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生】入秋再热也要养阴!应对秋燥常用这四款滋润方



广东的夏天总是循环在“炙烤”与“蒸焗”之间,热着热着,秋天就来了,气温却一点没有下降的意思,这时候如果你还停留在夏天的过法,那就OUT啦!


养生保健需根据节气变化而非温度高低,初秋养生应首要养阴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邓聪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把全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点,它们是古人探索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得出的自然规矩,不会因为某阶段气温上升或者下降而变化。
因此,入秋并不是根据气温而定。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养阴应从秋天第一个节气,也就是立秋开始。如今已过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此时该如何养阴?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一个共同点——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因此不宜进食过多生冷的水果,宜食滋阴润燥之物。其中生地、沙参、玉竹等都是养阴的佳品,“很多医书也有记载,主张入秋后进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古人也通过这样一个食疗方法用于秋季养生。”另外,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雪梨等滋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
夏末初秋,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此时清热消暑可以继续,尤其是气温较高时注意防中暑。但总的来说,饮食上要相对于长夏有变化,不能一味清热消暑,要注重养阴润燥。
初秋之际,凉风时至,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此时要注意穿衣,不能过度贪凉,更不适宜短衣短裤吹空调。起居方面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每逢节气,便有很多人热衷于运用艾灸、刮痧、拔火罐等中医技法来保健。对此,邓聪建议先要辨清体质和病症,如困湿、阳虚、气虚者,灸法疗效显著,但对于阴虚、经常熬夜、口干舌苦的人反而会加重症状。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医药

编辑:陈佳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关注】哪些人可以接种加强针?国家卫健委最新回应
【关注】跨省游陆续恢复,中秋国庆能出去玩了吗?院士最新回应→
【扩散】省疾控提醒:上学要戴几个口罩?什么情况下要换?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栏!

点亮【在看】收藏滋润药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