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陕西师大 | 聚焦立德树人与内涵建设 推动本科教学跨越式发展
为全面回顾和展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成果,科学谋划学校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鼓舞全校师生员工满怀信心地迎接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从即日起陆续在校园网主页“师大新闻”板块、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推出“奋进中的陕西师大”专栏,敬请广大师生员工关注。栏目首期聚焦的是“本科人才培养”。
奋进中的陕西师大
——聚焦立德树人与内涵建设
推动本科教学跨越式发展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与内涵发展,打好教育教学改革“组合拳”,大力推动本科教学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
▎加强规划,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多举措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科学做好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整体规划。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先后多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研究部署本科教学工作。2015年,发布《陕西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新思路,新举措。
▎以生为本,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创新顺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非师范专业本科生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加强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建设;分别组建9个院级创新实验班和9个校级创新实验班;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针对卓越中学教师培养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10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实验班,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目前已连续招生三届。
陕西师范大学非师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名单
陕西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班名单
▎重点突破,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
学校以实施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等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为契机,从影响本科教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突破,补齐短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建设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建设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建设各类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21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2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82门;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个,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2个;组织编写“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获省级优秀教材11部,设立校级教材建设项目88个;评选校级教学终生成就奖1名,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9人;启动“名师领航”计划,设立各类名师工作室33个。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获批省级高教改革研究项目33项。
▎锐意创新,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
启动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本科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条件下人才培养理念;加快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国际先进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立项建设210余门信息化示范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先后开展国际优质网络视频公开课程、教师教育网盟课程、东西部网盟课程纳入本科生课程试点,另一方面,培育建设国家级慕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2门。
我校信息化示范课程建设情况统计表
我校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多措并举,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组建陕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推进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改革,修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启动“陕西师范大学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组建学校课改团队,与中小学、兄弟高校合作,携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组织“陕西师范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承办“陕西省首届课堂教学观摩周”,推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以赛促教,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教务处联合校工会、人事处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先后组织6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大赛先后邀请校内外40多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担任评委现场指导,全校21个学院2500多人次青年教师先后参加院级预赛,250余名青年教师先后参加校级决赛。通过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代培,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同时,开展“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陕西师范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形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的赛事体系。
▎开放办学,开设本科生国际暑期学校
学校不断加大本科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在不断加大引导学生出国出境交流交换的基础上,通过开设“本科生国际暑期学校”,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国际化教育参与面。先后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60位外籍专家,开设人文素质与学科发展前沿等系列课程50余门,4000余人次本科生参加暑期学校的学习。同时,学校先后开展了与兰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交流交换与联合培养工作。
▎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探索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实习新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先后建立6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412个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提高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3-3-2-2”教育实习模式。学校“免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体系的建设成果”获2013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11月,《中国教育报》以“陕西师大免费师范生东南‘学艺’西部扎根”为题,报道我校实践育人工作。
▎成绩斐然,推进各类学科竞赛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高水平竞赛组织工作。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各类学科竞赛成果斐然。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29名。陕西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6人,二等奖90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特等奖24人,一等奖60人,二等奖262人,三等奖495人。陕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8人。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10项,设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71项。
我校学生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情况统计表
▎以文化人,创新本科生招生工作
主动适应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开展免费师范生“订单式”招生工作。出台《陕西师范大学大类招生培养改革方案》,启动非师范专业大类招生试点工作。创新招生宣传形式,多途径吸引优质生源。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开通招生办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推送各类招生简章、分省分专业成绩统计信息等。参加腾讯网等主流媒体组织的招生访谈栏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咨询周活动等。继续开展老教授毛笔手书录取通知书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我校手写毛笔通知书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被媒体及考生誉为“史上最具人文情怀的录取通知书”。
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学校发展战略,继续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
——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截至2022年,学校本科专业数量动态控制在60个以内,本科生招生规模动态稳定在4000人左右。“以文、理、艺基础学科为主体,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能支撑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本科专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按大类招生机制基本形成,各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范非师范专业区别明显,师范专业特色鲜明,非师范专业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建立。
——探索建立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加大力度,继续实施卓越教师计划,适当压缩师范生招生规模。突出实践导向,启动“陕西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实验班教师互聘双百计划”。重视协同育人,落实卓越教师培养的大学—中学—政府教育部门“三位一体”培养机制。实施“陕西师范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国家级—校级—院级”三级非师范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国家文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振兴计划”,继续重点支持中文、生物基地班建设。
——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探索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理念,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结构科学合理、学时分布均匀、能支撑人才培养理念、能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力争到2022年,90%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40学分以下,80%实践模块学分不少于总学分25%,60%的专业根据学生升学、就业创业及出国等不同发展规划,分类设置方向课程。重视培养方案的实施,重视学生学习的规划与指导。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力争“十三五”期间,建设10-15门各类开放课程。探索学科基础课程责任教授制。推行核心专业课团队授课制,由学科带头人、教授领衔,形成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业务精湛、教研结合的核心专业课教学团队。优化选修课课程体系,打造100门核心优质通识教育选修课,实施通识教育选修课招标制度和新开课试讲制度。引导教师将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积极选用经典教材和境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继续加强教材编写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立项资助不少于80部教材编写项目,力争培育10部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获15部省级优秀教材奖。
——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继续做好“公共课振兴行动计划”,推进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等系列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组建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切实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扎实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试行各类开放课程纳入学分课程试点,引导和鼓励教师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开展各类混合式教学改革,力争到2022年,各专业核心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课程比例应不低于25%。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做好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高教改革研究项目、省级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等各类教学项目及标志性教学成果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力争到2022年,获批省级高教改革研究项目2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不低于1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3项。推进标志性教学成果在一线教学的应用。
——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思路为导向,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开设4-6门创新创业指导类课程;深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新创业,探索创新创业学生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拓展实验教学项目,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比例。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体系。调整实习基地建设空间重点,实现以西部为主到立足西部,积极拓展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海外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力争在东部发达地区新建50个实习基地。加强非师范专业实习建设,完善制度规范,拓展实习基地,强化实习管理,严格实习指导。加大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类课程开设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学术信息检索、科研选题、学术写作等基本能力。加大毕业论文(设计)导师的指导力度。严把选题、开题关。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与过程管理。优化完善优秀本科论文考核评选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把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及授课质量作为对学院考核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重点组建若干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重视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实施5年一周期,每周期每人不少于40学时的青年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建立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档案袋制度,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学名师培育体系,切实发挥教学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力争“十三五”期间,培育新增校级教学名师60人,省级教学名师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增加到5人。创新评价机制,加强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和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奖励本科教学优秀学院。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分类评价。设立“教学终身成就奖”及“优秀教学团队奖”。
——继续做好国内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工作,力争到2022年,将合作学校数扩大至10-15所,交流交换学生数扩展至500人次。推进与兄弟高校合作共同体建设,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机制,推进各类联盟高校跨校、跨专业选课,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多种国外(境外)学习机会,大力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间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联授,力争截至2022年,10%的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交流的经历。通过国际暑期学校、各类讲座等形式,扩大学生国际化学习的参与面和受益面。积极推动全英语授课和相关专业使用优秀国际原版教材,“十三五”期间,分3批共资助100门全英文授课课程立项建设。积极招收来华留学生攻读本科学位。创新机制,做好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
——健全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探索建立校领导及各级负责人听课制度,完善以学校领导、教务处、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院领导、全体学生、学生信息员等组成多元评价主体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视教育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整理和分析,建立学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教学质量报告年度统计和发布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机制建设,及时发布教学检查情况通报、教学督导日常监控报告、师生代表座谈会信息反馈以及教学信息简报等。建立教学责任人约谈机制。严格课堂教学效果考核。从源头抓起,严把期末考试命题质量关,力求考题类型丰富、主客观题分布与赋分合理;阅卷严谨、给分有据、试卷分析科学;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以及内容应明确细化,严格考试过程管理。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加强考试诚信教育,继续做好学业警示工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面向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
唱好教学中心主旋律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编辑/ 肖玥扬 邵奕楠
责任编辑/ 张莹
素材来源/教务处
封面设计/向书晗 刘鸿羽
内容转自陕西师范大学官网
大家都在看
你知道么,超甜网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主题歌作者是陕师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