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肺部!国产高端磁共振装备的攻坚路 |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这样的装备,我们太需要了
能否赶紧安装到医院来?”
2020年2月,疫情最严峻的时期
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
得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
研制出“一款厉害装备”后
当即提出需求
收到来自武汉战疫最前线的请援
中国科学院党组果断指示
“全力支持!
一台不够就想办法再多调几台过去!”
肺是人体重要器官
肺部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肺部常规影像学检测手段包括胸透和CT
传统的临床影像检测设备
虽能看到明显的肿瘤等病灶
却难以探测肺部疾病早期
气血交换功能和微结构的变化
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中
肺部往往是一个无法看清的“黑洞”
如果研制出一套更精密的设备“点亮”肺部
就有望实现肺部疾病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挽救千千万万的生命
十多年前,正是怀揣这份朴素的想法
精密测量院的科研人员开启了这项研究
项目牵头人周欣彼时刚从美国访学归来
他清楚地知道
能够“点亮”肺部的高端临床成像仪器
当时不仅中国没有,国际上也没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学家不能做出来
▲周欣团队开展实验场景。
“缉凶”的关键
在于“点亮”肺部“黑洞”
科研人员研制的
可穿戴式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探头
和升降频多通道射频装置
实现了从“看清”到“好看”的飞跃……
在各项创新技术、装备的基础上
他们研发出“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该系统由医用氙气体发生器、
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两大核心装置组成
实现了临床单核向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拓展
填补了临床肺部气体交换功能
无创可视化评估的空白
开拓了我国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新领域
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
比周欣预想的来得快一些
2020年1月22日
周欣正在北京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事宜
得知武汉疫情加重的消息后他坐不住了
当晚,他就从中国科学院机关搭上出租车
火急火燎地赶往机场
团队其他研究人员
也不约而同地从外地往武汉赶
大家都预感到一场大仗要开始了
作为“国家队”“国家人”
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不能退缩!
▲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外观图。
很快
相关装备安装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在全球率先开展新冠患者肺功能临床评估
同期还应用于武汉同济医院等抗疫一线
共计对3000余人次的新冠患者
进行了肺部微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评估
在医院里
团队成员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皮肤因汗水、酒精腐蚀出现红肿
并且反复出现过敏症状……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通过研究
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普通症出院患者的
肺部CT影像和吹气肺功能参数虽无异常
但其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影像显示
通气功能有轻微损伤
气血交换功能明显受损
大部分普通症出院患者的
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
在第6个月随访时有进程性改善
该成果在Science子刊发表
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周欣还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邀请
作线上学术报告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也跟进开展相关研究
他们指出:
“气体磁共振成像技术
能够精确定位肺部生理受损部位。”
▲研究人员利用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肺部成像。
从研制伊始
研究团队就聚焦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标
以应用为导向
不断推动装备从实验室走向社会
目前,“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已在全国十余家三甲医院和科研单位
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科学家们盼望着
“点亮”肺部的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尽早走进全国各地的更多医院
成为老百姓检查单上
“看得懂”“用得上”“用得起”的检查工具
为解决肺部疾病诊治难题提供中国智慧!
▲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进入临床。本文图片均为精密测量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