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和小美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昨天魏杰教授在五道口的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分享】

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你想躺平,你先问一下通胀他答不答应

昨天公布了2月份的CPI和PPI数据,喜大普奔,2023年2月份的CPI同比只有1%,远低于预期,甚至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数据,我们今天主要分析CPI,以后再把PPI加进来详细解读。还是老规矩,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先讲几个公认的常识例子:股票市场上经常在流传着一句话: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不管是游乐园排队入园,还是机场安检出关,花两秒钟扫视一下所有队伍,选边上人最少的而不是离大多数人最近最方便的队伍,总是对的,没错吧?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又说了要少数服从多数。(这两句话蕴含的逻辑,又够单独一篇万字长文了)70年代美国总统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放弃金本位的时候,很多人下意识的觉得美元缩水了,没有黄金支撑了,之前连各国央行都挤兑美元提黄金,其价值要打折扣了,是大利空,所以,认为总统电视宣布的下一个股市开放日,股市将大跌,要第一时间开盘前挂单卖掉!上面的分析没有错,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但实际股市开盘当天暴涨,低价挂单着急卖掉的肠子都悔青了!为什么呢,因为总有少数掌握着巨额财富的聪明人,能够抛弃下意识的思维惯性去独立思考,金本位的放弃意味着美元的放飞自我,可以随便印钱了,要把钱换成股票而不是把股票换成钱。所以看到昨天CPI的数据后,我们能看到的绝大多数文章,就天经地义的去分析,喜大普奔,通胀不是问题甚至开始谈论通缩了。确实,分析的都对,头头是道,各种数据图表,引经据典,小美是真没这个本事。但小美骨子里觉得哪里不对!要有独立思维!到底什么是独立思维?首先是觉得某个事情不能随波逐流,然后一是独立思考出来的与众人不同的思维,二是能够解决自己心头底层疑惑的思维,三是从而让自己无论外界怎么干扰都能坚持的思维,这三点一点都不能少!我们拆解下:首先,是要觉得某个事情不对劲,不能随波逐流!这个是根本,需要自己把握,小美暂时还不知道有什么诀窍,更多是直觉和习惯,当然有可能需要读千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然凡事都要独立思维与众不同就是个二逼,别人说蜂蜜是甜的你说不一定,因为大多数人认可的不一定是对的,所以你怀疑它可能是苦的,这样多累,不是个二逼是啥?当然也有那么一丝丝概率蜂蜜坏了它真是苦的,但中彩票的概率小美觉得真不划算。然后我们能够思考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不然觉得不对劲但还是下意识做了,这种人更痛苦!就像那个炒股的发小前几天抱怨说,我都预感到手里这只股票要连续跌停了,可就是手贱没舍得卖,你说要压根没预感也不会这么难受啊。同时这种独立思考出来的东西,是能够解决自己心头底层疑惑的,不然就变成了为了不同而不同,故意特立独行,就是一种装逼,很恶心的装逼。第三点说的是让自己无论外界怎么干扰都能坚持的思维,这点在现实中的意义可能才是重点,其实也就是别人眼里的偏执狂。没有独立思维,不站在众人的对岸,你赚谁的钱,外星人的吗?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对方就想惹毛我,我要不要发毛呢?

这篇大家慢读细品吧,之前写的太直白都无法通过审核发表,只能多打打比方举举例子,实际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你是斗牛场上的那只牛,该怎么办好呢?一个人拿块破红布子晃来晃去看的直烦,不理他吧他得寸进尺,可能再招来好几个伙伴各种红黄橙粉布子晃得更烦了,理他的话朝他撞去就正中下怀了,最后被剑插得我遍体鳞伤!从五六年前就在各种正式场合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见国家的智囊团水平之高!前几天新加坡外长维文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全球在二战后七八十年的和平红利已经结束,而我们在五年前就预见且反复公开宣讲了。但是,提前意识到自己是只斗牛,依然还是无能为力!不能正中对方下怀,不能落入对方希望你钻进去的圈套,但对方只会一步一步得寸进尺,逼得更紧!由不得你!一切还都没有开始,现在充其量算是开场预热!对方手下闲着可用的斗牛士一大堆,比如日本印度韩国澳洲台湾菲律宾。对方手上的红布子也一大堆,比如台湾南海朝核印度边界和新疆。甚至隔壁有头傻牛,虽然历史上是你的仇牛,正在被斗来斗去挨着剑插,但毕竟是你的同类,他身上挨的剑未来也会同样方式刺向你,帮他的话现在剑就插向你,不帮的话他倒了就只能轮到你了。即使你再能忍,想默默的养膘增强体质,但是有些事情是公开的,比如对于牛无法忍受的那块红布,和台湾问题是我们无法妥协的红线。可预见的是斗牛士一旦逼不得已下场了,要不就是把牛斗死,要不就是被牛撞死,那他一定会一步步逼近你,把各种红布拿出来晃悠,只要你不为所动,就继续加码,恨不得把红布塞进你眼睛里!同样,到了今天,美国也一定会逼我们动手,趁他的剑还比我们的牛角锋利的时候!不然等我们养精蓄锐体型足够大的时候,他的剑在我们的牛角面前就是个绣花针。各种斗牛士会纷纷上场,各种红布粉布橙布会纷纷拿出来晃悠,你越不动他越急,你连台湾都不care了他更急!可是,领土完整,无论如何都是我们要坚守的啊!现在的国际形势就是这么个情况。目前一切都是前戏,俄乌战争也只是表演开始前那个热场的小丑,而美国巴不得赶紧找个理由正式开始这场表演,拖下去他就输了!美国有多长时间呢?最多十年时间,他就不战而败了,所以他恨不得立即开始。也许当下俄罗斯给乌克兰扔战术核弹,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事情!军援这么久,不就是想把俄罗斯逼急了扔蛋,从而把事情搞大嘛。如果一时半会不扔,还就这么拖着,那就只能再换块红布了,1996年美国让李登辉去康奈尔演讲,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好像是牛为红布所动了,所以最近美国计划邀请蔡english也去美国演讲,行程选项里又是康奈尔!都说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极度隐忍,才是接下来对国家的考验,相比下之前的贸易战和疫情,屁都不是!甚至是台湾,反正我们牛逼了迟早是我们的,中间你一顿操作猛如虎,老子就当你是二百五。红线也可以是条有弹性红皮筋线,只要红线有韧性不断裂,红线里边的迟早是在里边。确定的,是接下来很多事情都会一步步让大家惊掉下巴,义愤填膺!不确定的,是我们国家的韧性,是否有一根看似极度隐忍实际复原时候弹性十足的红线!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定的支持祖国,相信国运!不然呢?你去看下二战时候美国生活了很多年的日本居民境遇,或者看看俄乌战争时候那些已经脱离了俄籍的富豪。本文底层逻辑基于下面这篇文章,万字长文,慎入: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
2023年3月9日
其他

我们的产业升级,对美国来说就是世界末日

开篇,我们先举两段例子:第一段例子:大家还记得自己家是哪一年买的彩电吗?大壮家的电视是80年代,金星牌21寸彩电,3600块钱。什么概念呢?当时大多数公务员的月工资就四五十块钱,父母双方工资每月不到100块钱,父母双方工资三年不吃不喝刚刚购买这台电视,而且是21寸,当时已经很大了。而今天一个21寸电脑显示器去二手市场购买,最多100块钱,而且还是超薄液晶的。当时拥有21寸彩电的体验感可能都比不上现在10寸的led,因为没啥内容源,分辨率也极低。然后90年代,买一部“大哥大”需要近3万元,由于价格昂贵,“大哥大”在当时属于高级奢侈品级别的产品,即使这样都一机难求,得黑市加价才能买到。当时国内公务员每月工资两三百块钱,一般家庭不吃不喝得5-10年才能攒够3万元买一部大哥大。而当时的大哥大能干啥呢?拍照微信别想了,即使打电话,也只能打给固定电话,因为除了你没有其他朋友拥有这东西了,话费奇贵不说,农村乡镇肯定没信号,县城除了中心区域外,想有信号都难。上面说了大哥大,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是当年的成功标准!桑塔纳是啥车?放到今天早就停产了,能卖三五万块钱不错了,而90年代时候呢?定价18万,如果对比当年大家工资,相当于今天的1500多万,90年代初自掏腰包买一辆桑塔纳要远比今天花几百万买一款基础兰博基尼阔气多了。然后到了2010年代,当时从iphone4s开始,到5和6那段时间,国内流行一个段子,就是'卖shen'买iphone,一部5000多块钱,放到今天也就500块钱的水平,还不考虑通货膨胀。再看特斯拉汽车,2014年开始,国内100多万一辆ModelS,现在呢,续航更长更智能的同款电动车十几二十万,如果你非要犟嘴说ModelS定价还是一百多万,那请你查一下看你们省一年能卖三辆还是五辆出去?这几个例子的核心并不是说当年很贵的东西后来都能很便宜!而是说,过去几十年,几乎任何时候都有新的东西出来,且是人人都需要的大刚需品,甚至刚出来的时候顶着天价都能吸引一些人砸锅'卖shen'的去购买!第二段例子:大壮最爱喝可乐了,90年代大壮第一次喝可乐时候可是攒了一个月零花钱,2.5元一罐,可最近大壮在拼多多购买,发现孙子的24瓶才36块钱,还他娘的包邮送到楼上家门口!再看看肯德基,当年高中时候两个小伙子去吃一顿肯德基,就得五六十块钱,而前两天看抖音直播团购,看起来六七十块钱的套餐给的东西一点不比当年买到的东西少啊!大壮回忆说,20年前给家里买鸡蛋时候记得特别清楚,一斤鸡蛋6-7个,一斤三块多差不多四五毛钱一个,前两天看到台湾人都吃不上鸡蛋了,一斤鸡蛋15块钱还限购一人买几个,甚至连楼下饭店都挂牌子说自己带鸡蛋炒菜的话打五折。赶忙去楼下菜市场看了下,鸡蛋供应充足,4块多一斤,差不多还是五六毛钱一颗鸡蛋。重点强调:上面的两段例子,可能因为他太普通了!普通到大家已经麻木了!但静下心来真正去思考下,小美觉得真的不简单!直接说结论:上面这两段例子,是整个近代西方经济学的支撑!不管是现代货币理论(MMF),还是整个美国债务经济学,各种危机通过放水能顺利解决,就是上面这两段例子在支撑!具体逻辑顺序如下:第一、放水能解决很多危机,但前提是放水不会导致剧烈通胀!不然通胀本身就是个超大危机!第二、怎么放水都不通胀,是得益于技术革命下有新的大需求实实在在的吊着大家胃口,从而老需求的成本成倍的降低,在奋力的拽住通胀!就像上面的第一段例子,今天有3600块钱的彩电,明天有3万块钱的大哥大,后天有100万块的新能源车,大后天有5000块的iphone和各种视频娱乐APP,再往后有'卖shen'都想要的大刚需!
2023年3月8日
其他

看完徐高老师关于宏观分析的三层境界,我彻底“飘”了

徐高老师,教授,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我算是他的学生,之前认真学习过他的一个课程:《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前天徐高老师发表了篇文章:宏观分析的三层境界强烈建议大家去读下这篇文章,可谓国内经济学领域非常有境界的一篇文章。全篇读完后,首先小美彻底飘了,小美截至目前写了接近20万字的文章,更多是记录自己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其中一部分发表到了这个公众号。老读者知道,小美追求的是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去尽可能揭露这个世界经济的本质,这也成了小美的口头禅。徐高老师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用精炼的语言一针见血的总结了小美对经济学的整个思考心路历程。第一层境界:宏观是宏观,微观是微观刚开始,小美天天阅读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最后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及被传为公理的因果链条,但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公众号建立的初衷,有一条:可以说,目前各类专家大V关于财经的解读,99%属于这种,今天公布什么数据了一顿分析,对非经济学专业的人看了,基本上就是貌似看了貌似又没看。摘自: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小美之前没有徐高老师的学术造诣,可以很简洁明了的总结出来,但是经常也会在文章中动不动表达出类似的感受来。不然如果靠这些机械式的经济学知识,就完全可以判断世界经济,人人都是比巴菲特都牛逼的投资家了。事实上稍微关注这个领域的人都心里认可个常识,就是对再敬重的大师的判断观点都要保留三分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是通过他学习分析思路和了解些时事变化,即使事后看他判断错了,也都理解。因为那些教条的经济学规律,拉长时间根本没有规律可言。就像徐高老师举的例子,菲利普斯曲线的消失,和美联储购买国债对收益率的正负影响,可能有时候只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确实有规律,相对于一个人有限的寿命和青春而言,他就被列为了真理,而二三十年后突然失效了,会被震惊一下。别说短短的二三十年了,从工业社会到现在也才短短的几百年,即使基于数学概率论上需要的大数定律比如需要1000个样本概率才趋于稳定,现在可能仅仅走了十个八个样本而已。十个八个样本就总结概率规律,其实是很可笑的,但没办法,即使有限的样本也总得努力。所以,当时小美试图想理解这个世界经济本质的时候,首要一条就是看到市面上99%分析的头头是道、各种数据图表显得极其专业的内容的时候,不要陷进去,继续深挖!也就是无意中默默奔着徐高老师说的第二条境界去了。第二层境界:宏观是微观的加总这时候的表现就是,试图理解一个宏观问题时候,总拿身边的微观的事情来印证举例,让自己觉得自己从底层来理解。就比如宏观经济领域文章,除去99%的处于第一境界的文章后,经常会出来一些爆款,大受大家喜欢的文章:《当我跑了十八个三四线城市后,经济是这样的***》《今年春节回老家聊了三十个亲戚朋友所见所闻》《跑了中国八大外贸港口码头,来看外贸到底怎么了》不得不说,这种文章通过平易近人的微观事实的罗列,最后让每个读者看完一系列微观事件后,自然而然的进行加总,从而让自己觉得很透彻的了解了宏观情况,然后进行判断和指导。这部分文章占比虽然很少,但是由于其极其易懂性,能有理有据的深入的打动读者,所以往往很容易传播。而小美在这个层面深入痴迷分析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哪里有问题!于是在之前的一篇关于债务的文章里,小美写了段开篇引言:摘自文章:什么是债务?这个视角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确实,对于某些领域比如债务这个东西,小美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发现宏观和微观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于是借用了管中窥豹这个比喻。诚然,在很多领域,如果能宏观跟微观结合起来,见微知著,把宏观当成微观的加总,已经能秒杀很多经济学门外汉了,起码能秒杀90%以上的起名为各种财经的头条自媒体。就像徐高老师讲的几个例子,比如对于人口红利终结是否是我国近些年经济增长减速主因、美联储购买国债对美债收益率影响问题,通过这第二层境界,就能理解的很透彻了。但是,确实有很多领域,微观上他就是个斑点,宏观上可能是个豹子也可能是件衣服,越痴迷微观调研,越痴迷这第二层境界,会让你越迷失。小美经历这个阶段时候,也很迷茫,很多东西他摆在那里,就是搞不清本质,一知半解,直到开窍。第三层境界:宏观并不是微观的加总徐高老师通过引用克鲁格曼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一些观点,想去阐述宏观并不是微观的加总。徐高老师文章中引用克鲁格曼的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小美翻译下就是:“企业家你别得瑟,你懂个屁!”文章背后一个简单的逻辑经过小美翻译就是:“你企业再牛逼有几万员工,但是你的目标客户是外面的几百万几千万上亿,你对自己企业员工的很多举措,根本影响不到外面的人群。而因为这帮企业家仰仗于企业的成功或者名气,自负的让人讨厌,瞎几把提意见建议,自以为是。别看你天天接触商业,貌似奋战在一线经济市场,你提的建议基本上都是傻逼建议,尤其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文章背后的韵味就是,再牛逼的企业家,基本上也就在第二层境界打住了,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科班经济学思想,光凭个人能力和市场打拼经验,很难理解到第三层逻辑。小美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毕竟是诺贝尔奖得主说的,但是小美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大壮也白手起家创业过年销售百亿的公司,小美作为搭档,不算企业家也算是个商人。主要小美自我感觉是到了第三层境界了,不信往下看!毕竟上面截图的文章,关于城投债上宏观和微观不能加总理解这个文章,小美是早于徐高老师这篇境界文章一个月发表的。摘自文章:什么是债务?这个视角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文章开头确实反复强调过不是微观加总,可能完全不同,说明小美还是没有止步于第二层境界的,而且往第三层境界去讲述,很容易讲不清楚,所以小美尽可能的还是以微观方式讲述出来。后来徐高老师举了个例子:说要理解挖坑理论,需要攀上最高的第三层境界才行,然后小美看了后就特别的飘,因为小美历史上有很多篇文章,都把这个解释的很透彻,而且是通过各种案例,这里随便摘几个:截图摘自:这个世界压根没有储蓄!信则有,不信啥都没!再来一个之前文章里的例子截图:通过上面几篇历史文章截图,大家应该能很清晰的看出来,小美对挖坑填坑刺激经济这个事情,看的是很明白的,且不断思考能用什么案例,从人性和常识出发,让大家也明白。也就是真的达到了徐高老师说的第三层境界!所以小美看完徐高老师三层境界文章后,特别的“飘”,本以为自己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尽可能让自己理解经济运行的本质,有点民科的味道,结果发现走的是正道。第四层境界:从人性和常识出发但是即使到这层,也是小美几个月前的思考了,关于徐高老师关于城投债套用在基层境界上的解释,第一第二层不用说了,即使到第三层境界,小美看了也都是之前小美一模一样思考过的,但是思考完以后,总觉得还没到头,还不能这么结束,还得继续深入。在第三层境界上,徐高老师讲出城投不到2%的总资产回报率,但这不公允,因为很多项目具有公益性,提升地区竞争力间接活跃地区经济增加税收的,比如提高卖地收入。然后也指出随着地产行业走弱,有些人可能质疑这个模式,那么明面2%的资产回报率,却没有背后因为提升环境带来的隐形回报的话,就走不通了。于是又提出了在中国经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地方债的发行不会挤出民间需求,反而通过乘数效应有效挤入民间需求,也就是上面说的挖坑理论。后面又解释了财政危机问题,拿日本债务230%的占比来举例,我们还远远有空间。这一系列逻辑下来,小美觉得都对,但就是觉得提了三层逻辑,但是第三层逻辑上很快就草草结束了。毕竟对小美这样的经济学们门外汉而言,上面这一系列逻辑,都是小美在几个月前就一模一样思考过的。当时小美思考下来,觉得这还没有探到本质,还可以再深一点,于是就不断思考下诞生了下面几篇文章:这个世界压根没有储蓄!信则有,不信啥都没!关于基建,必须要认真考虑下了!莫让基建狂魔真成狂魔原创什么是债务?这个视角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这里来针对徐高老师第三层境界之于城投债部分来展开一下:首先,不能跟日本对比,更多是自己跟自己对比。而自己跟自己对比,要考虑基建的边际收益,也就是到底国内现在基建做到多少分了还有多少空间,过了一个坎儿,根本不是投资收益率2%能不能覆盖利息的问题,甚至0收益借新本金还旧利息其实都没关系都可以持续!问题是,负收益的问题,基建需要的大量维护费,会导致负收益,看看我上面关于基建那篇文章为什么举了那么多美国拆除铁路之类的例子,其实就是想给每个经济学小白都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请神容易送神难,大量维护费,很多又不得不维护,会导致城投债一边是欠债要还利息,另一边看似变成了资产,实际也变成了需要不断花维护费的神仙,双重暴击,本金靠国家信用做永续债就行了,所以都别考虑本金债务的事,关键是一边还利息一边花维护费,这个能不能扛住!徐高老师说:我国的土地归政府所有,通过大基建和土地财政经营城市,是别国政府求之不得的“法宝”。这个事情我曾经也思考了很久,我看到的本质是啥?还是打个比喻,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尽可能让小白也能看懂:就相当于我是个土老板年利润1亿,结果一下IPO了,给了我30倍市盈率,然后我身价30亿全部抵押出现金来,各种豪宅游艇飞机消费,隔壁没上市的老板或者已经在几百年前就上市完的老板一顿羡慕,但IPO完之后,1到30倍这个过程享受到了,IPO就一次,30亿花完了,买的那些豪宅游艇飞机需要维护啊,如果每年的利润嗖嗖涨,那还没关系,万一不涨了呢?那些别人羡慕的飞机游艇还要维护吗?出于人性的面子和不舍,肯定要拼命维护,直到撑不住那天,先把车库里好几年没开的卖掉拆掉不维护了,依次来。毕竟隔壁老板历史上的游艇飞机因为维护不起,也拆掉一半了。我们土地为国有,但是6亿套房了,相当于短短几十年就把IPO红利享受完了,而且这个红利大到让我们成了基建狂魔,一开始建设刚需必需品,后来被迫建设奢侈必需品,后来又被迫挖坑。往后的日子,都踏踏实实靠每年净利润了,有些资产会变成负担。至于挖坑刺激需求,相信我们跟徐高老师本质上看法都是一样的,他就是小美的比喻,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任何人都一样的看法,他可以是个好东西,也可以不是个好东西。徐高老师讲的更多是说肾上腺素这个东西有好的一面,很多时候甚至只有正面作用,副作用可以忽略,而市面上很多经济学者开始说不能打肾上腺素了他是个有害的东西。所以,我们跳出来思考,不用纠结挖坑这样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他肯定有好的时候,但过量了也肯定有副作用大于正作用的时候。我们应该花大量篇幅,去探讨,现在的背景下,到底打肾上腺素还是正作用大于副作用吗?而不应该在别人说现在不能打肾上腺素了的时候,抛出一堆科学理论说打肾上腺素是完全可以做到忽略副作用的。那么,我们应该把更多时间精力花在研究当今世界经济的背景。最终,高手之间核心还是判断,而不是理论。不同的判断都能有不同的理论支撑,而不存在拿你的理论去说服别人的判断!别看面上经济学分析的再头头是道,实际上是基于个人对世界洞察先得出了个大概结论,然后看能不能在经济学上自洽。成王败寇,不花里胡哨,核心是那个判断,那个明确的判断。当然,这个判断也要基于对经济学的理解。但仅仅是基于,而不是完全因果逻辑推导!这个判断,需要综合经济学家的理论、历史学家的眼界、政治家的敏锐、企业家的社会感知等等等等,当然,也离不了最基础的人性和常识。本文底层逻辑基于下面这篇文章,万字长文,慎入: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
2023年3月7日
其他

一个判断要人命

周末阅读了些近代史,有几点感悟,记录一下。如果提起过去三十年我们的好日子得益于啥?大多数人会下意识的说是改革开放啊,这个确实没错,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让我们整个国家和居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就像前两个月跟个朋友吃饭聊天,他出身于农村,过去通过努力读书考入名校,毕业后打拼多年年薪百万混入了中产阶层,去年过年回家,有发小感慨还是读书好啊,知识改变命运,不然我们这样的底层农村人哪能在北京大城市混得开。这个朋友说,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核心是当年父母放下老家农村的一切房子土地,为了供孩子读书,做了个决定搬到城里起早贪黑赚钱供养上学,不然靠老家小山村那1-5年级语文数学都只有一个老师教课,再聪明也啥都考不上,充其量能认识点字。那么过去三十年我们的好日子到底得益于啥?其实得益于邓公当年的一个判断,原话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或延缓的”。在这之前,小平原话是:“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提起大三线建设,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工业迁移,当时因为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国家领导层判断全面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而我们的防御力量又不足以保证国家基本产业安全,于是开始批量把沿海工业项目迁移到内陆山区,于是在那个国家经济资源捉襟见肘的年代,历经3个五年计划时期,涵盖13个省、自治区,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这样的大迁移别说当时那个年代了,即使放到今天都不一定能吃得消。我们都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似乎小平同志是个经济专家一样,其实小平同志自己也说了:“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有了这样的基本判断后,大家才能一心发展经济,不受干扰的发展经济。70年代,解放军总员额增加到610万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从1981年到1984年,邓小平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精简掉了200多万军队员额。邓小平说:”我们国家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利于国家建设““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1985年6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云集北京京西宾馆,出席邓小平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长达90分钟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意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再裁军100万。伟人的一个基本判断,决定着接下来几十年十几亿老百姓的日子幸福与否。而当今国际形势,如果伟人还在世,我相信已经到了需要对这个世界形势进行重新审视和再次判断的时期了。这个判断,也将对我等屁民们未来几十年产生最大的影响!世界秩序这台电脑主机运行大几十年,各项程序运行已经濒临崩溃,除非尽快升级内存硬件配置,也就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爆发,否则随时面临重启。而人类的寿命导致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没有见识过重启,思维惯性和自负,又会让绝大多数人把目前的程序崩溃当作是过往几十年经常会出现的小bug来应对,然后在应接不暇的程序弹窗报错下终有一天不得不面临强制重启。作为小屁民,我们只能期待着新一轮真正的技术革命,也相信国家领导人的睿智一定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准备!同时作为小屁民,我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守护,也不妨需要我们自己能够有相应的判断。不然,一个判断,真的会要人命的!尤其是没思考不判断,也就是延续之前的默认判断,那几乎铁定会要人命的!和平年代大家尽可风花雪月,小资情调,乱世大家一定会更关心时政。小美的判断供你参考:和平度震荡下行,将是接下来五年十年的主旋律。注意是震荡,不是一路,时而会好转,让你产生质疑。如果过去三四十年改革开放中,我们没有小平同志坚决的判断指导,动不动担心沿海工业被摧毁,经常回头看看三线建设,不是有没有能力而是无法集中精力,试想下今天是什么情形。本文底层逻辑基于下面这篇文章,万字长文,慎入: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
2023年3月6日
其他

房产税真要来了吗?看这一篇就够了(万字长文)

引言:房产税这个东西,就像悬在你心中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长啥样,大不大,会不会掉下来,什么时候掉下来,掉下来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事实上,对国内90%的有房人来说,压根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今天小美就跟大家一起过一遍,把这个必备的功课给做了。今天的内容目录如下:一、国外的房产税是怎么回事二、听说国内的房产税有试点,到底试的咋样了三、国内和国外房产税有什么区别吗四、那国内房产税会不会来?啥时候来?五、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关于基建,必须要认真考虑下了!莫让基建狂魔真成狂魔

昨天的PMI数据出炉,远超预期,极大利好,标志着经济数据全面好转,需求回来了,生产回来了,信心也回来了!在这里我们简单普及下什么是PMI指数,英文全称是Purchasing
2023年3月2日
其他

当投资和消费都没有利率弹性的时候,宏观经济怎么走?

今天的主题是,当投资和消费都没有利率弹性的时候,宏观经济怎么走?什么是利率弹性,就是利率高低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有多大。利率弹性高,那么加息降息就很管用利率弹性低,那么加息降息用处就没那么大这个很重要,关系到大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当然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大家下意识的投资决策,也就是影响到大家的钱包!利率,其实是整个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基底之一,尤其默认利率弹性足够大,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假设之一,可能是默认的也可能是隐藏的假设,那我们必须把这个基底或假设掰开了揉碎了去思考分析下。还是那句口头禅,从人性和常识出发。先来一起分析下消费的利率弹性:简单的讲,就是什么情况下,利率高低会影响你是否消费?假如你是个小镇居民,已经有房子车子了还是没有,已经有孩子了还是没有,有社保和退休金了还是没有,有10万存款,20万存款,50万存款,100万存款时候,看着银行利率的变化,会怎么影响你的消费?假如你是定居北京上海,已经有房子车子了还是没有,已经有孩子了还是没有,有房贷了没有,有10万存款,100万存款,500万存款,1000存款,5000万存款时候,看着银行利率的变化,会怎么影响你的消费?很明显,对于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你,对消费决策而言利率弹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模拟你的家庭财产储蓄从少到多增加的情形:阶段一:一开始,在储蓄没有满足基础的养老、医疗和教育保障的情况下,利率高低几乎不会影响多少消费的,利率再低我也得存着,俗称三座大山。你降息就能打动我把养老钱拿出来消费吗,这钱我负利率也得存着啊阶段二:然后储蓄增加了,养老医疗这些留够了,可能小镇有房是20万但没房是40万,北京上海有房是100万没房是200万(假设)。再超出部分,想去买车买苹果手机,想去吃大餐想去旅游,但如果银行利息高,那就多存点赚利息,利息低,那就不如及时行乐。这部分储蓄,对消费而言利息弹性是足够高的。阶段三:再然后,养老医疗教育留足了,同时有房有车了,各种消费品都不缺了,日常旅游消费甚至奢侈品包包也有一些了,比如你在山区小镇有房有车还有100万存款了,这时候利息高低,还影响你什么消费决策吗?利息再低,实在没可消费的了啊,再消费边际幸福感考量大于利息影响,再往上你硬是让我去买保时捷游艇海天盛筵,我这点钱也远远不够啊,但日常的潇洒小日子已经足够了,县城商场想买啥都不用看价格了。这部分储蓄,对消费而言其实是没什么弹性的。阶段四:你储蓄过亿了,你是马云了,花钱买公司投资不算消费,只算消费部分,那又能咋样呢?你即使非要每顿吃几万块钱的鱼子酱,恶心不死你,那又能咋样呢,这时候消费与利率没半毛钱关系了,只与心境有关。也就是,利率对消费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很显然,只有阶段二是利率弹性比较大的想要让利率对消费影响更大一些,无非就是压缩阶段一和扩大阶段二。压缩阶段一,其实就是增强养老金和社保体系,给教育成本减负,这样老百姓三座大山不用背那么大就可以了,很多人崇拜的欧美确实这块做的会成熟一些,但我们这些年也很努力,连农村人口基本都有社保了,前两年又把课外班提升到了比嫖娼都严重的地位。扩大阶段二,本质上是科技进步,过去几十年多嗨啊,今天邻居搞了个洗衣机彩电,我得努力赚钱也买一台,明天出了个iphone,卖肾也得搞一个,楼房必须要努力赚钱买一套,车子这东西如此方便也不能少,几乎过去几十年没有停过,让阶段二一直在不断扩大。但是,这个世界秩序领导者美国那边好像不太给力了,没有新东西出来了,本来芯片也应该像之前的高科技家电一样变成次先进技术,传给小弟们。但现在老百姓们房子也有了,都6亿套了,车子也三亿辆了,家电电脑更不用说了,连我们六七十岁的老妈都天天智能手机发红包购物看会员视频了,如果你们那个chatgpt能搞个产品出来让我妈都必须消费,那事情不就解决了吗,芯片和过去的家电制造能有什么区别,就没必要打来打去了。所以小美之前调侃说,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阻碍,可能就是大家都有房子车子了,同时也有房贷车贷了。回到正题,就是现在的中国消费,已经没有太大利率弹性了,利率高与低,无非是5%和3%或者2%的差别,该消费的还消费,该储蓄的还储蓄。而投资貌似也出现了这种情况,身边的一些企业家朋友,之前挤破头高利息都想要贷款经营,现在利息降下来了,反而贷款意愿没那么强了,更多的是为了借新还旧周转。这点从宏观数据也能看到,前些年民企难贷款,国企央企和城投公司贷款资质羡慕死人,而现在给民企十年经营贷都见到3.2%的利率了,可见一斑。储蓄和投资,也就是对应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传统经济学一直是保持着两个平衡,螺旋上升,也就是对应GDP的上升,对应从生产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GDP都保持上升。80年代刚改革开放时候,国内的经济工作者们每天思考讨论的问题都是,如何抑制国内需求,打压国内需求。因为当时供给不足,不抑制需求的话,就会面临通货膨胀,而扩大投资本身又会增加社会需求,所以最好是在不扩大投资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生产力,也就是供给,于是需要企业进行改革,即使要投资,也要投资那种能很快带来效益生产力的优质项目。这么多年下来,在外贸的带领下需求一路飙升,使得我们生产力供给大幅提升,而这几年全球化体系很难维系,海外需求不可避免只会向下,面对高高在上的生产供给能力,需求这一端面临巨大压力既然是螺旋匹配的,无非是扩大内需,要不就是降低产能。但后者就是衰退。40年前的经济工作者们大概没有想到,有朝一日需求不足会让我们如此头疼,也不会想到我们需要纯纯是为了刺激需求而开展很多的基础建设,甚至是一些建好就荒废的产业园。当年大力提倡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放在今天大家都温饱的情况还要硬鼓励消费,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当投资和消费都没有利率弹性的时候,宏观经济怎么走?其实这也能解释这一轮放水这么猛,印了这么多钱,但好像作用比想象中小多了。怎么走?顺其自然走!你连续工作了24小时,跑过来问我喝了两杯咖啡三瓶红牛了怎么还是干活效率低,怎么才能不犯困继续高效工作呢?我只能回答你:睡一觉。一张一弛,这么浅显的道理,谁都懂。但是套到一个长达百年经济周期然后交叉在人短短的一生寿命后,就极少数人能够平常心对待了。全球经济和平迅猛的发展了大几十年,继续喝债务配方的咖啡和红牛效果没那么好了,感觉不可持续了,怎么办呢?只能顺其自然,来一场衰退。衰退才是治疗通胀的最佳良药,这本就该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样子。我们传统上也有很多谚语: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深蹲是为了更好地起跳,小别胜新婚,延迟满足感,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拔河里的一二节奏战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等等,其实背后都有这层韵味。衰退,绝对不是看空和悲观!就像再狼性的公司,一员工熬夜加班了,第二天老板看到后都会说:赶紧回去睡一觉吧睡醒后,恢复生龙活虎,继续冲刺下一个台阶。所以,衰退,恰恰是最大的乐观。那再往深处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再狼性拼命加班的公司,也不会要求7*24小时不睡觉连轴干,会死人的!再优秀的经济模型,也不能要求全球GDP连续100年*365天一直涨,也会死人的!回到初心,不忘初衷!当年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一切瞄着GDP,就会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但生活更幸福是初衷,并不是GDP。一切以GDP增长为核心构建的经济体系,有一天会面临GDP增长只能保持幸福度不变,GDP不变会导致危机从而幸福感下降,而GDP下滑则是重大危机导致很多人吃苦受难,那这个时候,就本末倒置了。就该回到初心了,生活更幸福才是初衷,不是狗日的GDP。(感兴趣的可以读下这篇ChatGPT对这个社会真正的影响是什么?)之前收藏过一段话,找不到出处了,粘贴出来:不知道以西方的逻辑是否能懂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哲理。按市场经济的理论,通胀是必然的,也就是物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因为货币越发越多了。但却有这么一些领域,似乎呈现一种“反市场经济”理论的现象。比如芯片、电视机、手机、白色家电等等。为何是反?因为同样的配置和性能,价格在不断下降,越来越低。或者换一种说法,付出同样的钱,越往后,买到产品性能越好,配置越高了,对吧?和通胀没有毛关系,是不是反市场经济?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这些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科技含量高、易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技术迭代更新快。说明这些领域产品性能的进步、技术的迭代更新和产能增加均快于货币发行量,简直就逆天了。那咱们做一个假设,倘若有一天关乎人类生存的所有领域和行业,都能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是不是人们的生活成本都将越来越低了呢?而按照市场经济的经典理论:消费者的成本=企业的收入,那么企业收入不是就越来越少了么?原来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科技成就了西方的经济繁荣,同样科技也会灭了市场经济。当科技进步到可以将大部分物品都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时,人类还需要所谓市场经济吗?资本做梦也不会想到:科技进步的尽头居然是“共产”。本文底层逻辑基于下面这篇文章,万字长文,慎入: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
2023年3月1日
其他

如若你心平气和,听小美来闲扯几句!

大家都知道游泳和潜水最怕的是什么?是暗流。在泳池里游泳动作水平再高,到海里游泳碰到暗流,基本都要交代。看了下统计数据,过去这些年在东南亚和海南海边游泳溺水身亡的中国人,基本都是内陆游泳高手,并不是不会游泳的。这些人可能从小在家旁边的池塘湖泊学会了游泳,下水后游刃有余灵活自如。而到了海边游泳,除了游泳动作姿势技术外,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与游泳水平完全无关的局势判断,感知附近海域地形是否有暗流,以及如果遇到暗流了以后的处理方式。上面这个例子,小美想表达什么呢?小美过去写了这十几篇文章,已经超过10万字了,但是跟一些深度读者交流下来,还是觉得有问题,依然是小美在讲暗流的事,朋友在说自由泳动作怎样才能游的更好不溺水的事。核心是什么:过去几十年的和平年代,就像在游泳池或平静湖泊游泳,不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政治,一心提升自己的游泳动作姿势水平,只关注微观,看得懂各种货币政策趋势,就可以收获的盆满钵满,就可以游的游刃有余。而如今我们来了海边,全球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世大概率会把2022年定义为三战的起点,沙滩上各种暗流涌动,如果再不提前准备些海边暗流地形知识,一味的冲进去遇到暗流后,用尽全身力气和毕生所学想要依靠游泳努力上岸,很容易让自己过去几十年奋斗积累的财富灰飞烟灭。之前有句投资界名言,说之前靠运气赚的钱,然后靠能力都亏完了。说得很在理!因为,如果遇到往海中间卷的暗流,过去平静湖泊的游泳高手,往往会用尽全力往岸边游,堪比湖泊里跟小伙伴比拼的十米冲刺,然后他游的越用力,力竭的越快,心态越绝望,越快放弃生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投资,也是这样。而海边游泳老手怎么讲呢?首先他可以判断海域地形和气候时机,如果大概率有暗流,尽量不下海。其次,如果万一遇到暗流了,一定别用尽全力往岸边游,顺应趋势随着暗流保存力气,慢慢游到海中间,风平浪静的地方,然后绕道游回岸边。《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是在什么时局下火的?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因为没有主权而导致的衰退后,国内的畅销书从宫泽惠里的全裸写真集变成了财商读物《富爸爸,穷爸爸》和励志鸡汤《脑内革命》。假设内陆的湖泊都变成了海洋,一批又一批的游泳高手溺亡的情况下,那么最畅销的书和短视频,一定是《如何辨识和应对海洋暗流》。而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所有产业都在萎缩,唯独著名的《读者文摘》从那时崛起,订阅量翻了十倍。但,这都会滞后,人性和常识,大都是先吃过一堑,才会想去学习研究,试图长一智。之前投资靠运气赚的钱,靠能力都亏完了。就像只管速度的游泳水平技巧一样,投资思维惯性,在和平年代能让你快速积累财富,在风浪暗流年代,他也是让你毕生积累财富灰飞烟灭的加速剂。这也是小美写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如果想写的观点,已经大家都在写了,那么你再写出来就是浪费生命。如果有那么几个朋友,产生了共鸣,那么能够督促小美抵抗人性的懒惰,继续思考坚持下去,毕竟小学时候连写日记都无法坚持。过去几十年,我们寝室夜话国际政治也好,啤酒烧烤谈论军事时局也罢,都是一种消遣,都算是娱乐。真的与我们实际生活没半毛钱关系!未来几十年,宏观经济政治,将与我们息息相关,甚至是我们楼下的卖煎饼果子阿姨的生计,都与此息息相关。不要计较谁对谁错,暗流出现与否并没有对与错,自己为自己负责。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有那么一丝丝道理,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加个星标,多谢阅读。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所谓的核心品质房,可能也是个大坑

今天跟一个大V聊天,他说挺羡慕我这个公众号的我问为啥羡慕?他说羡慕我这公众号每篇文章只有几百阅读就在我要揍他的时候,他用那真诚的眼神打住了我,跟我说,是真的他说:“你这才几百阅读量,都没人鸟你,可以想啥说啥。而我呢有段时间经常花费一周绞尽脑汁写的文章最后无法发表或者发表后被删,导致现在每天只有一少半精力在思考,另一半精力被迫用来思考我想的这些会不会被删,要不要换个方法表述,最后想法为了迎合都变形了,关键是久而久之让自己都相信了变形后的自己了。”而就是他一直鼓吹我让我买核心品质房,这么说让我不得不重新捋一捋了最近两个月,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支持政策几乎天天有,而且个个政策都是大招,小美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政策如果放到前些年,那北京上海深圳房价分分钟得破100万每平米。在这密集的政策下,中介们媒体们专家们纷纷开始出来了,鼓吹楼市回暖,房价将要启动上涨,然后各种新闻成交量大幅上涨,今年(过完年的)2月份比去年(正在过年时期的)2月份成交量大幅上涨接近100%,量价齐升,入市最佳时机。然后很多有观点的有些理性的大V也出来了,但观点显得非常“理性”,毕竟鼓吹全国房价都会上涨,实在说不过去,那些三四线城市挤压的房子,政策再猛实在也无法让人相信还会涨,去库存都是个大问题,一味鼓吹就有点傻了。“但是北上广深的房子总没问题吧?如果说北京房子有问题,那是五环外,三环内总没问题吧?如果还有问题,那一定是老破小,新房高品质小区电梯房总没问题?如果还有问题,那你一定还是不稀缺,万柳书院总没问题吧?”“现在这么放水,是难得的站在水龙头下接水的好时机,千载难逢的核心品质房抄底好时机啊!”说实话,上面的观点无懈可击,之前我都是信的,起码可以让脑细胞止步思考了。现在的时代手握现金找好的投资标的物很难,房子这么重要的资产,再怎么着限定在一线核心城市核心品质稀缺小区房,就是最后的最后了,毋庸置疑的选择了,尤其这么放水,其他地方能不能接到不好说,这是最后的宝地了,怎么着都能接到水的。确实,现在的状态是大量的富人手握资金想要投资,而实业都不好做不能像前些年一样乱投扩产了,股市又起起落落,三四个点的理财存款又不甘心担心跑不赢通胀,大头只剩房子了,而这些富人普遍又比较聪明,不管房地产政策怎样,也不相信全国能普涨了。那么这些富人,十年前买房,可以闭着眼买,只要北京城区五环内的新房,甭管定位高端低端是否稀缺,再不稀缺也是刚需房,买了就赚。甚至六环外的别墅,邻居省份燕郊的房子,都跟着一起猛涨。而现在这些富人看着放水的龙头想要买房,自然不能乱买了,老破小,非核心地段,非高端富人小区,都通通不考虑。手里有的都在纷纷出手,号称这次放水是最后一次把手里老破小房子出手的机会了。这逻辑没问题,房子再怎么着,其价格在市场化下就是受供需影响的。现在处于大萧条前期,富人手里的钱都还在,对一般房子不看好的情况下又进一步把买房需求挤压到了少数高端核心品质房子上,购买力和需求都杠杠的,而高端品质房随着条件一步步苛刻,到最后可选择供给面就是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缺的。尤其现在赶上放水,富人的钱又扎堆往核心品质房流去,所以到目前为止,小美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专家或大V对买核心品质房有任何疑问的。你所能看到最“理性悲观”的,也无非是全篇讲述这么牛逼的政策可能实质上帮不了现在的房价,但最后肯定会提一句当然核心的高端品质稀缺房例外。但是,小美顺着这个话题深入思考了下:普通一般小区的房子的降价,可能居民真的是无能为力,即使你小区所有业主都做到死撑着价格不卖,也无能为力。比如你是四环内一普通小区,100平米房子800万,你说小区所有业主联合十年不降价,有用吗?北京跟你一样档次的小区太多了,可能有几十万户,人家有人降到了700万,你们小区几百户居民也肯定有人会降到合理价格卖的。但如果你是万柳书院业主,总共就300户,北京同样档次每平20万30万的可能就几千户,十几个小区。你的邻居们又都是亿万富豪,闲钱多的是的老板们,房价跌了,这几百户完全可以做到不降价,大不了不成交。但市场价和银行评估价,就是基于历史成交价的,如果没有成交或只是亲戚转让做几笔平价成交,那么外面再怎么风风雨雨,房价就是坚挺!至于对一些中产,也算是富人,可能对应的核心品质房是1500万-2500万的的房子,北京同样档次小区可能只有几万户,分到每个街道片区可能就两三个小区了,大家或多或少联合下还是可以有影响力的,介于中间,我们今天就不多展开了,方便对比分析就拿普通的和顶豪的来举例。普通的房子,你小区几百户业主根本决定不了房价,就是按整个大市场供需走的;而核心品质稀缺房,其房价走势完全是由这几百户业主决定的。普通的房子,无论如何逃不出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比如上面讲的四环内的100平米800万的房子。北京整体房价的涨跌会分分钟影响到你的价格的涨跌,而你的涨跌就恰恰就是北京房价的涨跌。而核心品质稀缺房,是真正的可以做到世外桃源躲避国家宏观经济影响的,因为只取决于这几百户业主的状况。所以你买普通房子的决策,主要研究国家和城市整体的房地产经济走势即可;而你买核心品质稀缺房,很重要的是要研究下看看小区邻居们是谁!我们都知道,往往核心稀缺豪宅,富豪们都爱扎堆,有的小区住着很多明星,有的小区住着很多传统上市公司老板,有的小区住着很多互联网新贵老板,有的小区都是金融界工作的高管...他们是谁?他们的经济状况咋样?财务稳健程度如何?他们的收入会有大起伏吗?如果你的邻居们是贾跃亭许家印这种,那么可能他哪天需要被迫卖房;你的邻居是刘强东这种,那不用担心房子跌了就放着吧卖他干啥,东哥又不缺现金流。所以,同样是核心品质豪宅,聪明的人应该去大概调研下小区业主情况,他们的行业未来是什么走势,如果大部分业主的资金承受能力都比你强,现金流情况都比你稳健,那么你还可以安心一些;如果你去了发现你算是大哥了,隔壁老王公司负债累累在死撑着,老赵做的传统油车配件生意,被新能源搞的业绩连连萎缩,老周是区块链暴富的听说现在还天天高杠杆等着比特币10万u一枚,这种就很危险了。核心品质豪宅,虽然只有小小的几百户甚至几十户,如此小的样本量完全可以不受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从而大家一起守住房价。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小区,基本上平时就成交量非常的小,据我了解2022一整年万柳书院也就成交了三套。遇到房地产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一年也就成交一两套。所以接下来的大环境下,这种核心品质豪宅大家不卖守住价格是很容易,但是但凡小区一年内有一两户老板破产急售,价格就不稳;有三五户老板公司周转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影响大A股价表现的,核心其实是这三点!不要被主流观点影响了

我们知道,投资标的可以有很多,从银行存款到各种理财,从大宗商品原油钢铁到各种期货衍生品,从房子不动产到各种REITS,从股票到各种期权涡轮,从VCPE公司股权到各种母基金,从企业政府债券到各种城投债券次级债券...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但是,毫无疑问,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房子和股票,就是唯二的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上篇关于房子的文章,关于接下来十年房价的判断分析,有朋友希望讲讲小美对股市的判,那今天我们就来讲下股市,尤其是大A股,同样只有结论,具体逻辑后面文章慢慢展开。影响大A表现的核心三点:一、国内政策和经济二、美国政策和股市表现三、世界拱火局势至于影响力,这三点至少是平分秋色的。但鉴于国内主流观点及人性角度,大量精力都严重的偏向了第一点。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性,也可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惯性。毕竟国内这么多政策新闻,每天可以钻进去忙的不亦乐乎,而过去二十年也因此受益匪浅。至于第二点,大多数人也都很关注,尤其是美联储加息降息牵扯着大家的神经。但绝大多数人把事情简化到预测加息降息上了,真正深入解剖少之又少。到了第三点,大多数人都是持有得过且过的观点,最多是觉得头上有把达摩利斯之剑,该干啥干啥那不是我能左右的。从今天起,要矫枉过正!如果你不是炒股的短线高手,多少还是带着点价值投资的想法,那么小美劝一句,从今天起:放60%精力在第三条,世界拱火局势上放30%精力在第二条,美国政策和经济情况上放10%在精力在第一条,国内五花八门政策上做到这个很难,难度就像过去几十年你每天晚上都有朋友哥们喝酒应酬,现在开始你想清净清净在家吃点健康的素食,那就需要每天坚持拒绝领导朋友的邀约,同时还要克服下自己的馋嘴和酒瘾,还要守得住在家清净带来的寂寞。但,这个矫枉过正,不得不做!如何做到呢?要做到只放10%精力在国内的政策,就像开始健康素食的你,一会朋友圈有朋友深夜放毒发表小龙虾水煮鱼的照片,一会公司团建作为领导的你必须出场然后手下纷纷来敬酒你还得好意思以茶代酒,一会有朋友送给你几盒花胶说这玩意吃了容颜焕发皮肤年轻十岁...只有一条,让你发自内心痛彻心扉的意识到,时代不一样了,这东西伤身,命更重要!二十年前你还是个年轻小伙,涂满化学辣椒精的变态辣鸡翅随便吃;二十年后你舔一口就全身过敏荨麻疹了;二十年前你还刚应届毕业,即使酒量不好,但靠酒胆两瓶白酒下肚倒地,醒来啥事都没继续战斗;二十年后你已经胃胃溃疡了,哪怕只喝半斤难受好几天,喝一斤直接胃穿孔住院;二十年前央行行长一句话放了一斤水第二天股市大盘涨5个点;二十年后组合拳放了一池水,你ALL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这个世界压根没有储蓄!信则有,不信啥都没!

开篇前,先放几组图然后讲几个案例:开篇组图一:前段时间美国火车出轨导致化学品泄漏的新闻特别火,不少美国网友开始扒美国的铁路,很多都是有百年历史的铁路。密西西比中央铁路(Mississippi
2023年2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关于徐高和赵建的争论,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比喻引发的“血案”

最近国内经济学界比较火的事情,当属赵建教授和中银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的辩论,关于债务的辩论。这个事为什么火呢?首先是当时双方确实都是知名的有实打实影响力的人物:赵建教授,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知名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徐高,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总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尤其是他的一本《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教材,在北大人大等高校学生圈备受推崇。堪比当年凯恩斯与哈耶克大论战的缩小版。首先引发这场辩论,是赵建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国不能再吸食债务鸦片,要重新激活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把债务比作鸦片。"吸鸦片的时候肯定会精神抖擞,出现无所不能、一片繁荣的幻觉。但当毒劲一过,就会身体透支,精疲力尽,最终早晚会走向崩溃。"然后徐高紧接着发表了篇反驳文章,说《将债务比作鸦片错得离谱》,“因此,尽管笔者与赵建没打过多少交道,之前还曾在一个聚会上与他相谈甚欢,但在面对错得离谱、可能会带来极大危害的“债务鸦片”一说时,必须批驳之。”小美仔细看完双方全文后,感觉就跟当年高中观看学校组织的辩论赛一模一样:首先,学校辩论赛的选题,不存在正确与否,各有适用性,完全相反的两个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比如熟知的”酒香不怕(也怕)巷子深”,如果有确定的正确与否,那岂不是这场辩论就不公平?比如你永远不会看到哪个学校辩论赛会让大家辩论济南的冬天冷还是海南的冬天冷。但是,最终总有一方辩论选手能更有说服力,背后往往是有对应示例背景的支撑。比如诸葛亮牛逼自然有人上门三次,或者1915年茅台酒世博会无人问津故意打碎瓶子才吸引来人关注。如果不加背景,那么可能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债务这东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显然目前赵建教授和徐高是基于目前中国经济大背景下的判断,只不过这中间犯了个小误会,那就是把债务比喻成鸦片,真是比喻错了。因为鸦片这东西,几乎一致的认为它是有害的,起码95%以上是有害的,如果把它比喻成肾上腺素,那玩过吃鸡的都知道,这玩意很多时候是好东西,但是骨子里也知道他是激素打太多了肯定不好。但因为加了目前中国经济大背景,所以这场辩论是存在明确胜负的,那就是多少年后回头看现在该不该继续加杠杆放大债务,也就是之前打了3管肾上腺素了,现在还该不该再打了,还继续管用还是可能副作用大于正作用。所以其实两位专家的辩论,我们再看一下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什么是债务?这个视角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

债务这个词,在经济学里其实极其特殊。它不像很多专业词汇只出现在经济学分析里,而现实中一提起债,每个人都懂,几乎天天都接触。那这个词特殊在哪里?特殊在宏观和微观区别上!经济学里绝大多数词,微观和宏观都很容易理解,大多数时候宏观就是微观的加总,比如现金和存款,微观上就是个人和企业的钱,而宏观计算M0M1M2的时候,就是所有微观的加总,好像这样理解对于后面分析基本没什么问题了。但是债务呢?绝对不是这样!我们先看一幅图:圈里面,可见一些斑点。。。。。。。。其实这就是著名的
2023年2月18日
其他

基辛格突然翻脸说必要时可对中国动武?背后的奥秘

提起基辛格,大家都比较熟悉,那可真正的是“中国的老朋友”。尼克松任职总统期间,基辛格先后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70年代多次代表总统秘密访华,直接促成了尼克松总统访华和后来的中美正式建交,然后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直到2020年底,基辛格一直担任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然后被特朗普撤了职。几乎过去20年,每两年基辛格就会来访一次中国:2003年10月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2005年5月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访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他。2007年4月访华。2009年1月来华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2011年6月2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基辛格。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ChatGPT对这个社会真正的影响是什么?

ChatGPT对这个社会真正的影响是什么?从狭义来讲:对程序猿来讲,他可以帮助我写代码,将来n.0版本会不会取代了我啊?对文案岗位来讲,他现在可以辅助我写,将来会不会让我失业了啊?对设计师来讲,产品经理一句话就做出来合适的图,还愿意费劲跟我沟通吗?......对小爱同学天猫精灵来讲,我搞了这么多年的智能音箱,难道就这样被搞死了?对火热的量化私募而言,这简直是手工刺绣和工业纺织流水线的区别啊!对投资机构而言,第一波bat错过了,后一波拼多多头条没投上,这一波人工真智能,可不能落伍了,这几年没啥可投的,快来个救世主赛道吧!......大多数人和机构基本上延续上面的思路去分析ChatGPT:浅一点的看到了目前ChatGPT能实现什么功能做什么事深一点的畅想未来一个个版本迭代下能实现的恐怖功能遐想痴迷一点的期待未来AI可以自己创造非人类设计规划的产品甚至理论工程师去研究分享openapi背后的算法模型原理和硬件能力看似理智专研的人去分析他毕竟是爬现有数据信息,当年的SEO都能欺骗搜索引擎,AI也避免不了看似关注民生的去分析这个AI让大家都失业了,最后都集中到资本家了,到底是不是好东西还有从国家竞争力产业革命角度去分析的......今天的主题是,ChatGPT对这个社会真正的影响是什么?先来讲两个段子: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关于接下来十年房价的判断分析,小美独家观点

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阻碍,可能就是大家都有房子了,同时也有房贷了。再要爽,就只能靠消费,靠除房子外的各种消费。自己产的自己都消费了,会很没有安全感;只能先建立安全感了,不光把自己产的自己消费了,还额外消耗别人产的,这才是真正的大消费,换句话说,最终还是军事政治上有安全感了,靠消费就要靠经济上“打劫”世界,人民币国际化,欠债,先当下爽了以后再说。任何任何组织都追求的是效率,也就是出最少的力拿最多的益,国家也不例外。房贷是对居民未来努力干活最大的鞭笞,刺激你不能躺平主观上有嗷嗷的干活动力,从而刺激未来的经济产出,所以,整体上房价肯定能稳住。稳在什么范围呢?如果大家一算房子的价值都不比贷款余额多多少了,那可能会直接把房子给银行也不还贷了,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发生。国内超过一半的房贷是近五年发生的,这几年还的大头是利息,如果考虑着急卖或者法拍,又得打个8折,所以整体房价如果跌个25%,基本上也就到头了。再跌,很多事情就没有意义了,今天怎么分析也没有意义无所谓对错了。99.9%的房子绝对不能抗通胀,但房价又不会跌多少,就意味着房价其实是通胀之锚。猪肉普通年代都各种涨跌,数码消费品价格又受技术工业化影响,相比房价最多25%的通胀缓冲区,完全可以作为通胀之锚。当然更重要的是,客观的社会通胀压力,在房价承担了最多25%左右的时候,必须得把这个压力交给其他大众商品和服务了。未来十年房价大概率会出现的情况是,就像二十年前你花50万买了一套房子,当时一碗兰州拉面5块钱;过程中你家庭每月收入没怎么涨,一大半都还了房贷;然后现在这套房子倒是没贬值,市场价还是五六十万,但楼下兰州拉面一碗变成20块钱了。你家房子的房价虽然没变,但租金涨了不少,终于回复点正常合理租售比了;同时,你家保姆或楼下服务员这些年工资涨的比你多多了。短期,是抄底核心品质房的窗口期;中长期(至少3年以上维度),还会有二次三次机会的,而且机会会比现在更好。因为有部分人买房吃过甜头的人,后面也会栽在这里,会出现不少现金流断了的大中产。抄底的核心不是绝对价格,而是你的现金以及现金流。接下来通胀期最好的房子是啥?类似肯德基的房东,租金随着通胀增长,经济再差这个地段也永远不担心空置;最烂的房子,就是那些租不出去的写字楼和无人问津的临街商铺。下个复苏期最好的房子是啥?稀缺牛逼居民商品房,例如阳台上能看到天安门,能赏到黄浦江。现在的你该怎么决策?该买房吗?该提前还贷吗?该卖房吗?如果你还没什么房贷,或者每月房贷还完后还有充足结余,同时你判断未来依然会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而且是随通货膨胀水涨船高的现金流,现在就买房,借今天值钱的钱,还明天通胀后的钱。如果你已经有房贷了,同时大概率判断将来也不会失业收入也还可以,应付目前房贷足够,但咬咬牙吃点苦还能贷款再来一套,小美建议你别瞎折腾了。如果你已经有房贷了,同时感觉自己未来收入不稳定可能会失业,手里又没有多少储蓄远远不够提前还贷,说实话,小美建议现在择机高价卖掉,以免未来处于尴尬境地甚至一无所有。如果你已经有房贷了,感觉自己未来收入不稳定可能会失业,但手里的储蓄差不多够提前还掉大部分房贷,小美建议提前还贷。如果既没有房贷,又没有储蓄,一穷二白只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小美可以负责任的跟你说,你的春天要来了,接下来的时代绝对不会辜负你的勤劳的。未来十年房价怎么走?该怎么办?就这一千字。想要研究背后分析逻辑的,可以参考这几篇文章,但都是万字长文,慎入:什么是财富?大壮和小美陪你一起共度大萧条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上次大萧条都发生了什么?以史为鉴本公众号建立的初衷:目前处在百年一遇的时期,绝非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量级,至少堪比29年大萧条时期,总该思考点什么,不能吊儿郎当随波逐流了。具体看这篇->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为什么起名大壮和小美?:抖音看了200多小时视频后,只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其他都忘了,你是否也有同样经历?那各类专家财经券商报告每天扑面而来纷繁信息,你是否也只记住了各种宏观词汇,以至于反而迷失在词汇本身而限制了追求本质?那么,大壮和小美,将陪你一起拨开云雾深度剖析,用最浅显的文字揭示背后最基本的常识。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不欢迎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请绕道,给我们留一份思考净土。而如果你是理工科爱逻辑爱思考的,有数年工作经验有一定财富积累同时也扛着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厂工作但居安思危的,或富二代不想嚯嚯的,虽然之前没有经济政治学科班背景,但也意识到时代面临变革必须要学习顺应时代大势的,那么请点关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为什么抗通胀比登珠峰都难?谁敢说他一定能抗通胀那就是扯蛋!

未来长达十年的大滞涨,是每个人迟早会面临的问题,怎么办?先知先觉先思考,死也死得明明白白。滞涨,也就是经济停滞或下滑,但物价通货膨胀,简而言之就是收入少了东西还贵了。对于有点积蓄的中产而言,这个时候其实更关注的是守住已有积蓄,也就是抗通胀。因为这是对所有存量财富的稀释。什么是抗通胀?就是让你的财富在五年十年后能买到的实物资产和服务,还跟今天一样多。但小美觉得传统常识里大家认为的抗通胀概念是非常片面的,这会导致环境变了后,犯很大的错误!今天小美还是依旧那句口头禅,从更底层的常识和人性出发,用最简朴的道理来把抗通胀这个事情说明白。我们举个例子:我们是个原始部落,大家一起努力干活打野猪,整个部落每年能打猎100头野猪,而我手里的钱能买5头野猪,占比5%。自己靠自己双手每年又能打猎2头,总占比7%。情形一:经济好的时候,或者说天时地利都具备的时候,比如过了几年,整个部落能打猎200头野猪了,而我之前手里的钱由于通货膨胀只能买3头野猪了。当然这几年我通过自己辛勤双手亲自打猎,也能打到额外一批野猪,比如5头,加上之前积蓄够买的3头总共8头,在整个部落占比4%。这种情形,特别像很多县城父母,过去二十年基本存款都放银行买三五年定期了,当初起早贪黑经营赚的钱,加上那点利息,到今天都不值为提了。论二十年前那五万块钱存款当时能买到的东西,到今天即使加上利息购买力也不到一半了。但没关系啊,这20年机会一大把,收入嗖嗖涨,现在一年就能赚五万,之前攒了几十年那五万块钱不值钱了也无所谓了。但论自己的积蓄占整个社会积蓄的占比,总比例还是下滑了。按传统常识理解抗通胀,这种情形是完全没有抗通胀的,但是实际也无所谓,日子还是一天天在变好,总量财富实际购买力一天天在增加。情形二:经济好的时候,或者说天时地利都具备的时候,比如过了几年,整个部落能打猎200头野猪了,而我之前手里的钱由于通货膨胀只能买3头野猪了,但通过投资跟别人合作打猎分成,这部分钱赚了更多钱,使得现在手里这部分钱同样还能够买到不少于5头野猪(可能6头8头)。同时这几年我通过自己辛勤双手亲自打猎,也能打到额外一批野猪,比如5头,加上之前积蓄够买的5头总共10头,在整个部落占比不低于5%(或者6%8%)。这种情形,特别像过去二十年,存款不是放银行而是敢于投资,平均年收益率能达到10%或更高远超通货膨胀率的,同时自己靠双手工作也抓住了机会赚到了一定财富(企业家炒房团或暴发户除外)。这种情形是完全抗通胀了,因为整个部落整体财富实际购买力从100头野猪涨到了200头,你的总财富也才增加了,也抗通胀了,但实际在整个部落占比可能还是那么多。这个情形下,其实抗通胀是极其容易的,只需要跟随着水涨船高就行,社会上一大把能抗通胀的理财,甚至那些年化高达12%的信托在长达十几年期间里都是刚性兑付的。现在很多人对抗通胀的理解,也属于这个情形。情形三:经济遇到点问题了,气候大变化,比如过了几年,整个部落只能打猎50头野猪了,而我之前手里的钱即使不通胀也只能买2.5头野猪了,算上强弩之末各种刺激带来的通货膨胀,也许只能买1.5头野猪了。同时这几年我通过自己辛勤双手亲自打猎,但气候大变化,好的时候也只能能打到2头野猪了。相比整个部落的50头,占比还是7%左右,其实相对低位没啥变化,算混的中规中矩的。这种情形下,往往是基础科学应用到一定瓶颈了,信贷肾上腺激素继续猛打边际效果也没那么好了,信贷大周期该到一个阶段了。现实中往往表现是名义GDP还在涨,去除CPI后的实际GDP也还在微涨,但就像很多轰然倒塌的上市企业,前夜看报表其实还不错,但因为各种隐藏的雷或者统计口径等因素,真正的实际生产力跟实际GDP差10-20个点再正常不过了。如果总量减半,这时候不论是存量积蓄的抗通胀,还是当下的干活产出赚钱,想要维持不变,实际都得要求翻倍。你上面情形二里优秀的抗通胀能力放在这里,充其量做到总量减半你也减半。再通俗点,如果这个时候你脑子里的抗通胀是你的钱投资后的绝对购买力不缩小,大家的100万现在能买100头猪未来只能买50头猪了,而你还希望未来能保持不变依然能买100头猪,那么你需要努力做到你的总财富占社会占比翻倍。而这个能力放在过去几十年就不是简单的抗通胀了,而是你要比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至少再翻一倍,芭菲特其实都没做到。经济好时候的温和通胀,现金贬值但其他资产升值,投资回报率高;经济面临大周期的时候,通胀只能是在不影响民众努力干活动力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高,同时所有资产贬值,投资边际收益降到很低很低,这个时候能维持跟通货膨胀一样的贬值速度,已经是平均水平了,社会上一定存在一半的人,别说想抗通胀了,一定是比通胀还贬值的快。所谓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二百五。情形四:经济遇到点问题了,气候大变化,比如过了几年,整个部落只能打猎50头野猪了,但我还希望我之前手里的钱能抗通胀还依然能买5头野猪,同时这几年我还希望加倍努力克服恶劣气候影响,通过自己辛勤双手亲自打猎,依然能打猎到2头猪,这样我还是总共7头野猪,只不过相比整个部落的50头,占比还是暴增到14%了,那我占比暴增了,一定有人占比暴跌了,总量基数就跌了一半占比再暴跌,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情形跟上面情形三是一样的,再重复下这段,往往是基础科学应用到一定瓶颈了,信贷肾上腺激素继续猛打边际效果也没那么好了,信贷大周期该到一个阶段了。现实中往往表现是名义GDP还在涨,去除CPI后的实际GDP也还在微涨,但就像很多轰然倒塌的上市企业,前夜看报表其实还不错,但因为各种隐藏的雷或者统计口径等因素,真正的实际生产力跟实际GDP差10-20个点再正常不过了。(上面这一段的具体阐述逻辑,请参考这两篇文章: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什么是财富?大壮和小美陪你一起共度大萧条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迷茫的中产们,小美给你们点建议

很多朋友在看了前几篇文章后,都说觉得有道理有逻辑,但是我到底该怎么办呢?道理都懂,可一实践就懵了啊!甚至有个群里吵开了,基于未来大概率巨幅通货膨胀的共识: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举债啊,因为未来通货膨胀后还的钱实际更容易了,一部分人认为不能举债了你看1929年大萧条多少人被债逼死了。还有些人看完后,觉得完了,什么资产都贬值,现金又通货膨胀贬值,本以为小美会给个明确结论,该以什么方式买什么来保值,结果看完更迷茫了。今天小美就来给大家做第一次实验!大家都知道,原子弹制造原理和步骤都是公开的,随便去google下都有详细步骤,但是知道原理不一定能造出原子弹,不知道原理是铁定造不出原子弹的,即使知道原理和步骤,也不可能一次成功,需要一次次实验。大壮和小美的文章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讲述原理,类似之前三篇文章;什么是财富?大壮和小美陪你一起共度大萧条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上次大萧条都发生了什么?以史为鉴还有一种是实操实践,在原理的指导下,一次次实验,最终靠结果来检验原理,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检验核能理论的唯一标准!小美也斗胆在这里放话:跟着小美一步步做实验,这一轮百年一遇的机遇,小美和你的财富增值少则10倍多则100倍,但这个周期呢,短则5-8年长则15-20年。所以,第一次实验开始:会影响你财富的最重要的几个点:短期是国内奋力一搏的政策预期及效果,和各企业实际的各季度报表中期是美国经济面临危机的当局无力感和进而带来的全球军事冲突日益出现和升级长期是中国实际的军事实力和国际运筹帷幄能力带来的国运。小美对此的观点:短期的前半段可能有效果,但最终结果小美不是太乐观,谨慎的人这钱不赚也罢;中期在事件上基本是确定的,调好心态迎接一切,但是在时间上是最大的变数,戒骄戒躁静观其变吧,反正大家应该都至少还能活三四十年,应该是够了;长期小美是相信的,必须相信,因为不论结果如何不信国运肯定会死的很惨。渡过前面两条到了这条后,也是百年一遇的抄底机遇点。接下来数年,现金肯定要贬值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什么是财富?大壮和小美陪你一起共度大萧条

什么是财富?说实话小美在30岁之前从来没去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思考呢?非要思考的话,财富不就是钱股票房子车子吗?大不了再加点知识财富、精神财富之类的,这还有什么好思考的。确实,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压根不会给我们机会去思考。而往往越是重要的问题,越不会给我们机会思考,恰恰正因为它足够重要,所以历史上有足够多的人去思考讨论总结,早就悄无声息的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导致压根不给我们机会去思考。小美这里举个例子,是个广为流传的社会学实验。一个大笼子里,放五只猴子,暂且给它编号1-5号,然后笼子一角挂一串香蕉。只要有一个猴子试图去取这串香蕉,顶上就会有个高压水龙头自动打开,把所有五只猴子都喷湿。一开始每只猴子都去尝试最后都没落得好下场,慢慢都放弃了,唯独这个3号猴子最调皮,屡战屡败,然后其他猴子不干了,3号胆敢再去取香蕉,还没走到跟前就被其他4只猴子拖回来揍一顿,然后这五只猴子就都达成了共识,香蕉不能碰。共识形成以后,实验人员把自动喷水装置关闭,并开始每天汰换猴子,取出一只老猴子放入一只新猴子,比如把6号放进去1号换出来,6号一进去就试图取香蕉,被揍一顿老实了,再换7号进来,7号敢取的话6号跟着一起揍它。周而复始,五只猴子已经早都不是最初那五只了,都实验到第51-55号了,而喷水装置也早就关闭了,即使取香蕉也不会被喷了,但是,所有猴子都坚决不动那只香蕉,新来的敢动就揍他。那么为什么这些猴子不去想为什么不能动香蕉呢?其实某种意义上就跟我们为什么不去想什么是财富一个道理。不光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是如此。所以,能跳出来去思考某个看似天经地义的问题,就已经超越了90%的人。我们公众号为什么不欢迎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们,一方面是鲁班门前弄大斧,人家知识渊博小美辩不过甘拜下风,另一方面小美还想保留一份纯真的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不是当初小小年纪为了考试得分背了无数遍钱是一般等价物,也许小美还能早点自发思考下啥是钱。本来死记硬背之余也还是能思考下的,可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有件事情让小美痛了十几年才翻案。记得那是小时候历史课本,讲一位伟大航海家,好像叫麦哲伦,课本原文说他后来去了菲律宾,被当地人杀害。然后期末考试出了道题,问大航海家麦哲伦被___杀害,我填写了菲律宾人,最后没得分,就因为这道题扣的这分,导致我排名比同桌低了一名,从此抬不起头。而这道题最后标准答案是:当地人,尽然全班很多同学都得分了,这个事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怀疑了好多年。回到正题,什么是财富?这些年小美为搞懂这个问题,前后也看了几十本书和无数专家解答,说实话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无非是找出一种说法,能够让自己突然开朗即可,而不是似解非解。吃饭也思考,游泳也思考,睡觉也思考,日积月累,尽然逻辑完备的自创出一条思考路线,对比下什么奥派经济学凯恩斯主义,那咱的也可以称作小美经济学吧,如有雷同,纯属有人抄袭咱,如果有哪位大师确实很早公开发表过类似逻辑,那小美更会乐死,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啊,小美不枉此生。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钱,钱和财富的区别是什么?钱,也就是货币,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钱是一般等价物,后来发展到金银铜钱,到后来纸币,到后来数据库电子记录,现在各国又在探索去中心化。因为对后面分析很重要,我们还是拿最初的案例来形象化一下。假设最初社会只有两个人,A和B,俩人都需要吃和穿,A能搞定食物但不会做衣服,B会织布制衣但不会打猎,每个人的理想生活自然是有吃有穿还不累。最初,A每个月打猎3天就够吃了,剩下27天得用拙劣的技术去制作衣服御寒;而B只需要花3天就能制作出和A花27天才能做出的一样的衣服,但是剩下27天去打猎刚刚和A花3天效率一样。俩人整整忙活一个月,过着这样水平的生活,后来A跑去和B说,拿我3天打猎到的食物换你3天做到的衣服怎么样?B一听太开心了,可以拿自己3天就能搞定的衣服去换到自己需要27天才能打猎到的食物。这就是物物交换。于是,俩人从今往后,每个人每个月只需要干活6天,就跟之前分别忙活一整月的生活水平一摸一样了。光一个物物交换,就能让俩人总效率提升好几倍。那因为此时此刻还没有货币,所以用来思考这个时候什么是财富,会比较纯粹和简单。这个时候什么是财富呢?在俩人物物交换之前,A忙乎一个月的财富是什么呢?他获得了够一个月吃和穿的物质,B也是,这算他们的财富,而在A眼里,衣服的价值是食物的9倍,B眼里食物的价值是衣服的9倍。但是发生物物交换之后,他们的财富是什么呢?同样工作量下,A可以一个月打猎30天,自己吃3天量然后拿3天量去换衣服,剩下攒的食物还够吃8个月,B也一样,这时候在他们眼里,衣服和食物价值相等了。但是食物会变质衣服会过时虫蛀,而且现实中有成千上万种商品需要,人们面临着交换需求巧合和时间巧合的困难,所以急需要一个中间品,具有易储存,稀缺不泛滥等特性,于是最初货币诞生了,白银黄金首当其冲。好,到这里我们停一下,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如果存在一种硬通货,比如某种食物,永不变质,体积小易储存,1克就够吃一年补充1年能量,生产1克需要付出大量劳动成本。岂不是天然就可以当货币了,可惜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历史上倒是曾经出现过布帛当货币,但还是不满足上面条件。如果真有这样的东西,那今天很多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比如怎么让财富对抗通胀不缩水,都换成这个东西就行了,买啥房子,和这个比起来,房子又大又不能移动,还面临折旧地震等风险,即使抗通胀,在面临极端情况下吃饱肚子的需求永远要高于住的好一点的需求。如果真有这个东西,对现在社会绝对是个颠覆,金融和贸易的形态将会大不相同。你想想石油,对普通人既没用又难携带储存,都能成就石油美元进而影响世界格局。不妨仔细想想,到目前为止,确实找不到一种东西,满足人类刚需且体积小易储存不变质这几个条件,以至于茅台酒都是不错的选择了。第二,需求巧合好理解,即使物物交换大不了费点劲多换几轮,货币的出现只是让商品交易变得更高效了,但时间巧合呢,好像有点从根本性上改变了性质。啥意思呢?还拿上面的例子,因为食物会过期,所以没有货币的时候,A和B只能不停的工作,假如说A想一年干两个月,攒好够吃一年的食物和换好一年的衣服防寒,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人会杠说可以做成腊肉,那A可以干一年休息十年吗,即使现代有冰箱,你家冰箱十年前放进去的肉现在还想吃吗。那有了货币后,就可以实现了,A和B年初都分别猛干两个月,都卖成钱,然后后面10个月需要吃的穿的,就拿钱去买回来。真的是这样吗?那又想当然了!我们得细化下,把货币金钱的来源考虑进来。A和B,都没有钱,谁第一个有钱呢,我们假设是C,从金矿里挖点金子来(或靠暴力强制发行纸币)。这时候前两个月A和B把手里多余的食物和衣服都卖给了C,从C手里换了黄金,C把金子换成了生活物资,我们就不管他怎么消耗掉了。然后结果是啥,从第3个月起,A和B如果不干活都得饿死冻死了,因为全社会不再产生新的食物和衣服了,手上的黄金又没用除了当首饰的价值;那么这时候A和B不想饿死冻死,只能每天干点活,比如恢复之前,A还是每个月干6天,把多出来的三天卖成钱,同时用钱去买自己需要的衣服,这时候你觉得物价还会跟之前一样吗,A和B手上都有之前两个月拼命干攒的钱,但是钱没用了买不到所需物品才被逼继续干活,这就是典型的通货膨胀。从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理解,黄金本身是C对A和B的债务,A和B愿意把物资换成黄金,本身是预期未来可以把黄金再随时换回物资的,黄金是一个有稀缺性不可伪造或暴力背书的欠条而已,欠条不就是债务吗。那A和B年初干两个月销售后攒的钱,还是他们的财富吗?一切安好如预期的情况下,可以算是,毕竟大家脑子里预期的财富,本质上是当下和未来能够兑换成多少东西。到这一步了,是不是对什么是钱什么是财富的认知有个雏形了?绝大多数人用尽一生努力追逐的“钱”,仅仅是一个债权,一个承诺。这个钱能代表多少财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第三,我们暂且放下社会只有ABC三个人的假设来继续思考下,这时候社会上将有成千上万种商品的生产者以及不同的需求方,那么全部生产者同时不干活几乎不可能,生存的本能驱使社会发展,无非是快和慢而已,而C这类生产钱的一方,可以是金矿主,也可以是政府依靠暴力背书凭空发行纸币,也可以是银行钱庄进进出出。那么这时候一定存在一部分人,他们跟前面A和B相反,他们可以提前把未来的生产力卖掉,换成当下的物资,也就是去找C借款,欠一笔债,未来慢慢还掉。当然一部分人借款,是为了提高未来生产力,比如借钱投资建厂;还有一部分人借款,是纯纯的提前卖掉未来生产力,比如普通打工仔贷款买套房子,几乎把未来30年的劳动提前卖掉。这点背后,其实细思极恐。投资建厂的如果预期的未来生产力没达预期,俗称老板破产。但对大多数打工仔,不管你是大厂总监还是小厂前台,把未来30年的劳动提前卖掉,可如果未来30年的劳动不及预期呢?1929年美国大萧条期间,经常出现一种情形,一个工厂只招两个普通工人,门口排队要面试的上千人,更有隔壁州听闻这里有工作机会而翻入货运火车厢里,数列火车轰隆隆正在赶过来的路上。残酷的现实是,别说未来30年的劳动了,很多人连未来3年收入是否能稳定都心里没底,尤其最近连美国巨头互联网大厂都动辄裁员上万人。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跟大壮和小美一起弄清楚整个社会经济运转底层逻辑,提升自己认知,聪明应对接下来的百年变局十字路口,争取不要浪费一次百年难遇危机,迎接一生一次的机会。现在我们回到现实社会中类比下,假设中国13亿人,人人都很富裕了,人人有房有车且都存了几百万现金,按现在社会运转情况,几乎可以支撑13亿人不用工作只享受无忧无虑生活50年了,那假设大家都没那么高追求继续赚更多钱了,从明天开始,绝大多数人都开始享受生活了,反正有房有车几百万存款,够花后半辈子了。那么,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今天拥有的房车和几百万现金,是多大一笔财富呢?什么是财富呢?好好模拟思考下,也许,这个未来不完全是假设呢?这里插个真实故事,我小时候大概90年左右,当时万元户牛逼的不得了,有个远方亲戚当时已经有10万存款了,相当于10个万元户,当时普通公务员一个月工资才两百块钱,他当时想通了觉得这辈子衣食无忧了,还辛苦奋斗啥,知行和一了,然后就是五六年前听人讲起过一次他落魄的生活。如果全社会人都积累了大量财富,没人干活了,那么所有人所有积累的财富将灰飞烟灭。所有人的财富,都得体现在当下和未来正在干活的人的产出上。你当初拼命干活赚钱,是为了将来即使不干活也能享受,而你享受到的是将来有人通过干活给你带来的生产和服务,而这些人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干活为更将来的自己积累财富。或者换个说法:如果美国再来一次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波及全球,没活可干了,那么大部分人积累的财富将灰飞烟灭。所有人的财富,都得体现在当下和未来正在干活的人的产出上。你当初拼命干活攒的钱,自认为是积累的财富,是为了将来即使不干活也能享受,而你享受到的是将来有人通过干活给你带来的生产和服务,而这些人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干活为更将来的自己积累财富。(上面这两段话,是我们整个逻辑的核心结论之一,不理解没关系,后面我们会很详细的来解释和印证。)社会总是得偏向于当下干活者,反过来这就要求对历史上干活的人所积累的财富必须贬值,对经济最基本的刺激,必须要有温和的通货膨胀,相当于激励所有人都得动起来不能躺下享受。当然对富豪来说,投资也算干活,要不直接投入生产,要不投入股票二级市场,推动股价上市公司进而募资最终投入实体生产服务环节,或者你存入银行最终贷款给企业。只不过,收入高的直接投入生产确实风险大,而存入银行即使经济增长也只享受着那点利息,大概率又跑不赢社会需要的温和通胀,或者反过来说,社会需要的温和通胀必须高于存银行躺平富人利息,才能够满足刺激干活刺激当下经济的初衷。有了上面的铺垫,现在我们来思考下今天的主题:什么是财富?我们把财富定义成一个长期过程,有最终实在消费结果的。例如甲和乙同样在30年前有3000块钱,当时一头猪300块钱,甲当时每年买一头猪用了10年时间买了10头猪吃掉花光了;乙存银行到今天加利息总共5000块钱,然后总共买了1头猪花光了。那么同样是3000块钱,甲对应的财富是10头猪,乙对应的财富是1头猪。你今天的财富多少,取决于未来你花光在今天的所有钱和资产而能累计兑换来的刚需等价物,在中国CPI指数权重最大的是猪肉,所以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拿猪来代替(美国是房租,反正吃和住在任何时代都是刚需)。从微观角度,假设你现在有房有车有存款有股票,房子100万,车子20万,存款股票共80万,那么折合200万的钱。现在猪假设5000块钱1头,那么你卖掉房子车子股票后的所有资产,能买400头猪。猪肉这东西,假设不管任何时代社会,都是刚需人都要吃,不像货币或者哪怕黄金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猪肉更适合做一般等价物。不管古代还是现代还是未来,衡量一个月工资多少高还是低,你说多少钱或月薪几两黄金,没感觉,但你说我一个月工资在当时能买多少头猪肉,那对比起来就很清晰。那回到这个例子上来,你现在的财富如果立马都消费了,是200万元价值400头猪。(但不可能立马消费掉,所以我们才有必要深度了解清楚什么是财富。)所以,你这现在200万元到底是多少财富,是一个未来动态的过程,相当于你未来每次消费完之后,记录消费折合当时物价能买多少头猪,然后全部加起来折合多少头猪,这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这里只算躺平后的纯消费,如果部分去投资了,那就摘出来单独考虑不影响。这样的话,下面列几种情形:有的人在今天的200万元,实际财富价值400头猪,比如他明天就全变卖成现金胡吃海喝周游世界几个月花完,这种绝对做到了财富保值,稳稳的400头猪,除非接下来半年通货膨胀比较猛,那怎么着也价值300头猪了,只不过是消费水平不符合自身实力而已,从财富的角度是没问题的,反而是聪明的,主要受限于猪没法便携储存保质。而你今天的200万,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200万资产,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哪怕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跟你有了一样的想法,纷纷出来卖房子想把房子变现100万,立马所有人房子那100万可能就变成20万价值了(目前二手房平均挂售率也就2-3%),那只是个账面数字而已,下面的宏观分析会再具体阐述这一点。有的人的200万元,实际价值可能只剩1头猪了,比如这人变现了这200万一直放着,500年后,可能能买一头猪就不错了。还有一种情况,没变现,维持资产结构不变,500年后就剩房子了,股票大概率归零了因为即使连做到百年企业都不到百万分之一成功率,不考虑房产税维护修缮这些的话,那500年后这房子卖了能买多少头猪,就是此时这200万对应的财富。也许到时候战乱废城,可能流浪汉都看不上一头猪都买不起,也许世界大发展人口500亿你的房子又在核心位置拆迁盖千层高楼,一下给你拆迁补偿1万头猪对应到时候的钱。(这里又涉及一个价值观问题,有的人觉得我死了哪怕遗传给后代吃1万头猪对我而言价值为0,那就只能计算有生之年能兑现的,遗产对应的财富为0,有的人觉得传给后代的财富是实实在在的。)对普通人,财富积累的社会规则,从来是不讲契约精神的。(对那些掌握着垄断影响着政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大家族牛逼人,不在我们讨论范畴。哪怕你有百亿身家,大多也终究是普通人。但对普通个体而言,利用好社会规则不讲契约,反而能抓住机会发达,太讲契约了财富固化了,能有我们什么机会?)接下来,我们从宏观角度分析下:我们看下全社会所有人当前的总资产(大家眼里的财富),这几乎等于把13亿人每个人自认的身价加起来。全部房子按市价,全部股票按市价,全部现金,全部车子这种消耗品的市价,拥有的非上市企业股份按企业资产折合到自己身价上来。比如按那些福布斯排行榜计算身价方法给13亿人挨个算一下加起来。那么这些总资产,意味着所有13亿老百姓心理觉得他未来的生活保障,也就是未来随时能换多少头猪。还是那个逻辑,可能13亿人都躺平不上班,平均下来的话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安稳躺几十年了。查了下公开数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介绍称,2020年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我们平均下,正好人均100万,其中M2是210万,就当成是所有个人企业现金活期定期存款总共这么多,剩下的超过1000万亿,是需要卖掉才能变现的资产。所以,大家的自认为的身家,超过80%其实是无法变现去消费的,一旦哪怕有一小部分人去变现,价格就会崩塌,比如突然上海多出100万套二手房挂卖,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一计算自己房子一卖值好几百万,然后日常自然可以高消费的心理。只不过,凡事都是双刃剑。所以,即便只有少部分人按当下的身家当下的资产价格全部变现,然后按当下的物价去换回400头猪的财富,甭管猪是否会过期变质吃不吃,都是很难的一件事。再回到宏观财富角度来,我们思考下我们当前的总资产和GDP的关系。社会总资产,几乎等于全社会每个人自认的当前财富加起来,GDP是每年大家生产的东西加起来的总价值。首先,大家之前赚的和积累的总财富,因为有GDP,从而可以用来在今年购买新生产的东西,总而言之,历史资产或者说财富因为当下GDP而有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历史的资产和储蓄价值,是通过现在的GDP来背书的。其次,大家历史的负债,将是未来居民参与生产创造GDP的强力主观鞭笞,你说你的房贷逼迫你以后30年每个月工资的大头都得用来还债,能不努力工作生产吗。正常来讲是这样的,也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比如,你想努力工作,再努力都找不到工作了,再比如出现了极端通货膨胀,当时借了100头猪的钱,现在搞一头猪卖的钱就够全还清了。再次,GDP对财富而言是天然带杠杆的。GDP强势增长时期,那我资产价格可以放心涨啊不担心未来无法兑现。这就特别有点像股市的市盈率估值。你有这么高盈利且增长喜人,那市盈率搞高点一点不担心啊;你有这么强的GDP和增长,那资产价格与GDP比值搞高点倍数,同样不担心啊。可是,爱因斯坦不是年年有,科技大爆炸不是每个时代都能赶得上。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经历的人类社会科技爆炸引起的生活方式翻天覆地变化程度,短短几十年已经超过过去几千年了。如果100年后科技还跟现在差不太多,没有质的突破,很难想象吗?反正在过去几千年里几乎任何时候都可以闭着眼说,未来一百年和现在没啥大不同。如果VR终究没有想象中的体验突破,如果火星移民终究是极少数人的极限旅行,如果脑机互动终究无法突破屏障,如果真的100年后,其实都别说100年,就说30年后,科技跟现在差不太多,没有大爆炸再引领全球狂蹦下一个阶段,也许甚至大概率,社会的发展会让我们很不适应,比如美国再来一次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美国会不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如果真的再来一次,对我们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应对?也许我们公众号未来数年的所有分析,都是为了搞清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美国会不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关于这个我们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详细分析,点击查看>>但不妨我们找几个伟人最近的观点感受下:前几天G20会议上主席的发言,原话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处在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这每个词,都肯定是经过斟酌的,而依然写的这么严重。如果还觉得像是08年金融危机那样,充其量十几年一次,不是百年未有;如果仅仅是对某个国家很重要,那也充其量是某个国家的十字路口,而不会轻易用人类命运这样的词汇。而最近美国商业巨头贝佐斯则直接建议,“人们应该为应对潜在经济衰退做好准备”。有人问美国再来一次大萧条跟中国有什么关系,没啥关系,只是这样写文章可能不会被删,伟大的祖国可能充其量会在短期一二十年受到牵连而已,长期来看必将碾轧美国成为人类命运领路人。那么短期这一二十年我们的财富如何应对,可以就当我们是美国人一样看待就好了,而长期中国超越美国引领全球,这个过程中将会带来无数的机会,我们务必提前布局准备确保能抓住一些,因为这是百年一遇的,错过了实在可惜。这个提前布局的时间点,可能就在未来五5-8年内。如果真的再来一次,对我们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应对?首先我们回顾下1929年美国开始进而引发的全球大萧条。关于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历史景象,我们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详细分析,点击查看>>先放几张对比图,74岁李鸿章在美国看到了什么?为何回国后一言不发,真相是什么?放这几张图的意思是什么呢?刚开始小美自己都觉得,拿1929年大萧条来代表百年一遇的危机,是不是不太合适,毕竟1929年还是旧社会,本来就很落后再萧条能萧条到哪去?别说1929年了,就拿七八十年代父母爷爷奶奶那辈,一年吃不了一斤肉有什么意义,你说来不来个大萧条有什么参考意义。其实不考虑高价的房子和移动互联网这些高科技的影响,光就年均肉蛋奶消耗水平以及小汽车这些,我们也就这十几年才赶上百年前的美国水平,所以当时美国老百姓已经达到肉蛋奶充足供应甚至还有小汽车的富足生活情形下,突然来个大萧条带来的影响,跟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几十年,从90年代物资匮乏到现在好不容易消灭贫困,基本都能肉蛋奶自由的情形下如果面临个大萧条,还是多少可以放在一起作为参考和警示的。读到现在,我们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如果美国再来一次大萧条影响世界,那么对我们自己会有什么影响,比如股市房子现金啥的,哪个会涨哪个会贬?这篇文章(点击查看)里我们总结过,美国带来的大萧条主要表现是下面这几条:股市暴跌,几年跌了六七倍,后来直到50年代才回血大面积失业流浪,出现了很多西装革履的流浪汉没有失业的平均工资也腰斩了,跌了56%房子同样暴跌,直到60年代房地产投资才恢复到大萧条前的水平所有物价都大跌,通货紧缩,一片面包几分钱但大家还是买不起资本家财阀高度集中,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所以减产,厂房设备资产价格也暴跌但是,凡事不能看表象照搬,我们必须分析清楚背后的核心本质原理,比如同样是大萧条,美国的现金很值钱,一美金够吃一星期面包了,而德国的大萧条,却导致一片面包卖1000亿马克一杯牛奶则卖到2000亿马克?同样是1929年大萧条的美国和德国都如此不同不能照搬,何况时隔100年后各种外部内在条件更是完全大不同。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和学习过程,邀请你关注本公众号,与小美一起探究和见证,争取不错过百年一遇的机会,苍天总不负努力学习人!接下来,我们再从上面经济学逻辑框架角度分析下影响。如果发生大萧条,如何辨别呢,有没有啥必然特征?必须的,我们可以理解成这个特征是当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变少,很多人空有一身力气找不到地方干活,简单点考虑,就是全球各国GDP开始长达数年的下滑,三五年内GDP累计下滑达到15%-20%以上。不然,充其量是一场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谈不上百年一遇更谈不上大萧条。有的人会觉得,哦才15%,我收入下滑15%对我也没毛线影响啊。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啥都不变,仅仅是自己收入降低别说15%,50%可能影响都不大,疫情期间对很多人的收入影响都不止于此,而且这都三年了。前面我们讲到,我们上半辈子积累到现在的所有资产和现金,本质上是这个社会欠我们的债,依靠接下来几十年这个社会所有个体努力干活来还的;而目前全社会积累的资产和现金,基本上都需要未来几十年的全部产出来才能还清了;但凡未来几十年生产出点问题,这个债就要缩水,也就是我们的所有资产和现金,而且像市盈率倍数一样,是自带杠杆效应的。但是呢,努力工作生产,并不全受个体主观是否愿意上班拼搏意志为转移的,往往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系统性的无解,比如美国战后这种干最少的活拿最大头利益的世界体系,中国哼哧哼哧牺牲了一整代打工仔仅仅是为了赚来那几万亿美金欠条的卑微局面。很多事,不破不立。在一个极不稳定和公平的世界格局下,只能是先让那个大家觉得最不公平的霸权者破了,把财富泡沫挤爆了,虽然同时会波及所有人,但破了后过一段时间,也会营造出一个届时能够公平的环境,比如按生产力回报,回归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正义,从而达到再平衡,真正来支撑我们的财富和创造财富的动力。当然,美国在技术创新引领方面对全世界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如果你一旦停下来,那么历史的贡献所带来的超额回报终究是有到头的一天的,华为5G以及太阳能新能源高铁这些如果都是出自你手,那么世界还会继续太平,你再玩产业空心化(本质是本国人民不用干苦活)金融收割,活少钱多,那也是应得的,大家理应心服口服,且应该感谢你的引领让人类进步。最后,我们再来直面问题,如果真的再来一次,对我们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应对?首先对财富的影响,无非是想了解手里拿什么好,其实都一样,没有哪样是好的。但从保障基本生活角度,一套能保障自己基本居住的房子,但就不用关注它什么价格了,价格多少你也不会卖那种;尽量少的负债,避免出现极端情况,虽然有可能出现货币通胀负债减压的情况,但小美还是建议稳一点。拿现金可以吗,美国大萧条时候持有现金就是最优方案,但上面说了,同样时期德国是相反的。因为当时美国是金本位,持有现金相当于持有黄金,但德国政府可以随意发币。如果发币,那么在发币过程中离的最近的,几乎将是唯一受益人,因为它会稀释所有其他全体。那现在可以持有黄金吗?答案是不太行!时期变了,当时的黄金还是主要货币,纸币金本位有一定初衷是为了方便流通,不像黄金还得称重切割,每张纸币都会标注这张纸币你可以拿着去央行换多少克实物黄金。但现在,黄金基本上已经沦为了首饰和部分电子工业原料。全世界的已经开采出来的黄金,按现在金价,也就仅仅价值10万亿美金出头,这个体量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货币功能,而如果发生了大萧条,大家购买力都下滑的时候,供需关系自然导致金价不会让你的财富保值,什么情况下可以保值呢?那现在中国社会总资产都1300万亿了,全球可能1万万亿了,现在全部已经开采的黄金按400块钱每克算,也才80万亿,如果金价涨到5万块钱1克,涨100多倍,还得考虑货币不通胀,或者说一克金子能买10头猪,那么金子才能保值,让大家财富不缩水。那真来了大萧条,我们怎么应对呢?可能有的人主观上觉得我悲观了,我告诉你,这是最乐观的情况。对中国而言,想要崛起成为老大,绝对不可能说是美国一路向下中国一路向上,恰恰最乐观的情况是,美国赶紧暴雷越快越好,同时中国受大影响,但是美国爆了就爆了基本没未来了,而中国承受美国暴雷的波及后,熬个几十年熬出来了,突然自然而然各方面都走出来了,不论是实体经济上还是舆论意识形态上,都慢慢被世界各国内心所诚服,美国当年真正当世界老大,也是在经济已经超越英国几十年,经历一战二战才真正让大家心服口服确立的。大萧条,这反而是最乐观的一条路。所以,天天讲大萧条的小美,其实才是最乐观的,拖拖拖温水煮青蛙,你是觉得老美不破我们就能立?还是觉得老美破了我们会丝毫不受影响?还是觉得真正获得世界承认和尊重的意识转变可以一夜之间就完成?有了这个认知,我们怎么应对呢?其实我们内心深处应该想的,从来不是怎么应对大萧条危机中的危,而是怎么利用大萧条危机中的机。第一,虽然我们意识到大萧条来临后,几乎所有资产的价值都会受损,但不同资产甚至同一资产内不同标的,它受损的程度肯定会不一样的,比如股市跌两倍但房子可能只跌一倍;同样北京四环内的房子和你县城老家的房子跌幅肯定不一样的(不一定哪个多,虽然大概率北京的更更稀缺更保值,但得看时局,譬如英国大萧条期间,城市里的钢筋混凝土又无法产生食物,很多小青年迁回乡下自己种地自给自足,而此前城市里的房子可能相比建筑成本有十倍的溢价,而乡村里的房子可能价格都比建筑成本低很多,供需决定价格变化);股市哪怕跌十倍,也一定存在部分个股是涨好多倍的。机会往往是在信息和认知不对称的情况下才孕育出来的,不论时局如何,这一重机会总是有的且只给少数人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分析提高自己,成为这少部分有智慧和独到见解临危不乱的人,当然关注小妹一起学习进步也可以。第二,大萧条期做好提前结构性准备,迎接后面度过萧条后的机会,百年一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引领全世界,近代几百年从清朝开始因为自己的自大不思进取而西方引领了工业革命,导致我们一度成为世界最底层任人蹂躏,不谓不惨痛。而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有韧劲的优秀基因和品德,仅仅经历的三四十年,就一下从世界最底端发展到让老美畏惧的地位,在未来的历史教科书中,这一定会被描述为一个发展奇迹,改变的是中华民族近300年的历史格局,而在全球从破到立这个过程中所孕育的机会,也是几百年一遇的,不是每代人都有运气经历的。而老美大萧条带动全球跌入谷底,而后我们再靠时间的力量勤勤恳恳研发老老实实干活而再次占到世界顶端,这恰恰是一个大底和一个大顶。如何抓住这个大底,除了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认知格局,别无他法,不然靠运气抓住的迟早会靠运气还回去,就像过去十年VC投资领域,基本上前几年靠运气赚的钱这几年都靠运气又亏回去了。所以总结下:1,从来不是怎么应对大萧条危机中的危,而是怎么利用危机中的机。2,第一个机是如何在步入大萧条中布局合适的赛道和标的,尽可能少受损失保住弹药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开篇前,小美还是一贯的来吐槽下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公众号不欢迎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读者,抬杠受不了。我们先来思考下,这个社会懂经济学的有几类人?第一类:经济学专业毕业的
2023年2月9日
其他

上次大萧条都发生了什么?以史为鉴

既然我们已经判断美国接下来大概率会再来一次百年一遇的大危机(见这篇文章链接),堪比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那我们起码首先搞清楚上次大萧条发生了什么,这是尤为重要也是最最基础的。丘吉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
2023年2月7日
其他

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开篇前,小美还是一贯的来吐槽下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公众号不欢迎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读者,抬杠受不了。我们先来思考下,这个社会懂经济学的有几类人?第一类:经济学专业毕业的
2023年2月7日
其他

上次大萧条都发生了什么?以史为鉴

既然我们已经判断美国接下来大概率会再来一次百年一遇的大危机(见这篇文章链接),堪比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那我们起码首先搞清楚上次大萧条发生了什么,这是尤为重要也是最最基础的。丘吉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
2023年2月7日
其他

什么是财富?大壮和小美陪你一起共度大萧条

什么是财富?说实话小美在30岁之前从来没去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思考呢?非要思考的话,财富不就是钱股票房子车子吗?大不了再加点知识财富、精神财富之类的,这还有什么好思考的。确实,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压根不会给我们机会去思考。而往往越是重要的问题,越不会给我们机会思考,恰恰正因为它足够重要,所以历史上有足够多的人去思考讨论总结,早就悄无声息的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导致压根不给我们机会去思考。小美这里举个例子,是个广为流传的社会学实验。一个大笼子里,放五只猴子,暂且给它编号1-5号,然后笼子一角挂一串香蕉。只要有一个猴子试图去取这串香蕉,顶上就会有个高压水龙头自动打开,把所有五只猴子都喷湿。一开始每只猴子都去尝试最后都没落得好下场,慢慢都放弃了,唯独这个3号猴子最调皮,屡战屡败,然后其他猴子不干了,3号胆敢再去取香蕉,还没走到跟前就被其他4只猴子拖回来揍一顿,然后这五只猴子就都达成了共识,香蕉不能碰。共识形成以后,实验人员把自动喷水装置关闭,并开始每天汰换猴子,取出一只老猴子放入一只新猴子,比如把6号放进去1号换出来,6号一进去就试图取香蕉,被揍一顿老实了,再换7号进来,7号敢取的话6号跟着一起揍它。周而复始,五只猴子已经早都不是最初那五只了,都实验到第51-55号了,而喷水装置也早就关闭了,即使取香蕉也不会被喷了,但是,所有猴子都坚决不动那只香蕉,新来的敢动就揍他。那么为什么这些猴子不去想为什么不能动香蕉呢?其实某种意义上就跟我们为什么不去想什么是财富一个道理。不光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是如此。所以,能跳出来去思考某个看似天经地义的问题,就已经超越了90%的人。我们公众号为什么不欢迎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们,一方面是鲁班门前弄大斧,人家知识渊博小美辩不过甘拜下风,另一方面小美还想保留一份纯真的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不是当初小小年纪为了考试得分背了无数遍钱是一般等价物,也许小美还能早点自发思考下啥是钱。本来死记硬背之余也还是能思考下的,可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有件事情让小美痛了十几年才翻案。记得那是小时候历史课本,讲一位伟大航海家,好像叫麦哲伦,课本原文说他后来去了菲律宾,被当地人杀害。然后期末考试出了道题,问大航海家麦哲伦被___杀害,我填写了菲律宾人,最后没得分,就因为这道题扣的这分,导致我排名比同桌低了一名,从此抬不起头。而这道题最后标准答案是:当地人,尽然全班很多同学都得分了,这个事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怀疑了好多年。回到正题,什么是财富?这些年小美为搞懂这个问题,前后也看了几十本书和无数专家解答,说实话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无非是找出一种说法,能够让自己突然开朗即可,而不是似解非解。吃饭也思考,游泳也思考,睡觉也思考,日积月累,尽然逻辑完备的自创出一条思考路线,对比下什么奥派经济学凯恩斯主义,那咱的也可以称作小美经济学吧,如有雷同,纯属有人抄袭咱,如果有哪位大师确实很早公开发表过类似逻辑,那小美更会乐死,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啊,小美不枉此生。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钱,钱和财富的区别是什么?钱,也就是货币,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钱是一般等价物,后来发展到金银铜钱,到后来纸币,到后来数据库电子记录,现在各国又在探索去中心化。因为对后面分析很重要,我们还是拿最初的案例来形象化一下。假设最初社会只有两个人,A和B,俩人都需要吃和穿,A能搞定食物但不会做衣服,B会织布制衣但不会打猎,每个人的理想生活自然是有吃有穿还不累。最初,A每个月打猎3天就够吃了,剩下27天得用拙劣的技术去制作衣服御寒;而B只需要花3天就能制作出和A花27天才能做出的一样的衣服,但是剩下27天去打猎刚刚和A花3天效率一样。俩人整整忙活一个月,过着这样水平的生活,后来A跑去和B说,拿我3天打猎到的食物换你3天做到的衣服怎么样?B一听太开心了,可以拿自己3天就能搞定的衣服去换到自己需要27天才能打猎到的食物。这就是物物交换。于是,俩人从今往后,每个人每个月只需要干活6天,就跟之前分别忙活一整月的生活水平一摸一样了。光一个物物交换,就能让俩人总效率提升好几倍。那因为此时此刻还没有货币,所以用来思考这个时候什么是财富,会比较纯粹和简单。这个时候什么是财富呢?在俩人物物交换之前,A忙乎一个月的财富是什么呢?他获得了够一个月吃和穿的物质,B也是,这算他们的财富,而在A眼里,衣服的价值是食物的9倍,B眼里食物的价值是衣服的9倍。但是发生物物交换之后,他们的财富是什么呢?同样工作量下,A可以一个月打猎30天,自己吃3天量然后拿3天量去换衣服,剩下攒的食物还够吃8个月,B也一样,这时候在他们眼里,衣服和食物价值相等了。但是食物会变质衣服会过时虫蛀,而且现实中有成千上万种商品需要,人们面临着交换需求巧合和时间巧合的困难,所以急需要一个中间品,具有易储存,稀缺不泛滥等特性,于是最初货币诞生了,白银黄金首当其冲。好,到这里我们停一下,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如果存在一种硬通货,比如某种食物,永不变质,体积小易储存,1克就够吃一年补充1年能量,生产1克需要付出大量劳动成本。岂不是天然就可以当货币了,可惜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历史上倒是曾经出现过布帛当货币,但还是不满足上面条件。如果真有这样的东西,那今天很多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比如怎么让财富对抗通胀不缩水,都换成这个东西就行了,买啥房子,和这个比起来,房子又大又不能移动,还面临折旧地震等风险,即使抗通胀,在面临极端情况下吃饱肚子的需求永远要高于住的好一点的需求。如果真有这个东西,对现在社会绝对是个颠覆,金融和贸易的形态将会大不相同。你想想石油,对普通人既没用又难携带储存,都能成就石油美元进而影响世界格局。不妨仔细想想,到目前为止,确实找不到一种东西,满足人类刚需且体积小易储存不变质这几个条件,以至于茅台酒都是不错的选择了。第二,需求巧合好理解,即使物物交换大不了费点劲多换几轮,货币的出现只是让商品交易变得更高效了,但时间巧合呢,好像有点从根本性上改变了性质。啥意思呢?还拿上面的例子,因为食物会过期,所以没有货币的时候,A和B只能不停的工作,假如说A想一年干两个月,攒好够吃一年的食物和换好一年的衣服防寒,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人会杠说可以做成腊肉,那A可以干一年休息十年吗,即使现代有冰箱,你家冰箱十年前放进去的肉现在还想吃吗。那有了货币后,就可以实现了,A和B年初都分别猛干两个月,都卖成钱,然后后面10个月需要吃的穿的,就拿钱去买回来。真的是这样吗?那又想当然了!我们得细化下,把货币金钱的来源考虑进来。A和B,都没有钱,谁第一个有钱呢,我们假设是C,从金矿里挖点金子来(或靠暴力强制发行纸币)。这时候前两个月A和B把手里多余的食物和衣服都卖给了C,从C手里换了黄金,C把金子换成了生活物资,我们就不管他怎么消耗掉了。然后结果是啥,从第3个月起,A和B如果不干活都得饿死冻死了,因为全社会不再产生新的食物和衣服了,手上的黄金又没用除了当首饰的价值;那么这时候A和B不想饿死冻死,只能每天干点活,比如恢复之前,A还是每个月干6天,把多出来的三天卖成钱,同时用钱去买自己需要的衣服,这时候你觉得物价还会跟之前一样吗,A和B手上都有之前两个月拼命干攒的钱,但是钱没用了买不到所需物品才被逼继续干活,这就是典型的通货膨胀。从这个例子我们很容易理解,黄金本身是C对A和B的债务,A和B愿意把物资换成黄金,本身是预期未来可以把黄金再随时换回物资的,黄金是一个有稀缺性不可伪造或暴力背书的欠条而已,欠条不就是债务吗。那A和B年初干两个月销售后攒的钱,还是他们的财富吗?一切安好如预期的情况下,可以算是,毕竟大家脑子里预期的财富,本质上是当下和未来能够兑换成多少东西。到这一步了,是不是对什么是钱什么是财富的认知有个雏形了?绝大多数人用尽一生努力追逐的“钱”,仅仅是一个债权,一个承诺。这个钱能代表多少财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第三,我们暂且放下社会只有ABC三个人的假设来继续思考下,这时候社会上将有成千上万种商品的生产者以及不同的需求方,那么全部生产者同时不干活几乎不可能,生存的本能驱使社会发展,无非是快和慢而已,而C这类生产钱的一方,可以是金矿主,也可以是政府依靠暴力背书凭空发行纸币,也可以是银行钱庄进进出出。那么这时候一定存在一部分人,他们跟前面A和B相反,他们可以提前把未来的生产力卖掉,换成当下的物资,也就是去找C借款,欠一笔债,未来慢慢还掉。当然一部分人借款,是为了提高未来生产力,比如借钱投资建厂;还有一部分人借款,是纯纯的提前卖掉未来生产力,比如普通打工仔贷款买套房子,几乎把未来30年的劳动提前卖掉。这点背后,其实细思极恐。投资建厂的如果预期的未来生产力没达预期,俗称老板破产。但对大多数打工仔,不管你是大厂总监还是小厂前台,把未来30年的劳动提前卖掉,可如果未来30年的劳动不及预期呢?1929年美国大萧条期间,经常出现一种情形,一个工厂只招两个普通工人,门口排队要面试的上千人,更有隔壁州听闻这里有工作机会而翻入货运火车厢里,数列火车轰隆隆正在赶过来的路上。残酷的现实是,别说未来30年的劳动了,很多人连未来3年收入是否能稳定都心里没底,尤其最近连美国巨头互联网大厂都动辄裁员上万人。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跟大壮和小美一起弄清楚整个社会经济运转底层逻辑,提升自己认知,聪明应对接下来的百年变局十字路口,争取不要浪费一次百年难遇危机,迎接一生一次的机会。现在我们回到现实社会中类比下,假设中国13亿人,人人都很富裕了,人人有房有车且都存了几百万现金,按现在社会运转情况,几乎可以支撑13亿人不用工作只享受无忧无虑生活50年了,那假设大家都没那么高追求继续赚更多钱了,从明天开始,绝大多数人都开始享受生活了,反正有房有车几百万存款,够花后半辈子了。那么,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今天拥有的房车和几百万现金,是多大一笔财富呢?什么是财富呢?好好模拟思考下,也许,这个未来不完全是假设呢?这里插个真实故事,我小时候大概90年左右,当时万元户牛逼的不得了,有个远方亲戚当时已经有10万存款了,相当于10个万元户,当时普通公务员一个月工资才两百块钱,他当时想通了觉得这辈子衣食无忧了,还辛苦奋斗啥,知行和一了,然后就是五六年前听人讲起过一次他落魄的生活。如果全社会人都积累了大量财富,没人干活了,那么所有人所有积累的财富将灰飞烟灭。所有人的财富,都得体现在当下和未来正在干活的人的产出上。你当初拼命干活赚钱,是为了将来即使不干活也能享受,而你享受到的是将来有人通过干活给你带来的生产和服务,而这些人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干活为更将来的自己积累财富。或者换个说法:如果美国再来一次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波及全球,没活可干了,那么大部分人积累的财富将灰飞烟灭。所有人的财富,都得体现在当下和未来正在干活的人的产出上。你当初拼命干活攒的钱,自认为是积累的财富,是为了将来即使不干活也能享受,而你享受到的是将来有人通过干活给你带来的生产和服务,而这些人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干活为更将来的自己积累财富。(上面这两段话,是我们整个逻辑的核心结论之一,不理解没关系,后面我们会很详细的来解释和印证。)社会总是得偏向于当下干活者,反过来这就要求对历史上干活的人所积累的财富必须贬值,对经济最基本的刺激,必须要有温和的通货膨胀,相当于激励所有人都得动起来不能躺下享受。当然对富豪来说,投资也算干活,要不直接投入生产,要不投入股票二级市场,推动股价上市公司进而募资最终投入实体生产服务环节,或者你存入银行最终贷款给企业。只不过,收入高的直接投入生产确实风险大,而存入银行即使经济增长也只享受着那点利息,大概率又跑不赢社会需要的温和通胀,或者反过来说,社会需要的温和通胀必须高于存银行躺平富人利息,才能够满足刺激干活刺激当下经济的初衷。有了上面的铺垫,现在我们来思考下今天的主题:什么是财富?我们把财富定义成一个长期过程,有最终实在消费结果的。例如甲和乙同样在30年前有3000块钱,当时一头猪300块钱,甲当时每年买一头猪用了10年时间买了10头猪吃掉花光了;乙存银行到今天加利息总共5000块钱,然后总共买了1头猪花光了。那么同样是3000块钱,甲对应的财富是10头猪,乙对应的财富是1头猪。你今天的财富多少,取决于未来你花光在今天的所有钱和资产而能累计兑换来的刚需等价物,在中国CPI指数权重最大的是猪肉,所以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拿猪来代替(美国是房租,反正吃和住在任何时代都是刚需)。从微观角度,假设你现在有房有车有存款有股票,房子100万,车子20万,存款股票共80万,那么折合200万的钱。现在猪假设5000块钱1头,那么你卖掉房子车子股票后的所有资产,能买400头猪。猪肉这东西,假设不管任何时代社会,都是刚需人都要吃,不像货币或者哪怕黄金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猪肉更适合做一般等价物。不管古代还是现代还是未来,衡量一个月工资多少高还是低,你说多少钱或月薪几两黄金,没感觉,但你说我一个月工资在当时能买多少头猪肉,那对比起来就很清晰。那回到这个例子上来,你现在的财富如果立马都消费了,是200万元价值400头猪。(但不可能立马消费掉,所以我们才有必要深度了解清楚什么是财富。)所以,你这现在200万元到底是多少财富,是一个未来动态的过程,相当于你未来每次消费完之后,记录消费折合当时物价能买多少头猪,然后全部加起来折合多少头猪,这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这里只算躺平后的纯消费,如果部分去投资了,那就摘出来单独考虑不影响。这样的话,下面列几种情形:有的人在今天的200万元,实际财富价值400头猪,比如他明天就全变卖成现金胡吃海喝周游世界几个月花完,这种绝对做到了财富保值,稳稳的400头猪,除非接下来半年通货膨胀比较猛,那怎么着也价值300头猪了,只不过是消费水平不符合自身实力而已,从财富的角度是没问题的,反而是聪明的,主要受限于猪没法便携储存保质。而你今天的200万,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200万资产,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哪怕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跟你有了一样的想法,纷纷出来卖房子想把房子变现100万,立马所有人房子那100万可能就变成20万价值了(目前二手房平均挂售率也就2-3%),那只是个账面数字而已,下面的宏观分析会再具体阐述这一点。有的人的200万元,实际价值可能只剩1头猪了,比如这人变现了这200万一直放着,500年后,可能能买一头猪就不错了。还有一种情况,没变现,维持资产结构不变,500年后就剩房子了,股票大概率归零了因为即使连做到百年企业都不到百万分之一成功率,不考虑房产税维护修缮这些的话,那500年后这房子卖了能买多少头猪,就是此时这200万对应的财富。也许到时候战乱废城,可能流浪汉都看不上一头猪都买不起,也许世界大发展人口500亿你的房子又在核心位置拆迁盖千层高楼,一下给你拆迁补偿1万头猪对应到时候的钱。(这里又涉及一个价值观问题,有的人觉得我死了哪怕遗传给后代吃1万头猪对我而言价值为0,那就只能计算有生之年能兑现的,遗产对应的财富为0,有的人觉得传给后代的财富是实实在在的。)对普通人,财富积累的社会规则,从来是不讲契约精神的。(对那些掌握着垄断影响着政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大家族牛逼人,不在我们讨论范畴。哪怕你有百亿身家,大多也终究是普通人。但对普通个体而言,利用好社会规则不讲契约,反而能抓住机会发达,太讲契约了财富固化了,能有我们什么机会?)接下来,我们从宏观角度分析下:我们看下全社会所有人当前的总资产(大家眼里的财富),这几乎等于把13亿人每个人自认的身价加起来。全部房子按市价,全部股票按市价,全部现金,全部车子这种消耗品的市价,拥有的非上市企业股份按企业资产折合到自己身价上来。比如按那些福布斯排行榜计算身价方法给13亿人挨个算一下加起来。那么这些总资产,意味着所有13亿老百姓心理觉得他未来的生活保障,也就是未来随时能换多少头猪。还是那个逻辑,可能13亿人都躺平不上班,平均下来的话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安稳躺几十年了。查了下公开数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介绍称,2020年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我们平均下,正好人均100万,其中M2是210万,就当成是所有个人企业现金活期定期存款总共这么多,剩下的超过1000万亿,是需要卖掉才能变现的资产。所以,大家的自认为的身家,超过80%其实是无法变现去消费的,一旦哪怕有一小部分人去变现,价格就会崩塌,比如突然上海多出100万套二手房挂卖,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一计算自己房子一卖值好几百万,然后日常自然可以高消费的心理。只不过,凡事都是双刃剑。所以,即便只有少部分人按当下的身家当下的资产价格全部变现,然后按当下的物价去换回400头猪的财富,甭管猪是否会过期变质吃不吃,都是很难的一件事。再回到宏观财富角度来,我们思考下我们当前的总资产和GDP的关系。社会总资产,几乎等于全社会每个人自认的当前财富加起来,GDP是每年大家生产的东西加起来的总价值。首先,大家之前赚的和积累的总财富,因为有GDP,从而可以用来在今年购买新生产的东西,总而言之,历史资产或者说财富因为当下GDP而有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历史的资产和储蓄价值,是通过现在的GDP来背书的。其次,大家历史的负债,将是未来居民参与生产创造GDP的强力主观鞭笞,你说你的房贷逼迫你以后30年每个月工资的大头都得用来还债,能不努力工作生产吗。正常来讲是这样的,也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比如,你想努力工作,再努力都找不到工作了,再比如出现了极端通货膨胀,当时借了100头猪的钱,现在搞一头猪卖的钱就够全还清了。再次,GDP对财富而言是天然带杠杆的。GDP强势增长时期,那我资产价格可以放心涨啊不担心未来无法兑现。这就特别有点像股市的市盈率估值。你有这么高盈利且增长喜人,那市盈率搞高点一点不担心啊;你有这么强的GDP和增长,那资产价格与GDP比值搞高点倍数,同样不担心啊。可是,爱因斯坦不是年年有,科技大爆炸不是每个时代都能赶得上。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经历的人类社会科技爆炸引起的生活方式翻天覆地变化程度,短短几十年已经超过过去几千年了。如果100年后科技还跟现在差不太多,没有质的突破,很难想象吗?反正在过去几千年里几乎任何时候都可以闭着眼说,未来一百年和现在没啥大不同。如果VR终究没有想象中的体验突破,如果火星移民终究是极少数人的极限旅行,如果脑机互动终究无法突破屏障,如果真的100年后,其实都别说100年,就说30年后,科技跟现在差不太多,没有大爆炸再引领全球狂蹦下一个阶段,也许甚至大概率,社会的发展会让我们很不适应,比如美国再来一次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美国会不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如果真的再来一次,对我们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应对?也许我们公众号未来数年的所有分析,都是为了搞清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美国会不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关于这个我们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详细分析,点击查看>>但不妨我们找几个伟人最近的观点感受下:前几天G20会议上主席的发言,原话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处在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这每个词,都肯定是经过斟酌的,而依然写的这么严重。如果还觉得像是08年金融危机那样,充其量十几年一次,不是百年未有;如果仅仅是对某个国家很重要,那也充其量是某个国家的十字路口,而不会轻易用人类命运这样的词汇。而最近美国商业巨头贝佐斯则直接建议,“人们应该为应对潜在经济衰退做好准备”。有人问美国再来一次大萧条跟中国有什么关系,没啥关系,只是这样写文章可能不会被删,伟大的祖国可能充其量会在短期一二十年受到牵连而已,长期来看必将碾轧美国成为人类命运领路人。那么短期这一二十年我们的财富如何应对,可以就当我们是美国人一样看待就好了,而长期中国超越美国引领全球,这个过程中将会带来无数的机会,我们务必提前布局准备确保能抓住一些,因为这是百年一遇的,错过了实在可惜。这个提前布局的时间点,可能就在未来五5-8年内。如果真的再来一次,对我们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应对?首先我们回顾下1929年美国开始进而引发的全球大萧条。关于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历史景象,我们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详细分析,点击查看>>先放几张对比图,74岁李鸿章在美国看到了什么?为何回国后一言不发,真相是什么?放这几张图的意思是什么呢?刚开始小美自己都觉得,拿1929年大萧条来代表百年一遇的危机,是不是不太合适,毕竟1929年还是旧社会,本来就很落后再萧条能萧条到哪去?别说1929年了,就拿七八十年代父母爷爷奶奶那辈,一年吃不了一斤肉有什么意义,你说来不来个大萧条有什么参考意义。其实不考虑高价的房子和移动互联网这些高科技的影响,光就年均肉蛋奶消耗水平以及小汽车这些,我们也就这十几年才赶上百年前的美国水平,所以当时美国老百姓已经达到肉蛋奶充足供应甚至还有小汽车的富足生活情形下,突然来个大萧条带来的影响,跟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几十年,从90年代物资匮乏到现在好不容易消灭贫困,基本都能肉蛋奶自由的情形下如果面临个大萧条,还是多少可以放在一起作为参考和警示的。读到现在,我们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如果美国再来一次大萧条影响世界,那么对我们自己会有什么影响,比如股市房子现金啥的,哪个会涨哪个会贬?这篇文章(点击查看)里我们总结过,美国带来的大萧条主要表现是下面这几条:股市暴跌,几年跌了六七倍,后来直到50年代才回血大面积失业流浪,出现了很多西装革履的流浪汉没有失业的平均工资也腰斩了,跌了56%房子同样暴跌,直到60年代房地产投资才恢复到大萧条前的水平所有物价都大跌,通货紧缩,一片面包几分钱但大家还是买不起资本家财阀高度集中,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所以减产,厂房设备资产价格也暴跌但是,凡事不能看表象照搬,我们必须分析清楚背后的核心本质原理,比如同样是大萧条,美国的现金很值钱,一美金够吃一星期面包了,而德国的大萧条,却导致一片面包卖1000亿马克一杯牛奶则卖到2000亿马克?同样是1929年大萧条的美国和德国都如此不同不能照搬,何况时隔100年后各种外部内在条件更是完全大不同。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和学习过程,邀请你关注本公众号,与小美一起探究和见证,争取不错过百年一遇的机会,苍天总不负努力学习人!接下来,我们再从上面经济学逻辑框架角度分析下影响。如果发生大萧条,如何辨别呢,有没有啥必然特征?必须的,我们可以理解成这个特征是当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变少,很多人空有一身力气找不到地方干活,简单点考虑,就是全球各国GDP开始长达数年的下滑,三五年内GDP累计下滑达到15%-20%以上。不然,充其量是一场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谈不上百年一遇更谈不上大萧条。有的人会觉得,哦才15%,我收入下滑15%对我也没毛线影响啊。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啥都不变,仅仅是自己收入降低别说15%,50%可能影响都不大,疫情期间对很多人的收入影响都不止于此,而且这都三年了。前面我们讲到,我们上半辈子积累到现在的所有资产和现金,本质上是这个社会欠我们的债,依靠接下来几十年这个社会所有个体努力干活来还的;而目前全社会积累的资产和现金,基本上都需要未来几十年的全部产出来才能还清了;但凡未来几十年生产出点问题,这个债就要缩水,也就是我们的所有资产和现金,而且像市盈率倍数一样,是自带杠杆效应的。但是呢,努力工作生产,并不全受个体主观是否愿意上班拼搏意志为转移的,往往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系统性的无解,比如美国战后这种干最少的活拿最大头利益的世界体系,中国哼哧哼哧牺牲了一整代打工仔仅仅是为了赚来那几万亿美金欠条的卑微局面。很多事,不破不立。在一个极不稳定和公平的世界格局下,只能是先让那个大家觉得最不公平的霸权者破了,把财富泡沫挤爆了,虽然同时会波及所有人,但破了后过一段时间,也会营造出一个届时能够公平的环境,比如按生产力回报,回归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正义,从而达到再平衡,真正来支撑我们的财富和创造财富的动力。当然,美国在技术创新引领方面对全世界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如果你一旦停下来,那么历史的贡献所带来的超额回报终究是有到头的一天的,华为5G以及太阳能新能源高铁这些如果都是出自你手,那么世界还会继续太平,你再玩产业空心化(本质是本国人民不用干苦活)金融收割,活少钱多,那也是应得的,大家理应心服口服,且应该感谢你的引领让人类进步。最后,我们再来直面问题,如果真的再来一次,对我们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应对?首先对财富的影响,无非是想了解手里拿什么好,其实都一样,没有哪样是好的。但从保障基本生活角度,一套能保障自己基本居住的房子,但就不用关注它什么价格了,价格多少你也不会卖那种;尽量少的负债,避免出现极端情况,虽然有可能出现货币通胀负债减压的情况,但小美还是建议稳一点。拿现金可以吗,美国大萧条时候持有现金就是最优方案,但上面说了,同样时期德国是相反的。因为当时美国是金本位,持有现金相当于持有黄金,但德国政府可以随意发币。如果发币,那么在发币过程中离的最近的,几乎将是唯一受益人,因为它会稀释所有其他全体。那现在可以持有黄金吗?答案是不太行!时期变了,当时的黄金还是主要货币,纸币金本位有一定初衷是为了方便流通,不像黄金还得称重切割,每张纸币都会标注这张纸币你可以拿着去央行换多少克实物黄金。但现在,黄金基本上已经沦为了首饰和部分电子工业原料。全世界的已经开采出来的黄金,按现在金价,也就仅仅价值10万亿美金出头,这个体量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货币功能,而如果发生了大萧条,大家购买力都下滑的时候,供需关系自然导致金价不会让你的财富保值,什么情况下可以保值呢?那现在中国社会总资产都1300万亿了,全球可能1万万亿了,现在全部已经开采的黄金按400块钱每克算,也才80万亿,如果金价涨到5万块钱1克,涨100多倍,还得考虑货币不通胀,或者说一克金子能买10头猪,那么金子才能保值,让大家财富不缩水。那真来了大萧条,我们怎么应对呢?可能有的人主观上觉得我悲观了,我告诉你,这是最乐观的情况。对中国而言,想要崛起成为老大,绝对不可能说是美国一路向下中国一路向上,恰恰最乐观的情况是,美国赶紧暴雷越快越好,同时中国受大影响,但是美国爆了就爆了基本没未来了,而中国承受美国暴雷的波及后,熬个几十年熬出来了,突然自然而然各方面都走出来了,不论是实体经济上还是舆论意识形态上,都慢慢被世界各国内心所诚服,美国当年真正当世界老大,也是在经济已经超越英国几十年,经历一战二战才真正让大家心服口服确立的。大萧条,这反而是最乐观的一条路。所以,天天讲大萧条的小美,其实才是最乐观的,拖拖拖温水煮青蛙,你是觉得老美不破我们就能立?还是觉得老美破了我们会丝毫不受影响?还是觉得真正获得世界承认和尊重的意识转变可以一夜之间就完成?有了这个认知,我们怎么应对呢?其实我们内心深处应该想的,从来不是怎么应对大萧条危机中的危,而是怎么利用大萧条危机中的机。第一,虽然我们意识到大萧条来临后,几乎所有资产的价值都会受损,但不同资产甚至同一资产内不同标的,它受损的程度肯定会不一样的,比如股市跌两倍但房子可能只跌一倍;同样北京四环内的房子和你县城老家的房子跌幅肯定不一样的(不一定哪个多,虽然大概率北京的更更稀缺更保值,但得看时局,譬如英国大萧条期间,城市里的钢筋混凝土又无法产生食物,很多小青年迁回乡下自己种地自给自足,而此前城市里的房子可能相比建筑成本有十倍的溢价,而乡村里的房子可能价格都比建筑成本低很多,供需决定价格变化);股市哪怕跌十倍,也一定存在部分个股是涨好多倍的。机会往往是在信息和认知不对称的情况下才孕育出来的,不论时局如何,这一重机会总是有的且只给少数人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分析提高自己,成为这少部分有智慧和独到见解临危不乱的人,当然关注小妹一起学习进步也可以。第二,大萧条期做好提前结构性准备,迎接后面度过萧条后的机会,百年一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引领全世界,近代几百年从清朝开始因为自己的自大不思进取而西方引领了工业革命,导致我们一度成为世界最底层任人蹂躏,不谓不惨痛。而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有韧劲的优秀基因和品德,仅仅经历的三四十年,就一下从世界最底端发展到让老美畏惧的地位,在未来的历史教科书中,这一定会被描述为一个发展奇迹,改变的是中华民族近300年的历史格局,而在全球从破到立这个过程中所孕育的机会,也是几百年一遇的,不是每代人都有运气经历的。而老美大萧条带动全球跌入谷底,而后我们再靠时间的力量勤勤恳恳研发老老实实干活而再次占到世界顶端,这恰恰是一个大底和一个大顶。如何抓住这个大底,除了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认知格局,别无他法,不然靠运气抓住的迟早会靠运气还回去,就像过去十年VC投资领域,基本上前几年靠运气赚的钱这几年都靠运气又亏回去了。所以总结下:1,从来不是怎么应对大萧条危机中的危,而是怎么利用危机中的机。2,第一个机是如何在步入大萧条中布局合适的赛道和标的,尽可能少受损失保住弹药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这个世界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还会再来一次大萧条吗?

开篇前,小美还是一贯的来吐槽下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公众号不欢迎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读者,抬杠受不了。我们先来思考下,这个社会懂经济学的有几类人?第一类:经济学专业毕业的
202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