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与孩子阅读的“决定性瞬间”不期而遇

2016-05-10 读库老六 阅读第一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号:读库(id:dukubook),

原标题“儿童阅读的决定性瞬间”。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家长都尤其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有的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听故事的胎教,到了一两岁妈妈就开始想法设法地让孩子接触亲子阅读,因为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会有很强的阅读热情。想要从小给孩子营造阅读的环境是走不了捷径的,如何让阅读这件事自然而然地发生?把握住关键性的时机很重要!


“决定性瞬间”这个词,是摄影大师布列松提出来的。意思是一个摄影师拍一张照片的时候,遇到了一种情景:哪儿哪儿都对,光线也对,构图也对,他按下快门的时机也对,拍摄对象的状态更是无比之对,就会产生一张空前绝后、再也没有办法拍到的照片。


布列松镜头中的“决定性瞬间”


我想,“决定性瞬间”也适用于很多地方,比如说我们的创业之路,比如说我们的爱情,可能阅读也是这样。很多爸爸妈妈感兴趣的,对儿童阅读的期望,可能就是希望在他的生命中,有这种“决定性瞬间”的降临。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毫不吝啬,非常热切地问:有什么推荐书目可以帮助小朋友实现这种“决定性瞬间”?


我认为:几乎没有。


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阅读的“决定性瞬间”也是用很多很多的书喂出来的,这个走不了捷径。也不可能出一本书叫《如何实现阅读的“决定性瞬间”》,如果真有这样的书,相信大家也不会去买。




我对“决定性瞬间”的理解是,它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说到了某个年龄段自然就有的。它充满了随机性,可遇不可求。可能突然在某一天,就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样。生命中会有若干次,可能是书里的一句话,甚至是跟书没关,也许正在看电视,或者和人争论,或者在公交车、地铁上,突然此前很多读过的东西、经历过的事情,一下融会贯通,把那层纸捅破了,“决定性瞬间”也许在那个时候降临。


“决定性瞬间”靠一个东西触发,这种触发甚至跟阅读无关,甚至跟正面阅读无关——也许他在读一本反面教材时倒有可能触发。然后自己的大脑会有链接,打通很多东西。既然有链接、要打通,就需要在触发之前自己做好准备,积累足够多的东西,在专注与广博之间,等待“决定性瞬间”的来临。


很多父母都喜欢强调两点。第一是对孩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我认为没有必要。好像有一种说法,你如果每天告诉小孩说:不许去摸电门。他早晚有一天会把手指头伸进去。阅读也是这样。不用跟小孩强调你必须要读多少书,读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你不读就对不起谁谁谁。第二是对周围的环境强调:我的小孩能读什么书,今年读了多少多少本书,是多么爱书。也没有必要。这样的话,会把阅读的功利心、装饰性凸显出来。




把阅读当成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我们不会强调空气和水一样。还有就是阅读气场的营造。陈百强有一首歌叫《念亲恩》,其实大人也应该对小朋友充满感恩。我见过很多人当了父母之后,说孩子让他变了,变得更好了。包括因为小孩,要营造阅读氛围,自己也会读很多书。


如果只是让小孩去读书,大人整天想的都是怎么贪污受贿、吃喝嫖赌,小孩读多少本书,最后都要被你的一个行为或者某一句话击得粉碎。


我们希望通过让小孩就像银行培训职员一样,每天不断、大量地摸真币,当真币接触得足够多之后,再拿到假币,手感自然会不舒服,会有抗拒感。书有很多种,当然你眼里的好书,在另外一个人看来不是并不好,但是对书还是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


我的建议是,第一、不要阻止小朋友去看假币,因为你阻止不了,并且你心目中不好的书也许对他另外有一种意义,有时候反面教材的刺激作用、提醒作用会更强大。第二、让小孩尽量多地接触好书,这样会培养出他对书的感知,等有一本让他不舒服的书出现时,他自己会有反应。


关于京剧大师裴艳玲,她父母都是戏班子里的,她几岁就上台。父母让她练艺的时候,不要去看那些“脏戏”,说脏戏会把人的眼睛弄脏,会把人的耳朵弄脏。就像人混过黑社会一样,后来还得拿出相当大的成本把自己洗白。虽然我们强调读书无禁区,更不要对什么是好书、什么是不好的书做武断的判断,拥有太深的成见,但还是要注意小朋友阅读量里的配比。


另一个感受是:要留出冗余。这个冗余就是,小朋友每天的时间,你不能让他都用来阅读,给他得留一点空档,留一点空闲。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填得满满当当的。据说在英国有一所学校。一般的小学都是上午九点半上课,上午上三节课,下午上两节课。这个小学一直坚持让小朋友上午十点来,一天就上两节课。家长一开始不同意,同行也对此不理解,但是几年下来,这个学校的小朋友并不比其他的小孩成绩差。我觉得给他一点自由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挥,可能会比让他固定地接受某些东西,会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看到一种说法:2013年的十大高需求工作,在2004年时都尚未出现。我们现在,同样是在为还不存在的工作教育我们的学生,他们将使用目前还没有发明的技术,去解决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问题。


这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就像人体细胞一样,几天时间就要被彻底更新一次。在这样的时代,更需要有底层数据来支撑。


我觉得,阅读就是铺设、积累这些底层数据的最好手段。


我们去年翻译出版了一本书,英文原名里有一个词“liberal education”,也叫“liberal arts”。liberal这个词的意思是“自由的”,两千多年前由古罗马人专门发明。“liberal arts”,就被人称为“从奴隶到自由的康庄大道”。


我们定的中文书名叫《为人文教育辩护》。但“liberal arts”有多种译法,如人文教育、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文科教育、素质教育等等,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博雅教育”、“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


阅读也是奔着“素质”、“通才”、“博雅”这个方向努力的。通过阅读来培养语感,让母语文化沁入他的基因,成为他血脉中的一部分;在这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让他有基本的、强大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的表达能力,就像一句话所说:“才华就是表达精准”;培养他欣赏他人、享受他物的热情和好奇心;让他逐渐具备自我成长、自我纠错、自我建设、自我拯救的能力。


这样,也许就能与“决定性的瞬间”不期而遇。



阅读第一往期相关文章:

 让孩子接触阅读的最佳时机

 掌握这些阅读理解技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遇到生词难句了~

 美国小学生的阅读量究竟有多大

  美国老师力荐的亲子阅读卡片:让孩子的学习超越记忆、理解和应用



阅读第一全面升级!

主菜单导航栏快速找到相关文章:

寻找书单及分级读物,请点击主菜单里的“有料” - “书房”。
阅读和Phonics相关文章,请点击主菜单里的“有料” - “悦读”。
人物志专栏的相关文章,请点击主菜单里的“有料” - “人物志”。
软技能和思维相关文章,请点击主菜单里的“有料” - “思维和技能”。
留学和国内教育相关文章,请点击主菜单里的“有料” - “留学党”。



阅读第一


微信号:Readfirst



重视孩子的教育,寻找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你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与“阅读”相关的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