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陕西方言和800年古琴,让一首盛唐离愁绝唱穿越千年打动你

CCTV经典咏流传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5-10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026xdfahi&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首盛唐古诗的离愁别绪唱哭亿万中国人

曹轩宾通过《经典咏流传》舞台

给千万中国观众带来了穿越时空的声音

一架古琴,一首小诗

瞬间让人进入到那个大漠风沙的画面里

给人以一种箫瑟的感觉

 

千年以前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

仿佛也浓缩在了这首小诗里

让鉴赏团成员曾宝仪禁不住感动落泪


一首千年绝唱何以能打动人们?

原因在于诗的灵魂

在陕西方言和音乐韵律之中被唤醒


这首《别君叹》

别出心裁地融入陕西话的韵

陕西话为关中方言

是秦腔的标准唱音

陕西自古帝王都

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

历经十三个朝代,两千多年历史

中国的文化、语言、文字

都是在此期间形成和创立的

因此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

都需要以关中方言来读

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

诗人王维送别友人所在的渭城

正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南部

此地将关中方言作为当时的官方语言

因此曹轩宾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歌

在节目中用关中方言读来

更能体会诗中况味

 

“渭城朝雨浥轻尘”

第一句歌词出来基本上就是

原封不动的陕西话

“高台孤矗昂首望”

“昂”字和古琴的“噹”又互为谐音

通过陕西话改编的曲调演唱

瞬间让人感受到

这就是我们的语言

就是我们的祖辈在用的语言


著名古琴演奏家赵家珍此番带来的古琴

是南宋流传至今仅存的数把古琴之一

它的这种文化底蕴和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

虽然它的音响不是那么宏大

但是,哀而不衰,蕴而不浓


古琴作为一种文人的修养

是君子必备的一种器物

所以,它的传承由文人来完成

文人在习琴的时候

就把老师传承下来的谱子记着

一个曲子就是一募本

赵老师的这首《流水》

曾在2008年由嫦娥一号搭载

将这首《流水》被送上了太空

让中华优秀文化的优美声音在宇宙中徜徉

实际上

在1977年,美国发现者号宇宙飞船

就已搭载这首曲子

所以说古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瑰宝

不仅仅是一件乐器

更是抒怀寄情、传承经典的重要象征

但凡古琴声一响起

所有的语言都显苍白

歌声中听到一个大时代人类的渺小


《阳关三叠》另外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就是关于诗词的曲谱独特性

阳关三叠早在唐代的就出现了曲谱

但实际上曲子到了宋代便已经失传

这时候苏轼做了很大的贡献

苏轼在《东坡题跋》里

记录了他听过的三种唱法

每一句都会复唱一句

阳关三叠有23种唱法

因此人们已经毫无必要

去探究哪一种更接近唐代


古人对于《阳关三叠》的多次改编创作

只能说

这是人们对于诗词经典

流传下来的认可与传承

堪称送别诗当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

经典只有被赋予了这种生命力

才算是在伟大时代中

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艺术品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内容来源: 微信公众号“CCTV经典咏流传”




微刊发布:每周日发布最新一期《微享周刊》,敬请留意微信提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