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压根没有储蓄!信则有,不信啥都没!
开篇前,先放几组图然后讲几个案例:
开篇组图一:
前段时间美国火车出轨导致化学品泄漏的新闻特别火,不少美国网友开始扒美国的铁路,很多都是有百年历史的铁路。
密西西比中央铁路(Mississippi Central Railroad)
密西西比州Holly Springs附近
ND&W铁路
俄亥俄州Cecil附近
开篇组图二:
楼兰古城
开篇组图三:
上面这栋公寓楼有254户,就坐落在俄亥俄州东北部。由于能够付房租的房客越来越少,导致长期收入都不足以维持运营,该公寓的产权方管理公司也随之放弃了管理。
房子的问题越来越多,漏水,玻璃破损,断电等等,进一步加速了本就不多的租客的搬离。后来流浪汉们住了进来,占据了这里。现在这栋楼只剩下一个空壳,里面的所有设备、家具都被搬空,玻璃全部被砸,大门也被拆掉。附近的人来这里非法倾倒垃圾,焚烧汽车等等,令附近居民头疼万分。
完整原文参考:高层住宅会不会变成贫民窟,看看美国的案例
短短百年,不论是钢筋混凝土房屋还是铁路桥梁,都会变成废墟。而那些大家眼里觉得传世的几百年上千年的建筑,事实上几乎每50年-100年的维护费用,就足够新修建一个了。
我们在《什么是债务?这些视角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这篇文章里罗列了25条观点,其实每条观点都可以独自展开成万字长文,更多是小美思考的结论性陈述,省略了思考过程和逻辑。
其中有一条说这个世界本质是0储蓄的,有两个好友读者都就这条提出了疑问, 表示不理解,所以今天小美就这条展开一下。
我们先举个例子:
假如我们去了一个社会,我们是老板,我们同时要充当政府和银行;而人民群众分为三群人,A群人的技能是种农业种庄稼水果,B群人技能是畜牧业搞肉蛋奶,C群人无所事事靠捡椰子挖野菜维持活着,算是比较懒的闲置劳动力。
我们都知道,蔬菜和肉蛋奶都是容易坏掉的,生产出来一两周就得立马吃掉,毋庸置疑。
一开始呢,A每周生产10斤蔬菜水果,B每周生产10斤肉蛋奶,互换5斤,各自都过的足够温饱。物物交换因为效率低,所以你作为老板就靠权威印了钱,让钱作为大家的交换媒介。而这时候A也没必要多生产了,生产的多了也没人吃就坏掉了,因为B就吃5斤菜,多余的他也不买,因为他手里也没钱,只有卖给你的肉的钱,刚刚够买5斤菜。
但是你作为老板呢,希望大家过的更好一些,你们都饱了不生产了,那GDP怎么增长呢?而GDP持续增长,又是你老板的执念,高于一切的目标。
这时候你作为老板,可以跟A去讲:你每周可以生产20斤,多余的10斤我保证你能卖掉换成钱,万一以后你老了干不动了,用这钱可以随时换成10斤的蔬菜或肉蛋奶。A一听,靠谱啊,老板的权威我是相信的,有点储蓄总是安心的,谁知道未来有什么幺蛾子。B一听也觉得靠谱,攒点钱未来可以换成食物多好,也撸起袖子加油每周生产20斤。
这时候你整个社会每天”人均“生产量变成分别20斤蔬菜和肉蛋奶了,但是A和B每天只消耗10斤啊,多余10斤蔬菜和10斤肉蛋奶怎么办呢?这玩意又不能储存一两周就坏掉了。
首先,老板你自己吃啊,你可以养些公务员,把多余的吃掉,印一些钱给A和B即可。
后来,你又让A和B每周生产量变成30斤,这样每周他们除了自己吃的还能攒20斤的钱。但30斤的话,老板你发现自己根本吃不完,那怎么办呢?可以让C吃啊,但C这群闲置人力,可以帮忙干点活,比如帮修修水渠种种草,算是帮助A和B更好的产出。
再后来,为了GDP发展,你又想刺激A和B每周GDP产出40斤,A和B乐意啊,一算攒的钱都可以传后了,继续蒙头干。但多产出这些蔬菜肉蛋奶,必须得有人消耗啊,不然就坏了。ABC和自己都吃饱了,但为了刺激继续生产扩大GPD,得找个需求方。隔壁河里有个水怪,要不喂它们得了,但是得有人去喂啊,就让C去,然后给他们点钱,让他们也有储蓄。于是一帮农民工去修了郊区的一座荒废的免费公园,发的工资变成了自己的储蓄。
就这么循环往复,后来GDP增长到了A和B每周产出100斤,同时A和B甚至C一算自己,攒的钱都够换10万斤肉蛋奶了。但没人会去一下子把10万斤都换出来的,不然吃不了几天就坏了;也没人会觉得自己的10万斤肉蛋奶有风险,因为他确实想换随时能换,毕竟现在AB群人每周都产出100斤,够支撑大家日常兑换的,大家也都信任老板你。
而你要刺激大家继续生产,大家是嗷嗷有动力的,因为谁也不嫌攒的钱多;但你要刺激大家把生产出来的都吃掉,那得多想想办法,毕竟吃多了会撑的。
但原来吃土豆番茄,现在可以升级吃人参木耳;原来吃苹果桃子,现在发现了新品种榴莲山竹;原来吃鸡肉现在吃驴肉天鹅肉了;所有ABC一看,都愿意把储蓄拿出来买新东西啊,别说储蓄了,当年都有人卖肾买IPHONE,这玩意太新颖了;万一将来开放了月球旅行,那愿意没日没夜打工十年买张月球旅行票的青年大有人在。
但跳出来想想,大家的储蓄是啥?食物不能保存,衣服不能保存,车子不能保存,甚至开篇的案例说明,如果在百年内不投入足够新建一栋同样房子的维护费用,连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和桥梁铁路都不能保存。大家的巨额储蓄又从何而来?
还是小美那句话,如果全社会人都积累了大量财富,没人干活了,那么所有人所有积累的财富将灰飞烟灭。所有人的财富,都得体现在当下和未来正在干活的人的产出上。储蓄,本质上都是别人给你的未来的卖身契。
但是,GDP还得增长啊!
人参木耳、榴莲山竹、驴肉天鹅肉都已经开发出来了,实在不知道还有啥了,房子车子手机电脑大家都有了,高铁桥梁公园遍地都是了,但是GDP还得增长啊!
想增长,就得让你拼命生产,想让你拼命生产,就得把你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消费掉!我可以免费撒钱给一部分居民向你购买,实在不行我自己印钱买了然后哪怕扔掉都行!扔掉没关系,我们老板有信用,你甭管你的东西是不是扔掉了,我给了你钱,我保证你将来钱能花出去。核心是全社会生产力一直在提高,GDP一直在提高,只要这个东西一直在提高,你们全民储蓄就有底随时想兑换就能兑换,同时对我的威望信任就在。
我们再举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国内有一些知名商学院,动辄学费百万,里面都是一些企业家大佬。假设你是个骗子,进入了这个商学院。虽然你是个骗子,但是明面上有着极高的威望大家都叫你启强哥!
开学后不久,你就发了个基金,因为你极强的威望,很快大家就纷纷认购。
你这支基金呢,承诺大家本金绝对安全,以你启强哥的威望和拳头担保,同时给予10%年化收益率,只是有个隐藏条款,每年的基金管理费是浮动的,跟通货膨胀率挂钩的。
而你实际募集来的资金呢,啥也没干啥也没投,毕竟你是个骗子吗,但是你也没拿来赌,反正自己日常花天酒地花销都是从这里拿。
第一年你募集了1亿,然后因为你的威望和历史履约能力,20年来所有同学随时想提现就连同本金加利息实时提现,20年来你的基金规模也达到了100亿。每年10亿的利息而已,绰绰有余,每年新增的投资规模都够这10亿,何况大多数同学历史累计利息也都复投进来。
而且由于你的隐藏条款由于某种原因解释权在你,大家不得不接受,每年可以按通货膨胀率来提成基金管理费,而通货膨胀率有时候也是在你自己掌控之中。
你这只基金,稳得很,确实随时能保证任何同学任何时候想提现就连本带利一起提现。
但大多数同学一下子提现了吃不消那么多,更愿意存着,心理上当成自己的财富。
到50年后,你的基金规模已经1万亿了,而这50年你自己花天酒地花销了一大半,只剩2000亿了,但没关系啊,应付每年大家的1000亿提现绰绰有余,何况每年还在新增规模。
再过一些年,你挥霍的剩余资金都不够利息了,但没关系啊,通货膨胀率在你掌控之中,当年10%通货膨胀率,收10个点的基金管理费,不就行了吗。
只要你有威望,大家还信你,几乎你可以永远保证大家实时提现。
这时候投你基金这帮同学的财富还在吗,在你同学看来,实打实的是储蓄存款,随时想提就提;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了。
信则有,不信啥都没!
最后再来个例子:
你是一个餐厅店长,带着所有员工勤勤恳恳工作,你们干得很卖力,赚了不少工资,也给餐厅老板赚了不少利润。
吃饭的人越多,餐厅营业额越高啊
然后老板为了餐厅营业额,一开始自己的利润都请自己的一些靠谱朋友们来吃饭,营业额增加了不少,而且多少还有些朋友会再带朋友来额外自费消费。
后来觉得营业额还得增加,老板手里也没钱了,老板就把你们店长员工都叫到一起,把你们这些年的工资拿一些出来借给老板,然后老板继续拿这部分借款去请朋友们来吃饭引流。而你们店长和员工也不担心,可以靠未来餐厅老板的利润来还你们钱。
再后来,营业额增速有点慢了,而老板不光自己利润每月都花出去还把大家借款也花出去了,营业额增速还不够,同时每月自己利润还有一部分得用来还利息。这时候老板自己名义不好借了,就发动亲戚问大家借款,反正是老板的亲戚有老板做背书,就继续借给他。
又后来,还得增加营业额,但是老板及亲戚发现靠谱的朋友不多了,很多朋友免费请他来吃饭后,也没有啥引流作用,他就是纯白吃也不会带来更多朋友消费。
当然主要是就这些菜品吃够了,没有开发出太多新菜品来,该吃过的也都吃过了消费动力没那么强了,尤其是房子这道菜大家基本都吃过了。
而对员工而言,我努力干活攒的钱借给老板,是因为老板有良好的信用未来餐厅盈利了可以还我;而未来的盈利不还是要靠所有员工努力干活吗?万一未来餐厅盈利不好了,或者员工失去信心消极怠工躺平了,那餐厅盈利少了,更还不上啊。
员工的储蓄是啥,最终还是靠员工未来是否努力才能体现储蓄的实际价值。
回到正题,为什么说这个世界压根没有储蓄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很清晰的能看出来,因为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无法储存的,短到服务,再长一点食物衣服,再长一点已经开采出来的煤炭装桶的石油,甚至拉长时间维度就压根不存在固定资产,连钢筋水泥建筑都一样,如果完全不维护的话50年撑死100年折旧到0已经是极限了。
所有要消费的东西,都是不可以储存的
所有你的储蓄,都是当时新增储蓄时候当期有对应生产品的,而因为这些生产品不能储存,当期都已经被消费掉了
你当期储蓄的越多,就意味着有人当期要强行消费或浪费掉的越多,而这些浪费掉的实实在在的东西,都是需要未来用实实在在的生产来填补的。
而你的储蓄,根本不是对应着实物产品或服务,而是未来干活人的一个承诺。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世界压根没有储蓄呢?
如果你只有100斤粮食借给了朋友,朋友已经吃到肚子里了,自己手头只有朋友未来会还你的承诺,而自己手头确实一颗粮食都没有了,那么你手头有粮食储蓄吗?没有!
所以从宏观角度讲,由于几乎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无法储存,所以全社会所有人的储蓄,都不是手里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未来干活人的承诺。也就是信用。
现实中我们都有习惯,比如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财务上对一笔收入的苛刻的确认原则,常说没到手的钱就不是钱,或者落袋为安,诸如此。现实中大家对实物都认可落袋为安,不落袋就是个空气。
那么之于储蓄,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未来有诸多不确定性,只会比你现实中交易的不确定性更大更隐蔽,因为时间带来的改变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大的。落袋为安,不落袋就是个空气;对于储蓄也是,未来兑换为安,没兑换的都是空气。
所以说这个世界本质上是0储蓄。
这么说,更多的是用激烈的言辞话语表述,来让大家印象更深刻的去理解储蓄背后的本质。没什么可辩论的。
毕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不假思索的认为:
储蓄,他也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信用也是实实在在的。
但信用这东西,它不是一尘不变的,也不是与规模挂钩的,不然你看现在几万亿资产的许家印信用还不如你,或者还不如十年前几千亿资产时候的许家印自己。
能够理解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没有储蓄的,进而日常习惯性的激励自己去不断看清信用的本质,这将是一个质的飞跃,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机会。
后记:
好,再多的这种阐述就又偏离这篇文章的初心了,因为本来是因为那篇文章里的段落大家看不明白,所以堆更多逻辑描述就更晕了,今天主要是通过几个案例,让大家感受后面的微妙,从微观理解宏观。
或者可以说,今天的上边的三个案例才是主体,大家自己根据案例自己多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上面一段正题总结,只是餐后甜点,可吃可不吃。
最后附上上篇文章那段话:
这个社会本质是0储蓄的,因为大多数东西没法保存,而且也是没法整体透支的,因为大家不可能在实物层面透支未来产出,比如提前吃掉明年才能产出的粮食。但出于对人类尽可能多干活的刺激,又需要储蓄这个东西,因为储蓄能刺激很多人出于安全感和财富欲望提前努力干活,但你干的活又需要有人来给你消费掉,不然你的产出也转化不成你自认为的财富,没有需求,那么就需要创造需求,比如房贷比如信用卡老赖,但这个缺口还是很大,那么从还可以炒高资产抵押物价格,比如房子股票,这样能在表面上让居民觉得是正常消费而不是负债消费,但股票涨涨跌跌,为什么可能你啥也没干,一天之间计算自己的总资产,就从正资产消费变成负债消费了呢?但即使这样,还是有缺口,无法弥补GDP的增量目标,还是消费不足怎么办呢?那就政府上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当期就要消耗掉,因为没法保存,要就可以一部分直接找些人发给他们就好了,但是不能乱发啊,总得有个规矩,那可以招些人发给他们,需要干活得时候也让他们干点我政府的活,也就是搞大量公务员事业编之类的,即使他们悠闲喝茶看报也没关系,不然像美国那样直接随机全民撒钱,会出现一堆问题,中间徇私舞弊,公众舆论不确定,也容易升米恩斗米仇,真需要干活时候又动员不起来,之前发钱说好是免费的凭什么现在我给你干活。给公务员撒钱还不够弥补需求缺口的话,或者效率不高真需要发给一些拿钱就立马消费的底层人群的话,因为上面那些问题,还是不能直接发,不如以工代赈,这个以工代赈最近也特别火,以小美这个思路一分析是不是就很清楚了?然后城投债上场,然后...
是不是现在看这段话,就会清晰很多了。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