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引力 | 谁把Barbershop带进中国,谁把Homies聚在这里

秣马 STD音速传播 2021-02-28
Barbershop到底是什么?——第一个把Barbershop带入中国的Ollie说:“如果说唱、DJ、街舞、涂鸦是Hip-Hop的四元素,Barbershop文化在美国就是‘第五元素’,但人人都离不开它。不管是饶舌巨星,还是油画家、艺术巨匠,人人都需要回到社区的Barbershop理发,乖乖坐在椅上等待召唤。”上千年Barbering文化沉淀的氤氲氛围,带进中国也被赋予了全新服务的意义。不安分的当代年轻人们,不再单纯为了理发而去Barbershop,他们在Barbershop里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价值。

Warren G给Ollie的独家pep talk

Ollie:中国Barber第一人

从2019年起,Ollie开始在日本留学。用语言学校里学的日文现学现卖,到处找日本Barber交流。“这段时间我已经被理了超多次头发了。在日本不同城市,新的老的都想要体验一遍。不同的店里,他们的细节感情把控都不一样,但正是这种耐心和专注,让我特别想学习的日本服务精神。”哎,Barber高手的生活,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带着理发工具刚刚抵达日本

那是2014年初的时候,Ollie才第一次走进Barbershop。因为度蜜月,在曼谷街头经朋友KC介绍,来到了一家理发店叫“Never say cutz”。作为一名资深的Hip-Hop文化狂热,滑板、涂鸦、Rap无不熟稔于心,这么多年始终向往理一个像黑人一样的发型,但在国内从未听闻有谁实现——甚至大家谣传,因为东亚人头发太粗太硬,不像黑人般柔软卷曲,所以剪不出那种效果。一棍子打死的心心念念,却在曼谷这个神奇的城市偶然实现。Ollie再三强调——他“惊到了”!屁股还没离开椅子,Ollie已经做了决定要做Barber。

Ollie在泰国传统理发店探访

此后几年,Ollie环球暴走。他在美国学习理发状态,在东南亚学冷毛巾敷面和精油按摩颈椎,在日本学刮刀和服务细节,在伦敦London School Of Barbering得到最高阶大师证书……不少人至今误以为Ollie主要在美国学的理发,他哈哈大笑,“美国的理发技术对于剪国人的直发,其实挺烂的”,但他们原汁原味的社区氛围,哪里都比不上。

在纽约Modern Barbershop

这氛围是个什么东西呢?Ollie也说不清楚。他只记得在帕萨迪纳的一家Barbershop看到的场景——店里很热闹,有的人要捯饬一番去约会,有的人想干干净净去面试,Bone Collector也旁若无人坐在人堆里剪辑着自己新的街头篮球教学。没人把他当成巨星,一切都十分和谐。在这个氛围里,他比新闻上看起来要乖巧。Barber一边手持推子、一边如脱口秀演员那样段子横飞,逗得所有人笑作一团,并不一定互相认识的人,在这里像一群隔三差五必须碰面的homie。

第五次Homie Barbers分享会老学员合照

后来Ollie在中国办了多期分享会,前后带出过200多学员以及随后的全国各地百家Barbershop的开业。他一直对学员们说,Barber不能只学理发技术,历史文化和服务细节才是它的精髓。Ollie强调的这个“精髓”,其实就是当代年轻Barbers和其他托尼老师们最大的区别。







Ollie为摄影师米原康正理发


Ollie自己至今保持着少年时代的喜好——对老炮来说,最经典的AF1低帮纯白,和Vans Era经典款滑板鞋,Carhartt工装裤,各色纯色T恤、NBA经典球衣,他特别指明自己的爱都来自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的黄金十年,那不光是篮球的黄金年代,也是嘻哈文化的黄金时期。


Kendrick Lamar的理发师——TDE成员John Mosley(中)



Ollie的老师DL曾是Biggie和Tupac的理发师

最后Ollie推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首2PAC的《I ain’t mad at cha》响起,都能立马沉浸入“贤者时间”。他把这首歌名译作“莫生气”,每个阶段听,都有不同感悟。不管学生们有没有把“精髓”听进去,Ollie的学员们学成之后开枝散叶,把Barbershop开到了新疆、开到了西藏,开到了全国各地。而Ollie自己继续游走世界。Ollie自称读书不行,其实他属于那种很容易让人嫉妒的人。他会忽然迷上一件事,一头扎进去,走出来时已经是先锋了。
Barbershop Rules - Ollie x Lex ZavierOllie十多岁迷上Hip-Hop,当了七八年的说唱歌手;无意闯入一家魔术用品店,闷头自学了两年,就在一档竞赛节目中拿下了福建冠军;喜欢Barber,成了中国Barber第一人;喜欢玩滑板,是家乡泉州第一个完成“豚跳”动作的人。
“豚跳”动作的英文是Ollie,跟他的昵称“阿立”谐音,从此就成了他的英文名。
Ollie 2005年开的滑板店0595

温泉:不会写程序的饶舌歌手当不好Barbershop老板

温泉坐在Barbershop的后门口吃生煎,一边嚼一边大谈AI技术。在上海,他开了两家Barber Shop,一家店名用了黑人俚语叫“HOMIE”,另一家用沪语切口叫“派头Partyhead”。

位于上海街头的Barbershop - 派头Partyhead
在成为Barbershop老板之前,温泉是一个标志性的“程序猿”。背井离乡去了厦门,日日夜夜敲代码,披星戴月做程序。有时午夜梦回,想起少年时代也曾是个不羁的Hip-Hop,那时坐在酒吧门口喝酒聊天只和homie们谈音乐,都顾不上撩妹,一门心思钻进了“嘻哈梦想”。青春色彩斑斓,现实无比惨淡。

Homie Barbershop 上海店开业纪录片

把温泉从程序猿捞回来原路的人是Ollie。泉州离厦门不远,温泉去Ollie在泉州的Barbershop体验了一番,后来两个人就有了私交。都玩Hip-Hop,自然十分投缘。温泉还参加了Ollie的培训班,成了一名Barber。

Ollie给温泉理的传统发型“Flattop”

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温泉辞了职,从厦门回到上海,开出了他在上海的第一家Barbershop,生意不错,顺势就开了第二家。程序猿生涯留下的唯一痕迹,是他亲自动手给两家店写了预约系统的代码。眼下的麻烦是第二家店刚开没几天,疫情就来了。生意大不如前,资金也出现了压力。现在处境挺难,但温泉还是乐乐呵呵地两家店来回跑,说到底干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Partyhead的李佳奇(左)、德吉央宗(中)、温泉(右)
今天周六,晚上打烊之后请了一群朋友来店里玩,有个DJ哥们会带来些好音乐,大家一起喝点小酒、开个小趴。Barbershop对温泉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门生意,更像是他的青春来了一次系统更新、断点续存。

Ollie:“这是当年Wu-Tang Clan和已故的Mobb Deep的座位。”

德吉央宗:在最高的海拔玩最嗨的Hip-Hop
德吉央宗也是一个Barber,但她会做咖啡,会擦鞋,会收银,尤其会跟客人聊天。一打听难怪,她大学的专业是心理学。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几条路。继续读研、出国读博,变成一个学究;或者继续深造,去做心理咨询,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忽悠;还有的人直接去了大公司,最适合的岗位是HR,挑三拣四地招人,虚情假意地裁人。央宗另辟蹊径,她在homie跟一群气味相投的人朝夕相处,找到老师“江村”,虽然挣钱不算多,但有缘在上海遇到这个大家庭,每天都很开心。
央宗有一个跳现代舞的妈妈,一个教她去听Hip-Hop音乐的妈妈。在她的聊天中“妈妈”出现的频率很高。妈妈在西藏,而央宗在上海。在除了妈妈之外的很多长辈看来,这个城市灯红酒绿,繁华得令人害怕。“知不知道西藏的年轻人最喜欢什么音乐?”央宗的眼神中闪过她特有的狡黠,“当然是Hip-Hop!”央宗的家乡不只是郑钧唱的“那雪山、那青草、那美丽的喇嘛庙”,还有许多活跃的藏族Hip-Hop爱好者,他们自己写歌、自己演出、自己做音乐排行榜。如果不是因为喜欢Hip-Hop,来自西藏海拔最高的那曲地区的央宗,怎么会在上海的一家Barbershop里做起了营业员呢?
Ollie:“黑色衣服的叫Jay-Cut,他为Mike Tyson、Common剪过头发。”

李佳奇:朋克走四方

这个李佳奇不带货,而是HOMIE新店里的骨干Barber。他顶着莫西干头,花臂纹身,身材壮硕。成为一名Barber,纯属喝酒误事。

在内蒙古赤峰老家,有天跟哥们喝多了吹牛逼:你要去学理发?我陪你!就这样,李佳奇到了泉州,碰上了Ollie。刚开始怕是传销,鸡贼地只交了一半学费。但一见面就服了,乖乖掏出了另一半的钱。但服什么呢?李佳奇至今也说不清楚。

李佳奇不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从小看摇滚杂志、听打口碟,在北京读大学组过乐队参加过迷笛音乐节,还在MAO LIVE干过一段时间,是个实打实的朋克。华北科技大学一毕业,被发配到北京郊区大兴县生产气缸,二话不说就辞了职。索性想下矿井挖煤去,却阴差阳错回老家做起了电子烟生意。生意不错,赚到了一笔不大不小的钱。经历不可谓不丰富,但一个朋克,憋屈在赤峰这么个小地方,心里总不舒展。

工作中的李佳奇
成为一名Barber后,李佳奇又回到了赤峰,他像当年的Ollie一样到处找人免费理发,电子烟客户群里的男性都被他撸了个遍。但有天发现,他刚给别人理完发,人家转头又去美发沙龙重理了一遍。他知道不能在赤峰呆下去了,Barber的世界在外面。妻子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李佳奇去泉州学Barber;妻子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李佳奇来上海加入了HOMIE。当然心有不舍,但把自己拴在赤峰,也就枯了。这是李佳奇人生的两难。

Ollie:“左边这个是Usher、Puff Daddy的理发师Curti Smith,Diddy修个边10分钟,500美金起。“


顺子:被滑板耽误了的建筑经理
顺子至今记得几年前的那些好时光。北京的城市建设热火朝天,他们的建筑工地一片繁忙。但每天下午两三点,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就溜了。顺子就是这个溜号的项目经理。他夹起滑板,坐一个多小时地铁,跨越北京城前往西单。西单的广场空旷,人少,最适合玩滑板。发现这个地点,顺子花了不少时间。起初是三五个朋友一起玩,玩着玩着觉得拥挤了,顺子抬眼一看,空地上已经聚集了一百多号人。作为业余爱好的滑板,占据了顺子比主业还多的时间。通常要到晚上九点,他才重新夹起滑板回家,一个多小时的地铁上,还在回味今天刚刚完成的那个“大乱”(Treflip)。
德吉央宗(左)、顺子(右)
后来有一天,有一起玩滑板的哥们说要去西藏了。顺子一拍脑袋,辞了工作就一起走了。接下来就在雪域高原辗转了几年,玩摄影,开客栈,间或也做活动策划、广告文案。顺子其实早就在微博上关注了Ollie,但一直浮浮躁躁,直到2019年才下定决心,去泉州加入了Ollie的培训班。顺子觉得自己一直不太严谨,也没怎么严肃地思考过人生,是Barber让他这个长不大的滑板少年成熟了起来。乍一看现在的顺子是个轻松随性的Barber,其实外松内紧,性子已经定下来了。顺子有时候还去玩滑板,都是“养生滑”,“大乱”基本不敢做了,怕万一腿脚受伤。一个Barber毕竟每天要站那么长的时间。开始“养生”,担忧也随之多了起来。

Mr Bee、Mobb Deep和Prodigy的理发师

如果说,美国的Barbershop能在享受理容的2个小时里,让三六九等人消解隔阂成为homie;那在中国,Barbershop的聚集效应是从Barber们自身开始的。

来自五湖四海、不安分的Barber们聚到一起,Barbershop是他们的工作地点也是他们的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围拢过来。去Barbershop的含义逐渐超过了理发本身,变成了一场90分钟的心理推拿。只需舒舒服服靠在椅子上,听着牛逼的音乐,喝着对味的Cooktail,一屋子人插科打诨。滑板圈、Hip-Hop圈、篮球圈……各路流行文化圈里的年轻人们,在Barbershop里完成了出圈交汇。


Credits: 身行万里半天下
秣马

Photo credits: Ryan
Editor: ZYPhoto and video access: Homies Barbersho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