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与公益界不再紧密?超7成媒体人称缺相关采访资源

共益资本论团队 共益资本论 2021-08-07


近年大灾频发,但主流媒体对灾害领域的深度报道却似乎比以往少了,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目前,新闻界与公益界的联系不如过往紧密了。


新闻媒体还有没有意愿对灾害领域进行深度报道,关不关心灾害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要进行报道,他们缺什么资源,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为了搞懂这些问题,我们发起了一项针对媒体记者的调研,向100多位媒体同行发放网络问卷,希望了解他们在运用“解困式报道”(一种关心问题解决方案的报道视角),进行灾害报道的现状、意愿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帮助媒体记者开展灾害响应解困式报道,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调研由“共益资本论”与筹款行业培育平台方德瑞信发起实施,得到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多特瑞、基金会救灾协调会和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6月22日晚上8点

灾害响应与管理解困式报道研讨沙龙

将于线上举行

扫码进入直播间

届时我们将发布上述调研分析~


我们通过网络定向邀请媒体人填写,最终回收110份有效问卷。受邀媒体人包括但不限于主流媒体、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自媒体,还有一部分是自由撰稿人,他们大多对解困式报道或灾害报道感兴趣,并且有过相关实践。
 
最终填写问卷的媒体人,67%来自纸质媒体,包括报纸和杂志;71%是文字记者;一半人是年龄在31~40岁之间;超六成从事媒体工作超过八年。


此外,我们还对国内五家有开展救灾项目的公益组织进行访谈,分别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爱德基金会、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以及招商局基金会,希望了解国内救灾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媒体对灾害慈善的认知差异。
 
我们都知道,曾有一段时间,尤其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新闻媒体与公益行业形成了一种同盟军的关系,两者彼此呼应,频繁互动,共同推进了许多社会议题的讨论,尤其在灾害慈善领域,新闻媒体与公益机构联手推进了许多聚焦问题解决方案的解困式报道。

但我们在最近的调研中发现,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有几种人们熟知“刻板印象”已经不是事实:
 
1
刻板印象一媒体只关心正面宣传和问题揭露两种极化的表述,不关心解决方案

很多人认为国内的媒体记者并没有太多解困式报道的思路,只关心宣传式的正面报道或问题揭露式的监督报道。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关心并报道过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媒体记者不在少数。

解困式报道是一种新兴的报道方式,与揭露社会问题的传统报道方式不同,解困式报道不仅关注社会问题,更聚焦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为公众提供有的洞见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有79%的媒体记者表示会关心问题背后的解决方案,还有近两成人认为,只要有新闻价值,他们愿意关心解决方案。此外,有74%的人表示更倾向于报道问题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揭露问题。
 
主流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记者编辑关心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愿意参与报道。但他们在做报道时,缺乏相关资源的支持,例如无法了解社会问题的背景、较难获得相关采访资源、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等,其中最缺乏的是采访资源,占比达到73%。


2
刻板印象二:媒体关心应急救援的报道,但不太关心灾前预防和灾后重建

参与访谈的公益组织大多认为媒体记者关心灾害发生后的救援行动,而忽略对灾害发生前减灾防灾备灾,以及灾害发生后重建工作的报道。在报道中,记者更关心灾害造成的损失影响,个体煽情故事以及责任追究,而忽视灾区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救援的价值。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媒体人进行灾害报道时,最倾向报道的议题反而是灾后重建,占比达到77%,其次才是灾害现场救援,占比为73%。
 

此外,他们同样关注个案故事和民间力量的作用。在他们看来,防灾减灾备灾、灾害紧急救援、灾后重建和个体关怀都是灾害慈善活动的范畴。


3
刻板印象三:公益组织与新闻媒体联系紧密

在对公益组织进行访谈时,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救灾公益人对媒体记者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多年以前,如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时期,认为近年来媒体关注并报道灾害慈善活动的频率明显下降,只有在出现重大灾害时,会联系救灾公益组织进行采访报道,否则很少主动发声。
 
即便进行报道,媒体记者大多采用电话采访或者刊发通稿,到一线采访的意愿不高。“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媒体记者了,更别说愿意跟着公益组织到灾区一线的记者。”一位受访公益人表示,目前缺乏媒体发声渠道,灾害相关内容只能通过微信群、QQ群或者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等行业内部渠道进行传播。
 
有73%参与调查的媒体人则表示,有参与过灾害响应相关的报道,其中有超过四成参与过一线采访报道。另外,有八成参与调研的媒体人表示,如果有资源支持,他们愿意参与灾害报道,并且到灾区一线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4
刻板印象四:新闻媒体不太需要公益行业的支持

在人们的印象里,新闻媒体经费充足,与社会各界联系紧密,不太需要来自公益行业的支持,但这不是事实,至少在最近几年里不是事实。
 
受访公益组织认为媒体记者在报道灾害(响应与管理)时,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撑,较少对灾害(响应与管理)进行系统性思考,导致无法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救灾公益模式并准确地表达出来。一家受访组织表示曾经试过亲自动手为记者改稿,以便更准确地描述项目模式和特点。
 
而参与调查的媒体记者表示,在进行灾害报道时,希望获得包括政府、民间组织和专家在内的采访资源,其中专家资源是他们最希望获得的,占比达到81%。同时,所有参加调查的媒体人都希望,拥有一份可以帮助他们开展报道的工作指南。
 


此外,媒体记者对参加培训提升采编能力的需求明显,有七成的受访者希望灾害报道相关培训课程,并提出希望获得“舆情应对策略”“如何与政府合作共赢”“与公益组织对谈”等课程内容。由此可见,媒体人群体对技能培训和资源对接的诉求强烈。
 

为了更好地帮助媒体记者和灾害公益组织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普及灾害响应报道常识,帮助媒体记者运用解困式报道进行灾害报道,今年年初,方德瑞信联合“共益资本论”发起灾害响应与管理慈善专题解困式报道实验行动。
 
该行动在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与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的支持下完善成型,并得到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的积极响应。行动包含两大项目:

1、“公益中国”灾害响应与管理解困式报道媒体公益工作坊,计划招募并培训20-30名媒体记者;

2、灾害响应与管理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为运用解困式报道进行灾害响应报道的媒体人,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技能和知识等支持。

灾害响应与管理解困式报道研讨沙龙将于6月22日在线上举行,届时将邀请资深媒体人和公益人参与,共同探讨如何运用解困式报道的思路更好地引导公众关注灾害的复杂性,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研讨沙龙还将正式发布2021“公益中国”灾害响应与管理解困式报道媒体公益培训工作坊计划,以及灾害响应与管理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
 
欢迎感兴趣的伙伴们报名参加,2021年6月22日20:00-21:30,我们线上约定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