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赞!陕师大9项科技成果获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5-12


4月9日上午,陕西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陕西宾馆召开。省委书记胡和平为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颁奖并发表讲话;省长刘国中主持大会。我校主持申报的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化学化工学院房喻教授团队完成的“分子凝胶基材料的创新制备与应用”获得一等奖;化学化工学院张志琪教授团队,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张有林教授团队、刘永峰教授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黄原教授团队,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胡卫平教授团队,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陈彦军教授团队获得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道道教授团队,计算机科学学院杨波教授团队获得三等奖。另外,我校参与完成的3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我校教师刘静代表房喻课题组上台领奖(右二)


我校部分获奖代表合影


(点击查看大图)



我校参与完成的获奖成果一览表

(点击查看大图)



获奖项目简介


分子凝胶基材料的创新制备与应用

(房喻教授团队)


项目立足分子凝胶研究基础,发挥“合成+组装”这一当代化学学科新物质创制优势,聚焦凝胶乳液在环境响应材料创新制备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工作,发展了一系列重要的有机多孔和荧光薄膜材料,研究了材料在环境有害物质脱除和检测方面的应用,部分成果实现了技术转移和工业应用,获得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解决了分子凝胶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实现了分子凝胶新应用;突破了传统凝胶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限制,丰富了低密度材料结构和应用;破解了荧光薄膜创新制备中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薄膜材料的高效控制制备;发展了薄膜基爆炸物/毒品荧光探测新技术,实现了工业生产和规模销售。在G20峰会、博鳌论坛、外国元首接待,以及中央军委、乌干达总统府、深圳地铁等重大活动或重要场所安全保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论文在JAC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nal. Chem.和JMCA等化学或材料科学主流期刊发表。项目负责人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上作大会或邀请报告30余次。培养的学生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博新计划,2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扁杏仁精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成分功能作用研究     

(张志琪教授 后排左一)

 

本研究成果针对陕北扁杏仁精深加工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基础和主要生物活性因子功能作用等基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展了一系列高效绿色提取、分离制备和分析扁杏仁油、扁杏仁蛋白及肽、扁杏仁皮多酚的新方法, 揭示了扁杏仁油富含高营养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扁杏仁皮富含极具抗氧化保健作用的原花青素和绿原酸、扁杏仁蛋白富含17 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等化学物质基础问题。研究了扁杏仁皮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发明了一种杏仁皮原花青素和绿原酸保健品的制备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扁杏仁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通过深加工不仅可开发多种功能食品,而且可以开发降脂、降压、保肝、护肤、抗氧化等系列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该研究成果为陕北扁杏仁深加工开发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广阔前景,对推动陕北扁杏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促进地方经济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效益。


该研究成果发表 SCI 论文 10篇,其中包括顶级(Top)期刊 Food Chemistry 等 I、II 区 SCI 期刊 7 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申请发明专利 5项,其中 4项 已获得授权。



沙地红枣优质丰产园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张有林教授团队)


本成果是十多年研究工作的总结,广泛应用于沙漠红枣种植领域,其技术原理是根据沙漠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和枣树的生长发育条件,达到了沙地红枣高产、优质、高效和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取得了经济、生态双赢利。


成果攻克了在沙漠从事红枣栽培土、肥、水三大技术难关,采用栽植穴配方换土进行小区域土壤改良,解决了枣树在沙地生长土壤和基肥问题,采用安装滴管系统,筛选适宜滴灌专用肥,解决了沙地枣树水分和追肥问题。获得了沙地枣园建设12项关键技术。


项目实施期间,审定通过了《沙地红枣高产优质丰产园建设技术规范》(DB6127/T027-2015)、《沙地红枣苗木繁育技术规范》(DB6127/T 030-2015)、《沙地设施红枣高效栽培技术规范》(DB6127/T 028-2015)、《沙地红枣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DB6127/T029-2015)等共4个技术规范,申报国家专利8项,授权4项,发表科技论文5篇。


成果在陕西横山县、陕西榆林市鱼河农场、山东河口区、新疆奥都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南达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示范6160亩,在新疆喀什市、陕西榆林市23个点辐射推广2.75万亩,技术性能稳定,效果显著。近三年示范地三年生以上枣园1960亩,新增销售额2743.5万元,新增利润1351万元。



直翅目昆虫和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黄原教授团队)


该研究成果是在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从结构、比较、进化和谱系基因组学方面对直翅目昆虫和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测定了直翅目昆虫2亚目3总科12科19种和4种鸡形目与10种雀形目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完整序列,表征了这些线粒体基因组的组织结构和序列特征。


通过比较已知的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构建了21种蝗虫的12S rRNA 和16SrRNA的二级结构和所有22个tRNA的二级结构;比较了控制区可能存在的调控序列和保守基序;总结了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使用规律。


线粒体谱系基因组分析建立了直翅目昆虫主要类群和马鸡属和山鹧鸪属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并解决了直翅目昆虫中存在的一些分类学问题。


研究成果先后在SCI期刊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13篇,其中二区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7篇。研究成果发表后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被本领域国内外著名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正面评价或引用。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其应用

(胡卫平教授)


该研究在2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1项国家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2项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项目和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探索了大学与中学联合培养模式、减负与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等3种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自2012年开始,“春笋计划”在全省推广,截至2016年,已实施了4期,推广到全省10个地市,共选拔了412名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在10000人以上,参与专家报告及参观实验室的学生在20万以上。


截止2016年10月份,减负与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成果已经推广到全国的360多所学校,受益学生达到40余万。相关成果部分支撑了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国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质量的监测等工作。到2017年,成果已经推广到近2000所学校。


自从2010年以来,100多所境外大学、200多所国内大学的500多位专家学者来我们实验室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60多位国务院、教育部、陕西省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体听取了这项成果的汇报,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极端条件下原子分子复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陈彦军教授)


极端条件下原子分子复杂动力学过程在阿秒科学和量子调控中具有重要应用,是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实验上对原子分子本身的精确操控手段和对其动力学行为的调控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实验现象不断被报道。一方面,这些新的实验结果需要完善的理论对其做出物理解释;另一方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也可以做出一些重要的预言待实验验证。本项目以上述两个方面为出发点,重点对超强激光和超低温度等极端条件下原子分子的复杂动力学行为进行理论研究。


研究重点探讨了超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的微观动力学机制,相关工作对深入理解电离和高次谐波辐射等强场超快过程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这些超快过程在阿秒科学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超低温下相干原子分子的宏观动力学规律,相关工作对深入理解非线性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干调控和几何相位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特别支持项目的资助。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Physical Review E》和《Optics Express》等权威学术期刊上。



优质牛奶安全生产、评估及其活性物质综合利用研究与示范

(刘永峰教授)


在国家倡导优质奶工程的新时代,奶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奶业发展还存在原料奶及其贮藏过程营养价值评估方法不健全、产品纯正性检测方法不健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产品种类少等问题。基于此,本项目严格按照现代化奶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从牛奶生产加工的选牛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四个环节,开展了创新研究:优化建立了牛奶中牛DNA的提取方法;获得了牛奶营养素的最优近红外测定模型;攻克了固态奶制品中DNA的提取技术并应用于原料奶、低温奶制品、高温奶制品的鉴别;发现了乳清中含有可以改善人学习记忆能力的活性物质cAMP,建立了牛奶中cAMP分离纯化方法,扩展了其植物来源,并进行了影响营养素代谢的功能评价及综合利用。


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等7个项目的资助,核心技术被《Life Science Weekly》、《NewsRx》及国际同行专家引用报道并高度肯定。共申请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SCI收录19篇),开发牛奶新产品20余种,累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594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牛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科技进步。



硅氧烷水解缩合超分子作用与复合材料功能化

(胡道道教授)


本研究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576068、20773084,21103103)及陕西省科技厅(2005B12,2015JQ2038)项目资助下,在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超分子作用与复合材料功能化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丰富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反应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改进 Si-O-Si 基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研究提出燃料油深度脱硫核壳型微反应器新策略,实现了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催化剂与产物同时分离的深度脱硫,对于液-液两相催化反应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提出了稳定囊泡结构新策略,设计合成了具有缓释作用的稳定结构硅基磷脂双层复合材料,宽尺度多级孔材料,所提出的相应策略对于生物相容性功能复合材料以及多孔催化剂载体的设计合成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研究成果在硅氧烷复杂体系超分子作用研究方法、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产物结构演化、功能化硅基复合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等方面有多项原始性创新,不仅丰富了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反应化学,而且为有机硅氧烷功能化复合材料设计合成开辟了新途径。研究论文先后在Chem. Mater、J. Mater. Chem.、J. Phys. Chem. B、Langmuir、Soft Mat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等SCI源刊上发表。



新型密码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杨波教授)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环境下的密码学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33篇,出版学术专著2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和软件著作权14项。


针对空间互联网下时延间歇容忍的密钥分发和传输单元的分片认证问题,提出了一种非交互的认证公钥交换协议;研究了数据传输单元的短标签计算节约型分片认证算法,及非真分片的识别和剔除算法。


研究成果对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处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确保用户能够安全、方便、透明地使用网络系统中的资源,在金融系统、商务系统、政务系统、军事系统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广泛;同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Forensics & Security,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Future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对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正面评价。



祝贺获奖团队!


希望师大人继续发扬

追求真理 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服务社会 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

谱写新时代

追赶超越新篇章


微尚工作室

编辑/ 都婉婉 蒲钰如 杜嘉灵

通讯员/ 王彩红

责任编辑/ 张莹

内容来源/ 科学技术处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


荣获全国一等奖、连续三年专业第一、拿下“双创”重点项目……这位宝藏男孩破师大纪录!

陕师大位居前列!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高校和活跃作者出炉

世界那么大 欢迎来师大|陕西师范大学 2019 年自主招生简章

清明祭初祖 文脉传华夏|陕师大师生参演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陕师大这曲青春之歌,被新华社、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聚焦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