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我秦魂,不愧大手笔 | 师大校友孙皓晖大作《大秦帝国》改编热剧央视一套强势登陆
一部扛鼎之作,今晚在央视一套吹响秦国号角......
一部长篇小说,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小说......
一名“秦人”作家,历时16年潜心创作,终成6部11卷,504万字长篇巨著......
今晚,由我校1973级校友孙皓晖创作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
编辑/东航丽 张莹
文案/熊佰祥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让众人期待已久的大型历史史诗系列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终于开播,在前两部均取得较好口碑的前提下,改编于原作《大秦帝国3:金戈铁马》的这部电视剧也搬上荧幕。
该剧讲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和魏冉的扶植下,从稚嫩的年轻君王到威震天下真正王者的成长过程。
《大秦帝国之崛起》除了保留导演丁黑等主创阵容以外,在演员阵容方面延续了前两部大量启动实力派演员的风格,包括金鸡奖影后宁静、当红明星张博、实力派影星邢佳栋等都在剧中饰演不同的重要角色。
从史学角度而言,战国时期无论是从思想、文化还是军事等各方面,都是最为星光璀璨的一段。那是诸子百家放言、士子纵横天下的时代,那是群雄并起大无畏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一个人物都迸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作为“战国时代”,这个时期并不会缺少“武”的残酷和激烈。仅以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期间,秦国东征战役就不在少数,《崛起》以大量电影的拍摄手法,再现了名将白起发动的伊阙、郢都、华阳、长平四大战役的庞大战争场面,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惨烈性在《崛起》中演绎到极致,堪称冷兵器时代的教科书。在“智”方面诸多名士也不遑多让,除了庙堂之上的权位之争、利益平衡之外,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谋略攻伐之惊心动魄让后世都叹为观止。如今大家所熟悉的诸如鸡鸣狗盗、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这些成语背后,汇聚的都是一段段扣风起云涌、扣人心弦的故事。在这一步一惊心的剧情跌宕起伏之中,观众所能领略到的,则是满满的历史厚重感。
转自传媒内参 纳兰惊梦/文
▎1973级校友孙皓晖
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我校原政教系1973级校友。有与同时代人相同的基本经历与阶段归宿。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国》文学剧本的创作,同期开始《大秦帝国》的案头准备。1998年后,辞职专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其中第一部《黑色裂变》入选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大秦帝国》主要描写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这部鸿篇巨著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生在老秦
孙皓晖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就是“老秦”之地,离秦国最早的国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镇关庄村一带)只有数十公里。秦国修建的郑国渠(今泾惠渠),至今还在他家门前潺潺流过。当年,每逢灌溉,生产队会派出有经验的老人,带着他们一群少年巡渠入山。沿途露宿,老人们便说起许多与秦、汉有关的掌故。毗邻家乡的美原镇,又是秦国大将王翦的故乡,孙皓晖每次去那儿拉煤、走亲戚,也会听到许许多多关于秦朝的故事。在他少年时代,一些秦国的古地名,已经印在记忆里。“老内史(今咸阳)、老云阳(今泾阳)、老频阳(今富平)、老下邽(今渭南)……老人们的胡子里都长满了故事。”
一鸣惊人
1973年,孙皓晖考上陕西师范大学。上世纪80年代初,他和几个朋友合作,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学术论文,在北京一个研讨会上宣读后,一鸣惊人。孙皓晖度过了十余年的法律教师生涯。“我就算是和法家思想结缘了,”孙皓晖乐呵呵地说。
创作
2009年4月,孙皓晖结束了隐居海南的生涯,回到西安。在工作室进行秦文化的创意工作。这间工作室,位于幽静的唐代曲江遗址附近,不远处就是大雁塔,工作室墙上和玻璃门上挂满了用秦篆写成的书法作品。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上,是一部正在写的3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的稿子。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专门讲解自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帝国这1800多年的中华文明形成史。 “我还可以高效工作10年,再常效工作10年。”孙皓晖点燃一支烟,烟雾拂过他灰白的头发,笑眯眯的眼睛里有幸福的畅想:“那时候,‘为中华文明正源’的心愿应该能实现了,我就可以休息10年了。”
▎孙皓晖与《大秦帝国》
自我放逐
1993年秋天,孙皓晖动笔写《大秦帝国》。身为学者,他却首先摒弃了学术著作的形式。“我说秦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没用。得老百姓都这么说了,才算做到了。那最好的形式,就是电视剧。”所以一开始,孙皓晖写的,是一个《大秦帝国》的电视剧本。
两年假期
当时,孙皓晖在法学领域,算是功成名就。第一卷《大秦帝国》剧本写完后,打印本在文化圈里流传,引起陕西省委宣传部的重视。1996年春节,主管文化教育的领导登门看望了孙皓晖。在一起谈了很久,最后拍板:“给你两年的创作假期,就专门把这个事做完!”
1997年冬天,约定的两年期限就快到了,孙皓晖的剧本写到第五卷。但他发现,“自己根本完成不了,剧本就写了5年,如果要继续写成小说,别说两年,只怕4年、8年都不够”。
潜心创作
1998年春天,孙皓晖带着妻子,在海口一个僻静的小区居住下来。他有一间30多平方米的书房,里面凡能落脚之处,皆是书山。史籍典册、诸子百家、先秦文学,就连一般秦史研究者不太关注的古代科普类书籍,如《水经注》、《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梦溪笔谈》等等,孙皓晖都统统看过。“商鞅变法,鼓励农耕,老秦人当时都种什么,收成怎么样,收上来做成什么吃,这些都得认真查实啊。”
淡泊心态
十几年中,孙皓晖始终保持着不疾不徐的淡泊心态。每天写一个故事段落,万余字到寥寥几百字不等。但也有焦虑的时候,这些年,清朝热、明朝热、汉唐热,在电视屏幕和图书市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孙皓晖立志要呼吁的“中华文明正源”——秦,还是沉默的。书一日没写完,他就一日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焦躁起来,在和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他会痛心疾首地喊:“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衰落期啊!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和中华文明源头上最有创造力、生命力的秦时期对接!”
16年历程
2008年春天,当孙皓晖在遥远的海岛上,敲下小说《大秦帝国》的最后一个句号时,他满头黑发已经灰白。从43岁到59岁,他人生中最美好、最年富力强的16年,都义无反顾地献给了《大秦帝国》。
作品评价
《大秦帝国》是孙皓晖先生多年积累、呕心沥血而成的巨著。作为专门研究先秦经济法制史的著名学者,孙皓晖先生毅然投身于文学创作领域,以大众化的方式再现战国时期的历史风云。经过16年努力,终于使《大秦帝国》得以完成。《大秦帝国》虽为小说,却体现出作家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深邃的历史见解。《大秦帝国》恢弘雄健,通过对政治家秦始皇和改革家商鞅的形象塑造,寄托了作家对历史的思考与发现。《大秦帝国》生动好读、趣味横生,一经面世,已经赢得众多的读者。我相信,深刻总结《大秦帝国》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小说的发展,将大有助益。我也期待,孙皓晖先生继续保持丰沛的创作激情,为薪传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再献佳作!
——陈建功
《大秦帝国》实在是一部惊人的著作,长达11卷500万字,简直是挑战吉尼斯纪录。作者的文体可称为从容和老到,令人满意。显然,这项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习来的。此外,作品在情节推进的节奏上,似乎也无可挑剔:在如此时间跨度的史诗性叙事中,节奏过快过慢都是危险的,会危及全篇结构,而作者掌握得很老练,其叙述不疾不徐,既照顾到点和面,也照顾到经和纬,使作品内容层层推进,构成一部宏大和谐的交响乐章。应该说,孙皓晖已成为文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很有悟性和天分,其毅力和激情也令人敬佩。
——胡平
为了创作的成功,孙先生用了很长的时间读书思考,他要在读书中找到力量,不但熟读二十四史,还读实用史料,如《齐民要术》《水经注》《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不仅全面了解博物志,弄清古代的名狗、名马、名兵器以及神奇的中药等,还对当时的世界文明进行对照研究。在完成了上述必要的准备之后,他才游刃有余地进入了写作状态。陕西作家中的多数人都是像牛一样地耕耘,孙先生不枉然,他是又一位让人刮目相看的佼佼者,而他的作品——《大秦帝国》,则是陕西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又一硕果,而且是创作水准的一个新高。
——雷涛
放在我们面前的6部11卷本500多万字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是我的老朋友孙皓晖于1993年动笔、2008年完成的大书,创作过程历时16年。陕西省作家协会一位副主席看到撂起来近半米厚的《大秦帝国》,脱口道:“害怕!”这里所说的害怕,是陕西方言中对敬佩敬畏之意的极端表述。
我们无法描述16个春秋的脑力劳动时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那是16个由理性和宁静统治的美丽岁月。
——王观胜
▎孙皓晖的其他作品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作者从中国为何文明意识苍白,为何没有自己的文明话语权的问题意识出发,经十数年研究思索,在创作《大秦帝国》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集结为三卷本《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重新书写中国前3000文明史,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五大生存经验。在这3000年中,华夏族群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在其中的每一个时代,我们民族都曾经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文明跨越。经过七次大的历史跨越,我们民族终于登上了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秦帝国时代,成功地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统一,成功地创造了中国文明的统一,给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奠定了永恒不朽的历史生存范式。
《中国文明正源新论》
《中国文明正源新论》是作者的一个文集,包括少量的访谈与讲话。
在我们民族面临新的文明跨越的历史转折时期,重读我们的文明历史,找准我们的文明正源,以新的价值理念寻求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就变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从国家高层到每个公民,每个人都面临着“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严峻拷问。全书从我们的文明史意识、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战国之兴亡反思、战国人物论、文明散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
《强势生存》力图重新发现中国文明的生命力;为国家和民族寻找文明话语权。作者孙皓晖从反思世界文明入手;指出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重重困境;通过提出中国原生文明史观;进一步重新确立中国原生文明研究方法;在文明史的意义上将古代中国原生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进行比较;突破传统儒家历史观的藩篱;明确指出中国原生文明的生命样态;重点提出“强势生存”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全书18万字;结构清晰;逻辑明确;篇章字句之间体现出作者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深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