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陕师大校友白烨获奖!
根据中国作协网消息,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公布获奖名单。我校校友白烨的著作 《文坛新观察》荣获“文学理论评论奖”。
白烨,笔名文波,晓白,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八十年代初调任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经鲁迅文学奖各评奖委员会的讨论,本届票选出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7个类别共计34部作品获奖。
文学的新动向:《文坛新观察》
本书为作者近三年间的文学评论萃选。“习近平文艺思想研读”,由悉心研读的领悟与体会,讲述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丰富内涵与重要精神;“年度文情概观”既检视文学演进,梳理文学成果,又抓取主要倾向,评说存在问题;“经典现象重温”与“新人新作评介”,以作家作品为对象,或侧于文学经典现象解读,或侧于文学新人新作评介,在鲜明的主体意向中,呈现出文学的新动向与创作新进展。
回望文坛四十年
《中华读书报》专访白烨(有删减) 滑动查看
白烨:回望文坛四十年(节选)
栏目主持 舒晋瑜
仿佛匆匆一瞬,回头看去,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从事文学评论已经四十年了。这四十年,是当代文学从劫后复苏到全面复兴,又到更大发展和更大繁荣的重要阶段。
“一个人会身处怎样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是无法选择的。我们有幸置身于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大发展的时期,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天翻地覆,也见证了文学发展的波澜壮阔,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我们与这个时代不可分割,与这个时代的文学荣辱与共,这是我回顾以往最为深切的感受。”白烨的文学评论,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这个历史的进程,并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这个进程的侧影。
【学术道路】从事文学批评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中华读书报:您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从事理论批评。那个时期您的评论关注点在哪里?
白烨:我从事文学批评,有一个过程。70 年代后期,我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我那时候相当痴迷诗歌,写了一阵诗,因对评论产生兴趣,又转向评论诗歌。那个时期,我还处于一个起步和演练的阶段,没有确定的方向。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当时此起彼伏的文学理论问题的争鸣方面,如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人性、人情与人道主义的讨论,现实主义的讨论,等等。在这方面,我参加了一些研讨会,写了不少会议综述,后来出了一本《文学论争 20 年》,就是以这些争鸣综述为基础的。
中华读书报:80 年代以后,您先后出版了《文学观念的新变》《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批评的风采》等。似乎从一开始,您就特别关注文坛新人。您秉持着怎样的原则从事批评?
白烨:那一时期,许多作家是文学新人,我们刚刚从事批评,也是新人。关注文学新人,实际上是关注同代人。新人会有新的追求,新的气息,这很吸引人。当时我先是关注“乡土小说”“知青文学”,接着是“改革文学”等,跟踪这些作家作品的批评,实际上背后都有一个为同代人助威、为先行者呐喊的意思在。对于批评,我是逐渐加深认识与理解的。在我看来,文学批评是一种理性方式的美学观察, 文学方式的人生互动,是一种“超现实”的审美对话。而文学批评的表述,应当是感性体验与理性辨析融会贯通。好的文学批评,一定是感性地表达理性,以简单诠释复杂。这些都是我所信守的一些基本原则,虽然至今未能完全做到,但一直心向往之。
中华读书报:您的很多研究成果出版后在学术界获得很大认可。您对文学和学术判断之敏锐、反应之迅捷、文章之果敢皆令人佩服。这些特点缘自什么?
白烨:这几部著述出版之后,有一定的反响,也获得一些奖项,主要是评论界对文学批评新人的宽容与扶持,并非有多大的价值。我的著述因为长于资料综述,比较切近现状,可能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资讯,起到了某些“探头”与“哨兵”的作用。
我在大学任教的专业是文艺理论,但很不喜欢空泛的理论,空洞的概念,我一直力戒自己陷于那种“空对空”导弹相互对射的泥淖。我喜欢那种把理论化在批评里,把批评内含在赏鉴中的文学批评。
中华读书报:90 年代以来,您也先后参加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新潮》《中华文学通史》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验》相关部分的撰稿。既有作家个体阅读经验的独到体悟,又能史学的宏观把握,文学的在场感与学术的历史感融通,使您具备了不一样的胸怀与视野。您觉得呢? 从学术风格看,您认为自己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白烨:自 90 年代起,我先后参加过朱寨主持的《当代文学新潮》、张炯主持的《中华文学通史》、杨匡汉主持的《二十一世界中国文学经验》等重大项目的相关工作,撰写了其中的部分章节。在这些工作中,受到了文学史观、史识与文学思潮观察等方面的训练。
几位先生的历史感、大局观,对我都很有影响,尤其是朱寨。朱寨是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他解析作品注重艺术分析,解读作家看重艺术风格,尤其是他基于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无论是观察具体的文学现象,还是评说重要的文学事件,都能历史地、整体地予以把握,而这些正是我缺少的。
就我的评论来看,一开始由于底气不足,自信不够,评论在追求客观中可能偏于诠释作家意图;八十年代中期受到文学主体性、批评新观念等理论的影响,开始在评论中体现主体意识,凸显文体意识。但总的来看,从观念到方法,都还偏于传统,但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弹性。
【时代趋势】受众的年轻化、网络的游戏化、影视的神幻化共同构成的泛娱乐化社会文化思潮已不可遏制
中华读书报:《文学蓝皮书》自 2003 年出版,已经走过十几年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在编著过程中,您是如何梳理其发展和变化的?
白烨:《中国文情报告》(在 2009 年列入院蓝皮书系列,又称《文学蓝皮书》)2002 年在院里正式立项,同时组建课题组,2003 年开始出版。一年一本,现已出版到了 2016 年卷,共 14 本。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感到文学自进入新世纪之后,因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等多种因素与力量的介入与推动,不仅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现象、文学群体和文学事件,而且文学的关系变得复杂了,文学的形态变得纷繁了。但我们的文学界没有一个跟踪记录这种新进展、梳理这些新成果、观察这些新变化的年度考察报告。
文学领域与其他领域不同,现象很多,事件频仍,而且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怎么观察?如何概括?对我和课题组成员都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当时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全面客观,二是尽可能简明扼要,三是尽可能表达己见。课题组成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文学所当代室研究人员,一部分是中国作协相关人员,都是训练有素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大家按各人的研究所长,各就一个题材领域写作专题报告,然后由我总集成和撰写总报告。无论是分报告,还是总报告,都需要体现写作者的看法,并提出感觉到的问题,这还需要写作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从丰繁的现象中抓出问题,并从自己的角度作出评说。
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坛纪事》从 1999 年出版,在文学界已有广泛认可和影响。每年编选文坛纪事,是否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
白烨:《中国文坛纪事》看起来是一种时文选编,其实是用另一种方式对年度文学发展和文坛现状所做的梳理与记录。我们的研究界好像不大重视当下文学与文坛的资讯收集与资料积累, 这其实是个很大的缺失。当下都会成为过去,每一年都会进入历史。盘点当下文学,记录年度事象,既是为年度文学做本账,也是为文学历史做积累。因此,我很看重这个工作,做起来也兴致勃勃。
《中国文坛纪事》(2003 年)的“卷前小语”中写道:“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以文坛各种重要事件和现象及人物为收录对象的时文选辑。它在作家作品之外提供的特殊视角和广阔视野,为观察当下文坛所不可或缺。”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当得起的。
中华读书报:在《文学蓝皮书》(2016-2017)的“总报告”里,您谈到了当下文坛的新症结, 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白烨:当下文坛的主要症结是什么?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看到以网络文学为标志的新媒体文学的兴盛,以 80 后、90 后为代表的新的文艺群体的崛起,以年青一代为主体的新的文学受众的激增,以及它们在形成新的文学形态、构造新的文艺类型、释发新的文学观念的同时,对整体文学构成的强劲而持续的冲击,对社会文化生活造成的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
但更为明显的问题,是由受众的年轻化、趣味的低俗化、网络的游戏化、影视的神幻化共同构成的泛娱乐化社会文化思潮,目前正以不可遏制的走势四处漫泛和强力运行,成为左右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能量。
从广大文化受众的角度和广义文化生活的视域来看,这对当下的社会文化是一种既具丰富性、又带鲜活性的补充与拓展,但这种文化思潮在其基本取向上,不仅与传统文学相分离,而且与经典文学相游离,同时又以非主流化、非思想化、非价值化的基本倾向,对既有的文学传统和现有的文学秩序,乃至基本的文学观念,造成了有力的遮蔽,形成了内在的抵牾,构成了一定的消解。它们所带来的,至少是利弊兼有的双重影响,甚至以一味“向下”的趋势与我们所提倡的向上的文化构成极大的抵牾。
还必须要加以注意的,文艺与文化领域的这些倾向与问题,与我们之前遇到的倾向与问题, 已全然不同,带有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混杂与暧昧的诸多特征。这种社会思潮依托于文艺,借助于大众,适应了某种需要,满足着某些欲求,无论是分辨起来,还是应对起来,都格外不易,甚至极为困难,而这样的全新挑战与疑难问题,也全然超出了我们的已有经验。
以他人视角看白烨先生
欣闻白烨老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在此表示热烈祝贺!他原是陕师大中文系老师,后调入北京长期工作,现又受聘为我校人文社科高研院特聘研究员,作为师大人也会为他的获奖感到骄傲!他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已经多年了,长期从事文学批评和编辑工作,成就很大,我曾让研究生专门跟踪研究他。他的获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而他的获奖著作《文坛新观察》以及一系列相关论文也很值得关注当代文学者细读。
——文学院李继凯教授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情况一览
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4年评选一次鲁迅文学奖大奖,各奖项的评奖委员会要坚持评奖标准,实行评委名单公开、评委会评语公开制度。铁凝、王安忆、迟子建、毕飞宇、阿成等都获得过鲁迅文学奖。
下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七届(2014—2017)鲁迅文学奖
获奖作品名单
(以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世间已无陈金芳》 石一枫
《十月》 2014年第5期
《蘑菇圈》 阿来
《收获》 2015年第3期
《李海叔叔》 尹学芸
《收获》 2016年第1期
《封锁》 小白
《上海文学》 2016年第8期
《傩面》 肖江虹
《人民文学》 2016年第9期
《父亲的后视镜》 黄咏梅
《钟山》 2014年第1期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 马金莲
《长江文艺》 2014年第8期
《俗世奇人》(足本) 冯骥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出警》 弋舟
《人民文学》 2016年第7期
《七层宝塔》 朱辉
《钟山》 2017年第4期
报告文学奖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李春雷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4年5月
《西长城》 丰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9月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许晨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5年第11期
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2016年4月
《大森林》 徐刚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5月
《乡村国是》 纪红建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7年第9期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
诗歌奖
《去人间》 汤养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年8月
《落日与朝霞》 杜涯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
《沙漏》 胡弦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年8月
《九章》 陈先发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7年10月
《高原上的野花》 张执浩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
《山河袈裟》 李修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1月
《北京:城与年》 宁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7月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花城出版社 2017年11月
《流水似的走马》 鲍尔吉•原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
《时间的压力》 夏立君
译林出版社 2017年12月
文学理论评论奖
《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 黄发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陈思和
《文学评论》 2016年第6期
《必须保卫历史》 刘大先
《文艺报》 2017年4月5日
《重读汪曾祺兼论当代文学相关问题》 王尧
《文艺争鸣》 2017年第12期
《文坛新观察》 白烨
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文学翻译奖
《火的记忆 I:创世纪》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乌拉圭)西译汉 路燕萍
作家出版社 2014年11月
《潜》克里斯托夫·奥诺-迪-比奥(法国) 法译汉 余中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
《贺拉斯诗全集》 贺拉斯(古罗马)古拉丁译汉 李永毅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年12月
《疯狂的罗兰》 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意大利) 意译汉 王军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来源:中国作协网)
微尚工作室
编辑/ 杜嘉灵
责任编辑/ 张莹
内容来源于青塔微信号、百度百科 《中华读书报》
家都在看
国办通知 | 教育部直属师大师范生“免费教育”升级为新时代“公费教育”
@2018级师大萌新 | 明日起在线选宿舍,最全攻略为你助力!
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各省录取分数线公布!生源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