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2019中国生鲜零售大会50+大咖这样解读未来
■ 撰文 | 王坤坤 李昕
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抢“第四届新零售峰会”早鸟票
2019年9月18-19日,由《商业观察家》主办的“破局——2019(第二届)中国生鲜零售大会”于上海举办。
在为期2天的大会上,50+大咖参与了一场主论坛、三场平行分论坛,围绕生鲜零售发展趋势、供应链协同融合、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熟食业务构建、中台物流等五大内容做了开放分享及碰撞。
会议期间,《商业观察家》发布了《中国生鲜零售趋势报告》,提出预计主流企业供应链改革3-5年基本完成。大会期间,《商业观察家》还组织与会者对盒马mini、盒马鲜生、盒马菜市、盒马F2、谊品生鲜、钱大妈、康品汇生鲜、大润发、永辉超级物种、城市超市CITY SHOP、绿地优选等12家生鲜门店分3条考察路线进行了现场考察和互动交流。
本届大会吸引生鲜零售业上下游、政府、投资机构、学术单位、媒体等1000+人士与会。
破局丨2019(第二届)中国生鲜零售大会
2019(第二届)中国生鲜零售大会
一
主论坛上午场
破局|趋势
上海市商委电子商务处处长陈晓明:
互联网+生鲜推动行业迈入新蓝海
为了更好满足、引领和创造各类消费需求,新发展需要换档提速的新思路,互联网与生鲜零售的有机结合,将推动行业迈入新蓝海。数字商务、智慧商业已经成为商贸流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生鲜零售商业体系。
一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一批生鲜电商形成消费心的增长点。二是提高生鲜电商国际化发展水平,对接电商工程。三是推进生鲜电商行业数字化创新,推广无人业态,开展新技术应用消费场景。四是加强行业规范性建设和安全治理。
日本永旺my basket代表取缔役社长古泽康之:
社区生鲜店盈利“3S主义”
永旺my basket盈利的原因在于贴近顾客、价格便宜、环境干净、服务友好。在日本首都圈实现快速开店的秘诀,在于贯彻实行连锁店经营理论的“3S主义”——标准化、单纯化和差别化。另一个特点,实行“区域集中开店”。
永旺my basket商品的竞争力主要包括生鲜类的商品构成和低廉的商品价格。根据商品配置树状结构图,决定货架摆放和商品陈列以及单品大量贩卖的实施。
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
抓住生鲜“三化”机会
未来十年,整个中国的生鲜市场食材会大幅下降,半成品、成品会大幅上升,定制化也会大量的发展。生鲜“三化”的本质是把老人、年轻人从厨房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提供便利性的商品和服务。
未来时代的智能化、信息化,是无法阻挡的科技力量,而未来社会的老龄化,也以无法阻挡之势奔流汇集于同一时代。谁能让这两股不可阻挡的趋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谁就掌握了市场的先机。零售商的作为就在于做这两种趋势结合的伟大创造者。
京东7FRESH业务负责人王敬:
零售业变革的三股力量
零售行业最重要的变革力量主要有三个:业态创新、渠道变革、供应链的重组。
京东7FRESH未来会做两个业态系列:七范和七鲜。就是价值零售。“七范”强调个体服务,“七鲜”强调家庭。
京东7FRESH未来战略是用多业态来和天网形成结构,所有的业态都会坚持食品安全第一、以品质为第一的精选、美食解决方案、创造简约生活、实现可持续性增长。
吉麦隆董事长周新良
超市毛利不支撑做“到家”
做社区生鲜,如果没有规模,没有密度,永远也解决不了盈利问题。
所谓的打造供应链,没有做到一定的规模,根本就无法解决。那么我们也想经营生鲜,那怎么做?只有联合。
量贩店最宝贵的就是客流。没有客流的支撑,量贩店就没法继续下去。所以我们所有做的都跟到店客流有关,我只想办法做到店客流。
我们跟美团,跟各种网站,压根到今天还没合作过,我们不合作。为什么呢?我们尝试做“到店”,但不做“到家”——因为我们的毛利是不支撑我们做“到家”。
线上线下只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从理论上到实际中是盈利的,这是硬道理。
盒马MINI负责人倪晓俊
生鲜线上服务有两个矛盾
今天做生鲜,线上服务必须面对两个矛盾:第一个矛盾来自于顾客对于生鲜品类高频、刚需、高复购和客单价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是对于生鲜商品独有特性的特点,就是缺货和损耗之间怎么做平衡。
这些都会在前置仓碰到的疑问,今天盒马MINI给出了一个比较好,或者说现在认为最合理的一个解决方案。
第一、在品类的结构上,在店小的同时,但并不会缩小品类结构,必须保证品类结构的丰富性,除了常规的生鲜品类之外,同样也继续引入了日日鲜系列、有机菜系列,同时在鲜食上也会进一步丰富,这些品类的丰富性,自有品牌也好、鲜食也好,在保证毛利结构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去丰富了线上的客单价,明显看到在盒马MINI线上顾客购物篮的丰富性好于前置仓,这样保证了我们相应的盈利模型。
另外一方面,“店即仓”的商业模式,很大规避了缺货和损耗的风险。不管天气怎么样,盒马MINI都能基本去保证库存相应的准确率。
二
主论坛下午场
破局|供应链
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曾斌:
技术驱动会带来前置仓革命性变化
前置仓的几个核心点:
第一、前置仓在最开始的一公里已经决定了用户的体验。
第二、每一款商品,每一个批次到大仓时,都要进检测实验室做100%安全的检测。
第三、商品能不能有效快速地交付给用户。
在好的覆盖和发展背后的“抓手”叫做“三板斧”。
第一板斧:一定要数字化的运营前置仓。
第二板斧:重视人才的培养。
第三板斧:运营方面强调的是密度,强调的是效益,不强调水平扩张和广度。
从未来来看,前置仓还有新的变化的可能,技术的驱动,甚至会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永辉彩食鲜联合创始人翁海辉:
生鲜2B市场有一个趋势
未来2B领域的生鲜市场有一个发展趋势:所有的企业单位对生鲜的品质越来越重视,而且都索票索证,对生鲜产品的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都希望能看到产品的源头,越来越重视有没有合作的基地。
未来的生鲜产品该如何走?从源头进行标准化,从工厂进行半成品化、定制化,很多的商品需要个性化的定制。解决壁垒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是要不停地试错。生鲜壁垒永远都在,就看有没有研究未来的趋势,有没有研究消费者、客户对产品的变化和认知度,是破壁的关键。
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
鲜食提升便利店毛利“只说对一半”
便利店面临的第一个误区就是有了鲜食会让便利店毛利提高,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管理才是关键。以产定销,还是以销定采,一直是零售和供应商之间的一对矛盾,当一个企业零售业拥有了左手和右手的时候,很难摆平。
鲜食自有品牌第一个想的应该是差异化,第二个在差异化的前提下,再去适当地如何考虑降低成本。做鲜食要成为便利店的武器的时候,需要的就一样东西——心,用心去做。在开发的时候要想清楚要什么,没有这颗心是做不好的。
便利店发展的充分条件是规模,必要条件是三个:产品精致化、管理精细化和营销精准化。
鲜丰水果合伙人、副总裁冯得心:
做买断款本质是反向供应链
我们认为买断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开始,需要供应链、冷链物流、终端渠道三者相互配合、产销统一。
为何基地直采,第一是同品竞争的加剧,第二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第三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第四如何增强自己的市场影响力,第五是在场地买断协议种植,优选出来好品。
做好买断款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买手团队。作为买手来讲,职责最核心的一点是了解客户需求。买手的工作流程第一是基地采购的工作逐渐完善的投入,每一个单品不断地去深耕,第二就是跟果农、中间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第三是新品种的开发和维系。
元初食品总裁陈启明:
零售存在迭代和基因优化问题
中国生鲜现状是非标比例非常高。这部分到底应该是继续推动它的标准化?还是保有它的乡土农作。第二个是数据。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数据,什么是赛道,什么是生鲜。
所有的零售参与者,供应链的参与者,大家都存在一个迭代和基因优化的问题。
宋小菜联合创始人张琦:
反向供应链关键是数据库
宋小菜切入大的蔬菜流通市场,核心解决的矛盾是供需之间的矛盾, 我们专注的是蔬菜,因为蔬菜的频次最高,第二个非标性最强。
经营模式简单来看,叫“反向供应链”,有一个关键点是数据库,数据库是我们数据体系的一部分,是做整个蔬菜非标产品的关键点,第二步是作为商品存在的形态,会把所有用户的需求变成非常精细化的一个数据库,以及SKU库。第三个属性是服务的属性。
食行生鲜创始人兼CEO张洪良:
大毛利不符合生鲜零售大平台
有人说生鲜零售已经下半场了,我认为过去几年皆为序章,真正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业态。
生鲜零售是一个大赛道,大毛利不符合生鲜零售的大平台。只有不断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用户体验才是生鲜零售的第一性原理,因为商贸流通业的底层逻辑就是降低交易费用,我们把交易费用总结为一个生鲜成本的等式,即获客成本+损耗成本+物流成本=总成本。物流成本解决了人与货的空间关系,损耗成本解决了人与货的时间关系,所有商业模式的支撑最后都是效率支撑和成本支撑。
健康供应链的程度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呢?我们内部总结了三个指标,第一,比菜场成本低,第二,让供应商拿到钱,第三,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
伽力森主食事业部总经理潘保中:
鲜食迎合年轻消费者喜好
鲜食近两年成长速度快的原因是因为它符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90后已经成消费主力,好吃、方便、不贵正好迎合他们的喜好。
鲜食的特点是新鲜度特别高,口味好,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短板:保质期短,保证了新鲜但没有办法保证储存时间;配送半径有限,所有鲜食都应该做鲜食工厂,否则没办法控制配送时间;售卖当中货损比较多多,相对应的成本也高。
大润发生鲜副总张建杰:
四季度猪肉价格上行概率大
猪肉有一个周期性。之前我也问过一些业内人士,到底散户占比占多少,他们有个说法,散户或者小的养殖户,大概占到了毛猪供给的85%,但这个数字大家都说不准。
另外一个数字应该蛮准确的,排行前9名养猪的上市公司的出栏量占全国的总量大概百分之6点多,所以猪周期今年出现了,将来会持续很多年。今年加上非洲猪瘟双重作用创造了历史新高。今年第四季度,马上进入了猪肉消费旺季,一定是上行的概率比较多,在栏的在2020年是下行的通道,只是下行的会比较缓慢。
步步高超市肉类采购部长张强:
提升猪肉附加值要专业化、品牌化
在提高猪肉的附加值上,步步高最主要的还是有这几点,第一个就是要提高猪肉鲜度,能够快速到达用户手上。目前步步高启动了一个“到家”业务,就是顾客下单,能够很快到顾客手上,能够保证商品的鲜度。第二要做产品的专业化和品牌化,这绝对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现在猪肉达到了二十多块钱一斤,实际上没有非洲猪瘟的时候,有一些特色的猪,像湖南的乡村猪、香猪等等这些全国有名猪肉的价格早就达到这个水平,但是它们的销售也一年比一年高,主要就是品牌化、专业化使得价值非常高。
天邦食品股份副总裁刘梦婕:
猪肉熟化是未来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做生鲜难,最难的一点莫过于它的废弃率。从目前的市场来讲,大部分的生产型企业,会选择用猪肉制品去消化难处理的部位。
天邦在今年提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叫“熟化”,而不是制品。因为猪肉制品有两方面的难点:一是猪肉制品不完全符合国人餐桌饮食消费习惯。国人吃冷餐的会比较少一些。其二做一个猪肉制品要建立一个品牌,品牌建设周期会比较长,企业的投入都会非常长。
“熟化”的概念是说把一些动销率不良好的部位变成熟制品,为一些中小型餐饮和一些年轻的80、90,甚至00后的小家庭餐饮,来提供直接加热食用的服务。
番薯藤副总经理王永红:
猪肉稳定供应要订单式生产
生猪价格可以说一年365天有三百个价格,那屠宰场宰一头猪的成本也是固定的,终端没有理由追求猪价格的稳定。如果一定要追求稳定的话,还是要追溯到农场,采购商可以和农场进行订单式的生产。
生猪的供应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终端单店销量不大,一个养殖场的养殖量也不是很大,但屠宰场是无限大,屠宰场一天几千头,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实现场对场、点对点,一个场对应一个点,能够签比较长期的定制协议,按照成本价格长期来合作。还有零售商家和养殖端共同做一些自有品牌定制。
三
平行分论坛一
破局|最后一公里
本来生活COO兼本来鲜负责人丁秀洪:
所有生鲜商业模式都离不开门店
本来生活从以前的单纯的B2C进化到O2O+B2C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商品既有即时性和便捷性的需求,还有丰富性特色性的需求,只有把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O2O就是线下的本来鲜,把门店作为流量入口互动平台,同时也是一个配送的节点,线上线下融合商业业务发展,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一、任何的有关生鲜的商业模式到最后都离不开门店;
二、生鲜门店最大的价值在社区,离消费者越近越好;
三、社区生鲜将融合目前主流的生鲜(模式),也将成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社区的基础设施。
生鲜传奇总经理沈华烽:
社区生鲜转化率低,关键是密度
我们做过调研,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过去三个月最常购买的渠道大型卖场占了41%,菜市场37%,社区超市只占16%,就是说社区生鲜店的转化率非常低。但如果到大卖场和到社区店同等距离,社区生鲜占37%,到大型超市33%,到菜场29%,这说明我们的生鲜店还不够近,所以生鲜最重要的把区域的密度做好,密度开店。
钱大妈华东区总经理何刘丹:
便捷、体验要平衡
存量经济时代,比拼的是效率,怎么样才能够让企业,让门店运转得更有效率才可以在现有的存量里面切出来一块,属于自己的份额。整个生鲜行业想快速发展,就是要在便捷和体验上要下足功夫。
消费者购买电商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第一节省了时间,第二是因为配送到家,第三个是品类丰富(价格也是一部分),但有时会过于夸大便捷性的作用,而忽略了消费者的体验,所以要在便捷性和体验当中做一个平衡。
爱客多董事长房淼:
社区电商有很大想象空间
在社区商业的比重中,生活配套占30%左右,餐饮类占30%,休闲娱乐类占11%左右,服装针织类占10%以上,所以社区电商的品类有很大想象空间。
时间和距离对于社区电商来说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供应链打造和履约能力也是做好社区电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未来要从这几点入手解决痛点。以城市为单位;找一个第三方小程序;坚守老零售本质;部门与部门之间、总部与部门之间、电商部采购部包括总部跟门店之间,店长跟员工之间的冲突要解决好。
点我达CMO杨璐:
即时物流是万亿级订单市场
“即时物流”其实是“计划性物流”的反义词。即时物流经历了三个主要场景的发展:起源于外卖,在“到家”零售中开花,在快递末端进行探索,它有无处不在的业态生长环境。
在消费升级和新零售背景下,将持续释放大量的即时物流配送需求。即时物流将是一个万亿级的订单规模市场。
永辉云创联合创始人张晓辉:
各种业态会有互补关系
到家的市场份额在未来三五年之后可能会达到50%。
互联网用户的生鲜品类的即时送达服务,实际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关于自提的预订,他们都认为便宜才是王道。我觉得天下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在零售卖场也是这样的——丰富的品类匹配需求,优惠的价格还有保障的体系等等,没有哪个卖场或者哪个业态可以同时在四个上面做到极致,但是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在某个价值点上面可以做到极致,每个卖场都会在某个价值空间占据一定的位置。而且我觉得基本上这些业态之间也有一个互补的关系。
两鲜创始人沈斌:
前置仓转化率近50%
两鲜试验的前置仓转化率接近50%,而且是老客非常忠诚,就是百分之百留存的。前置仓是80后、90后、00后中间有一部分细分的人群,产生的一个刚需,不是说服务所有人群,目前只能服务一部分人群,但是这部分人群将来很有可能会养成长期在线下购买的习惯。
天苏宁小店店面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王琦:
三四线市场到店自提比较多
“到家”业务的履约成本可能比较影响它盈利的可能性。从全球的生鲜包括零售业态来讲,还没有哪一家“到家”业务是超过了10%的占比。
我们发现,前置仓在最初“拉新”这个维度,成本还是非常高的。因为是一个“暗仓”,顾客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仓,很难复购。北上广深这样的一二线城市更适合前置仓模式,但是在三四线城市还是“到店自提”比较多。苏宁小店的前置仓现在也在做,包括这次把家乐福每个店都会变成我们一个仓,这样的话在“双11”期间基本上会有将近400多个仓。
绿城超市总经理助理马腾飞:
比较看好到家
我比较看好“到家”,用户被互联网教育了很多年,消费品已经从日用品到生鲜,并且已经养成了一种消费习惯。并且随着现在城市化发展,生活节奏也在加快,现在是便捷性的消费需求将会成为上班族的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那么“到家”业务可能会是它的一个重要选择。5G一直在推广,那么就是线上购物会更加便捷,对顾客来讲它的顾客体验也会更好。
四
平行分论坛二
破局|熟食
大润发生鲜副总许利良:
熟食必须带来刚需高频
什么叫成功的熟食?我认为再好的一个商业模式,最终都需要由坪效来检验。故事说的再好,场景再生动,最后损益这一块在坪效能不能叫得出来才是关键。
第二个,成功的熟食必须要能够带来刚需高频。
如何跳脱低价竞争,熟食是最有可能跳脱快消品低价竞争的环境,首先商品结构,特别是商品必须重新定义,能不能定义出超预期的产品,持续的迭代,甚至走向跨界,这都是熟食能不能提高毛利,提高销售单价很重要的关键。
盒马工坊商品研发总监黄海飞:
做好工坊主要有三点
做好工坊,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个要懂客户。真的要知道客户真正的需求点在哪里,他想要什么,什么东西是可以打动他的,是他心里面真的想要的。然后要有一颗服务的心。如果说你没有用心去做这个事,没有很好的服务态度放在那里,你是做不好这个产品的。第三个是要有专业度。同样的产品,盒马工坊的销售是远远大过联营产品的好多倍。
盒马工坊把菜场当做自己的老师,打造亲民的熟食、新鲜短保的产品,最终定位在商品力、时令性和区域性的点上。
成都伊藤洋华堂食品事业部部长田德超:
熟食可视化
熟食未来趋势,第一是要去扩大现场制作,在店内可以有即食的区域,去强化可视化的操作。第二是更多扩大我们作为日本企业的商品结构优势,也会匹配到80后、90后客群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大程度扩大日本和风和洋风的商品。第三是近几年提倡的中国风,也会去强调一些地域特色的门店和四川特色的门店。
盒小马CEO袁斌:
中央工厂是一个趋势
做熟食确实非常难,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复制性、标准化。
熟食是高人力、高毛利,但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产生的业绩和毛利能不能平衡成本?现在中央厨房、冷链、标准化研发能力,使得中央厨房的成品或者半成品的制作成为了可能,使得门店这一块的人力必须有所下降,这是人力成本和产出的矛盾。
另外,只是一种简单操作还好找,如果说是大厨,每家店都有大厨这个成本多高。如果大厨走了以后怎么办?这里面有标准化和人才梯队的培养,这方面是一个难点。
中央工厂,以及标准化的制作能慢慢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趋势。另外家庭厨房概念,我们要跟消费者之间要有一些互动,既要提供半成品,还要提供美食食堂——能教你怎么做。
王府井首航超市总经理刘意华:
熟食未来会复合化
熟食品类是超市里面最难做、门槛最高的品类。首航超市从2012年开始做生鲜自营,到现在为止,生鲜这块的自营率是100%,而且基地采购的比例在90%左右,相对来讲现在觉得比较容易一些,包括毛利率还可以。首航超市自加工这一块,熟食部分做的比较多,今年年度财年比例,自加工部分占到了整体占比的14%左右。
未来熟食从传统的全是肉、全是鱼,全是荤的比例,会逐渐复合一些,比如说会有一些健康的主食、蔬菜、水果、海鲜等的搭配比例会越来越大。
第二、传统的熟食更多是在门店买,买完以后回家加工,现在很多人家里头,开玩笑说“连筷子都不想拿出来了”,我们要跟餐饮的企业标准、形式、包装规格等更多地进行转变。
绿地商业集团总经理助理兼零售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奕:
熟食将扮演超市唯一重要角色
熟食将会扮演超市里唯一重要的角色,只有这个东西能够带来真正的现场体验,这种现场的体验不仅仅是参与它做的,不仅仅是你听到它的原材料有多好,而在于入口的那一霎那的感觉,这是最主要的。
要做好熟食太难了。第一个就是怎么样解决“好吃”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一线操作人员积极性的问题。
第三,不要寄希望于所有的熟食产品,能够真正实现可复制。
沃尔玛全国大卖场采购部熟食分区商品经理林春龙:
熟食未来的三个特点
熟食未来会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个是方便、即食的熟食会出现,沃尔玛把这类商品叫做RTE、RTC商品。
第二有更多的自有品牌商品熟食会出现。
沃尔玛从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就已经有了自有品牌在售卖,主要是在非食品。直到2016年,沃尔玛生鲜的一个自有品牌“沃集鲜”才引入中国,这个品牌进入中国以后就从熟食和烘焙产品开发,直到2018年才覆盖到蔬菜。今年4月份在华南部分门店提供了可溯源鲜肉,目前这个品牌的熟食以年近30%左右的销售增长。未来会有更多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熟食。
第三是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售卖。
五
平行分论坛三
破局|中台
谊品生鲜合伙人杨仕中:
铺开
现在谊品生鲜在每个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目前上规模的是合肥。合肥配送中心有26000平方,冷库有4500平方,冻库有1500平方;成都24000平方,冷库3000平方,冻库1000平方;重庆15000平方,还有在建第二个仓也是两万平方左右;福州也有一万平方左右。我们在做配送中心的同时,也把冷链体系配上去。在每个仓库里,有生产加工中心。比如原来配送猪肉,做一个活动都是从门店抽调员工,上了系统以后,只要10个员工就可以完成原来60个员工的活。
谊品在合肥成立了履约中台、研发中心,在南京成立的是商品中台、交易中台、分控中台、数据中台,在杭州成立的是运营中台、用户中心、决策中心,这些所有的中台对供应链仓配、库存、商品、交易、门店管理、还有会员,都发挥了作用。我们差不多花了三年时间在做这个模块。研发中心的投入的确蛮大的,占非常大的比重。
苏宁物流副总裁陆君峰:
年内苏宁小店至少8000家
苏宁小店在春节之前至少拓展到8000家店。未来苏宁小店自营便利店保持在至少2万家左右。围绕苏宁小店做“社区速达”的产品,苏宁物流跟苏宁小店之间除了2B业务发展之外,更重要基于线上小店APP和社区周边“到家”即配的业务,这是苏宁物流即时配的产品,最主要特征是覆盖范围,实效还有服务时间段。
第二个是前置仓。前置仓现在行业里面有三种,一种是店为主,像盒马一样;还有一种是专业类的,类似叮咚买菜这样的平台。
苏宁的前置仓会更全面,品类更丰富,场景也会更丰富,我们结合了快消、生鲜、百货,甚至在消费店和3C都会有一些体验。会有“店仓一体化”,也有专门基于仓的规划,也有基于卖场做的规划。今年6月份正式收购家乐福所有的门店,接下来会把家乐福270个大卖场改造成苏宁物流前置仓,围绕门店周边1到5公里的商圈去做“到家”业务。
九州兄弟联负责人孟杰:
为什么要联采
在2000年以前,首航生鲜是联营的阶段,2000年以后开始生鲜自营摸索,2006年开始加速,通过产地自采大力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力,在2010年以后到今天通过产地自采生鲜方式进行扩充,采购深化,加工细化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2007年到2010年以来,首航超市跑了23个省级行政区,315个县,对280种生鲜商品进行了调研,成功产地直采150多种生鲜商品,在这期间跑费了三辆车、磨坏7双鞋。北京人工成本是20万,首航总共有30名外采人员,我们按照纯利3%计划,需要2个亿的销售作为支持。
蜀海供应链副总经理盛若波:
半成品研发人才难找
对一个半成品生鲜菜的研发人员有什么要求?他得懂销售。因为他得明白,他做的这款菜在终端是以什么形态售卖给客户,售价应该定位在多少,这款菜才能有竞争力,客户才会买。
除了采购和销售之外,还得懂品质。因为所有的菜都是必须有生产许可。对于生产许可来说,添加不同东西,结果是不一样的。还要懂一点财务,会算账,每出一个菜要亏一分钱,这个就不要做。最后还要懂怎么做菜的。这真的是全才。这样的人很难。
有赞学院院长闫东:
私有流量
把在各个渠道获取来的流量,形成资产,把顾客资产形成私有流量,私有流量未来企业三到五年,可能更久的一个定局的事情。
眼界设计董事长谢尚东:
生鲜微超不成功的三个问题
标准是生鲜微超业态核心的内容,就是快速复制,通过规模化和密集开店来提升它的效率。
为什么很多企业生鲜微超不成功,有三个问题被企业所忽略。第一个、他们认为这个店很小,不需要专业的设计。第二、用大店商品转到小店。第三、用大店经营思路转到小店。
安鲜达副总裁万益锋:
冷链仓储面积缩减原因
全国大概9亿人口买水果生鲜。在过去大概15年里,安鲜达已经服务将近两亿的订单。
关于全国仓配体系,2015—2018年是安鲜达仓配增长的过程,跟整个“天猫双11”,有非常强的业务关系,但实际上回头来看不得不承认当中有很强的不合理性。
到2019年,从过去全国二十多万平方的仓储,配置到今天缩减为全国10地、11个仓储,大概是6万平方的面积。为什么这样?我们希望为全行业冷链库的企业提出“2.0时代”,即我们要成为乙方的物流企业,希望2B和2C都可以做。过去实际上是“宅配”。“宅配”应该说是整个冷链物流当中最高尖端的。(现在)反过来打破客户的比例,为客户提供在上海的仓储、为超市还有经销商提供配送服务。
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长按二维码 关注商业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