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昆明如何聚焦都市驱动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下导致城乡差异不断扩大、乡村出现衰落的情况下提出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不仅仅是乡村发展的战略,也是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理念,以昆明主城区为半径,以车程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原则,在昆明市的呈贡区、安宁市、富民县、晋宁区、石林县和宜良县各选了一个村,实验如何将都市动能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重构城乡之间的要素互动关系。在李小云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各实验村围绕“八大机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创新实验。
八大机制
第一,产业增值收益留村哺农机制。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产业兴旺的基本出发点,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注重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利益衔接,探索农业保粮农民增收机制。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努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惠及农民。
第二,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进一步盘活乡村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打造全域有机生态乡村。
第三,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保护机制。因村制宜传承保护农耕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乡土特色文化,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遗产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美丽经济”,实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做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鼓励乡村修史编志。
第四,村政服务体系和乡村善治机制。借鉴市政服务理念,探索建立乡村公共服务综合体,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村政服务体系,让村民生活便利舒服并且成本较低。
第五,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处置盘活机制。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推动宅基地和农房通过转让、互换、赠予、继承、出租、入股、有偿退出、集体收购等方式规范流转,积极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等方式盘活农村房地资源。
第六,新农人、新村民培育机制。以回乡创业创新为联结,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种养大户等群体为重点,培养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多措并举促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和企业兴乡,培育乡村振兴“新村民”。
第七,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探索资金统筹集中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方式方法,形成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整合模式。
第八,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组织动员机制。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实验区建设全过程,不断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
昆明都市驱动型
乡村振兴实验研究系列丛书
“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研究系列丛书”是该实验研究的成果,包括对当前昆明市现有的乡村振兴实践和乡村发展改革经验的总结,对康旅石桥、万溪梨镇、花巷雁塔、福安六坊、七彩梦乡、彝青人家等特色乡村实验经验的探索和总结,有效融合了实验行动和学术研究。该系列丛书由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策划。
李小云
发展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贫困、性别、乡村、国际发展和非洲发展等。因其在贫困研究与扶贫实践以及公益创新方面的贡献,先后获得2004年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研究奖),2011年全国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中国公益思想奖,2016年中国扶贫社会责任奖,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8年中国公益十大人物,2021年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
《康旅石桥——能人牵引式的乡村振兴之路》
西南有景致,富民有石桥。石桥村,地处昆明西北,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全村共68户271人。
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田园小村,青山依依,河水潺潺,石桥静伫,桥上青石斑斑,桥边古树葱葱,鲜花点点,三步是粉色,五步又是紫,目之所及,五彩斑斓。春摘樱桃,夏尝杨梅,秋品红李,冬采草莓,一年四季,果香萦绕。
这也是一个放松身心的温泉小村,走进石桥,它带给你的不只是新鲜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更多的是对心灵的涤荡、精神的抚慰。
这还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小村,九峰毓秀,青砖红柱间的西华禅寺仿佛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岁月与文化的印记镌刻在庙宇中,流连在山水间,吟咏在诗歌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的第一句话,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前提。在六个实验村中,石桥村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一家由本村能人牵头建立、村民集资入股、经营状况良好的股份制乡镇企业——富民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西桥公司”),通过企业联农带农,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为乡村产业兴旺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际上,石桥村依靠村庄能人带动,采用村集体股份制经营的方式,已经先后建立了石桥村级农贸市场股份合作社、富民九峰草莓产销专业合作社、南西桥公司等多个合作社和企业,企业的利益和村集体、村民紧紧联结在一起,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在石桥村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中,初步形成了乡村内生动力、都市驱动力、城乡互动力“三力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桥机制”,为存在类似情况和发展困境的村落提供了一套“石桥方案”。
👆点击图片购买👆
作者:王妍蕾 李小云 等
责编:张斗艳
定价:68.00
折扣价:47.60元
内容介绍
“康旅”石桥,是指“康养+农旅”,即将石桥村内的九峰山西华禅寺、九峰书院、特色温泉项目和佛教文化(如参禅、礼佛、沐浴)等相结合,主打“康养”名片,同时充分利用七彩花海、草莓基地、共享农场等其他资源,体现“农旅”色彩,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本书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康旅石桥的建设过程,对石桥村开展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六大机制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而展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行动和努力、进展和思考。
全书分为两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包含第一至二章,简要介绍了石桥村的村庄概况和发展困境。第二部分包含第三至十章,对百年来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思想进行了历史追溯,探讨了石桥村乡村振兴战略六大机制,并介绍了石桥村三年来开展的乡村振兴实验。
目录+内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万溪梨镇——滇中城郊村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内容介绍
“万溪梨镇”是以宝珠梨文化为基础建成的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小镇。本书是对万溪冲社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成果的总结。
全书在内容编排上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忆中的万溪冲,共六章,包括万溪冲社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文等概况,农户的生计来源,农户的住房情况,土地利用,作为万溪冲的重要名片的宝珠梨文化,以及社区内的组织。第二部分是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的内容,共七章,包括宝珠梨产业链延伸、人才振兴、闲置资产盘活、生态价值实现、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等内容。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花巷雁塔——城郊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
内容介绍
“花巷雁塔”是以群众性微改造为主导,集观光巷、文化巷、消费巷于一体的,记录个体记忆和时代风貌,展现滇中农村民俗和农耕文化变迁的博物馆和乡愁地。本书是对雁塔村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成果的总结。
全书共分为八章,详细介绍了雁塔村的村庄概况、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经营村庄、保护传统文化、改善村级治理、盘活和利用闲置宅基地、整合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实践经验。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系列丛书
其余3本将陆续发行
敬请期待
❤
好消息
我们开通了读者交流群凡扫码进群的读者
有机会免费获得我社的新书哦
👇 点击图片 看往期精彩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22》出版发行
学党史、讲农史必备参考《中国共产党农史纲要》出版发行
家乡,每个中国孩子都值得拥有的情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