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社交软件,迎面弹出一组精修照片,附文案“某某明星今日营业中”。明星营业,网友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对于明星及运营团队来说,在社交平台上,给明星凹人设、跟热点、发日常,早就是圈内吸粉、固粉的“基操”。然而,营业并非明星专利。在大v的金字招牌下,还有一群并不那么显眼的素人账号,也在默默地营业。他们不是明星,未必有专业团队,但却有明星般的营业意识:在网络上,认真运营账号、定期更新动态、精心发布内容、用心经营个人形象。装,是一些网友对这些营业素人们的评价。
对此,有人表示,“我摊牌了,我就是装的。”
那些年我们装过的“人设”
扪心自问,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发的内容,有多少“装”的成分?
在社交媒体的舞台上,装精致,装小资,属于基础操作。好看的食物、风景、自拍,各种经摆拍、调光、修图的照片,为日常生活蒙上层层精致滤镜。然而在各路“假名媛”“假二代”被曝光后,种种高大上、精致的内容,“白富美”“高富帅”等人设,一出场就会被质疑真假。一些毫无内涵、纯装的内容,也逐渐沦为“做作”“油腻”的代名词。相比之下,装文艺、装沙雕,不仅“装”得不那么明显,还能在灵魂层面给魅力值赋能。正所谓,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内涵、有幽默感,成为部分人心中的理想状态。“智性恋”“搞笑女”人设纷纷出现。随着松弛感的风刮过,“做自己”成为潮流,真实、松弛,也成为一种新人设。不少网友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就是在凹人设、装松弛。有情侣博主更是坦言:“我们的甜蜜确实有装的部分。”
尽管我们深知,人际交往,重在真诚。但总有些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按照既有的形象,去表达、去展示。有些话,刚到嘴边,说出来就莫名其妙地变成其他句子。网友@养金鱼就有“困在人设里”的感受。曾经的她,会在朋友圈分享生活趣事,并写成小故事,不定时更新。但渐渐地,她感受到,如果后续的小故事,“质量”不如之前的内容,好像就辜负了想象中的观众、读者,简单的分享变成了“服趣役”,在微妙的压力下,她决定“停更”。
现实和网络的区别,经常被人提及,也更直观。比如有的朋友,现实社恐、网络社牛,线上线下差距过大,让人一度怀疑聊天框的背后,换了一个人。但匿名的网络世界里,人格切换的情况比比皆是。正所谓“大号唯唯诺诺,小号重拳出击”,即使大号未必能对应现实的人,但大号在长期的更新下,已经有了“人格”,一些“画风不一致”的内容,只能换个马甲,切换小号再发。有时,网友们还会多平台营业,一个平台一个人设,有网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网络分裂症”?认真经营的多面人生
装,是为了经营账号,更是为了经营人生。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整顿职场”的00后,学生干部先硕(化名)在发朋友圈时,尤为在意领导的看法,游戏相关的不发、奢侈娱乐类不发、思想觉悟不够高的不发……总之,可能让领导产生负面印象的内容,先硕一概不发。如果去翻他的朋友圈会发现,一半的内容,都是政务类信息和推文,字里行间都写着两个字“靠谱”。但如果翻他的QQ说说,就会发现先硕还是名资深游戏博主。早在初中,他的技术流视频就得到某著名射击类游戏官方账号的转载,并积累数千粉丝,如今,他发布的游戏内容,有玩梗、有操作、有恰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皮”。作为一名有经营意识的营业人,先硕会定期挑选素材,在两个平台上同步更新。同时,他还会根据不同观众的反馈,动态调整。比如有同学觉得朋友圈太沉闷,他就发些生活内容;有粉丝觉得他不够活泼,就在视频里更积极表现。营业精神,是先硕作为网络双面人的唯一坚持。他表示,如果粉丝需要,女装也可以考虑。从现实情况来看,经营账号其实正是在经营生活。如今,人们在网络交际上,用的时间越来越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网消息,截至2022年6月,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同比增长约9.7%。其中,即时通讯的用户规模最多。在网络上的各种“角色扮演”,其实正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面具”。面向客户要专业,面向朋友要热情,在真实性格的基础上,对外展现出社会需要的形象,是人之常情。这种“装”,正是认真经营生活的表现。
我变成了我的“人设”
不可否认,虚荣是凹人设的一大动机。
但反向利用虚荣心,在现实中,通过努力,不断靠近自己包装好的网络形象,把捏造的人设给“弄假成真”,不失为进步的动力。不少走精致生活风、高端人设路线的博主表示,凹人设让她们更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网络的正反馈,敦促他们去“扮演”,直到演成戏中人。今年8月,kirakira发布的“草履虫计划”走红,此后她坚持读书、运动,每日打卡,复盘一天的工作、学习和思考。尽管她并没有做网红的想法,但网友们的关注、鼓励,却让她每日工作后,坚持读书,尤其是一些评分较高的书。毕竟,一个众人瞩目的自律博主爱看言情小说,这实在难以说出口。“在涉及个人品味方面,我很难不去装。”打卡了2个月,被工作消耗殆尽的她深感“人是有极限的”,并一度打算停更。结果停更第一天,就有网友私信催更。“一个不自律的人,要做自律博主,太难了!”kirakira承认,自己偶尔也有想偷懒、不那么乐观向上的时候。“我展示出了较为美好的50%,至于那懒惰、怠惰、消极、沉闷的50%,我就不给大家看了。”被看见,会带来压力,也会带来动力。有不少网友关注她,乃至和她一起打卡,即使是为了这些“革命同伴”,她也打算,即使累,但有余力,还是要坚持下去。如今,她坚持打卡了81天,读书十余本,并渐渐找到了与自己达成和解的生活状态,成为夺回注意力的“草履虫”。
装到最后,我还是我
“哪有人不装的?”
在匿名的网络环境下,装,其实是一种刚需。注意力经济下,平台鼓励、网红四起,一心求红的素人,为了求关注,展现出粉丝喜欢的一面,是出于工作需要。同时,作为社会中的人,进行印象管理,也是出于社交和个人情感需要。有需求就有市场。网络“装”学遍地,不少自媒体纷纷推出“打造人设教程”“如何经营个人IP”“提高你的影响力”等课程;在网购平台,还能搜索到朋友圈及其他平台的文案设计、全套图文等专业服务。个人IP咨询师@良姜大叔表示,在其自媒体仅2000多粉丝的时候,一天最多就有20人找他咨询。人人都在装,真实就显得格外珍贵。因此,“做自己”“人间真实”成为互联网褒义词。崇尚做人要真实,能破除过度包装的良方,给自己和别人都减负。但过分强调真实,却让一部分合理的“装”,变成被“喊打喊杀”的对象。比如,化妆打扮、有人称为“服美役”,拍照P图,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然而,吐槽后默默删掉的朋友圈文案、细心找角度并精修的上传自拍照、总担心水平不够想用点高端词汇的影评书评……种种习惯性的“装”,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真诚是好事,装也不是坏事。不伤害他人,不勉强自己,把装变成鼓舞自己向上的动力,把一些好的品质给“弄假成真”,这样装出来的人设才不会“崩塌”。良姜大叔表示,在打造“个人IP”中,个人才是核心,IP只是手段。只有自己立得住,人设才hold得住。装到最后,人还是要回归本真。
原创声明:本文为央视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