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所成》内容连载第一章:生逢乱世
最近有读者朋友发过来的一本书,书名叫《我是白所成》,白所成本人大家都是知道的,结局如何也是等待审判结果。
今天我这边把这个书的内容发出来,因为内容有点长,大约五万多字,分为十章发出来。
发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里面讲述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因为当事人的利益原因,虽然这些讲述未必是那么客观(貌似所有自传都差不多),但是依然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兼听则明么)。
这书不是现在出来的,是2015年公开出来的,白所成口述,缅甸掸邦果敢新闻中心 出版。
另外,大家如果有彭家声、果敢鲍有祥、李自如、肖明亮等等人的口述历史或者采访记录之类,可以发给我,注意要没有公开的,或者说只是小范围公开的。
下面是第一章内容:
我是白所成,1950年农历3月28日,我出生在果敢红岩猎神塘,这里是我家祖辈世居之地。在白氏家族,我属于“有”字辈,也是缅甸果敢白氏的第六代裔孙。
父亲白光华,是土司官家安排分管红岩的伙头(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母亲张凤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母亲张凤果(左)和父亲白光华(右)合影
在“一夫多妻”盛行的旧时代,父亲除娶了我的母亲,还先后迎娶了二娘普小二、三娘鲁玉凤。
父亲和三位妻子共生了五个儿子、十个女儿。其中,我母亲生了我哥和我,以及我的大姐、二姐、四姐;二娘生了我三姐、五姐和弟弟白所良;三娘生了我弟弟白长久以及五个妹妹:白怀娣、白怀珍、白小够、白怀菊、白小劳。
三娘的霸道是出了名的。三娘的到来,几乎夺走了我们全部的父爱,父亲的心思全倾注在三娘那边,随之二娘被逼走,我母亲遭受冷落,我们兄弟姊妹也从此与父爱渐行渐远。
等到三娘的两个儿子和五个女儿相继出生,父亲更无心顾及我们,上学读书的机会自然而然地都给了三娘所生的我的弟弟、妹妹,其中弟弟白长久最为老父亲所钟爱,他也成为我们家族中读书最多的一个。
我出生后一直在红岩猎神塘,没有上过一天学堂门。八岁那年就开始跟随父亲放牧,把牲口赶到山坡上,父亲还得去忙着打理土司官家交给的事务,看管牲口的任务主要交给了我。那时,家里共喂养了八十多头牛、羊、马。牲口吃草的时候我倒很轻松,一旦快吃饱了,有些调皮的牲口就会“来事”,不是嘻闹就是斗架,更糟的是撒欢乱跑,把我忙得分身无术。
猎神塘,在我的记忆中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山幽葱葱,鸟语花香,太阳从东山头一露脸,温暖的阳光就照耀着这个美丽的小山寨,乡亲们简陋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半山坡上,一时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牛鸣羊欢,晨光中的猎神塘美得就像是一幅水墨丹青画。虽然大家过得十分清贫,也怡然自得。因为周边到处都有让数人合抱不住的苍老大树,它们似乎在顽强地支撑着猎兴塘人的信念。既便人们饱经沧桑,但这份美好的回忆,无时无刻不在令我内心承载梦想而得以安宁。
我的母亲出身小家碧玉,通情达理,温厚贤淑,与世无争,为了把我们抚养长大,母亲吃尽了苦头。虽然她并不擅长农活、粗活,甚至连种子都不会选,农作物没有多少收成,一家人常常要靠找野菜才能得以勉强充饥。但是,她能教育我们兄弟姐妹如何为人处世,明白做人的道理,实属不易。子女们就是在这样的苦日子里渐渐长大。
老父亲的管生不顾养,人为地造成了家庭内部的不和睦,多数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幸福,也都对父亲产生了不满情绪。我因此深信,“一夫多妻”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绝对有害无益,老一辈的一时欢悦,换来的将是少一辈的无尽烦忧。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在成年以后总能保持洁身自好。我坚定地认为:一心一意才是我的发家之本。因此,即便后来我拥有了亿万身家,“绝不纳妾”的念头也丝毫没有改变。(徽剑备注:这点上确实如此,对比下彭家声老婆数不清,我知道的最小的是1989年出生的,比彭琨还小。)
遥远的童年,有一件事让我至今不能忘怀,铭刻在脑海的最深处。
记得有一次,放牧暮归的时候,一头母牛发现子牛不见了,顾自回头找寻子牛,待牲口入圈后,我只好追随母牛去寻子牛,意想不到的是母牛在途中踏破一个蜂窝,随后追赶的我已是躲避不及,与被惊怒的蜂群撞个正着,一时间我无辜地被群蜂围攻,伤得面目全非。
可是,哪怕背着满头满脸的伤痛,我仍然没有改变要为母牛找回子牛的初衷,我没有退缩,直到晚上十点钟,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把子牛找到,将母牛和子牛带回牛圈。
寻子牛被蜂群围攻的事,对我父亲的触动很大,父亲也因此对我有了新的认识。而母亲和大姐却为我的执着和屈犟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和大姐这种刻骨铭心的亲情挚爱,让我一下子似乎明白了许多人间事理,我深深体会到亲情的难能可贵。为此,年少的我立志以后定要让老母亲和姐姐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遗憾的是,老母亲并没能享多少儿孙福,就撒手西归。1996年8月22日,84岁的老母亲去世,令我感到措手不及。此前的我,正在全身心地为家业与民族的事业奔忙,并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孝敬母亲。子欲养而亲不在,我对母亲的歉意直到今天仍难以释怀。
9月12日,母亲出殡那天,极其悲痛之中,我也真正感悟到了生命的珍贵。人一旦失去生命,什么理想抱负,什么财富权力,都将成为过眼云烟。那以后,我在心里发誓:从今往后决不再擅动刀兵。同样地,我也以此来教育、约束子女:只有自卫,没有杀戮;只存善念,不生贪心。
童年的记忆中,春天——是乡亲们最为忙碌的季节。乡亲们除了种植主要的经济作物——罂粟,还要种茶和核桃、玉米、旱谷、豌豆之类。但是不管怎么种,多数作物总是收成甚微,原因就是山里缺水,寨子里唯一的稳固收入就是那几片茶地。(徽剑备注:缺水,貌似这是之前说的缅北女孩子不爱洗澡的来源吧)
提起果敢茶就不得不提“二小姐”。“二小姐”叫杨金秀,是原来的土司官家的女儿。别看她虽是女儿身,却胜男儿胆,缅甸要取消土司制度,要求土司交权的时候,她却不让须眉地站了出来反对。虽说她不懂如何施政,却很会玩弄权术。她收罗的是社会闲人,上可以对付国家,下可以对付百姓。也许是要注定土司王朝的没落,“二小姐”的胡闹,令社会动荡不安,一时间果敢恶霸横行、匪患猖獗,各种不安定势力蠢蠢而动,但她却为果敢百姓做下了一件令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好事。那就是:强迫果敢老百姓种植核桃和茶树。果敢茶因生长在高山地区,没有任何化肥农药的成份,品过果敢茶的人,都认为果敢茶是世上罕见的上品,后来果敢百姓禁毒后,茶叶和核桃几乎救了很多烟农的生命。(徽剑备注:关于杨金秀,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里面都有相关条目,大家自己去阅读。这也是一个“奇女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乡的山水,兄弟姐妹的亲情,纯真无邪的儿时玩伴,伴随我度过了艰难而最能感受快乐的童年和少年。转眼间,我就成了16岁的小伙子,不知不觉地,我就和哥哥、姐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干起农活来,一点都不含糊。比如翻地,我会一口气翻到头才肯歇息一会儿。果敢的山区没水,我会一股作气将两桶水从山下挑到地头。山里能种的都是小菜、旱谷、豆类和罂粟,选种、播种、施肥、喷药、收割,我都可以算得上是把好手。除了正常的农活,我们还上山打柴、狩猎、采药,以贴家用。
当然,在彼时的环境与条件之下,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仍然过得很艰难,我与兄弟姊妹从早忙到黑,有时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
而多少年以后的经历似乎总能够证明,“好心未必一定能得到好报”,但哪怕最多的外在伤害,也丝毫改变不了真实内在的自我。“一心向善”,这个信念就这样伴随着我经历了后来数十年战乱之苦,最终,我这个穷苦出身、没有上过半天学堂、没有半点不良心计的山区牧童,得以锤炼成果敢地区、果敢民族的带头人。我敢说,这些都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这些年中,我深切感受到百姓的疾苦艰辛,但我总是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只要不出乱子,我就一定能把果敢人民带离苦海,一定要让我的父老乡亲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以上是第一章的内容。下次发第二章,陆续会连载出来。
最近忙的没时间深入写公众号,只好发点这些了。
原则上我会保持原样发出来,但是在涉及到北国的时候,基于文章安全的缘故,有些内容会删减、改动说法,大家也应该能理解。
对于这部书,我最大的感觉是,让我以前很多迷雾的地方一下子澄清了。
往期推荐
不少读者跑来问,为什么没看到你的文章推送,而是要进入公众号才能看到。其实这个是公众号平台修改的推送排名有关系,只有读者经常阅读或者加了*标的公众号,你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推送的内容。
所以,如果你想第一时间得到推送,请把本公众号加个星标。
欢迎大家给我爆料:
特别是近期我需要大量的关于诈骗园区的内幕信息等等,不限于缅甸、柬埔寨菲律宾、迪拜等。
我们智库有时候需要在东南亚比如缅北查找一些信息,或者找一些人,或者做一些事情。如果大家有这方面资源,可以跟我沟通一下,介绍一下你的能力、资源,合作有好处哦。
合作好处
内地读者联系
微信:sznetwork
知识星球:https://t.zsxq.com/15oAN0A2P
缅甸及海外读者
飞机:TonyW88888888
飞机缅北战事群:mianbeizha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