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斯坦布尔拂晓的礼拜声

王建硕 王建硕 2023-02-10

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总要等离开她一阵子,所有的细节都慢慢溶化,相互融合,变得模糊,反而才开始形成整体的印象,就像油画需要在一米以外观赏才可以,而不能盯着细节来看一样。
现在距离离开伊斯坦布尔已经3个月了,记忆模糊到正正好,是时候回忆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伊斯坦布尔拂晓的礼拜声
除了巨大的清真寺以外,把伊斯坦布尔和我去过的所有的城市区别开来的,是从早上 6 点以前就会响彻全城的宣礼声。大喇叭里面的唱诵声来自不同的清真寺,内容一样,却有远有近,此起彼伏,整个城市都被立体的声音包裹。在万物寂静的清晨尤其如此,成为一天五次祷告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

我从清真寺的礼拜者那里得知,五次的大喇叭里面的声音都是阿拉伯语,意思大约是「安拉胡至大!快来礼拜吧!」,重复很多遍。《心经》里面最后的那句梵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也是催促大家快快到彼岸的意思,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真寺的宣礼声,和高中住校时候早上的跑步铃声,军营里面军训时候的起床号声,寺院里面早上住持响亮的打板声,或者教堂的钟声,都是类似的场景。
当我们横向的看各种组织和宗教的仪式,会发现人类总会找到相通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生活。军队,还是学校佛教亦或伊斯兰教,都有一种方式让每个人在同样声音中醒来,刚在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之前,开始一天的生活。

伊斯坦布尔的叫宣礼声是有实际作用的,它本身并不是礼拜,而是一个提醒,催促大家到清真寺或者自己的住所,面向麦加的方向,开始祷告。
据说在伊斯坦布尔,宣礼声都不是录音,而是慕安津「现场呼喊」,也没有什么自动播放的设备。所以每一次的礼拜开始,都如同一场现场交响乐,哪里开始起头,哪里呼应,哪里声音大一点,哪里小,谁先谁后,都不确定,(这么说来更像一次爵士乐的即兴风格才对)。


一般来说,5-10分钟以后,每个清真寺里面,在阿訇的身后,就应该一排排的站好穆斯林,随着阿訇的唱诵,开始一天的第一次祈祷。
离开伊斯坦布尔,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这样一个类似集体宿舍一样一致的生活。整个城市,似乎就是一个大高中,自己的家只是宿舍,而早上迷迷糊糊的醒来,就需要趁着晨曦的微光,到教室里面去上早自习。早上的城市,清真寺,还有「同学」们,都比平时更加素雅一些。在凌晨就相遇的一些人之间,似乎更少有世俗状态人和人的芥蒂,而更容易产生一家人的那种亲密感。
这是一篇长文的第一部分,之后的部分是:
  • 随着太阳和月亮呼吸的伊斯坦布尔

  • 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浴

  • 在伊斯坦布尔,我是秦国人

  • 伊斯坦布尔作为东西方桥梁的证据

  • 伊斯坦布尔现代的一面


未完待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