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婚不婚只是选择题,不是“送命题”| 光明夜读

全媒体总编室 光明日报 2021-01-27


文|绿箫


一边是七大姑八大姨烽火连三月般的催婚,一边却是中国结婚率连续五年走低的现实。


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结婚率自2013年的9.9‰一路下滑到2018年的7.2‰,在另一个方面,结婚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距,上海、浙江是全国倒数前两名,分别只有4.4‰和5.9‰,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

 

婚姻这座堡垒,边界在模糊。



原因易见,一来是观念的变化,晚婚晚育深入人心,甚至不需要引导,性观念趋于开放,婚前同居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二来是经济状况的变化,女性经济独立,社会分工和服务水平提升,不再需要依附于男性生活;三来是一些现实的羁绊,房价、育儿成本的攀升限制了结婚意愿,工作压力增大减少两性交往的可能性。


这些变化,一部分是政策的变迁,但更大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婚姻始终是变化着的伦理关系,任何一种婚姻制度都以具体的历史形态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因而产生变化是必然也是应然的。



不婚也是世界潮流。据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韩国的生育率与结婚率都创历史新低;日本的“终身未婚率”持续攀升早已不是新闻;而看美国,80年代以来其结婚率就在稳步下降,而且下降势头没有缓和的趋势。

 

婚不婚,终究是个人选择,虽然年轻人总能在各种时间节点,譬如春节、中秋,感受到一波长辈催婚的社会舆论压力,但不可否认,社会对于晚婚、不婚的包容度在提升。


有的人,就喜欢生活中日日升腾着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有的人,更渴望独处的幽静与心灵的自由。


得到一些总会放弃一些,譬如,再温馨的家也充满琐碎的重复,譬如,一个人工作一个人旅行,偶尔也会念叨“孤舟五更家万里”。



然而,成年人的生活本质,不就是担负起自己生活的主体责任,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结果吗。

 

这几日,案头放着周国平的《风中的纸屑》,有一章讲婚姻甚得我心:“我一直认为,结婚和独身各有利弊,而只要相爱,无论结不结婚都是好的。我不认为婚姻能够保证爱情的稳固,但我也不认为婚姻会导致爱情的死亡。一个爱情的生命取决于它自身的质量和活力,事实上与婚姻无关。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追求或者拒绝婚姻的形式了。”


婚不婚,是道选择题,但不是“送命题”,只是需要仔细聆听内心。


“怎么也读不下去的十大书籍”,你一定买过

你读的最厚一本书,不会是《5年高考3年模拟》吧?

学霸请进:默写觊觎、耄耋、饕餮、蹀躞 

不用“高富帅”“白富美”,夸下别人试试?

“妻管严”也可能是家暴,有事也请找妇联



字:绿箫

图片:视觉中国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吴亚琦 孙小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