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推文花费3-5万成本、10天一更,这个公众号想做新媒体界的“BBC”
平均十天才更文,每次更文阅读量都在十万以上,每篇文章耗费3—5万成本,这是一个以传统杂志为内容标准的公众号,一个在新媒体星球里异军突起的公众号。
1
公众号里的“BBC”
“我们是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风光。如果认同,就一起探索这个星球吧。”这是星球研究所的创始人耿华军在公众号写下的一句欢迎语。创号以后,大家习惯称呼他为“耿所长”。
时间回到2015年,干过传统媒体、做过房地产互联网的耿华军赶上了APP创业大潮,在北京“宇宙中心”五道口租下一间办公室,身处繁华地段的耿华军信心满满与几个朋友开发健身APP项目,可现实却给了这个北大才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创业以失败告终。
冷静过后,从大学起就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的耿华军开始萌生了公众号创业的想法,出于对市场的分析以及当时自媒体领域地理优质内容的匮乏,耿华军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机会。”重新拾起笔杆的耿华军开始往自己热爱的地理领域出发,在2016年9月创立了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初次接触新媒体,让耿华军一时没了方向。靠着以往的内容经验慢慢摸索着内容方向、写文章、查资料、找图片等等,刚开始就这么一个人守着“星球研究所”,开始慢慢探索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将这个世界表达得更加直观明了。
▲图摘自星球研究所《秋如何改变中国》
没有任何推广渠道、不温不火的状况在持续了两个月后,一篇《登上珠峰,你究竟会看到什么?》的出现让“星球研究所”第一次看见曙光,大号的转载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星球研究所”,300万+的阅读一下带来了六万多粉丝。蜂拥而至的粉丝量让耿所长有了更深的思考,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搭建5人团队,再到现在搭建20余人的专业团队,他们的内容越来越精致,直到现在“星球研究所”已经拥有了120万粉丝。
“我坚信在中国一定会出现像National Geographic、BBC这样追求极致的新媒体机构。”
2
做内容像一个工匠在打磨好作品
在几乎所有公众号都比拼速度、时效的今天,“星球研究所”就像一个“另类”,他们平均十天才更一次文,被粉丝催着更文;他们不追热点,文章要团队所有人都满意才会推送;他们的单篇文章平均阅读量50万。
一群主要来自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团队成员,一群志同道合的地理“发烧友”,他们对内容的严苛“令人发指”,甚至为了一篇稿子打磨两个月。从选题到推文,他们会去找资料、阅读国内外的书籍、与摄影师交流甚至去到所写的那个地方亲身体验,基本上都会耗费十多天去创作一篇文章。
“星球研究所”文章的特色之一是经常用照片去给用户展现自然的风光,或者用一些三维建模的方式去重现人类的文化遗产。这些图片是团队成员通过与摄影师联系获取授权或者购买而来,几乎占了每篇文章三分之一的制作成本。每篇文章可能会找几千张甚至是上万张图片,从这么多图片里最后选用的大概只有几十张。
标题也是“星球研究所”与其他公众号不同的地方。简短是它一贯的特色,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字《家》。尽管是如此简短的标题,也是从几十个标题里,通过听取读者、朋友的直观感受后才挑选出来的。
对内容的极致追求让“星球研究所”在经历第一个转折点后,迎来了它第二个春天。
• 《什么是中国?》,文中全部照片采用90度向下俯视的“上帝的视角”述说了我们辽阔又灿烂的祖国。文章一经发出便刷爆网咯,截至目前已达到了323万+阅读量。
随后,以“什么是××(城市)”为题的系列文章也都无一例外成了爆款,“星球研究所”开始真正进入公众视野。
• 《什么是成都?》这篇文章花了两个多月,创造380万+的阅读,为星球研究所带来了6万粉丝。文章以七十多张照片勾勒出成都的历史、地理、文化……
• 而9月5日推送的文章《中国从哪里来?》,已经接近400万的阅读量,点赞3万多,创作时间花费了十几天,是目前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
▲图摘自星球研究所《中国从哪里来》
看过文章的人除了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宇宙之大美外,文字渗透出的地理气质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文字风格是耿所长所特有的,也是“星球研究所”想要坚持的,所有的地理知识全浓缩在一句句简短有力的话语中。让人更为惊讶的是,一旦发现之前的文章不够精致、图片不够美,“星球研究所”就会将这样的文章删掉进行内容升级,创作出2.0版本。
而这种“变态”的极致追求,也体现在了文章知识点的细节上。为了保证权威性,“星球研究所”坚持不用百度百科,哪怕是为了一个特别小的知识点,也会各种查资料、团队之间不断切磋琢磨,直到确认无误后才会进行推文。
“星球研究所”是为数不多的牢牢扎根于微信平台的公众号,公众号是他们的主阵地,极致的内容是他们的追求。这样的坚守我想离不开粉丝对内容的欣赏以及期待。
3
“未来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容”
“星球研究所”的异军突起还体现在,仅仅创立半年后就拿到了高樟资本的300万天使轮投资。除此之外,他们希望在保障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扩充盈利,目前唯一的变现模式是广告,但目前也仅限于一些大的和地理相关的品牌。
从2016年9月创立至今,“星球研究所”一直以文字加图片的方式展示着我们的星球,未来它希望能通过在短视频、图书出版、微信小程序上的探索,以更多的可视化形式来跟大家一起认识这个星球。
在业内对信息流改版哀嚎之时,“星球研究所”运营总监王笑聪却看得很轻,他们一直以来都坚信着“未来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容”。
站在产品的角度上看,他们认为这次的改版可以算是一件好事。用户的阅读效率提高了,意味着时间更多了,用户停留在一篇文章的时间就更长了。
在面对因改版带来的波动,“星球研究所”运营总监王笑聪认为应当冷静下来,不要被行业的风气带跑,更多的知己知彼:
• “知己”就是知道自己品牌的优势是什么,更加深刻了解自己的品牌在整个互联网形态处于什么位置;
• “知彼”,不是更加了解竞争对手,而是了解用户。应该看重用户的感受、了解用户的需求、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其次,不要追求更新频率而忽视内容的质量,可以尝试以海报的形式进行推送。“星球研究所”便是采用结合节日或热点的方式进行推送海报,触发微信新版本常读公众号的功能。
▲海报摘自星球研究所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现在一篇篇波澜不惊的原创文,背后是十几个日日夜夜的打磨,在未来某一天就成了坚持的理由,成了通往成功的坚实的路。
目前微果酱老黄与【群应用】CEO杨芳贤联名出版的《造个小程序-与微信一起干件正经事儿》一书已经可以购买了,想抓住小程序风口千万不能错过这本书~
▼长按下图二维码立即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