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分考生学考古,为什么又成新闻?

王佳森 光明日报 2022-06-29

 

文 | 王佳森

 

这几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刮奖”时刻。

 

一些“逆潮流”报志愿的高分同学,不出意外地再次引起网友的热议,比如今年被北京大学考古学录取的石璧君。

 

据媒体报道,石璧君高考考出了667分的好成绩,位列湖北省文科第28名。但与其他的高分考生不同,她没有选择时下热门的大学专业,而是遵从内心所爱,最终填报了北大考古学专业的志愿。7月22日,石璧君查到了自己的录取结果,她已顺利被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录取。


石壁君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去年,同样报考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钟芳蓉在录取结果出来后,引起网友热议。由此还引发各个省的博物馆争送其“考古入门大礼包”,以示声援与支持,这也一度成为媒体热议话题。
 
不免要问,这些所谓的“逆潮流”报考志愿的学霸,为何频频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常理来看,高考考了一个好分数,在填报志愿时就拥有了优先选择权。不少人认为,对于经过苦读考出高分的考生而言,选择就业前景广的热门专业,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而选择“冷门”专业,意味着将来可能选择一份薪水不高、前途不明、劳神费力的专业,可能不是那么“划算”。
 
选择所谓的冷门专业的高分学霸,反倒在人们眼中成了另类。
 
但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专业并没有“冷门”和“热门”之分。哪个行业的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任何领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引领学科进步,无论是考古学也好,还有被吐槽最多的哲学也罢。过于关注个人发展,忽视对行业的贡献,眼界太过狭窄。

 
可能又有人会说,关注自身发展是人之常情,岂能过分苛责?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社会的认知往往受制于环境、学识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正确认识某专业在社会中的具体作用,对于他们来说“考古学”只是冷冰冰的三个字,可对于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背后是扎实的课程体系,学成之后就是“稀缺人才”,而对于历史悠久、文物繁多的中国来说,对这类人才有大量需求。因而,“考古学”也并非刻板印象中的“工作难找”“前景不大”。
 
2020年11月4日《中国文物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文博中国”刊文称,历年来,以能主持考古发掘的领队数量为例,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考古领队资格”的总人数,包含退休的大体不足2000人,而常年在田野发掘一线工作的仅有数百人。这些显示出,对口人才极为稀缺,

 
当然,不能让已入行的人才“用爱发电”,吸引未入行的考古人才也不仅仅只停留在“呼吁”层面,政策和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前不久七部门联合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包含对考古发掘工作的支持,并提到文物保护、考古项目中央最高可支持3000万元资金。“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支持,才是考古学补充人才的动力。
 
希望这类的新闻在将来不再是新闻,而是再普通不过的专业选择,同时,也希望人人能够体会到“个人喜好”也能成为职业的幸福。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救命文档”,公共参与的新方式
你有多久没去KTV了?了不起的“河南老乡”开车溅行人被罚,执法就是最好的普法“女性专用车厢”,为何引争议?



文字:王佳森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邢妍妍 常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