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振宁百岁演讲为啥只谈一件事

大司马 珞珞珈珈 2022-12-02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珞珞珈珈“


杨振宁先生


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


会上,杨振宁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百岁演讲(全文附后)。


非常出人意料的是,这位63年前就斩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并没有高谈阔论,通篇只讲了一个故事。




杨振宁与邓稼先


这是他和好朋友邓稼先的故事。


杨先生说:“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关系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越了兄弟的关系。”


那是50年前,当时还是旅美学者的杨先生,首次访问中国。他不敢相信一穷二白的中国能自己研制出原子弹,于是向我国“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求证。邓稼先认真做了核实求证,然后回信告诉了他答案(信件全文附后)。。


这封信的结尾,邓稼先还留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如果说杨振宁是当今世界脑袋最聪明的人之一,相信没有人会反驳,但聪明如杨振宁,自称当时并没有弄懂这句深奥的话。


这显然不是一个考智商的问题。


但50年后的今天,100岁的杨振宁却拍着胸脯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为什么在百岁华诞的重要时刻,杨振宁既不总结自己的辉煌成就,也不去感叹自己的人生长路,而是选择将心头这个小故事讲给所有人呢?


人云十年磨一剑,在我看来,杨先生这是百年磨一“见”。


这一“见”跨过山和大海,穿越人山人海,从邓稼先的心里,相印到杨振宁心里,便是振聋发聩五个字:千里共同途。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五十年前,当邓稼先发出上面那封信时,杨振宁还是个美籍华人。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


在读完邓稼先的信后,我们看看杨振宁做了些什么——


作为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杨振宁一回到美国后,就在好几个城市举行演讲,许多美国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


有评论说,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亲近,杨振宁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杨振宁在办公室


1977年,杨振宁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杨振宁担任会长。他以该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自费8000美金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及其他文章,敦促两国建交。


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约建交,杨振宁代表全美华人协会和全美各界华人在欢迎邓小平夫妇宴会上致辞。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他还从美国和香港募集资金,专门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


杨振宁回国讲学


199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与杨振宁教授反复磋商后,决定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出任荣誉主任,帮助清华引进了姚期智等顶尖人才,为清华在香港、美国分别设立了两个基金会,并成功募集巨额办学资金。


1999年5月,杨振宁将其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慷慨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当中包括著名的诺贝尔奖章,设于港中大校园的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 


杨振宁与学生们在一起


2003年起,杨振宁回到中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


在杨振宁2003年底搬到清华大学长住以前,清华大学早已盖好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杨振宁安排到清华工作的林家翘,另外一幢后来给了杨振宁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请回清华的杰出电脑数学专家姚期智。


2017年2月,94岁的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在中国科学院身份从“外籍院士”转为“院士”,创下该院首例。



五十年来杨振宁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


9月22日,国家教育部负责人受最高领导人委托,来到清华大学看望杨振宁,代表领袖赠送花篮,转达领袖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


官方的报道评价杨振宁“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等多位科学和教育界领导、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也分别在清华大学及中大校园出席活动,向杨振宁致敬并送上祝贺。

有人曾说,杨振宁是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能和杨振宁生活在同一时代,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伴随着巨大的个人名誉,杨振宁也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不少争议。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教授与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翁帆在汕头登记结婚,一度引来不少冷嘲热讽。


杨振宁与翁帆


也有一些人只知道杨先生前半生在美国工作,但却不知道他为国内科研、教学、教育做了多少贡献,常常拿他与他的好友邓稼先相比。他们说:邓稼先家国情怀第一,为国隐姓埋名28年,更值得后辈学习。


我想,这样对比显然是不公平的。


看到这样的评论,杨先生难免会感到委屈。


毋庸置疑,杨振宁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术大师,他在自己百年华诞研讨会上的演讲只说一件事——讲述他和邓稼先的故事,再一次证明:他不愧为邓稼先的“同路”人。


附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在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上的讲话

杨振宁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亲戚:

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跟中国物理学会合办的庆祝我农历一百岁的生日。我没有想到你们请到了这么多人,跟我在不同的时候有过很多交往。我是整整五十年以前,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那个访问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为使得我对于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点认识,而这个认识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那次访问除了看了住院的父亲以外,我还看见了很多亲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就是邓稼先。他1971年给我写的一封信,最近发表在一本书里头,这里头的故事是这样的,中国原子弹爆了以后,美国的报纸很快有种种的消息。其中一项我注意到,说是设计中国原子弹的人物里头有邓稼先。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关系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个消息我当然非常注意。另外一个消息我也注意到,是美国报纸上说毛主席派了飞机到陕北把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接到北京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我认识寒春是因为我跟她在芝加哥大学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而且她还要我教她中文。她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一直到1948年3月她告诉芝加哥大学系里所有的老师、学生,说她要到中国去跟她的男朋友结婚,在陕北。

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很想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对的,很想知道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没有经过外国人的帮忙。所以我在1971年4个礼拜的访问之中就非常想问这些问题,问寒春参加中国的原子弹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所以我又不敢问。最后在北京几个礼拜后,我要到上海去,从上海再过几天就要飞回美国。在离开北京的时候,也是去飞机场的时候,邓稼先送我。那个时候北京的飞机场很简单,所以他陪我一直走到飞机的楼梯底下。我实在憋不住了,我问他寒春有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设计?他说他觉得没有,不过他说要跟组织上认证一下然后告诉我。

所以那天他就去跟组织接触了,组织告诉他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时候略微有一些苏联人的帮助,后来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他就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第二天派专人到上海,到的时候我在上海大厦,在吃饭的时候信差送来了这封信,这封信现在已经出版在我的一本新书里头。这个信如果仔细看很有意思,因为它除了讲他验证了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当然没有寒春。这封信后边还有几段显示得很清楚,他在那几个礼拜里跟我见过好多次,他有想跟我说的话说不出来,所以他在信的尾巴上描述了一下他想要跟我讲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讲。在这个信的最后他这样给了我一个期望,是“但愿人长久”,他把“千里共婵娟”改了一下,变成“千里共同途”,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我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最近这个信发表了以后,仔细看了以后,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本文经翁帆审阅)


附二:1971年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信

振宁: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你。

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

你这次回来能看见祖国各方面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这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的这句话去做。我的世界观改得也很差,许多私心杂念随时冒出来,像在工作中,顺利时就沾沾自喜,不顺利时就气馁,怕负责任等等。但我愿意引用毛主席这句话,与振宁共勉。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

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不很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稼先

8.13/71


————全文完 ————

出品:珞珈工作室

新闻来源:新华社、大公网、清华大学

责任编辑:郑中奇


(如果感到文章有用,请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也可以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身在珞珈,心忧天下。点击下方名片可关注本公众号。



更多文章>>>


博士将军:聂海胜逆袭史


创党元老李达三次入党始末


海胜回家!空间站或迎首名女航天员


法院门口枪杀律师,还有王法吗?


永远的校长:刘道玉解码珞珈山奇迹


珞珈山来了新面孔 掌门人:都别躺平


三个和新冠病毒赛跑的新武汉人


坐九望八!武汉重回顶流城市主赛道


武汉实验室唯一外籍科学家说出新冠病毒真相


今天,珞珈山的“山歌”冲上热搜


在武汉十级狂风中来回摇曳的,不只是一个吊篮


美丽的地铁8号线二期,为啥绕开了武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