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师大+9!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陕西师范大学9项成果获奖。其中,王喆之教授、周正朝教授分别牵头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刘生忠教授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煜教授、赵奎教授、李照副教授分别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校参与的3项成果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陕西名优道地药材安全保障技术
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
该成果由生命科学学院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喆之教授团队完成。
针对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良种子种苗供给不足、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产业链延伸不足等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项目组通过技术攻关,建立了36种珍稀濒危药材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制定了22种大宗及珍稀濒危药材的繁育技术规程及种子种苗标准;创制了高产、优质、抗逆中药材新品种9个,并通过省级审定;建立、升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36项;构建了10种特色大宗药材的生产全链条质量溯源系统。
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提质增效
关键技术与应用
该成果由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周正朝教授团队完成。
项目组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陕北农牧交错带的机制揭示-技术突破-实践应用全链条研究。
成果阐明了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机理,研发了脆弱生态系统多功能提升关键技术,构建了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发展模式。相关成果先后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得到应用,实现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生态衍生产业的协同发展,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大尺寸钙钛矿单晶生长机制
及其光电应用研究
该成果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生忠教授团队完成。
项目组围绕大尺寸晶体生长理论及加工技术的空缺限制钙钛矿材料在集成电路中应用的瓶颈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经过10余年的连续攻关,先后发展了多个具有自主产权的大尺寸晶体生长方法、单晶加工技术及器件性能优化方案,开发了世界首例钙钛矿单晶太阳电池,引领钙钛矿单晶光伏光电器件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高效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阴阳极催化剂
该成果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煜教授团队完成。
针对目前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阴阳极电催化剂性能不佳的瓶颈问题,项目组开创性提出了有机界面工程策略提升贵金属纳米晶电催化性能的新思想,发展了多种模板法合成多维度贵金属纳米晶的新方法,取得了铑纳米晶助力甲醇和乙醇电氧化的新路线,实现了阴阳极电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全面提升,并展示了其在提高直接醇类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方面的应用前景。
钙钛矿可控制备和光伏器件
该成果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奎教授团队完成。
围绕高品质钙钛矿结晶可控制备这一光伏领域的核心问题,项目组自主创制了结晶动力学原位分析系统,深入研究了钙钛矿“溶液加工-结晶机制-光电性质”关联关系,提出了结晶动力学优化调控思路,实现了高效太阳电池从实验室向工业化印刷制备的技术转移,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快速荧光检测
新策略新方法研究
该成果由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李照副教授团队完成。
以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新方法为目的,项目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目标检测物识别基团偶联荧光母体构建荧光探针的传感新策略,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有机分子荧光探针;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食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的荧光分析新方法;为食品安全危害因子的检测研究提供关键的技术和分析方法,并开发了试剂盒以实现其现场快速检测。
据悉,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309项。其中,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自然科学奖46项,技术发明奖19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35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创新驱动秦创原奖4人。
微尚工作室
编辑/ 呼轶丹 刘书芳 赵采奕
责任编辑/ 贾 举
审核/ 石 萍
内容来源/ 科学技术处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