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吼孩子的危害能有多离谱?一张大脑图片告诉你答案

央视网 2021-10-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凯叔讲故事 Author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 | 来源
ID:kaishujianggushi
茱莉 张惠姗 | 作者
孟夏 | 编辑



01
前两天,我在茶楼里和一对母子拼桌。
当时妈妈拿着勺子,往3岁多的孩子嘴里喂粥,孩子说“烫”。
妈妈大声吼道:“哪里烫!你就是不想吃!”
孩子愣住了,我也愣住了。
“整天给我惹麻烦,烦死了!”妈妈愤愤地说。
只见孩子低着头,配合着吃,眼眶分明红了,有眼泪在打转着,硬是没掉下来。
孩子哭都不敢哭出声,多半是经历多了这种咆哮,知道哭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只能忍受。
最终,妈妈简单、粗暴地完成了她的喂食。

这种吼叫的亲子模式,你熟悉吗? 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特劳斯的一项研究表明:亲子相处有问题的家庭中,90%的父母都吼过孩子。 现实生活中,我也见过不少家庭,沟通基本都靠吼。
家庭日渐像个情绪垃圾场
明明是为了孩子好,说出的话却句句都像刀。 当我们以爱的名义,肆无忌惮地吼骂孩子,自以为是在“管教”和帮助孩子,殊不知,那个沉默着不说话的孩子,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父母一时冲动,孩子却可能因此赔上一生。02
网上有个问题:“从小被吼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很多网友默默地答了两个字:自卑
而这种自卑,是被大人亲手教会的。 记得在家门口的广场碰到过一个七八岁的女孩。
晚饭后,被父母带出来玩儿,不小心摔了,手掌蹭出血来。
“这么笨!”“玩也不会玩!”
孩子爸咬牙切齿地吼。
小女孩直接一声不吭、头也不回地走了,转身对着妈妈哭诉:
“我又不是故意要摔的”“我觉得爸爸一点也不爱我……”


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孩子不能学到任何教训或道理,只会被席卷进情绪的黑暗漩涡里,并且照单全收大人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ta一定不爱我。”“他们贬低我,说明我有问题,我不好。”“我只有让别人开心了,才会得到爱……”
心理学家科胡特这样说:“孩子需要母亲眼中反映的光辉来维持自恋的满足……”
父母冷酷的目光,将把一个孩子遗弃在空寥的宇宙之中,永远找不到回家的归途。
一切都是不确定,那就不断寻求关注、不断讨好。
活得怯懦,小心。
一旦受伤害,只会默默承受。
即使做得很好,也倾向于自我贬低。
自卑到骨子里。 一个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心,就是这样被摧毁的。

03
吼孩子的杀伤力,当然不止于此。 我在一节手工体验课上,遇到过一个妈妈和她6岁的儿子。
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孩子妈妈一个劲儿地吼孩子:你应该这样,不能那样,你都听不见我说的话吗?耳朵聋了吗?…… 孩子一直咬着嘴唇不说话,手里的动作明显减缓。
作品好不容易完成后,孩子又被妈妈拉着拍照。
全程,孩子都僵硬地配合着妈妈,但是眼神里满是空洞、茫然
这个孩子的整个状态,其实是“木”的。
总是被吼骂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明显在下降。 脑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长期大吼大叫的环境中,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被不断刺激。 杏仁核,主要是负责处理愤怒和恐惧这两种情绪的。

如果杏仁核反复被刺激,孩子就随时生活在恐惧中。
一个随时都在担惊受怕的孩子,他的学习注定低效 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校长问学生拉加:“你如此用功,学习成绩却一直都很差,原因到底是什么?”
拉加答:“恐惧”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Martin A. Teicher的研究结果,更加触目惊心。
他和他的团队发现:
长期被语言暴力对待的孩子,他们的海马体(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和胼胝体(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体积缩减。
这说明,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明显下降,孩子整个智商都受到直接影响!

04
都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孩子这一生,就是在父母的舌尖上长大的。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动辄吼骂孩子的情况? 
  • 第一,学会喊停。

 育儿专家罗静说:“对于容易情绪失控、爱吼孩子的父母来说,学会喊停,是育儿中特别特别重要的一课。” 喊停,意味着我们开始放下所有的“你应该”“你必须”之类的执念,真正看见孩子 意味着,我们终于明白,孩子生来就是跟我们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一路摸爬滚打,一路犯错和尝试,最终去长成他们独一无二的样子。 下一次,当我们觉得孩子不听话、表现不如意时,当我们忍不住要吼孩子时,请对自己喊停 如果很难刹车,那不妨暂时离开孩子,到一个角落,情绪缓和以后再回孩子身边。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沟通中教会孩子:“宝贝,如果我情绪上来了,你可以跟我说:爸爸/妈妈,请停一下!”

  • 第二,学会觉察

 如果喊停很难,那么先从记录我们的情绪开始。 《超级育儿师》中就有过这么一段画面:
一位妈妈说话随时在咆哮,她的孩子脾气也非常急,动辄就在哭闹。
孩子问妈妈问题,妈妈答得不耐烦了,直接吼:“不许再烦我了!不许再问我了!”
孩子哭着求抱,妈妈大喊:“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

节目组安排这位妈妈到声音体验场所。
当听到自己吼孩子的声音在耳边回放时,这位妈妈崩溃了。
她泪如雨下,表示对自己的歇斯底里感到“害怕”“恐惧”。
连大人都扛不住的吼骂,孩子又是如何煎熬着过来的? 所以,如果你一直习惯于靠吼去跟孩子沟通,不妨试着记录下自己的情绪。
用纸笔,或者录音、录像。
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觉察和反省,从而一点点学会,放慢语速,放低语调,用更温和的态度,去跟孩子沟通。
 
  • 第三,试着用一些沟通技巧


人们只有在情绪良好的情况下,才能配合、反省、作出改变。大人是这样,小孩更如此。 所以,日常生活中,记得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件。
比如,孩子吵着想要吃饼干,而家里刚好没有。
不要急着吼骂孩子不懂事,而是看到孩子的心情:“你现在很想吃某个饼干,我其实也很想吃……”
再处理事件:“我也很想现在有,我们明天去买,你明天一定一定要提醒我去买啊。” 另外,多用“我”而不是“你” 做主语。
比如看到孩子把颜料扔一地,不说“你怎么又把颜料乱扔?!……”,而是说“我看到地板上都是颜料……”
前者是指责,容易引发孩子抗拒或回避;后者是描述,孩子乐于配合、寻求解决办法。
 
  • 第四,从根上改善亲子关系

 有研究数据表明:
亲子关系增长10%,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相应提高8.42%,良性的品德行为提高7.14%,学习成绩提高4.01%,认知能力提高3.36%。 可惜很多父母本末倒置了。
他们不惜破坏亲子关系,去反复盯住孩子的那些“问题”“毛病”。
误以为:只有孩子听话了、有进步了、变得优秀了,才能好好尊重他、爱他、接纳他。 全错了。
不是孩子听话了,我们才尊重孩子;而是我们尊重孩子了,孩子才听话。 不是孩子进步了,我们才信任孩子;而是我们信任和接纳孩子了,孩子才能进步,也才可能更优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需要善待自己。
承认自己也会有做得不当的时候,接纳自己,然后下次改善。
当我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又不接纳自己的情绪时,就很容易向孩子大吼大叫。
所以,先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再去照顾孩子的人生吧!
与所有父母共勉!



来源: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万个家庭,带给父母美好希望,让更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RECOMMEND
推荐阅读山东人揍起扑克来,连土地爷都劝不住
过山车到底安不安全?
坐高铁千万不要玩手机!
涨粉400万,却被逼“闭嘴”,他的离开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航天员终于回家了,90天!他们的身体变化超出你的想象
20分钟孩子眼球被溶化!医生说这东西每家都有,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
医院太平间到底在哪里?是啥样的?

更多夜读,关注央视网

假期你吼孩子(被吼)没?

试着改变/沟通,哪怕只是一点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