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确认99公益日存在“机器刷单”,警惕“黑科技”入侵公益筹款领域
作者:黎宇琳
事隔一个月,腾讯官方针对2017年99公益日中闹得沸沸扬扬的“机器刷单”事件披露了相关数据:
“此次核查的对象为99项目中同一网友每分钟捐赠次数大于等于5次的情况,涉及账户数总计25244个,其捐赠笔数为234775笔,捐赠金额7004905元,所获得的配捐额3712025元。”
腾讯方面虽未明言,这组官方数据实际上确认了“机器刷单”的存在。
据腾讯方面测算,在常规情况下,一个普通用户完成1次捐赠用时15秒,一分钟(60秒)可完成4次捐赠。也就是说,若有用户在60秒内捐款超过5次,显然非人力所能及,操作者肯定不是“普通用户”,极有可能使用了传说中的“刷单机器人”。
2017年9月8日半夜,“筹款人联盟”秘书长叶盈在浏览网页时发现多家知名公益组织数据异常。她发现,有很多“网友”以间隔2-3秒的速率持续进行小额捐赠,所捐金额在0.1-2元之间,“刷单”迹象明显。叶盈将异常情况向相关公益组织与腾讯方面反映,让相关人士吓了一跳。
疑似机器人刷单情况;来源:公益时报
我们观察到,9月9日,“机器刷单”的说法在公益领域不胫而走,坊间猜测,腾讯方面在今年99公益日前做出的“反套捐”通告,对备好了“刷单机器人”准备大干一番的不法分子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震慑,以至于他们采取栽赃式“刷单”的办法来将许多知名公益组织拖下水,以期浑水摸鱼。
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知名公益机构所“获得”的异常捐款,数额大多十分微小,徒负“刷单”的风险,收益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在很难想象有哪个精神正常的负责人会干这种赔本的买卖,因此,被栽赃的推测合符情理。
而人们真正关心,和想要追问的是:是谁,有多少人,他们究竟有没有利用机器人刷单套捐,数额有多大?
腾讯方面在10月10日披露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人们的猜测——有逾2.5个问题账户,通过20多万笔捐款,捐出了700多万元,套捐370多万元。
这不仅说明“机器刷单”是真实存在的,而规模令人吃惊,可以想见,他们在真正的“套捐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若非被查了出来,套捐了370万余元的“业绩”也颇为可观。
在我们的观察中,这是中国公益筹款领域里第一次有人利用“黑科技”作恶。“机器刷单”的传闻出来之后,我们采访了多名水军公司从业人员、互联网公司程序员,他们反馈了一个共同的信息——用机器人套捐的技术门槛不低,涉及到支付功能机器刷单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我们曾假装卖家向水军公司购买此类服务,被告知无法提供,“刷点赞刷评论可以,要捐钱的我们做不到”;而多名资深程序员也告诉我们,他们甚至无法预估此种程序的开发难度,一名程序员说:“微信支付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套非常封闭的体系,要真正做才知道能不能找到漏洞。”
事实上,要找出“嫌疑机构”并不十分困难,从腾讯披露的数据来看,他们有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个“黑名单”。在被刷单的项目虽然多,但栽赃者显然不可能为之投入真正的资金,真金白银想必投往“套捐”项目,目前,腾讯方面已经锁定了捐款异常,而受助金额又超10万元的23个项目。对于这些项目,腾讯方面正在启动第三方独立审计与核查,并在“征集更多声音与线索”。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涉嫌犯罪的行为。
腾讯方面再次声明:
“独立审计后,经核查确实存在违反活动规则行为的机构、个人,腾讯公益平台将依据相关活动规则,永久取消其在腾讯公益平台的筹资资格及所有配捐、激励;并将其计入失信黑名单。情节严重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腾讯公益还将向有关部门投诉、汇报,以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也将视情节轻重向公众和媒体进行通报。”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99公益日里的套捐现象时说,刷单是把技术往错误的方向引入,破坏了整个活动的公正性,腾讯将坚决抵制。
“一些机构把钱分散出去再捐回来,从中套取配比资金,原本用来帮助受助群体的钱,现在反而更改用途拿来套捐,这在法律层面上已经涉嫌违法,只要举报,我们查实后立即处理,绝不姑息。而对于公益项目中存在的‘刷单’现象,是把技术往错误的方向引入,对平台而言,违背了我们制定的规则,破坏了整个活动的公正性,我们不但不鼓励,而且会坚决抵制这种情况。
我们十分期待腾讯在第三方独立审计过后公布违规名单,联合政府、媒体、爱心网友对不法分子形成真正有力的威慑。
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