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 | 教育部公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我校生物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2017-12-20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今天,教育部公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有来自全国200所高校的201个团队入选。团队负责人基本都是各自领域领军科学家和知名学者,包括数十位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其中,我校以王喆之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生物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图来自网络



王喆之教授团队事迹


师德师风


团队成员深深热爱着党的教育事业,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情注桃李,乐育英才,在教书中育人,在科研中育人,在管理中育人。


老师们总是亲自带学生外出采样,将学生的安全摆在首位,学生外出,都会再三询问行程路线,嘱咐安全事宜,要求每到一地均要向其打电话报平安。



一次一名研究生去山西采样,晚上手机停机,团队负责人王喆之教授联系不上,他顾不上休息,在实验室坚守等待,动用自己和朋友的各方力量打探学生行踪,当夜半之时传来学生安全到达的消息后,王老师才深深舒了口气。团队老师先后资助百余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换来了学生的真心喜爱,学生们都把团队老师当做人生的指路人和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汶川地震之日,当学院所在的大楼摇晃摆动之时,老师们不顾个人安危,沿着走廊敲击各个实验室的大门,大声呼喊学生撤离,自己最后离开。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团队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的目标,坚持深入基层、扎在一线四年多,经历了景谷6.6级强烈地震、洪水、泥石流、车祸等各种突发事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用踏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在百姓的眼里树立好教育部挂职干部的形象。团队成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教育教学


团队成员承担学校多个学院近百门课程教学任务,主持和参与教改项目12项,编著教材和专著16部,获批《植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指导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省级10项,校级43项,参与人数超过300人次。


五年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3人,硕士研究生345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218人,联合培养研究生34人。13名研究生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或外方全额奖学金资助,前往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院、慕尼黑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深造学习。



所培养研究生在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96篇,以会议报告、墙报等形式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余次;实验室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厚德奖学金、积学奖学金等奖项436人次;指导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10项,校级43项。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往西部地区各级教育研究机构与基层科研单位,为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科研创新


团队紧紧围绕国家药用资源的战略需求,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药用资源,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服务地方,凝聚人才,求是创新”的发展思路。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加快干,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团队以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名优、道地、大宗和珍稀濒危药用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药用资源及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及调控、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功能等三个方向开展重点突出、相互关联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药用资源短缺、药材质量不稳定、有效成分合成及作用机制不明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为中医药发展搭建多学科研究平台,使实验室成为我国重要的药用资源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技术推广基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药用资源国家安全战略。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子课题、科技惠民计划、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等项目186项,经费累计6120.76万元,申请专利92项,授权73项;出版专著与教材16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84篇,其中SCI收录152篇;获得省部级等科技与教学奖11项,为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社会服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61ogt3vi&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可观看视频


团队指导陕南、陕甘宁革命老区、甘肃、云南、四川、贵州等西部省区30余家企业和众多药农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野生资源抚育,精准扶贫;长期为陕西省科技厅、发改委等部门提供政策与技术咨询,制定省级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省市县科技部门合作,建立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和培训体系;组建陕西省黄姜、绞股蓝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领陕西省黄姜和绞股蓝产业发展;开展科技惠民和精准扶贫,编著培训教材,培训药农与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研究制定规范化种植技术30余项,推广规范化种植面积27.89万亩,抚育野生药材50.85万亩,年新增经济效益22.7亿元,帮助数万名农户脱贫致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药材质量的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



团队作为省市科技特派员为精准扶贫和科技惠民提供技术支持。2015年,实验室承办了教育部滇西领导干部研修班,为滇西边境贫困地区100余名州市县领导干部和企业主管进行生物医药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培训,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实验室作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日常性的科普教育活动,圆满完成国家“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等大型科普活动任务,近五年接待参观来访3800余人次,已成为学校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


▎团队建设


实验室有固定人员50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千人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计划5人;实验室有专业研究人员46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42人,占总人数的85.7%,73.5%的人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实验室成员是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学科分布合理的学术团队。研究领域涵盖药用植物资源学、生态学、医学、中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析化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固定人员中40岁以下的青年人员15人,占30.6%;青年骨干王筱冰博士在天然活性成分抗肿瘤机理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余篇,担任2个国际期刊编委,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获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青年骨干张媛博士在丹参次生代谢调控研究领域,创新性地提出引入外源基因同时降低代谢旁路代谢流的调控思路,是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青年骨干对实验室研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走近王喆之教授

教授的实验室 | 王喆之教授和他的“药材王国”



黄大年教授生前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无私的爱国者、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作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大年教授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我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充分挖掘我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黄大年教授去世后,为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决定2017年年底前认定200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团队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编辑/张莹 石成砚

事迹材料/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部分内容来自于青塔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看


神奇的师大第二季丨那些藏着小秘密的教学楼

“美滴很”  长安校区颜值再升级 最美喷泉广场揭开“神秘面纱”

神奇的师大第一季 | 编织、射艺、做甜品......那些舍不得刷手机的课都在这里

“悬空”超人上线!看师大升级版“不倒翁”如何拿到全国一等奖

直击冬招现场 | 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 两万余人汇聚师大赴一场“位”来之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