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地产减员9017人!
22年,不少房企深陷困境,根据Wind数据,截至3月份,73家上市房企发布22年业绩预告,有43家预亏,占比近六成。
龙湖和万科属于其中的“优等生”,业绩保持正增长,各种指标堪称优秀。
龙湖22年主要业绩指标如下:
但是,龙湖和万科依然大幅度减员,22年,万科减员7677人。
22年半年内,龙湖减员9017人。
21年12月底,龙湖员工44065人,22年6月底,龙湖员工是35048人。
22年龙湖完整财报还没有公布,全年减员数字可能还大一些。主要依据是龙湖最近两年的人工成本的变化。
21年龙湖总人工成本是97.8亿,22年减到66.7亿,一年内,缩减了31亿的人工成本!
简单算一下人工成本。
以21年为基数,龙湖员工4.4万,总人工成本97.8亿,人均人工成本是22万。
同行横向比较:碧桂园人均成本16.9-26.8之间,融创是人均成本17.5-23.9之间;差距不大。
为什么龙湖业绩增长,还大幅减员呢?
在3月17日的业绩发布会上。
龙湖集团新任掌门人陈序平,坦言业绩的来之不易。用“增肌控重”与“难而正确”来解释龙湖对行业变化的应对。
龙湖是如何理解地产行业的变化?
在财报中,龙湖认为:
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拐点已现。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下的城市分化,具备产业与人才支撑的核心城市,实体消费真实而旺盛。
二是改善型住房成需求主导,客户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及生活配套的要求不断提升。
三是企业告别高杠杆扩张模式,回归产品主义及盈利本质。
陈序平说,“我们始终坚定看好这个10万亿量级的支柱产业。”他表示,龙湖接下来要做的,将回归重点城市、核心区域;提升周转去化、优化存货结构,修复盈利水平;相较于规模,更加注重交付品质、回款质量及利润率。
业绩发布会上,有一个现场提问值得推荐给大家。
现场提问:去年龙湖完成董事长交班,吴总(吴亚军)目前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角色如何?经历了这一年的市场变化,请陈总谈一谈公司在战略和执行上有哪些变与不变的地方?
陈序平:首先,吴总仍然是我们最大的股东,包括连续两次选择了以股代息,彰显了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给予了实质性的非常大的支持。
另外,吴总也是集团的战略顾问,在一些重大事项上,吴总作为战略顾问也会给我们提出非常宝贵的意见,所以我们觉得吴总在未来会坚定支持我们的管理层。
再谈一下经历的市场变化,公司在战略上有什么变与不变。
我觉得我们不变的是公司的底色,比如说我们“善待你一生”的企业理念、空间即服务的经营战略、稳健的财务策略,包括我们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公司最可贵的底色。
无论行业再难的时候,包括在去年行业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反而是靠这些最底色的坚韧来让公司穿越周期,所以这些我们是不会做改变,而且会持续加强的。
其实变的方面是根据现在内外部和行业形势,对整个增长模式和业务进行重构调整。
过去这个行业在高歌猛进的时候,几乎所有开发商都是资产和负债同步增长,以此驱动公司的利润和收入增长。这个逻辑在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变得非常凶险,一些出险的公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负债是无差异无差别的,但是资产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在经营上更重视资产质量,同时在负债端,我们在过往控负债率的情况下,让我们的有息负债总额也保持一个持平的规模,同时提升公司的周转和运营效率,去驱动公司的增长。
航道上,我们已经进行了重构,变成一个开发航道、两个运营航道、两个服务航道,这样“1+2+2”的格局,而且是在“一个龙湖”的统一体系下,这样为龙湖穿越周期之后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这一两年,我们选择了管理层会更加辛苦的一条路,在控负债总额的情况下要实现利润的稳中有增,同时还要优化资产质量。其实这是一条非常有挑战,也需要额外付出的路。
打个比方,你要增肌,但是体重不能增加,这就意味着作为管理层需要更加自律,更加提高经营的水平,更加注重整个公司的资产质量。但我觉得我们选择了一条难但是正确的路,我们也会坚定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