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央特科最后一名情报人员逝世,他的传奇生涯令人惊叹!

2018-01-14 央视网

“我们不是为了当英雄,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革命,为了一个信仰,为了一个信念,不考虑厉害得失,铁窗风雨,家常便饭。现在入党能当干部,那时候能行吗?那时候入党,危险啊。”


2018年1月12日8时,现知的中央特科最后一名情报员姚子健(原电子工业部雷达局十院纪委书记)逝世,享年103岁。姚老生前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就是《国家记忆》栏目组的采访。


2017年是中央特科成立90周年,《国家记忆》栏目推出了第一部全景展示中央特科的纪录片《红色堡垒》,讲述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建立红色堡垒的隐秘往事。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节目组特意采访了当时唯一健在的中央特科情报员姚子健老先生。


2017年9月11日一早,栏目组在姚老家里见到了当时已经102岁,只有不到一百斤的老先生。


《国家记忆》节目中,

姚老生前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珍贵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33xuakq2&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采访期间,姚老的孩子还特意给前去采访的记者们提供了两个月之前姚老弹钢琴的视频,视频里的他手指灵活,根本看不出来已经是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看着姚老弹琴时陶醉的样子,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他,曾经在血雨腥风的时代里有过那么一段传奇的经历……

图|采访现场

1933年初,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的姚子健看报纸发现,南京国民党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招生,一切免费,便考了进去。当时,学校分了航测班、地形班、制图班等,姚子健选了制图班中的印刷专业。


1934年4月,姚子健在同乡好友舒曰信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不久,姚子健就到南京国民党中央陆地测量总局制图科工作。为了给党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姚子健以眼疾为由,提出要调到制图科第五股。这样一来,他就能收发、保管标有机密和绝密级别的军用地图。


来取用地图的人要登记所在部队的番号等信息,姚子健就暗暗记下。来人拿走哪张地图,他就偷偷抽一张相同的自留。当时,国民党内部规章制度不严格,从成摞地图中抽出一两张也看不出什么破绽。

图|姚子健

每周六晚,姚子健结束一周的工作,就带着地图乘火车去上海。他把地图放在皮箱最里层,上面再放衣服和书。国民党军警见他穿的是军装,知道是自己人,不会盘查。周日一早,姚子健抵达上海,汇报国民党一周以来调用地图的情况。并将地图转交给舒曰信、沈伊娜夫妇后,姚子健便乘火车返回南京,周一照常上班。整个过程就像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上海游玩了一趟。


1937年,舒曰信、沈伊娜夫妇从上海调到南京,姚子健就不必每周乘火车去上海了。“七七事变”后,舒曰信、沈伊娜夫妇调离南京,姚子健也随测量总局机关撤退到武昌。这时,他的上线成了“熊先生”。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姚子健向“熊先生”提出,希望到抗日前线工作。1938年4月,组织安排姚子健去香港情报站。他向国民党方面请了长假,从此脱离了国民党。在香港工作了4个月后,组织上同意他去延安。中共香港情报站的负责人潘汉年给他写了两张一样的纸条,内容是“姚子健有抗日热情,已经为党工作多年”,落款是“小开”。

图|姚子健在中共中央香港情报站

结束了隐蔽战线生涯,姚子健怀揣这两张纸条辗转来到延安。


在中央特科工作的几十年里,他的地下工作到底起了多大作用,谁也说不清,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选择在隐蔽战线工作,就要随时准备牺牲。

图|2009年姚子健与沈安娜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里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这句话,正是中央特科战士们生动写照。


中央特科的战士们,投身革命时,大多只有20多岁,他们用青春守望着为了革命事业坚持斗争的坚定信念,在复杂而艰苦的环境和斗争形势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注定一辈子默默无闻,只能将自己的混杂着血汗和泪水的岁月深埋心底,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最终迎来革命胜利。他们是隐蔽战线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红色堡垒》系列精彩节目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央视网观看!


更多热文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张雯

来源:CCTV国家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