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钱粉笔 万钧重担 | 陕师大第二届“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奖”揭晓!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5-13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评选及奖励办法(修订)》、《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奖”评选及奖励办法相关精神和《关于组织第二届“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评选的通知》《关于组织第二届“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奖”评选的通知》相关要求,学校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期间,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奖”评选活动。


经学院推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资格审核、审核结果校内公示、校外专家函评、校内外专家会评、校学术委员会对评选结果审议、评选结果校内公示等评选程序,经2019年1月16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化学化工学院陈亚芍教授和教育学院陈晓端教授获评第二届“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心理学院王勇慧教授作为带头人的基础心理学教学团队和化学化工学院张成孝作为带头人的仪器分析教学团队获评第二届“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奖”!




 ▎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陈亚芍



人物简介


陈亚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工作,1996年4月至2000年3月在日本茨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4月回校工作。讲授《物理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统计热力学基础》、《魅力科学》、《化学前沿讲座》等课程。主编《物理化学导学》和《物理化学》教材。承担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近10项,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08年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称号;2009年获得宝钢教师优秀奖;2018年获得明德教师奖。2005年国家级物理化学精品课程第二负责人;2013年国家级物理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负责人;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完成人);2008年国家级物理化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第二);2016年首届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胶体化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学院功能材料表界面化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等研究课题近10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60余篇,2015年获得陕西省政府科技奖二等奖。


教育教学心得


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教师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是应尽的职责。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只有一个字:爱。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发自内心地爱学生、爱自己的专业、爱教师这个职业。只要有了这种爱,就会自觉地不断学习,努力拓展知识体系,尽可能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把最新的科技信息传授给学生;就会自觉地不断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把静态的知识讲新、讲活;就会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成长,不但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使学生成才,还会注重培育学生的内在修养,使其成为品德高尚的大写的人。教师也是传播爱的使者,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影响学生,让学生也充满爱心,爱上自己的专业,爱上学习,走上社会后,成为干一行爱一行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在教育这个领域,学生成才是核心,教师点拨是关键。会不会点拨,能不能点拨好,体现出教师的能力和学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在“魅力科学”的海洋里,只有教师的精湛舵航,才会使学生充分汲取营养,锤炼出搏击长空的强健翅膀、劈风斩浪的勇气和力量。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有爱,愿意付出爱,就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出色才华和高尚情怀影响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慎思明辨、笃行致远,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陈晓端



人物简介


陈晓端,男,1958年11月生,陕西西安人,教育学硕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博士点负责人,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教师教育》杂志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通识课程)。


多年来,始终坚持在一线从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主持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省级教师教育MOOC课程以及省级教改项目各1项,主编教材10部,参编教材2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次,年度教学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以及优秀共产党员各1次。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3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著作3部,译著3部,获省部级与厅局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5项。2008年和2011年分别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和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2012年获全国首届明德教师奖,2016年获陕西师范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2018年获西安之星(教育领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国际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比较研究。


教育教学心得


多年从教,颇有感怀,师者尊严,进德修业。我认为教师要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要严谨治学,为学生成长指引方向;要通力合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承担责任;要敏于科研,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为学术繁荣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树人,育人为先,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良心、选择了奉献,这一直是我作为一个教师教育者的教育信条。


严谨治学,身体力行。我认为,大学教师需要用自身对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责任、热情与敬业精神感染学生。要求学生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好。



合作共事,担当责任。多年来,我通过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凝聚了课程团队,通过领衔名师工作室,形成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团队建设和专业交流中,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


敏于科研,促进教学。我认为,“教教”、“学教”与“示教”是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的鲜明特点,课题研究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所以,我一直主张从本科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教学存在的真问题,躬身实践,切己体察。如此,才能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深刻理解,进而促进专业发展,推动教学变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卓越人才。



▎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奖 基础心理学教学团队(心理学院)



团队简介


陕师大心理学院始于1945年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系,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刘泽如教授正式创建了心理学教研室,1981年获得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正式开设了心理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原有基础上快速建成完备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心理学专业也先后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名牌专业与省一流专业。


新世纪以来,植根于深厚的学科发展基础与悠久的人才培养历史,学院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为建设单位,以基础心理学国家级和心理学省级教学团队为依托,逐步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水平,努力实现使陕西师大基础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居国内高校前列、并在国外同行中产生一定影响”的团队发展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教育教学改革、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不断继承和发扬陕师大心理学人的光荣传统与优秀品质,砥砺前行,追求卓越,成绩斐然。



团队现有成员9人,其中教授5人(均为博导),副教授4人。团队教学科研领域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目前建有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课程6门、陕西省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并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多部教材获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级优秀教材。与此同时,团队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20余所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自团队建成以来共培养本科生1200余名,本科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1项。本科毕业生申请到国外著名大学、国内“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高达60%,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教学团队多人次分获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教学名师、明德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已形成一支学缘结构优秀,专业方向齐全,教学力量雄厚,年龄梯队合理,教研成果丰硕的优秀教学团队。


带头人简介



王勇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宝钢及明德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国家级基础心理学教学团队核心人员。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目前从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双语)、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专题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普通心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方向为正常与特殊人群的注意及认知控制发展及神经机制,包括空间和客体注意、返回抑制、负启动效应、负相容效应以及归因问题的跨文化特征等。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2012年评为明德优秀教师,2014年获评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6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018年获评陕西省师德标兵。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近年来在国际SCI和SSCI期刊以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学术期刊,如《Cerebral Cortex》、《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Acta Psychologica》、《心理学报》及《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80篇。获得省级科研和教学奖励10余项。


团队成员教育教学心得



优秀教师一定是具有良好师德和人格魅力的人。他淡泊名利,荣辱不惊,敬业爱生。学生喜欢接近他,乐于效仿他,并心甘情愿地受教于他。教师还是终生学习的典范。不仅要提高业务水平、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社会发展、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学生人生的导师。不仅要传给学生谋生的手段,更要带给他们谋生的勇气和力量,使他们终身都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享受生活的幸福。最后,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的创造者。


——王勇慧(女,1966年12月生,我校教龄30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宝钢优秀教师、明德优秀教师、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陕西省高校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教育。因为教育开发了人的智力,积聚了人力资本。在我看来,教育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也深刻影响着个人发展。”教育是成就他人的事业。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育让我们帮助他人,发现了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迭代异常迅速,人工智能异军突起,一个人必须具备应对未来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生活,而教育就是要让人学会适应未来、引领未来。教育是提升自我的事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提升、得以完善。


——游旭群(男,1963年6月生,我校教龄18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优劣的关键。在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次,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包括更新教学理念、构建精品资源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等,以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


——王振宏(男,1964年11月生,我校教龄13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陕西省“三秦学者”、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走上大学讲台已34个年头,30余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困惑更有幸福。我的深切感受是,教学是教师的天职,师而不教非师也,而只有全身心投入教学,快乐、欢喜、幸福便在其中。教学既促进学生成长,也体现教师价值,当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学生的微笑、肯定之时,便是教师最幸福之时。30余年的教学生涯使我体悟到,教学贵在创新,而非机械重复。学生在变化,社会在推进,学科也随之发展,唯有创造性教学才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心理学科的鲜明时代性,更要求教师铭记责任,潜心钻研,持续创新。心理学教学的创新旨在积极启发学生,“钩”出兴趣,“掘”出潜力,既教书又育人,以收“立德树人”之效果。满意对待昨天,幸福接受今天,乐观面对明天。这是我在课堂上常对学生所讲,也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心态。

 

——王有智(男,1957年4月生,我校教龄34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

 


认真地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高校教师基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学认真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提供至少一本内容详实、难易适当、行文规范的经典教材;充分收集资料备课使教学内容丰富有深度;课件清晰美观有逻辑并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科学有效并覆盖全员;考题难易适中、完整体现教学内容;试卷评阅规范仔细、公平公正;课堂教学认真履行职责义务、服从规范,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把每一堂课都当成有同行听课来对待,把每一项教学材料都当成有专家评审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态度认真”不是自我总结上的一句套话,而是每一个具体行动的体现和践行。

 

——张丽锦(女,1965年9月生,我校教龄5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我认为教师职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培养学生拥有一颗爱智和爱人的灵魂。爱智是对宇宙和世界的敬畏,爱人则是对社会与人生的悲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发他们的疑问和思考,进而激励学生拥有自我塑造和服务社会的勇气与动力,是我从教以来不变的追求。“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期待教学之路上与更多学生一同享受发现的乐趣,体验生活的美好!


——何宁(女,1974年3月生,我校教龄20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教学名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启夏英华—中交通力”教师奖、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



首先,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教学工作可以在形式做得漂亮或是唬人,但在内容和效果上是否真正让学生受益,就要看教师的内在出发点了。教师走上讲台的每一节课都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尤其是高校教师更应该以此来时刻反思自己。其次,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社会生活方面应该与时代发展同步,在专业上更应该走在国际前沿的科研领域,才能真正教好学生。最后,“授业易,传道难”。教师如果自己都无“道”可守,又拿什么来传呢?


——杨剑峰(男,1974年11月生,我校教龄5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四年来,我在本科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注重教学反思,注重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将研究成果有机渗透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启发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但作为一个仅有四年教龄的教师,我深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在做中学,在教中学,与学生一同成长。本人在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理科组二等奖。

 

——吕薇(女,1984年2月生,我校教龄4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作为教师,我注定是学生前进路上的一块垫脚石。利用《生理心理学》课程,从基因、生理和社会的角度和学生讨论生命的局限性,从认知、行为、神经的角度跟他们切磋心理对生命的反作用力,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做最好的自己,于我来说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何况我还能跟他们一起走一段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旅程,感受自己在此间的成长,不亦说乎?本人在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理科组二等奖。

 

——陈煦海(男,1981年7月生,我校教龄6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第一,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深化理论的理解。第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活动中,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拓展科研方法,两者相互促进。第三,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做到与前沿接轨,开拓学生的眼界。第四,培养兴趣,专注目标。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围绕核心主题深入探索,做到术业有专攻。本人在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理科组三等奖。

 

——马国杰(男,1986年3月生,我校教龄3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奖 仪器分析教学团队(化学化工学院)



团队简介


仪器分析团队教学现有骨干教师10人,其中教授8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9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年龄介于30到45岁之间的教师5人,45-到61岁之间的教师5人,61岁以上1人,团队成员均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形成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中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省级教书育人楷模, 1人获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宝钢教师优秀奖, 1人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资助,3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之星”,1人获校级教学标兵,1人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仪器分析教学团队进行了系统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成果。仪器分析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仪器分析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以该教学团队组建的生命分析化学团队为教育部创新团队、陕西省创新团队。已完成各类仪器标本15台(套),配套自学视频9部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型实验实施10年多,成效显著;团队系统性教学改革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19部。


带头人简介



张成孝,现年60岁,博士(后),陕西省教学名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与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分析研究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我校化学系留校任教,1987年6月获我校分析化学硕士学位,2000年4月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东京工业大学、美国杰克狲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印第安那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现任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先后主讲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现代电分析化学(双语)、化学分析(双语)、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课程;主持省部级教学项目8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编写教材6部,为“仪器分析”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和面上项目7项,发表SCI源刊论文1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陕西省科技技术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现为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分析化学,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电化学,应用化工等学术刊物编委。


团队成员教育教学心得



学生的事情最重要,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让每一位同学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做知识的传承者和学生的引路人。


——章竹君(男,1938年1月生,我校教龄45年;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书育人楷模)

 


大学教师的基本工作就是培养人才和科研研究。要做好教师,就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要有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奋斗的协作精神。欲有所作为,须自信积极;欲成就事业, 须主动创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做舟,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所收获。尽力工作,淡薄名利;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培养良才;竭尽全力工作,莫问收获多少。


——张成孝(男,1958年1月生,我校教龄36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

 


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责任的神圣和作一名教师的不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与科学探索精神,更要有爱心与奉献精神。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不仅要熟悉课本教学内容,更要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探索研究新问题、不断地用最新成果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并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热爱教师职业、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关爱学生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放任学生,启发、引导、并严格要求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否则就作不到教书育人,就是对教育的失职。


——张志琪(男,1958年12月生,我校教龄34年;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


教书育人,育人优先;守住本心,尽责尽心。成功的教师是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扶助他们创新思维和信心,规范他们的学习观和生活观。期待着教学生涯的金秋,向往着遍布全球的桃李芬芳,享受其中。


——吕家根(男,1965年11月生,我校教龄20年;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方法,还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更要做学生成长的引导人。在课堂,在课后,看到学生一天天成长,最后超越自己,此时体会到教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满满都是幸福!


——李保新(男,1971年2月生,我校教龄20年;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优秀人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给学生解惑。不仅是知识上的迷惑,还包括生活中的迷惑;不仅传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思维;还需要将科学思维融入育人中,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漆红兰(女,1978年9月生,我校教龄13年;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优青”,省科技新星)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作为高校年轻教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更应通过教学活动及身体力行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达到“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近年给学生开设学科前沿讲座,我更为深刻地认识到,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教研相长”,课上好了,是会对自身的科研产生正面影响的。因此,我们年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热爱事业、热爱学生、学高身正、品德高尚、教书育人、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诲人不倦”。


——刘成辉(男,1980年8月生,我校教龄6年;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优青”,省科技新星)

 


紧跟分析化学的学术前沿,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介绍分析化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思维,理清教学内容中分析方法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分析方法的设计思维与操作细节。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利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重要社会事件,抓住学生注意力。 通过剖析具体分析方法在事件中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分析方法的设计与应用逻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段新瑞(男,1981年11月生,我校教龄5年;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省科技新星)

 

 

一、 甘当人梯,乐于奉献。认清教师职业的本质,安心树人。
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眼见开阔、思维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只有遵循教学及教育活动的规律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预期,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科学认识认知活动,不迷信不骄傲;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聚焦学科形成专长,放眼科学增长见识。
四、守住底线,有所不为。淡泊名利,独立担当,合作引领。


——岳宣峰(男,1973年2月生,我校教龄16年;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们对本学科的热爱,启发同学们的思维看到学生们的进步是很快乐的一件事。认真对待每节课,享受课堂的每一分钟,精益求精、亦师亦友。


——刘伟(女,1976年12月生,我校教龄17年;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又一年  滋兰树蕙

再一季  桃李芳菲

立德树人  师者大爱

让我们向获奖的老师们致敬!


微尚工作室

编辑/ 姚睿

责任编辑/ 张莹

部分内容来源/ 学校官网、专题网页



大家都在看


陕师大2019年寒假指南来了,收!

闪star,你最闪亮: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十大新闻揭晓

借阅达人是谁?哪本书借阅量最多……师大人的2018阅读大数据等你来“盘”!

《新闻联播》报道陕师大“西部红烛 为祖国闪耀”快闪活动

福利,可以有!“师大印象”限量版台历新鲜上架,陪你度过2019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