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沈阳市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座谈会(附发言摘要)

2017-10-31 理尚网来

10月30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座谈会。

 

  会议提出,社科理论战线要迅速行动起来,原原本本读报告、学党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努力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要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切实提高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精心组织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要加强理论研究,推出系列研究成果;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社科理论阵地的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讲好沈阳故事、传播沈阳声音、树立沈阳形象、扩大沈阳影响,为沈阳振兴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座谈会上,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工作实际交流心得,畅谈学习体会,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发。


关于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认识和理解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熊晓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的理论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是党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理论准备,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党的十九大明确的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路径,充实了人类的制度宝库、治理宝库,更展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世界发展的价值输出与智慧贡献。

 

  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必须重新审视并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领导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党的领导,这是对党的领导的系统阐释和定位,丰富和完善了新时代党的领导理论。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旗帜鲜明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凸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要求,强化了讲政治对深化党的领导的重要支撑作用。报告突出强调党的建设是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是与党所领导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强调党要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对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关系做出了更清晰的定位,这是登高望远的历史担当,更是脚踏实地的朴素追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主题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田鹏颖

 

  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最重大的成果。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纵观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邓小平理论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探索和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到“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在理论上是一次伟大的综合、创新和超越。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构成了划时代的理论新建树。


关于“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认识和理解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赵美艳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这使我们找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看清了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小康与现代化承接递进的历史坐标,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由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使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新目标和新部署的提出,一是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和战略目标即将承接转换,将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接转换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新的目标接续奋斗。二是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推进伟大事业有了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前后各十五年、两个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整合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体现出战略部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三是把“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并且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图景,意味着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完整,内涵更丰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可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承载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和重托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四个伟大”: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沈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 王明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将不同时期提出的“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科学概括和阐释。“四个伟大”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即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路径;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支撑;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保证。

 

  “伟大梦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使命的奋斗目标,主要着眼于“干成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梦“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最终指向和奋斗目标。“伟大事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主要着眼于“如何来干”。“伟大斗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决胜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撑,主要着眼于“敢不敢干”。“伟大工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政治保证,主要着眼于“谁领着干”。“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保证党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辽宁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佟玉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基础上,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铸就新辉煌的新时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彩开篇,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和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承前启后写就了丰富的续篇。在新的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续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铸就新的辉煌,实现伟大的梦想。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我们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使中国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然使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时代,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这是民众快速走向共同富裕、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我们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富裕起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进入了实现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人民更美好生活的时代。

 

  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在国际舞台上逐渐被边缘化,现代的中国正好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逐步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它为当代许多较落后国家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教授 房广顺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及其运动的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特别是深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科学结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性质上仍然是党领导人民主导的发展中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也是构成主要矛盾的关键因素。作为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问题,实现平衡而充分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归根到底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加以解决。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人民的共同意愿,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党和人民在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进路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部署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当代中国未来发展前进的方向性和引领性。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钟宪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突出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表明了党的全面领导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

 

  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关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等重要表述,旗帜鲜明地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领导定位,并且把党的领导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党建要求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十九大报告中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次重要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是我们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党建格局上,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和党的建设经验,植入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将党的建设原有的五大格局作出新的调整和拓展,形成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新的建设格局。在党建态度上,将“打铁‘还需’自身硬”转变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在执政本领上,明确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重大要求和判断。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中共沈阳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教授 阎质杰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提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提出意义重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努力探索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立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基本方略和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放在一起表述,充分说明基本方略的重要作用,彰显其能够更好地引领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凝练和提升。党的十九大以“十四个坚持”构建了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是对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基本方略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改善民生、生态保护、总体安全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领域。这些内容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体现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特别突出党的建设。


来源:沈阳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