个国家。




● 准确识别沙漠蝗


    掌握沙漠蝗识别特征,区别常见的飞蝗、笨蝗、云斑车蝗等本地蝗虫,对准确识别蝗情至关重要。沙漠蝗体型较大,粗大,雄虫体长46mm—55mm,雌虫体长51mm—61mm。头短于前胸背板,颜面侧面观近垂直或略后倾,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之上的宽度较中单眼之下宽,两侧缘不平行。头顶短,略凹陷。触角达或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头顶到后头具明显的淡色条纹,延伸到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两侧具暗色纵条纹。前翅具许多黑褐色斑点,后翅淡色。后足股节、内侧黄色,上膝侧片褐色,下膝侧片黄色。前后翅狭长,明显超过后足股节端部。后足胫节无外端刺,外缘具刺9个—10个,內缘具刺10个—11个。 

    沙漠蝗有群居性和散居型分化(见下图)。群居型体淡玫瑰色,逐渐过渡为红褐色,性成熟时期呈鲜黄色,散居型淡灰色,性成熟期间呈灰黄色或灰色。

    沙漠蝗嗜好在湿润的沙地上产卵,每平方米多达上百个卵块,每雌可产3—4个卵块150—240粒卵。卵期3周左右,土壤湿度充分时16—17天可孵化,干燥条件下则长达近40天。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虫害,

蝗虫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广大科学家的重视。

千百年来关于蝗虫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人类在与其斗争的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也有力地推动了国际上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治理技术进步。


想要了解监测和治理蝗虫的专业知识

还要看专业书籍


中国农业出版社集合各种专业资源

推出了多本有关蝗虫灾害的书籍和标准

为蝗灾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最专业的智力支撑

👇 👇 👇

复制此码  ₳xqEb1gVXAsw₳ 到淘宝App

即刻购买


    近年来,各级植物保护机构及科研教学单位技术人员尝试运用蝗虫历史发生情况进行数理系统分析,以建立相关模型,并将遥感、GPS精准定位、数据网络传输等新技术引入蝗灾的预测预报工作中。

    如GPS和GPS技术在沙漠蝗虫监测和信息传送中也逐渐应用成熟,根据蝗虫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任何沙漠地区都能迅速输入数据,并在几分钟内通过卫星直接到达全国灭蝗指挥中心,可以更加提前进行沙漠蝗虫的预测 。在防治方面,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加强了飞机和地面机械防治力度,并采取了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使蝗灾损失有所减轻。     

沙漠蝗早期预警系统田间数据传输模式


想广泛认识蝗虫类别

系统学习蝗虫灾害的历史

预测预报与综合治理技术

以及测报技术和防治规范

向您推荐

👇 👇 👇

复制此码  ¢KwDP1gVVlWo¢  到淘宝App

即刻购买


复制此码  $hLFx1gVV29M$  到淘宝App

即刻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向上滑动阅览

复制此码  €TufX1g467E5€  到淘宝App

即刻购买


 加强蝗情监测 

 理性应对蝗虫灾害威胁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农业出版社“智汇三农”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农业教育在线”免费面向用户开放至3月31日,现在注册登陆,获取更多优质资源。“智汇三农”注册方式点这里,“中国农业教育在线”使用方式点这里▼ 获取往期精彩内容 ▼28场发布会实录
人兽共患病 | 不可触碰的朋友冠状病毒背后的”黑道家族“收下这份书单,在生活里拥抱希望壮族霜降节 | 科学课亲子作业 | 发财树非洲猪瘟 | 秋黏虫 健康日历 | 马术 | 食味米 | 中国茶文化学牛油果 | 玫瑰与月季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休闲农业系列教材 | 乡村振兴知识百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