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成
因接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发表10篇论文,徐州工程学院2021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万仲禹最近受到广泛关注。7月14日下午,万仲禹回应称,论文确系其本人主导完成。“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利。但我相信,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不管是为人,还是写文章,都要不惧质疑和考验。”
一个本科毕业生,取得这样的学术成绩,确实令人惊叹。要知道,别说是本科生,就是一般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想发表一篇SCI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一个普通院校学生的成绩过于耀眼时,遭受质疑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其实也正反映了万仲禹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难得。只是这样的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
质疑精神当然是值得提倡的,我们从来都不反对质疑,我们反对的只是毫无根据的质疑,反对的是标签化和想当然的质疑。大学从来不是一个考入即定终身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在所有教育阶段,大学才是那个真正的分水岭。它是很多人踏入社会的最后一站,是从学业到事业过渡的桥梁。因此,大学阶段是如何学习的、学到了多少东西十分重要。双一流名校里也会有不学无术的学生,普通院校里也会冒出一些惊才绝艳之辈,这都很正常。前不久,广州医科大学一位名叫梁恒瑞的专业型硕士,参与发表SCI论文84篇,以第一作者(含并列)发表39篇,也曾引发热议。对此,梁恒瑞硬气回应,“感兴趣的话,均可自行查证。”再如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徐静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作为化学(材料)专业2017级本科生,现已保研至清华。事实上,也有一种学霸本就偏科严重。如果没有走其他招录渠道的话,他们往往因为总分不高,难以考进名校。万仲禹是不是这样的偏科天才我们不知道,但至少我们要尊重这样的“学历不完美人才”,为他们的发展留足空间。这个空间,不仅是指学习、研究的客观环境,还有观念上的包容和信任。有理有据的质疑是一把刀,可以切开社会问题,斩断灰色利益链条;虚无缥缈的质疑也是一把刀,锋利的言语会伤害人。万仲禹就坦言,因为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最近自己精神上也有一些崩溃。我们不能因为过分的夸赞,捧杀一个学术新星;也不能因为无端质疑,就轻易扼杀一个年轻学者的学术生涯。其实,就现有信息去审视,基本还都是能够支撑万仲禹学霸形象的。譬如在SCI期刊上发表的10篇论文是货真价实的,第一作者的身份也是得到导师证实的,而能够被香港城市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还获得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也至少说明了他的学术能力经受了一定的考核检验,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必须认识到,真正有价值的质疑,要么是从专业的角度去发现万仲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是在代笔、抄袭、暗箱操作等方面提供线索或证据。否则,那些形而上的、捕风捉影的、模棱两可的质疑,不但会对当事人造成干扰和困扰,还会打击其他年轻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在学界建立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