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机电系,1998年正式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经过50多年的奋斗与建设,学院的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设计及其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电子与电气专业5个硕士点,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教师中博士比例超过63%。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耐磨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拥有耐磨材料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振动利用与故障诊断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机械电子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和机械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其中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室为陕西省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与多家高科企业、行业内大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些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超过99%。学院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了一大批机械、电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2019年招生专业(类)包括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其中机械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4个专业,学生入校后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即前三个学期按大类统一方案培养,第四学期进入专业培养。在第三学期末,学院按照学生“志愿+成绩”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学生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2011年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Q: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及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Q: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就业前景有何特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我们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分布如何?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重点分布在建筑、冶金、机械等各类大型企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特别是建筑、冶金、机械等行业和相关部门,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冶集团、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大型企业。毕业生表现良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实现了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建筑、冶金、机械等行业的技术提升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毕业生就业分析(2015年-2017年)

本专业近三年一次平均就业率为99.36%。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建筑和工程类企业单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2.3%;就业于冶金矿山类企业以及机械相关类企业的毕业生数量分别占毕业总人数的20.2%和23.1%;考研升学类占毕业总人数的9.5%,以及其它就业占毕业总人数的4.9%。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中占毕业总人数的27%;其次有18%毕业生就业于长三角地区,13%的毕业生就业于珠江三角地区,华中地区的就业率为14%,有少部分就业于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分类中,本科毕业主要就业于企业单位,就业人数占毕业总人数的84%,部队就业占毕业总人数的3%,考研升学占毕业总人数的9.5%,此外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境外升学,也有一少部分选择了自主择业,自主择业的人数占毕业总人数的3%。毕业生毕业后,其用人单位调研反馈结果表明,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在工作和进一步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且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企业生产当中,也得到了就业单位的好评。

  Q: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情况?

本专业是由1960年在学校开始招生的建筑机械、矿山机电和冶金机械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1970年后逐渐调整为矿业机械专业和建筑机械专业,1994年学校将以上两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同时设立机械电子专业和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的要求,学校将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设备工程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以学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依托,经过数十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建筑机械、矿冶机械和机械制造3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本专业2005年获校级“名牌专业”,2010年获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列入“校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列入校一流建设专业。

专业发展大事记和时间轴

• 1960年 由建筑机械、矿山机电和冶金机械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演变;

• 1970年 逐渐调整为矿业机械专业和建筑机械专业;

• 1994年 将矿业机械专业和建筑机械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同时设立机械电子专业和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

• 1998年 将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设备工程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2005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级名牌专业;

• 2010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级专业;

• 2011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2014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重点建设专业;

• 2019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一流建设专业。

  Q: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通识核心课程包括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计算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概论(双语)、机电传动控制、工程热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主要的通识核心课与专业基础课

  Q: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师资力量?

本专业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建筑机械、矿冶机械等相关行业具有很高的声誉。本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721人,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61名,其中专任教师47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在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7人,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2%。本专业依托陕西省“百人计划”平台引进了同济大学王坚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北大学刘俊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研室主任王发展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博士后,日本国東京工业大學访问学者,主持“十二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19年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研室其他教师包括教研室副主任郭宝良副教授、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张平副教授、何育民副教授、褚崴老师、赵飞老师、薄相峰老师、张锦华老师、李菲老师、阎龙老师和马胜利老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研室教师队伍

  Q: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知名校友

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立以来,相继培养出了以王东红、赵丁选、熊万里等为代表的一大优秀毕业生,在祖国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王东红

研究员职称,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建筑起重与施工升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的研究设计与行业管理、标准制修订工作。兼任全国升降工作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施工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分会会长等社团职务。先后主持完成了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主编或参编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技术发明专利3项,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近几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异型高耸建筑主体施工多功能升降机研究与产业化”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起重升降及作业平台综合装备与安全监控管理平台研发与产业化”课题的研究。正在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模块化组合、信息化控制的外立面施工多功能自动升降作业平台技术与装备” (2017YFC0703905)课题。

赵丁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2年在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工程机械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燕山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仿真,工程车辆自动变速与节能控制、路面谱制取与重现,工程机器人。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防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入检12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 石油与化学工业科技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8项。

熊万里

工学博士,教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效磨削工程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轴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代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常务理事,机械工业高档重型机床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和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期致力于超高速、超精密电主轴和高速直驱大功率电机中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问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 1 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 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4项和企业横向课题近20项。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 44 项和软件著作权 7 项。发表学术论文  近90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近 40 篇。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励近 10 项。已培养博士毕业生5名和硕士毕业生 44 名,其中 20 多名已担任所在企业的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技术部长、首席设计师、项目经理、设计主管等重要职务。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10余名。

  Q: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各类比赛,其中包括了第八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进入了陕西赛区,其次学生们组成机电学院便民服务队,运用所学知识,为周围居民及同学免费维修小型电器。学生们积极的心态和充满热情的生活态度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个大家庭添光加彩!

参加第八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获奖瞬间

机械工程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Q:机械工程是什么?专业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械工程是集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和解决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管理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学科。

Q:机械工程专业发展情况如何?

1958年冶金部批准我校设立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本科专业, 1960年面向全国招生。1993年设立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将以上3个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但仍设工程机械专业方向。该专业2005年获校级“名牌专业”,2010年获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进一步突出工程机械专业特色,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工程机械”本科专业,同年进行本科招生。201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专业名称再次调整为“机械工程”。

依托50多年的工程机械专业方向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机械工程专业在建筑机械、矿冶机械等相关行业,特别是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工程机械

Q: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备全球视野、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工程基础理论、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以及管理学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同创新、组织管理、合作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机械、冶金、建筑等行业,从事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设备运用与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能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Q: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机械工程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液力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内燃机构造与原理、工程机械底盘构造、起重运输机械、土方机械、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结构力学与建筑机械钢结构、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概论、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等。

机械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如下

Q:机械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机械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留学归国人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61.5%

学术带头人:

原思聪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学术学科带头人。曾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工程机械研究所所长、工程训练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工程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非开挖机械。

贺利乐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学术学科带头人。现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车辆新能源基础理论研究。

黄会荣教授。研究方向:钢结构基础理论。

Q: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6%以上,就业面较广。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大中型施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相关研究单位,如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研究院建筑机械化分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徐工集团、中车集团、中建各工程局、中铁各工程局等。毕业生主要承担机械装备设计与研发、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企业管理决策等工作。

Q:机械工程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有何科研和教学成就?

机械工程专业依托建筑、机械两大行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以工程机械为专业特色,注重工程机械技术与新兴电子信息及智能化技术相渗透,专业机械与综合化设计制造控制技术相结合。

近年来机械工程专业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融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机械工程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4项,以及6项校级与横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7篇,授权国家专利8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设网络平台课程3门,出版教材5部。

Q:机械工程专业知名校友

何吉欢

1987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建筑冶金学院)工程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力学所流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国家数学中心名誉教授,现为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非线性力学与数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致力于纺织数学、纺织力学、纳米力学与纳米纺织品、仿生学与自然纤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授权发明专利近40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全球12大最“红”科学研究院、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上海万人教师谈创新”征文二等奖、“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杨想兵

1992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就职于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3年至今就职于CCDI(悉地国际)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设计副总裁、CCDI结构设计技术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会员、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会员。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优秀人才,2012年晋升为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10月获“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称号。英国皇家注册结构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设计人参加了包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济南奥体匹克体育中心”(2009年全运会主会场、一场三馆)、“中钢(天津)国际广场”(358米、创新结构)、“青岛海天大酒店”(369米)等多项重大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并获得多个奖项;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全国优秀结构设计一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一等奖、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第七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一等奖等。在完成结构设计工作的同时还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参加的科研项目《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研究应用》获2000年“中联重科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济南奥体中心弦支穹顶和复杂相贯节点的实验应用与创新》获2011年济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赵丁选

1985年毕业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机电系机械工程专业。199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工程机械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燕山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仿真,工程车辆自动变速与节能控制、路面谱制取与重现,工程机器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防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得专利授权8项。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优秀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吉林省国防建设突出贡献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二等奖,机械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长春市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河北省首届军民融合十大人物,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Q:机械电子工程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专业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打个有趣的比方吧:我们人类有四肢,要吃饭穿衣,并进行一些体力劳动;我们还有思想,要考虑事情,规划工作,进行所谓的脑力劳动。人类的这些行为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通过神经传导使躯体和手脚的配合来完成的。一台机器也是这样,要想让它又快又好、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某项工作,也需要人们指挥它按照一定的顺序、力度和路线轨迹运作,也要像人类一样,需要大脑和神经系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是一门既研究机器的构造,同时又研究它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专业,俗称机电一体化。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主要培养掌握机械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新产品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今天的智能机器人到航天飞机,都体现了机械和电子的完美结合。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发展情况如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起源于机电工程学院1993年开设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有完备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并与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机械工程专业形成相互支撑的专业链群,有着稳定的专业建设基础和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依托学院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当今机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不断优化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习基地,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教学团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为本专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 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并招生培养;

•1998年 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被并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1年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申请并获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2012年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2018年 被评为校一流专业。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西建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其系统掌握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控制技术、信号测试与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实验研究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建筑、冶金、矿山、机械等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加工与制造、设备运行与管理、管理与决策等工作。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2019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如下: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质,较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且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以及进行机电设备设计与制造、运用与维护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专业现有教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5人(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8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1人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

机械电子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市场容量大,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目前,各类企业出现人才断层,对于本专业紧缺的人才是:具有机械制造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微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运行、调试、维修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机械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例如感应机器人,自控机床设备,医疗微型器械以及现代化轿车的传动机构。机械电子工程师可在机械和设备制造、电子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重要领域担任职务,就职于需要使用汽车和航空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技术、印刷和媒体技术、音频视频技术、医疗技术的企业。机械电子的工程师可承担创新、设计、装配、制造、生产和调试的工作,以及系统规划、方案设计、前期工作、质量控制、销售、客户服务、使用培训、咨询和售后服务的职责。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特色是什么?

机械电子工程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它是机械、电子、控制、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管理等诸多理论体系的集合。其特点是知识结构庞大、理论丰富、应用范围广泛,培养体系对标于“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升级和改革的需求,专业特点是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机械工业的融合。

此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方案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有志于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同学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可以在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基础以及专业的实验和实践,在校内创新实验室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还和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西安维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机电设备制造过程、制造装备,并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活动有哪些?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近3年,本专业本科生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技竞赛奖励113项,其中:国际各级奖项6项,国家级一等奖15项。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6项。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的学生1人(不含学科竞赛获奖)。获得各级奖学金(不含助学金)的学生72人

  Q: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

袁疆

1998年7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曾就职于上海集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润迅通信有限公司。2001年3月创立上海罗维互动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2006年获得硅谷华禾、日本三菱商事、日本亚洲投资公司的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9年6月至今,担任上海眸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2017年5月至今,Vintage China Ltd(Founder&CEO),Vintage China投资1700万澳元入股澳大利亚上市公司Australia Vintage Ltd(AVG),担任公司董事。

熊万里

199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硕士学位。现任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于高速精密机床电主轴及超高速精密磨削装备方向的研究开发工作。主持完成及在研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永磁同步型电主轴"和"电机内装式液体动静压电主轴"等多类新型高速电主轴,主研建成目前国内线速度最高的314m/s超高速磨削实验台,多项科研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荣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车辆工程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Q: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车辆设计、制造、研发、运营及管理等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新能源汽车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能在车辆领域及相关行业从事产品的设计、制造及高新技术研究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

Q:车辆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博导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2.7%。,赴国外访学3人次国内访学5人次,派出教师到大型企业工程实践8人次,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励和科研奖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均承担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或实践教学工作。

本专业教师积极承担教改和科研项目,紧密跟踪本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实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实现自身知识的转化,服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可靠性拓扑优化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

Q: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如何?

本专业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课外素质教育四个教学模块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学科基础层、专业基础层、专业核心层和应用提高层为主的四层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在知识应用、设计开发、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四个方面的能力,为我国车辆工程领域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

Q: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

本专业紧密围绕学校办学条件,以国家和区域行业需求为牵引,在学校工程机械车辆和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构建了“立足工程车辆、突出电动汽车”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课程群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及课外教育四个模块,使学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在设计开发、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团队协作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Q: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有哪些?

Q: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除了丰富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车辆工程专业不但具有完善的校内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还和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同学们可以在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实习实践基地,完成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多门基础课程的实验,帮助大家掌握基础知识。此外还可以在汽车综合实验室、汽车构造实验室、汽车电器与电子实验室等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程的实验,完成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电动汽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实验台

电动汽车整车教学系统

电动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实验台  

学校还和东风商用车总装厂、陕汽集团、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汽车行业现状,熟悉汽车的制造过程、制造装备,并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Q:学生培养

本专业在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方案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近三年内,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科研项目,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项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

Q:校园生活剪影

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习之余,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例如:大学生体育运动会、阳关体育运动、辩论会、文艺晚会和各种竞赛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在成长过程中,使同学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

学生参加大学生体育运动会 

学生参加大学生辩论赛

机电风华文艺晚会以及标兵颁奖

Q:学生就业方向和毕业去向?

专业精心培养,学生努力奋斗,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同学保研到知名高校;有同学出国读研究生和考取公务员;大多数同学考上国内高校研究生;就业同学入职比亚迪、东风客车等大型车企, 从事汽车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及销售等工作。据2018年中国各大学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统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薪资水平排名在TOP10以内。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详细分布如下所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Q:电气工程到底是什么?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100多年前,电能的发明利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创造了电力、电气装备、汽车、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同时大幅提升了机械、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电气化被美国工程院评为20世纪20项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首。

电气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电气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电能,广义的电气工程包括研究电磁领域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的学科体系、包括电力生产和电气装备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以及包括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在电气工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电信息的检测、处理、控制等技术在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电信息的研究也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就反映了这种变革。

电气工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持续高速发展,已成长壮大为重要的技术科学与工程领域,当代高新技术都与电能密切相关,从探索物质的粒子加速器到发射宇宙飞船和卫星,从研究微型电机、机器人到可作为未来能源技术的受控核聚变装置,都需要电气科学与技术的支撑。电气工程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实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水平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几十年来,电气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军事科学等学科领域存在广泛的交叉,形成了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是电气科学保持长期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新型电磁材料的开发、电机的控制、电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系统与装置、新能源的利用等几乎所有的电气新技术都势必涉及大量的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一些相关知识。可以说,当今的电气工程是一个现代高科技综合应用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专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变电站、风电场、高压输电线路

电气工程是理工科院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最初的专业学习是从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利用开始。自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传统的以电力工程为主的电气工程专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逐渐占据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地位,而传统的电力工程伴随着电气时代的高速渐趋成熟,只是电气工程专业众多研究方向之一。我国电气工程专业最初几十年中同样以电力系统为背景,以强电专业为支柱。随着电气工程的发展,专业范围逐渐拓宽,弱电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电气工程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几次专业调整,目前我国电气工程涵盖的专业领域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电机与电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等。

  Q: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情况如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于全面发展的考虑,于1998年组织筹办电气工程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毕业15届本科生,连年就业率保持在100%。于2014年获准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招生资格,2015年招收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50 名,目前已形成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供配电技术两个专业培养方向。电气教研室现有专业教师16人,拥有“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中心”科研平台以及 WDJS-8000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及其综合自动化实验系统、THPMY-2型电力电子及电气试验台、车辆混合动力性能试验台等大型教学设备130余(台)套,实验室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

• 1998年 筹办电气工程专业,并成立电气专业教研室;

• 2000年 正式招生;

• 2014年 成功获准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 2018年 获准校级一流建设专业。

无人值守变电站控制室

  Q: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电气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理论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气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期间具体课程如何设置?

①专业基础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测试技术等。

②专业方向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系能源发电与控制、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建筑电气等。

电气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

  Q:电气工程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专业涵盖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等诸多领域,主要特色为: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与建筑节能。毕业生主要在电力、冶金、建筑等行业,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控制系统设计、状态监测、运行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学生需要在“综合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各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分析解决电气工程与控制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备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毕业设计摘选——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Q:电气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目前已形成电机与电力传动、建筑供配电与智能化两个特色专业方向, 包含26名教师的教学、实验团队,其中副教授以上12人讲师12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0%,平均年龄43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

  Q:电气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较多,连续保持着极高的就业率,2018年的就业率达到100%,2018年毕业生的去向分布图如下:

  Q:电气工程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有何教学成果?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发展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形成课程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认同感。

办学过程中围绕专业重点方向,组织教学法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已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0余篇,多位教师获得校优秀主讲教师荣誉。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横向项目30余项,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达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

专业特色定位:专业特色定位在电机与电力传动和建筑供配电于智能化两个专业方向。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明显,办学之初就确立了立足陕西,面向西部的经济建设的目标,依托我校传统的建筑、冶金、矿山行业背景,以工程实际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知识,能胜任建筑电气工程规划与设计、系统分析与集成;冶金、矿山行业中电力传动系统新产品开发、节能改造及新技术应用;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学生。正因为特色鲜明,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电气专业毕业生就业供需比为1:3,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

  Q:电气工程专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水平如何?

电气工程专业目前已形成电机与电力传动、建筑供配电与智能化两个特色专业方向。2013年成功获准汽车电子与电气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成功获批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点。

建筑供配电与智能化研究团队,围绕建筑能耗监测与节能控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参与“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发表SCI/EI等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的系列创新性成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2项。积极服务地方建设,立志于通过建筑能源系统的研究,降低西北地区无效能耗,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形成了围绕建筑能源系统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电机与电力传动研究团队,以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结合功率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大功率整流、变流、逆变装置;高品质电气驱动与数字化伺服控制方法与系统;大型机电装备的电气传动运动控制方法以及混合及电动汽车驱动技术。近年来在“基于云模型和电池退化模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混合动力工程机械中交流感应电机低频段扭矩特性控制算法改进研究”、“电动汽车用高功率密度永磁无刷电机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Q:电气工程专业的知名校友


欢迎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

编辑:翔子、张鑫龙

校对:王俊

审核:文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