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众号,让我每个月都要重生一次 |四周年特别策划

拾文化-汝斯 微果酱 2019-04-05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


今天,微信公众平台刚好上线四周年。四年来,有人一头扎公众号浪潮,抓住红利发力,一跃成为行业知名新媒体人;有人被巨浪摔得遍体鳞伤,走过许多弯路后也渐入佳境;也有人急流勇退,利用公众号收获了第一桶金后,转身为情怀而战;还有人站在没有前辈的路上彷徨无措,面对同质化、阅读下降等问题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更有甚者,已经转身离开,留下“我讨厌公众号”的唏嘘叹息......


这四年,对于公众号运营者而言,公众平台承载了太多希望与疼痛,也成为你我生活无法剥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今日,微果酱还只有两个人,我们趁着三周年之际,推文《微信公众平台的“三年之痛”》,并发起了互动话题“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平台,此时此刻你会在哪里做着什么”,后台留言者众。


那时Vivi刚接触公众号,还“有眼不识泰山”,前些日子回看,才发现留言者中不乏公众号知名大佬。




上周末,我们发起了互动话题“微信公众号改变了你什么?”,后台同样收到了很多留言,字里行距间流露的复杂情感,相信只要是做了一段时间公众号的都会颇有共鸣。我们把后台的留言整理成了今天的头条漫画,也许里面有不少的点,在微果酱里你曾看到过,但相信此时此刻再看,多少会有些不同。


其中,还有不少果酱粉给果酱妹发来了长文,将他们和公众号的故事细细道来。我们从中挑选了两篇放在今天的次条和三条。一个是原创文化大号的创始人,一个是小县城里最懂微信的运营者,也许,从他们的身上,你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接下来,原创文化大号“拾文化”创始人汝斯,将为我们讲述《公众号,让我每个月都要重生一次》的那些事儿。





这两年新媒体圈越来越热闹,作为一个早期参与者,我这几年长胖了很多,就给大家聊聊我增肥的感触吧。






【 1 】


做新媒体,最早期的一批人,大都是传统互联网或媒体转型而来。我是网站运营出身的,做过一些项目,不算成功,稍有一点经验积累,看到移动互联网浪潮,看起来像是蓝海,一个猛子就扎下去了。


最开始没思考得那么复杂,2012年思考自媒体的发展基本上也复杂不起来。能对这个市场有一些判断,完全是基于对互联网运营的一种直觉,硬件、软件、用户体验,如同以往的革命,这个时代,没有理由不成。


即然一切都是新的,那么一定有很多的可能。该瓜分的没有被瓜分,该细分的还没有开始。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中了彩票,满心狂喜,立刻辞职。


决定做文化,纯粹是一个理想化的选择。自以为聪明的规避开“大鳄”选择的快速见效、大众消费领域,一开始就着手于一个细分领域去深耕细作。这在想象中是很完美的战略。鸡汤吃多了就是这样,尤其又是自己煲的,没理由不喝光,我就是永远都充满希望。


2012年、2013年,是向死而生的两年,初期团队大搞艺术活动,媒体宣传、事件策划、经纪人服务……一样都不少,几近在耗光初期资本的时候开始重新反思,一个新行业,新概念、新名词、新的消费观念,需要时代的推动,看得早没有用,一个适合自己的轻量级盈利模式尤为重要。


接下来的转型,基本上是个人化的角色转型,内容运营团队从1个变成了4个,市场人员从10个变成了2个。服务对象更精准,内容优势需要更多的体现。整个人沉下来做公关,写文章的时候,变得更清醒,对于平台发展更明确,这个时候逐渐开始做一些平台电商,也有甲方投些小广告。


2012年初到2013年底,从微博到微信,是一次重生,太多的事儿改变了我们。




【 2 】


2014年平台业务越来越好,早期搞的品牌活动起到了一些作用,很多现在的大牛、真正树立在一线的公众账号都会跟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推广。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粉丝红利期,全民微信。因为我的执拗,“拾文化”一直熬着“内容服务,自然增长”的原则在缓慢进步,现在看起来,真是愚蠢透顶。


行业稳定在增长,甲方的业务也越来越多,就这样持续到2015年的5月20日,受邀参加微信的原创会议,认识了老黄,以及全国50多家各行各业的大牛,突然发现自己的思路存在很多狭隘之处,很多时机把握得好,却也还有很多不足和可以发挥的地方。那天晚上聚餐,酒桌上听到许多精妙的理论,惊讶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会议结束后,在老黄的帮助之下,我们很快完成了“拾文化”的A轮融资,这是又一次重生。一方面是重新规划拾文化的发展,延长了五年;另一方面是开始更清楚自己的角色。




【 3 】


2015年还算顺风顺水,业绩也有所增长,感觉一切都基于内容,就判断为内容红利将至,一门心思沉进了深化内容的道路。


这一次只用了半年,就让拾文化走到了新媒体集群的边缘,险象环生。深挖内容自然是需要的,也是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但时间不对,没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让很多人对“拾文化”产生了怀疑。其实这个时候的内容框架也只是半吊子,所以才没展现出文化本该有的宏伟。


闷头做一件事是对的,但是方法永远是需要调整的。有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辩辩识局是最好的。


我的产品经理告诉我“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还有现在”。及时地审视自己的平台发展,重新出发,在新媒体行业,现在看来半年都嫌长。


关于内容运营,“拾文化”的员工资料里,第一句话是“中国哲学,以易为核心,讲求变化之美。在中国历史上,凡是保守的,固执以往的都死了。”


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内容变化周期,已经从三个月缩短到一个月。


至于怎么变得招人喜欢,一直都是我在探寻的。新媒体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大家都知道,但我相信,只有一次彻底的涅槃与重生,才会让人更清楚的认识过去与未来。


❖❖❖

本文作者为原创文化大号“拾文化”的创始人汝斯(个人ID:Rusiliu),转载请授权如有合作,欢迎勾搭。微果酱欢迎大家踊跃来稿,投稿邮箱:zxh@appdp.com



【微果酱活动推荐】


无内容不电商,新媒体内容电商新趋势



马上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