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01 学院简介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始创于1960年,1972年工矿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办并连续招生,同时成立了工矿企业电气自动化教研室,与矿山机械、建筑机械共同组成机电系。1986年设立自动控制系,1999年改建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院设有智能建筑环境技术、数字建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二级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3个一级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自动化和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专业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其中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配置先进的计算机中心,5个研究所,并与多家高科企业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实验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职教师79人,教授11人,副教授39人,博士49人。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一支研究领域广阔、梯队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学院现有硕士生230余名、本科生1500余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科、硕士教育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受社会各界欢迎。通信98、通信0402班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多名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殊荣。




02 专业介绍之自动化类

Q:自动化类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之一,也是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自动化技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采用设备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了从规划设计、生产制造、管理销售等功能的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所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从最底层的感应元件、传感器到执行机构、自动化监测系统等,是现代化工业建立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技术。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融合,特别是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我省已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建筑智能化等行业升级和智能化水平,因而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智能建筑、过程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对自动化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是巨大且预见的,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是宽广而超前的。因此在这些领域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水平技术人才,为促进智能制造、建筑智能化等行业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


Q:自动化类专业发展情况?


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人才,我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按“自动化大类”进行招生。其培养方案执行“1.5+2.5”的培养模式,即在前3个学期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后5个学期完成专业教育。专业分流在第3学期末,按照“专业定额,个人志愿与学习成绩综合排名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自1972年设立,经过近47年发展和积累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科梯队,形成了人员配备齐全的学科队伍,建立了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支撑下,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具有土木、建筑、冶金等学科特色的专业方向,建成了较完备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备了培养高素质研究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坚实基础。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以及首批双一流建设专业,2019年按照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两个方向招生,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自动化工程研究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后,学生能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相关领域以及建筑、冶金等行业从事系统分析与设计、集成与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近5年就业率达到97.5%以上。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专业以“测控一体、光机电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特色,依托我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等优势学科逐步形成“建筑设备、工程和建筑环境智能检测技术”和“测控一体化技术及智能仪器”专业发展方向。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的实际情况,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条件建设为保障,加大力度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优化办学条件,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专业体系,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达到区域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Q:自动化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特征的自动化工程研究应用型技术人才。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具备控制理论、运动控制、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设计、集成与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掌握光、机、电和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具备精密测控与系统、传感器及自动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自动控制理论等方面较宽厚基础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事仪器仪表和系统设计、研发、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自动化类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人工智能基础、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技术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精密测控与系统、虚拟仪器、人工智能、智能仪表与装置、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建筑环境测量技术、建筑环境控制、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等。


Q:自动化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自动化类专业主要培养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自动化工程研究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后,学生能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相关领域以及建筑、冶金等行业从事系统分析与设计、集成与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具备控制理论、运动控制、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职业素养、强健的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能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正能量;

(2)具有在自动化相关领域、行业和技术体系内,较熟练进行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胜任所在岗位的技术研究或组织管理工作;

(4)具有与时俱进、求知不止的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拓展知识范围和深度,具备较好的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Q:西建大自动化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自动化类专业师资结构层次合理,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1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2人,其中1人获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校级青年教师标兵、2人获校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为63.1%,博士学位比例为66.7%,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占83.3%。近年来发表了高水平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建筑、智能制造等自动化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Q:西建大自动化类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有何教学成就?


我校自动化类专业依托本校建筑、土木、冶金及环境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依次开设了“冶金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两个特色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沉淀,立足于“楼宇自动化”方向的教学与实践,培育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新专业。近年来,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为新的发展契机,基于我国自动化专业发展思路与发展趋势、国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及我校专业的学科特色,建立了两个专业特色方向: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自动化类专业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2010年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5年列入“校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获得校级一流专业重点建设项目。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4000余名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及科技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厂矿、科研院所的业务骨干,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5年,本专业本科生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技竞赛奖励80余项,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

自动化类专业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1个中省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智能建筑环境技术实验平台、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6个校企合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和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截至目前,本专业已建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设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理论” “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校级精品课程4门。


Q:西建大自动化类专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水平如何?


自动化类专业服务于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产、学、研结合,取得了特色鲜明的成果。近5年来,发表了高水平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41项,厅局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授权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68件,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出版编著11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冶金科技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复杂背景下图像分割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三等奖、2017)、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智能、节能与生态住宅监控系统及应用、二等奖、2013)、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混凝土CT图像的细观破裂结构智能检测技术研究、三等奖、2014)。本专业在自动化类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


Q:西建大自动化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众多,就业面较广,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2016——2018年就业情况分布图如下:



03 专业介绍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Q: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Q: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本专业始建于1986年,是我校的首批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990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点,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基于我校深厚的建筑、土木、采矿、冶金等行业背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行业,发挥学科交叉互补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在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人才培养、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专业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计算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中心、5个实习基地、1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5个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和2个研究所。



本专业先后完成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省级教改项目各1项。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专业课程重点建设项目8项;围绕主干专业课程成立了“专业基础课程”、“软件系列课程”和“硬件系列课程”3个教学团队。

本专业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2000余名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及科技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科研院所、IT公司和厂矿的业务骨干,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积极探索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经过前期组织申报、专家批复等工作,于2018年11月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进校考察,目前正在结论审议阶段。



Q;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立足计算机系统、面向应用,了解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计算机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能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系统集成、管理等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Q: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包括: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技术、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编辑原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实践环节包括:程序设计综合设计、信息系统综合设计、微机应用系统统合设计、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Q: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系统集成、管理等工作,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计算机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Q:西建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现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专业负责人和系主任简介如下:

专业负责人:李昌华,三级教授。主讲过十余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已培养博士9名,硕士74名。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构形模型库基础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的非精确图匹配方法研究及应用”,负责承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人机界面技术研究”等三项省部级项目、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西部建筑环境与能耗控制理论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参加国防预研项目“军事指挥自动化人机界面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约束的自适应联机手绘图形识别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目前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BIM联盟副理事长等。

系主任:边根庆,副教授。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已培养硕士32名。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际存储环境下数据完整性审计关键技术研究”,负责承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量信息存储安全技术的研究”、“建筑施工企业隐性成本显性化管理方法研究”等4项省部级项目,参加国家自然基金“海量信息动态存储安全机制和快速定位算法的研究”、“面向云存储的虚拟安全隔离机制和隐私保护方法研究”、“面向大数据的混合存储布局优化及安全迁移机制研究”等3项面上项目,负责涉密信息安全管控系统研发等横向项目6项,到款经费120余万元。获厅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目前担任中国信息存储技术专委会委员,《世界技术标准体系》和《物联网技术》期刊编委等。


Q:西建大计算机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有何教学成就?


基于我校深厚的建筑、土木、采矿、冶金等行业背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行业,发挥学科交叉互补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年来本专业获准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准学校教改项目13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7项,校级教学成果3项;出版教材9本。


Q:西建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水平如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目前形成了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软件服务与云计算、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建筑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围绕计算机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任务30余项。通过各层次项目的深入研究,产生的相关成果在建筑设计院、施工企业和矿山企业等单位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程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Q: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众多,就业面较广,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9%以上,学生前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IT行业工作者居多。



04 专业介绍之软件工程


Q:软件工程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软件工程专业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国家信息化与智能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它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它的学习科目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项目管理、系统平台等方面,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与应用的各种训练,具备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应用、服务等工作的能力。



Q:软件工程专业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根植于我校1986年设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的软件工程方向一直是专业的特色与重点之一,积淀深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2011年申报目录外自办专业软件工程(080611W)得到批准,2012年首批招生。

作为一个新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为根本,紧密结合我校优势、特色学科,充分结合国家建筑、冶金、采矿等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培养创新性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经过7年的奋斗和努力,已经建设成为既有深刻内涵又有鲜明特色的优秀专业,专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上游,为国家特别是西部的信息化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专业目前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计算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中心、5个实习基地、1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个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和1个研究所。

本专业先后完成了教育部和陕西省教改项目各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在研教育部高教司教学项目2项,省级实验教学项目1项。拥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专业课程重点建设项目6项;围绕软件工程主干专业课程成立了“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和“软件开发系列课程”3个教学团队。

本专业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已毕业学生三届,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除了考研继续深造以外,就业范围遍及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著名IT公司和厂矿,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软件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Q: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洞悉软件工程发展的前沿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软件领域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软件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Q:软件工程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软件工程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能够进行软件开发,特别是开发冶金矿山、土木建筑、环保市政等领域的应用软件。


Q: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概论、软件工程导论、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学等。


Q:西建大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有留学经历者4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00%。教师中包括宝钢教育奖获得者孔月萍教授、校级演讲比赛第一名王超学教授、比赛师德标兵祁飞副教授、学生最喜爱的优秀教师叶娜副教授等高水平的优秀教师,所有教师均获得过各种类型的教学与科研奖励,并且有丰富的企业工程、项目实践经历。

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关系紧密的协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所有教师均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另外,本专业还聘请了企业兼职教师6人,主要承担学生应用开发能力的工程实践类课程。

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简介如下:

专业负责人:孔月萍,博士,教授,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讲过十余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已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余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高教司教学项目1项、陕西省教学项目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16篇;出版教材2部;获得国家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1项;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次、济源教学优秀教师奖1次。目前担任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西安市专家咨询团特聘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委会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图像图形工程专委会委员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图像应用军民融合专委会委员。

教研室主任:王超学,博士,教授。主讲过十余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共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英文20余篇,SCI检索4篇、EI检索16篇;获得国家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编写教材2部;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其它科技奖、教学奖、成果奖等10余次。目前任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决策咨询专家、渭南市数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湖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多家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Q:西建大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有何教学成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内涵发展为驱动,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校优势、特色学科,充分瞄准国家土木建筑、冶金矿山、环保市政等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需求,加强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特色,促进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特色化和国际化。

办学过程中不断围绕专业重点和特色,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拥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专业课程重点建设项目6项,出版统编教材5本。



Q:西建大软件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水平如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目前形成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大数据与智能预测、领域软件技术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围绕学科前沿与热点、地方与行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近10项余项,横向科研任务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项。相关成果在建筑、矿山、企业、军队等单位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Q:西建大软件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如何呢?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较广,供不应求,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软件工程专业不但就业率高,而且薪酬水平也高,据中国薪酬网公布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软件工程专业位列所有本科专业薪酬第一名。



05 专业介绍之通信工程

Q:通信工程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



Q: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情况是什么? 


通信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创立的无线电专业,是我校的首批特色专业。2005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硕士点,2014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基于我校深厚的建筑、土木、采矿、冶金等行业背景,通信工程专业立足行业,发挥学科交叉互补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在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人才培养、通信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专业现有在读本科生247人,其中2015级60人、2016级65人、2017级63人、2018级59人。目前每年招生规模约60人。

本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实验室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建有计算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专业建有中兴实习实训基地、武汉钢铁公司通信公司等较固定的实习基地,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科研院所、通信公司和厂矿的业务骨干,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Q: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 


面向地方经济和信息通信行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具备扎实的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够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应用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2)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能够跟踪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工程创新能力;

(3)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交流、协调、合作、竞争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4)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5)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数理基础知识和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通信或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承担通信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和实施。


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通信工程工作中的实地考察


Q:西建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核心课程: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通信网络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理论、移动通信系统、现代交换技术。


Q:西建大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2人。


Q:西建大通信工程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1)兴趣:强烈的兴趣往往是进步的最大动力。要对通信技术有一定的兴趣,最好对信息产业事先有所了解和关注,大致知道信息产业是做什么的,生活中哪些事、哪些东西与通信技术有关,由此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兴趣。

(2)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兴趣,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专业知识,不是只满足于课堂学习和课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关注和思考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去主动地寻求知识。在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跨学科学习,做到广博精深。

(3)良好的数学基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如果你理科成绩很好,这是一个很适合你报考的专业。电路分析,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都是大学要学习的课程。如果数学知识不够扎实,想学好这门专业还是有些难度的。

(4)良好的英语应用水平: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内外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因此,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及升入名牌高校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当多。通信工程方面的新技术资料一般以英文居多,因此,良好的英语水平也是专业学习和交流深造的重要保证。


Q:西建大通信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有何教学成就?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厚基础”,即学生必须掌握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工作机制,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础;“强实践”,即强化交换、传输、网络、业务构成通信专业要点,注重实践环节和实践基地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重创新”即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现、发展学生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使其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最终使学生成为能从事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类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先后完成2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创新性培养模式的研究”、“陕西省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联合体的建设”;多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建设有1 门省级精品课程(数字图像处理)和5门校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近三年来,取得的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省级11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材立项1项(校级教材重点建设立项项目)。


Q:西建大通信工程就业情况如何呢?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Q:西建大通信工程专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水平如何?


目前本学科已受到校学科培育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础基金等项目支持,年均投入经费约80万元,生均约2.5万元。本学科可利用的学科平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拥有数字图像处理、云平台、图形工作站等试验设备,可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近5年来,承担和参与了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厅局级项目20余项;授权专利13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8部。


06 专业介绍之电子信息工程

Q:电子信息工程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是其中的基础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落脚点是工程,是一个研究应用型的专业。本专业的研究对象为: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以现代电路与系统、信息处理及电子器件为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在建筑、冶金、环境工程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以及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应用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Q: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源于我校1960年创立的无线电专业, 2014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并依托我校在建筑、冶金、环境、矿山等领域的优势资源,致力于电子信息工程与我校优势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经过近年建设,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学术队伍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在西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电子信息人才培养、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专业现有在读本科生8个班,每年招生规模约60人。本专业校内实践环境包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学校建有计算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包括中兴通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武汉钢铁公司通信公司等较固定的实习基地。与西安行知汇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西安丝路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洽谈合作意向。上述实验室、实习基地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Q: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电子技术及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电子信息领域及消费类电子等企业从事信息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及电子产品开发、研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西建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核心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DSP应用系统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


Q:西建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1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教学及科研实力较强,近年来,有3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师,2人次获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1人次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德标兵”,2人次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主讲教师”;1人次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次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七届“教坛新秀”称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三项。


Q:西建大电子信息工程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综合素质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2)知识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能力要求: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交流和阅读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沟通交流、组织协调与表达的能力。

Q:西建大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情况如何呢?


近三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众多,就业面较广,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Q:西建大电子信息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有何教学成就?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是其中的基础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落脚点是工程,是一个研究应用型的专业。本专业的研究对象为: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以现代电路与系统、信息处理及电子器件为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在建筑、冶金、环境工程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以及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应用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Q: 西建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水平如何?


目前本专业建设已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流专业培育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础基金等项目支持,本学科平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拥有数字图像处理、云平台、图形工作站等试验设备,可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经费合计123万元;承担省部级项目16项,经费合计253万元;厅局级13项,经费合计18万元;其它及横向项目8项,经费合计78万元。总经费合计472万元。承担各级教改项目9项。授权专利13项。出版专著7部。共发表SCI/EI检索论文13篇。



欢迎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来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

编辑:翔子、陈宇航

校对:王瑶

审核:文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