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是堵在每一位公众号运营者心口的一块大石,一切能提高阅读量的变化,都能成为这个群体的话题中心。
作者 | 黄小曼&陈出木
责编 | 大红
出品 | 微果酱
在过去的一周,针对微信订阅号,公众号后台正式上线了“常读用户分析”功能,运营者可在后台清晰地看到用户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城市分布和终端分布,还可以看到账号的常读用户比例以及常读用户数的月度变化。所谓的“常读用户”,即是指在在订阅号消息列表顶部“常读订阅号”横栏中常驻该公众号的用户。每个用户最多有12个常读公众号,常读公众号会因用户对公众号的阅读、公众号的更新而产生变化。
那么,“常读用户分析”的意义在哪儿?对公众号运营的作用又有多大?为此,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和采访到一些真实案例,希望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一功能所带来的影响。上周六,我们面向公众号同行者做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截至发稿前,共收到208份有效回复(注:文中所用数据仅代表该部分样本,不代表所有微信公众号)。
经过对问卷结果的简单梳理,所有参与者中,有71.43%的人认为“常读用户分析”对自己的运营有用,只有28.57%的人认为无用。此外,我们做了以下总结:
1、过半用户认为常读用户比例与平时打开率区别不大。其中,56%的公众号,常读用户比例高于平时公众号打开率;44%的公众号,常读用户比例低于平时公众号打开率。此外,我们在数据报告中注意到一个450万用户的原创公众号,平均打开率为1%,但常读用户比例高达36%。
2、常读用户比例在30%以上的公众号占据大多数,占比为35%。其次为常读用户比例在10%—20%区间内的公众号,占比为20%。
3、原创号的常读用户比例普遍高于非原创号。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号中,66%的账号为原创公众号,仅有34%的账号为非原创公众号。其中,常读用户比例在30%以上的原创号占比22.86%,几乎是非原创号的4倍。值得注意的是,在20%—30%的常读用户比例区间,原创号占比远低于非原创号。
4、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关于“常读用户分析”功能是否有用,运营者有不同的声音。
• 方便确定用户画像
• 能了解真正的活动粉丝
• 能有针对性制作活动
• 根据常读用户变化了解文章质量的变化
• 一个月看一次,很容易忘记,而且意义不大
• 用户少的,可忽略不计
• 增加压力,客户会质疑我们的运营能力
• 看了会更伤心
在数据面前,我们能较为客观地窥探到一些现象,但落实到公众号运营的实际行动中,情况往往错综复杂。我们从几位公众号运营者身上,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老周对后台这个新的统计数据还是很看好的,可以通过官方了解自己的铁粉都是哪些人,甚至用什么手机、在什么年龄层,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便于创作者分析用户需求,提供更适合的内容,做更好的运营。
老周举了个例子,他一直很抠运营细节,排版字体非常考究,之前都会选择简繁体字,让内容在iOS端看起来更舒服。但在“常读用户分析”上线后,老周无奈地发现自己的用户中,70%都是安卓用户,他决定不再考虑字体优化了。
尽管常读用户比例达17%,M叔还是觉得“常读用户分析”让他倍受打击,因为常读用户数量和平时阅读量相差很大,“感觉大半粉丝都是假的。”
不过M叔也认真地分析了两者出现较大差别的原因,他认为这和他一直没有引导用户星标置顶公众号有关,同时最近文章原创比例不高、热度不够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对我来说没啥用。”M叔觉得常读用户数量和平时阅读量差距太大,参考意义就变小了,知道有多少忠实粉丝也没有太大用处。M叔的粉丝都是自然增长起来的,所以他认为与其分析常读数据,不如根据阅读量和涨粉情况来调整内容。
查杭也觉得常读数据和阅读量差距甚远,但和M叔相反,他的号平时阅读在一万前后,常读用户数量却显示高达2万多,是阅读量的2倍,他觉得也不难理解。
首先,两万的常读用户中的打开率也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用户粘性不够好会使常读用户放弃不感兴趣的内容。另外,订阅号消息提醒并不会一直显示常读账号的文章标题,这种情况下,常读账号和非常读账号在信息流中都按照时间呈现,然后覆盖,没什么优势。
但查杭也承认常读数据还是有用的,其变化可以说明一段时间内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多一个数据参考,或许可以发现更多问题并解决。查杭希望微信能够让用户自主选择、设置常读账号。而在目前,只能努力引导用户星标账号了,“没办法了。”
“常读用户分析”对酒桶先生来说,更多的是起着估量自己号活跃度的作用。在他看来,这个新的数据未来可能会对广告造成影响,毕竟常读用户数据比起混杂的粉丝数相对更能表现一个号的真实情况,所以之后广告主在定价时,可能会参考这个数据,“至少比没有好吧。”
但“得看自己的数据高于还是低于平均水平”,如果常读数据比较高就会更愿意将这个数据对外,毕竟活跃度高就可以在谈广告时开更高的价。
毋庸置疑的是,“常读用户分析”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运营者提供了新的运营思路,也能较为直观地看到自身账号真正活跃的用户。但至于用处有多大,就凭各家运营的数据分析能力了。
此次微信上线“常读用户分析”功能,在运营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对于运营者来说,这个功能真的很好用吗?
从前文的研究看,就目前而言,“常读用户分析”提供的几个分布数据确实有利于形成更细致的用户画像。如果说把常读用户当作公众号流量池中的铁粉,那么相当于官方盖章了这部分“有效”用户的规模。
对于运营者来说,便于对用户群体有更深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捕捉用户需求,调整内容,进行深度运营,使账号更加贴合用户,提升账号价值。
但另一方面,这个“常读用户分析”并没有初见时以为的那么神奇,也不会使得公众号的水分蒸发,甚至出现“裸泳”的现象。因为这个数据毕竟是公众号后台的私密数据,不会暴露人前。此外,常读数据只是单一参数,应该结合多方面的数据来判断账号,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综合而言,果酱妹认为,“常读用户分析”的上线或许已经透露出几个重要讯号:
此前,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张宝峰曾指出,我国刷量产业的人员规模累计达到九百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刷量被不少公众号当成常规的运营手段,水分越积越多,是业内出现部分虚假繁荣现象的重要原因。
“常读用户分析”的上线,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掺了水分的公众号,因为常读用户是目前很难手动改变的数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账号相对真实的情况,便于挤掉水分,缓解“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自2018年9月“常读的订阅号”模块上线以来,确实弥补了信息流模式下用户难以沉淀的短板。但不少人还是日常希望微信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块,比如呼声极高的用户自主设置常读订阅号功能。
“常读用户分析”和常读账号息息相关,此次上线体现了微信对这部分功能的重视,或许是微信调整常读账号功能的开始。虽然暂时不明确微信将如何改动,但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对常读账号模块的动作绝不会缺席。
广告在公众号变现方式中占了大头,运营者和广告主之间的价格交锋依赖着各种数据指标,其中存在的水分就处于“我觉得你造了假但我没有证据”的尴尬处境。
此次微信上线“常读用户分析”,相当于给广告主提供了一个新的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账号的活跃度,对于广告定价更具有参考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许多账号的常读数据和其他数据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常读数据或许也只能成为一个参考,而不能成为完全的定价依据。
发展至今,在其他平台强势的新内容形式围攻下,公众号内容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微信有意以“内容为主,运营为辅”的方式扶持内容创业者,解燃眉之急。或许我们可以乐观地认为,内容红利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
本文为微果酱原创,转载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最后
再次感谢
所有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