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能听得见别人说的话,但是其实我“聋”了?


“爸爸,你有没有好好听我说话?我已经重复说了好几次。”


视频聊天时,44岁的生哥(化名)又被青春期女儿怼了!



生哥是一家半导体公司精密部资深切割技术工人,家人都在老家,他只身在深圳工作了16年,和女儿视频聊天是生哥的日常。


青春期的孩子真惹不起,女儿总觉得生哥没有认真听她说话。


“我明明在专心和她聊天。”


生哥也很冤又解释不清,视频聊天常常不欢而散。


去年2月,在一次体检中,生哥悟出女儿生气的原因。



他,“无端端”聋了


当自己被诊断出“听力下降”时,生哥的第一反应是——


不相信。


毕竟日常交流都没有问题,怎么会这样呢?


但他很快意识到,这几年,自己说话的声音确实越来越大,在车间,和同事沟通基本靠吼。和女儿视频聊天,有时是真的没听清她的话。



种种蛛丝马迹,都指向一个结果,他可能真的聋了。


而且,这个“聋”不是普通的聋,而是怀疑“职业性噪声聋”


不仅听力,心血管都会影响!

6种工作最高危


职业性噪声聋,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工作中因接触噪声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之一,船舶业、制造业、钣金、纺织、矿山开采、电子行业等比较多见。


来源:腾讯医典


这病除了对听力造成伤害,也能危害到人体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等。


和一般去医院看病不一样,这种和工作挂钩的耳聋,需要“官方认定”,专业机构医生会像剥洋葱一样,一点点帮你厘清病的来龙去脉。


今年3月,生哥手持“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告知卡,来到了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但在这里,生哥却得到了一个让他“失望”的结果:



明明听得见别人的话

可医生却说他真聋了


接诊生哥的是小张医生(化名)。


他知道,职业病的诊断结果,关系到打工人的岗位选择、生活保障,工厂是否要担责等,所以医生要很谨慎判断。


况且,现实中有的患者是真聋,有的是“装”聋,他不得不时刻擦亮眼睛,仔细分辨。


有的患者一脸木然,无论我说了啥、问了啥,就是两眼放空,毫无反应;有的患者面对问题,始终只有一个回答:‘你说什么?我听不到。’


这种情况下,我得很耐心去和患者交流,或是耍点小心机,让他们的‘装’不攻自破。”


——小张医生



但生哥很实诚,他不“装聋扮哑”,反而一直都自认为“能正常沟通”。


小张医生没有一下子就表态。他注意到,生哥说话的嗓音明显高听不清一些词汇


“你还要做些检查。”


虽然内心有判断,但他还需要数据支持,这就得靠——


听力检查,分为主观和客观测听两种。


纯音测听法是一种主观测听法。


生哥要戴上纯音测听耳机,听到测试仪发出的声音就举手。医生一般先从500赫兹开始测试,逐渐减弱声音,直到患者听不到为止。



但主观测听经常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偏差,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配合性,对比之下,客观测听就显得“铁面无私”了。


临床上,常用声导抗试验、耳声发射试验、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40Hz听觉相关电位、脑干听性反应等方法,这就不由患者说了算,机器说了算


经过一番检查,两种结果交叉验证,医生基本诊断,生哥确实听力损失。


对这个结果,生哥内心满是疑惑——



去年4月29日,生哥的检查资料摆在了诊断小组的面前,这里每一位医生都是诊断“噪声聋”的“老司机”。梅医生(化名)看过纯音测试结果,基本能判断——


这是由高强度噪声破坏内耳中的听毛细胞导致的耳聋,是


噪声聋。



这种“聋”在放大招前

你还以为自己很正常


生哥之所以疑惑,是因为中了早期噪声聋的“障眼法”


不像其他病理性耳聋,噪声更像是个“无影杀手”,可以一刀一刀地“杀”掉听力。



它先从高频听力区下手,造成3000~6000赫兹的听力下降。


因为高频区不是平时交流的声音频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现耳朵问题,只有专业听力检查才能查出来。


当患者浑然不知,还处于强噪声环境中时,它就放大招了——


继续祸害低频区听力



这就是平时我们语言交流的语频段,为500~2000 赫兹,所以这时候,患者就会发现,怎么老听不清别人的话。


所以,噪声聋,听力损伤从高频段开始往低频段发展。


这种患者的听力曲线会在3000~6000赫兹(多在4000赫兹)出现“V”型下陷——


来源:网络


生哥的听力曲线图就刚好符合了这一特点,所以医生才可以“盖章”:


“他是噪声聋!”


然而此时,最棘手的问题这才刚刚摆到诊断组面前——



哪来的噪声?

现场调查:工作环境并不吵


生哥的病是诊断出来了,但属不属于职业病,还要找到噪声来源


根据《GBZ 49-2014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要求,患者要有连续3年以上的职业性噪声作业史。



翻开生哥的工作史,他在这家半导体工作了16年,在切割工位上没挪过窝。


问题就卡在这。


半导体公司提交了一份2020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结果显示,生哥的工作岗位噪声强度为76.8dB(A),即76.8分贝。


如同毒药,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噪声也要谈强度。


轻声细语是20分贝,正常谈话声是60分贝,吸尘器吸尘声是80分贝…


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强度

来源:网络


根据诊断要求,每天接触的噪声强度(按8小时算),要超过85dB(A)才能判断噪声来源于工作场所。


按生哥形容,平时车间里确有噪声,“像下着一场持续不停的大暴雨。”


但是不是真的呢?


不管是听他说,还是看报告,诊断小组都无法下结论。


因此,派人去现场调查,才能让企业心服口服。



5月11日,诊断医师之一黄医生(化名)就来到这家公司。


一到现场,车间并没有如生哥说的“像下着大暴雨”,噪音很低,他觉得不对劲,一问才知道停工。


经验老道的职防医生可不看表面功夫,而是会透过岗位、机器看本质。


在现场,黄医生查看了生哥岗位上的机器,然后,心里就“有底了。”


他做的是精密部件切割,切割后的部件是不允许有一点金属粉末、灰尘、油污。每天工作量也大,不可能用手工擦拭的。


最有可能的,是一件清洁神器——高压吹气枪。”


——黄医生




随手可用的清洁神器

能致聋,还会吹破肠子


高压吹气枪可以在短时间内,喷出强劲有力的气体,“刮”走零件上的各种灰尘、油污等,是洗车、切割等工作经常会用到的清洁神器。


但神器的另一面,却让人瑟瑟发抖。


曾有媒体报道过,有打工人本来想用高压充气泵(和吹气枪工作原理一样的东东),吹走衣服上的灰尘,结果操作不慎,吹出的气直穿肛门,吹破肠子。


2019年,印度一主管拿高压气枪猛插员工下身,致员工肠道遭冲击瘫倒身亡(来源:燃视频)


它还有隐藏得更深的杀伤力:


声响很大。


有经验的职防医生知道,在工厂,吹气枪也是强噪声的来源之一


当时,黄医生“多嘴”问了工人一句:


“你们会用吹气枪吧?”


工人们都说


“会啊,当然会用!”


但生哥为何没有透露这个细节呢?


黄医生理解,这个环节不算是这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忽略是常有的事。


最后,经过调查发现,生哥每天频繁使用吹气枪,每次约十几秒


正是这十几秒,包括生哥在内的打工人都没当一回事!



经过检测,线切割吹气枪操作非稳态噪声测量值达到101.2 dB(A),远远超过标准85dB。


果然,“真相大白了!”


公司也没说谎,线切割正常操作噪声测量值为71.5 dB(A),只是忽略了工人们使用吹气枪的习惯。


最终,诊断小组诊断,生哥是职业性轻度噪声聋,这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之一。



这病已是深圳打工人的“最痛”

不可逆,但可预防


这几年,随着生产技术升级迭代,机器逐渐代替人工,效率提高的同时,深圳的职业病也在更新换代:


过去占主流的中毒、尘肺病越来越少见,噪声聋逐渐站到C位。


2018-2021年,深圳市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数超过500例,占深圳新发职业病病例首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系统


生哥就是其中一个,不幸中招的打工人。


他的案是破了,但梅医生是遗憾的,因为一旦患上噪声聋,就没法逆转。



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


调岗,到没那么大噪音的环境去。


不过,很多技术工人并不愿意,只因为——


技术岗的薪资比较高,患者即使被确诊也不愿意调岗,冒着进一步耳聋的风险,继续工作。



“我现在也不知道还能干啥!”


面对调岗,生哥有抱怨,也有无奈。


唉,早知道现在,何必当初!


提前重视和预防,才是救赎!


  • 控制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比如改革工艺等。


  • 少听噪声

    如安静场所休息,减少每天或每周的接噪时间。


  • 做好防护

    正确戴耳塞、耳罩、隔音帽等。


  • 定时检查

    就业前、工作中,定期查听力。


  • 及时看医生

    出现经常耳鸣,或交谈难听清等症状,及早就医。




对打工人来说,重视同等重要。


为了让大家重视起职业病,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定为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第20个宣传周主题是——


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



除了保护听力之外,劳动者也需要注意以下这些职业病:


最后

请打工人记住


当让你的耳朵听得要“怀孕”时

请尽情、大胆——



除了以下这个声音

可以多听



封面图:


来源:深圳卫健委、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编辑:周丽娜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五四特辑】广东医护青年:热血青春,不负使命!

【关注】覆盖全市!5月4日广州市民可免费核酸检测!清远、惠州、佛山发布通告→

【关注】花都新增“三区”,人和发布生活物资救助热线!本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个人防护“不休假”→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栏!


一定要重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