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霸”谭聪伟 :行动是强者的性格

微尚新媒体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5-12


【本科生做科研成“研霸”】他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1篇SCI三区期刊录用论文,并参与发表SCI源期刊论文3篇。他每天阅读3-4篇全英论文,省吃俭用购买物理专著,常泡在实验室,有时凌晨三四点才休息。他,刚刚获得2014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方向硕博连读。他,就是我校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1级本科生谭聪伟。


谭聪伟同学获2014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11月14日,2014年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会议在宝钢(常熟)领导力发展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成员和各评审单位负责宝钢教育奖评颁工作的归口部门负责人。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涛参加了评审工作会议,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刘建斌参加了评审工作沟通会议。


我校推荐的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1级物理学创新实验班本科生谭聪伟同学被评为2014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宝钢教育优秀学生特等奖在全国范围内共评选25名,谭聪伟是2008年我校被吸收为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后,第四位获得此奖的同学。


谭聪伟同学事迹:


谭聪伟同学来自四川省南江县。父亲因伤残疾,母亲靠养猪和卖菜维持全家生计。他自小就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加艰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中学阶段,他大多穿着堂兄穿过的旧衣物,每周只能嚼咸菜;寒暑假常常凌晨三点钟陪母亲赶集卖菜,而每逢开学都得忐忑地等待父亲筹借学费。但是,他没有因为家境贫寒怨天尤人、丧失斗志,而是更加明晰目标、持之以恒,立志改变现状。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如愿踏入了大学校园。


在陕西师范大学,他度过了自己真正成长的三年。自从进入学校凝聚态光催化实验室,他重新开始了犹如高考式的生活。每天三点一线,往返于教室、实验室与宿舍之间。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从不敢奢望到主动参与、主持科学研究;从英语初级水平,到现在可以熟读英文版物理原著、完成全英高层次论文;他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且有理想的青年,成绩一直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陕西师大优秀学生标兵,陕西师大科研创新奖,陕西师大“感动春天”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陕西师大第二届科技博览会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一等奖,大连化物所优秀学生奖学金、陕西师大优秀学生等荣誉,其主持的国家创新项目入选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他兴趣广泛,除专业方面,文学及其它方面也毫不懈怠,广为涉猎,大二上学期参加《文化.西安》征文投稿以长诗《古都歌》获优秀奖。


他学习刻苦,脚踏实地。来自偏远农村,大学之前所接受的外语教学都较为初级,英语成为其学习进步的一大障碍。进入大学后,他从ABC开始重新学起。每天坚持早上六点半起床读英语,晚上自习之后一个小时英语听力练习。对于专业学习,他从不满足于课本知识,靠省吃俭用购买相关物理专著,积极拓展知识面,学习和了解专业前沿和凝聚态研究领域;在科研方面,为了权衡学习与实验的时间问题,以及进行更多、更好的创新性探究,他经常一整天一个人呆在实验室做实验,时有凌晨三四点才休息,不知疲倦。


实验是他最感兴趣的。物理实验,不仅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诸多的科研灵感。基于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X物理教学模式,在朱刚强老师的指导下,他从事着纳米光催化净水方向研究。为了能够快速接口实验,他从零开始学起,从基础化学到分析化学,从固体物理到异质结物理;为了填补英语的空白,他每天坚持阅读3-4篇全英论文。由于他不断理努力和知识的积累,在朱刚强老师的指导下,他通过独立实验,2013-2014年完成2篇SCI一区、1篇SCI三区期刊录用论文,并参与发表SCI源期刊论文3篇。


今年,他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推免资格,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方向硕博连读。


(作者:刘建斌)





延伸阅读


一肩担尽辛酸苦 自强成就凌云志


——谭聪伟同学参评大学生“自强之星”的事迹材料


谭聪伟,男,汉族,现为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1级物理学(创新实验班)本科生。


获奖情况:


1.发表SCI论文4篇

2.2013年10月,获国家奖学金

3.2012—2013年,连续三次获校二等奖学金

4.2014年3月,获校一等优秀奖学金

5.2013年12月,获第二届科技博览会学术作品类一等奖

6.2013年11月,被评为校优秀学生

7.2013年12月,获校科研创新奖

8.2014年3月,被评为校优秀学生标兵

9.2012年—2014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


参评感言:感叹是弱者的习气,行动是强者的性格。


自强事迹:


外界的纷扰——荣耀和享受,只应增加我们静下心来求学的热心与兴趣,而绝不是口号式的呐喊“我要成功”。这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明白:之于我们,真正的任务是孜孜追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一个有远见,有度量,有胸怀,有能力的人才。


严谨踏实,敢于自我批判


自2011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以来,谭聪伟始终坚持自己的物理梦想,勤奋踏实,两年多以来,成绩名列专业第1,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同时也成为学院第一个在SCI杂志发表4篇科学论文的大学生。大学期间,他曾获得“国家奖学金”、“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大学生标兵”、“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学生”、“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届科技博览会(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一等奖”、“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奖”、“陕西师范大学一等优秀奖学金”等荣誉。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外学科知识的积累,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努力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其中《古都歌》获得“文化·西安”征文诗歌“优秀奖”。时至今日,面对这些荣誉,他将不骄不躁的态度归因于自己最大的品性:勇于自我批判。


于他而言,自我批判不是不自信的行为,反而使他养成了踏实严谨的习惯。无论科研探索中,还是在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里,遇到问题或是困难时脑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成这样?”,在自己做选择或是决定时也会问上自己几遍“为什么”。尤其是在论文的写作中,“为什么”帮了他不少的忙。论文的写作中,作为逻辑表达的严谨性,语法的正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由于定式思维自己先前犯过的错误很容易被忽略,为确保准确性,在每次修改手稿的过程中,他都会把逻辑和语法问题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对每一部分每一句子进行检查时反复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此,也在SCI一区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两篇文章的发表中,使他真正的成长起来。


扬长补短,勇于自我挑战


在陕西师范大学这所求知、探索的殿堂,谭聪伟度过了真正成长的两年,这种成长既是学问的增长,更是心智的积累。他一直激励自己不断拼搏,追求卓越。在这里,他真正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真正领悟了校训——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深刻含义。来自偏远农村,大学之前所接受的外语教学都较为初级,英语成为他学习进步的一大障碍。进入大学后,他从ABC开始重新学起。每天坚持早上六点半起床读英语,晚上自习之后一个小时英语听力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高考英语成绩仅仅35分的他,在大二上学期一次性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初入实验室,物理科学梦又似乎那么遥不可及。自从加入朱老师的实验团队,他重新开始了犹如高考式的追梦生活。每天三点一线,往返于教室、实验室与宿舍之间,一辆单车、一个沉重的书包、一副匆忙的背影。两年多的时间里,“志当存高远”的信念一直鼓舞他不断拼搏和前行。从不敢奢望到主动参与、主持科学研究,从英语初级水平,到现在可以熟读英文版物理原著、完成全英高层次论文。


光催化是一个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具备较强实验能力和英语基本功的研究方向。在实验方面,样品的制备涉及化学知识;测试方面则涉及较多的量子及固体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而学习积累的过程,又需要阅读大量全英科技论文。为了能够快速接口实验,他从零开始学起,从基础化学到分析化学,从固体物理到异质结物理;为了填补英语的空白,他每天坚持阅读3-4篇全英论文。光催化实验室,测试仪器紧缺、实验仪器严重老化,样品的制备只能建立在方法简单的室温合成,而光催化测试光源也经常因为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光强严重减弱。在如此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下,要取得与SCI一区论文齐肩的成果实属挑战。然而,他丝毫没有灰心,他相信:“在我们这儿做出来效果好的东西,拿到条件好的地方效果会更好”。正是凭借着这份敢于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经过不断重复实验,反复改进方案,最终制备出了合成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


千磨万韧,专注物理梦想


学习刻苦,脚踏实地,学习成绩名列专业前茅,这或许是对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基本评价。然而,谭聪伟对于知识的追求绝不仅仅止于此。在专业学习方面,他从不满足于课本知识,靠平日里的省吃俭用购买凝聚态相关书籍及物理专著,积极拓展知识面,学习和了解专业前沿和研究领域;在科研方面,为了权衡学习与实验的压力及时间冲突,以及进行更多、更好的创新性探究,他经常一整天一个人呆在实验室做实验,时有凌晨三四点才休息,不知疲倦。一路走来,虽有困惑和迷茫,但他从不盲从也不轻言放弃,在不懈的奋斗中,不断收获科研给自己带来的那份快乐!


实验是他最感兴趣的。物理实验,不仅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诸多的科研灵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设计实验,他最终完成SCI一区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录用论文,取得了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最高科技成果。与此同时,在此研究进行过程中,也自学会了Materials Studio模拟计算软件的使用。当然,论文的发表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接受论文写作训练的时间较短,第一篇SCI三区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他跌过不少跟头。手稿每次都会被老师几乎全部标记,单词的拼写错误、语法误用、逻辑不清、观点表达不明都是家常便饭。在第二篇论文的发表过程中,由于老师要求全过程自主完成,失去了先前的“拐杖”,他跌倒了。但他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冷静分析过失,多方查阅资料,一次失败了再继续第二次、第三次。出错之后修改,修改之后再修改,反反复复。他就这样坚持着,实验二十余次,论文修改十五余遍,在不断的重复犯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迎来最终的录用。一路艰辛走来,他体味到了科研真正的魅力——严谨!


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谭聪伟来自全国贫困县——四川省南江县,也是08年汶川地震重灾县之一。父亲因伤残疾、母亲靠养猪和卖菜维持全家生计。自小就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加艰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平日里,他大多穿着堂兄穿过的旧衣物,每周只能嚼咸菜。中学寒暑假常常凌晨三点钟陪母亲赶集卖菜,而每逢开学都得忐忑地等待父亲筹借学费。然而,他没有怨天尤人、丧失斗志,而是更加明晰目标、持之以恒,用实际行动去追逐自己的科研梦。当然,作为一名物理专业的大学生,他并不为如今小小的成果而窃喜,因为他深知成功属于过去,科学必须要与时俱进。在今后的物理科研之路上,他会更加努力,继续探索,不断超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延伸阅读·专访


本科生中的科研“达人”


如果把科研比作一座坚伟挺拔的高山,那谭聪伟就是一位勇敢的攀登者,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


在今年我校第三届“感动春天”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中,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谭聪伟有幸入选。这个戴着银白色眼镜,穿着粉色T恤的青涩男孩,来自四川南江县,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而对于自己所遭遇的“苦难”,在他看来,却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投资”。


攻克英语的“堡垒”


高考填志愿时,谭聪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考入我校后,在朱刚强老师的引导下,他开始走进实验室,并且尝试科研论文写作。然而,他所选择的光催化领域,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这对于一个高考英语成绩只考了25分的学生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谭聪伟打趣地说,“刚开始看那些全英文的科技论文,我几乎一个单词都不认识,直接傻眼了。”谭聪伟在初中时,英语课老师频繁更换,自己对英语也没什么兴趣,英语底子没打好,到了高中,英语成绩更是经常徘徊在班级倒数一二名。在大学英语课上,有次老师问他“be able to ”是什么意思,他竟然答不上来。但在真正接触到全英科研论文后,他决心逼迫自己好好学习英语。从此,谭聪伟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读英语,每晚进行一个小时的听力练习,阅读大量英语文章,看不懂的就翻词典、请教老师同学……这样坚持了半年时间,他基本能将外文科研著作顺利地读下来了,并且在大二时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执著的“研霸”


对于谭聪伟而言,实验室已经成为他的“另一个家”,他几乎每天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往返于教室、实验室与宿舍之间。有时候忙起来,从早上7点进实验室,到凌晨2、3点才疲惫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因为要不断地探索,而且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去研究。实验一旦中断,思维和灵感就可能中断,而且,要是做不出一点成果,自己也不甘心。”在实验过程中,同一个实验反复做很多次也得不出什么结果,很多人就会厌恶和烦躁起来,谭聪伟也不例外。由于是“零”基础起步,他经常饱受这种“折磨”,“最让人心急的是,做了那么多次,却没有任何结果,让我的自信心很受挫。”但在启蒙导师朱刚强老师的耐心引导和鼓励下,谭聪伟开始慢慢静下心来,“无论是做实验还是搞科研,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期间,经历失败必不可少,而当我把每次的不成功看的很正常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烦躁。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做科研,一定得坐得住冷板凳,不可急于求成。”写论文亦是如此。谭聪伟的第一篇论文,花费了整整半年时间才写出来。而第二篇论文在提交时,则直接被退回。但他并不气馁,而是继续反思、修改,最终经过二十余次的实验,十五遍的修改,才被SCI一区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录用。“同一个实验,别人可能花1个小时就能做完,但我要花3个小时。因为很多细节只要稍不留神就会出差错,所以我宁愿一次性做到位。另外,我也不会轻易去相信别人的结论,每个结果,我都要通过自己实践得出,即使是犯错,我也一定会自己亲身经历错误的过程,而不是别人告诉我错了,我就因此止步。” 谭聪伟说。


在科研这条路上,谭聪伟从未停止脚步,“从最初的什么都不懂,到如今能独立完成一篇科研论文,我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并学会了如何取舍,对事物也能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判断。”


态度决定成败


态度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做科研也不例外。一个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扎扎实实地投入到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认真探索,才可能成功。“一件事的意义,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看,有时态度直接决定成败。我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做科研时急功近利,这是不可取的。”也正因为如此,谭聪伟似乎比别人“幸运”,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两篇全英文论文先后刊登于SCI期刊,还有两篇论文正在审稿中;2013年,谭聪伟荣获国家奖学金、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科研奖;2012-2013年度专业成绩排名第一。此外,他还是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BiOCl/石墨烯异质界面电子态及光催化研究)的负责人。这些成绩,是谭聪伟靠长期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良好的心态所取得的,“做实验或写科研论文,失败都是常有的事,人生也是如此,总会有遭遇挫折的时候,这些很正常。成功,不是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名利,而是当他失去了拥有的一切时,依然能泰然自若、淡然处之”,谭聪伟说。


谭聪伟的理想是在大学当一名物理老师,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像朱刚强老师一样,带领更多人走进实验室,深入科研。“一个老师肯把实验室交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自主完成科研论文,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除了执着于科研外,谭聪伟还有许多爱好。他酷爱写诗,甚至还帮朋友代写过情书;也喜欢追美剧,喜欢《生活大爆炸》和《吸血鬼日记》;还喜爱运动、钟爱文学,尤其推崇“二十四史” ,他绝不是个“书呆子”。


(作者:郝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