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诗被篡改,来自大人的“傲慢”?

丁慧 光明日报 2022-06-28

文|丁慧


10月22日,福建的游先生向媒体投诉称,天津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孩子们的诗2》一书中,收录其女儿游若昕的17首原创诗作,然而其中6首遭出版社擅自修改,甚至被曲解诗意。除了修改内容,诗集中所附小诗人手稿也被P图。

 


10月22日,该书籍合作出版公司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曾荣东回应,问题正在处理中,承诺将在双十一之前召回书籍首版、修改加印版,同时公开道歉。

 

但游先生在接受媒体的报道时称,在解决方案确定后,出版方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内容在市面上流传越久,对孩子的影响就越大,我们希望他们能尽快解决。”

 

游先生的声音值得被正视。正如一位读者评论,教育的初衷是从培养孩子真诚的关切之情开始的,而真诚的关切之情就是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会由衷地作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

 

孩子们所创作的一首首诗流露出来的就是对周围世界的关切。游若昕的诗歌中包含她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字字句句也隐藏着对于所见所闻的情感态度,言辞真切是她诗的特点。

 

从媒体报道出来的被篡改的两首诗来看,《下笔如有鬼》本意是批判学生背诵满分作文的行为,但出版社却改成《下笔如有神》,一字之差变成了鼓励这种行为。另一首精髓在诗名的《白居易》被改成了《爸爸的白发》,被改了之后的诗,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没了“内味儿”,少了孩子的灵气,作者的个人特色也变得面目模糊起来,孩子当然委屈。



无论是从大人的视角看也好,还是出版方的要求,未经作者授权同意下就擅自修改诗文内容和标题,就是出版社对于创作者的不尊重。出版社不仅不尊重创作者,而且以成年人的标准去丈量孩子的理解力,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也是另一种“傲慢”。

 

出版社的行为除了不尊重孩子的创作成果之外,“改”这一行为也会给孩子负反馈。要知道,成年人的各种已有的认知被“标准化”出来,成年人的思维和语言带着各种社会行为的“标准”的影子,而不能用这种“标准”来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孩子们的诗》开始,该系列最可贵之处,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孩子们看世界”的视角。所选诗文中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儿童的天真烂漫,还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孩子们的创造性和文字张力都是打动读者之处,没有任何刻意。有读者说,我能做的只有张大嘴,吸进这软人心腹的纯净。

 

正是由于孩子的纯粹,才让属于孩子们的诗集散发不一样的光芒,虽然用词简单,却又触动人心。而作为大人的我们不妨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天马行空和想象力。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博主在切尔诺贝利拍照,是无知吗?

班级安装视频监控,真与学校无关?

年轻人真的不爱“好好说话”吗?

怎么总有学校和外卖过不去?

武大开设恋爱课,“爱”需要教吗?



字:丁慧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张永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